拿著大陸的文物,卻對臺北故宮「下手」

2020-12-10 騰訊網

導讀:最近兩岸關係十分嚴峻,民進黨試圖與大陸擺脫關係,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黑手開始伸向臺北故宮。據臺媒報導稱:民進黨當局目前開始籌備將臺北故宮降級,原屬於「行政機構」的臺北故宮可能會在不久後降級成為「文化部」的下屬單位,還可能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者「亞洲博物館」。

臺北故宮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 改名就是割斷與大陸的聯結

臺北故宮之所以叫「故宮」,這一名稱還要從1948年說起,當時臺北故宮裡絕大多數文物都是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每一件文物都凝聚著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精華。然而民進黨當局現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改名,就是要在歷史文化方面同大陸割裂,這是兩岸堅決反對的。

實際上,臺北故宮降級改名並不會給臺灣地區帶來任何好處。除了民進黨當局能從中收割政治利益之外,臺北故宮和臺灣群眾都將是這項政策的受害者。臺灣地區的相關文化界人士指出,臺北故宮典藏的都是國家級文物,不可以貿然降級。臺北故宮作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所涉及的專業廣泛,涉及的歷史文化也十分重要。要掌管這麼多的重要文物,並不是一個文化部下屬單位就能夠輕易承擔的。

民進黨當局早就想對臺北故宮下手

實際上民進黨想要對臺北故宮下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陳水扁時期就試圖為臺北故宮改名,當時打算改名成「福爾摩沙展覽館」或「萬國博物館」,陳水扁還試圖把臺北故宮分割成為「臺灣館」和「中國館」。但最後迫於壓力,陳水扁的計劃並沒有得逞,如今民進黨當局執政,一而再再而三搞小動作,讓臺灣地區與大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

民進黨的相關行為,目前還處於試水溫的狀態。因為島內有很大負面的輿論壓力,民進黨當局不敢貿然行事。等島內的反彈風波逐漸平息下去,民進黨很可能就會按照規定的劇本對臺北故宮下黑手。就像民進黨當局強行將中天電視臺關閉一樣。民進黨當局利用自己的職權只會讓臺灣地區漸漸陷入困境。

文丨阡陌 審丨萬裡

本文由《每天知守觀》原創創作,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港臺腔。臺海網

相關焦點

  • 這回,「臺獨」選擇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手
    明末清初,在收藏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被建立,為保護其收藏的文物不被破壞,在二戰前夕,故宮博物院不得選擇將文物南遷,運送到上海、南京等地。直至1947年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才運回南京。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數千箱文物運往臺灣,而後成立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值得一去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這裡之前最好做點功課,畢竟這裡收藏著故宮一半的珍寶,而且大部分都必留在大陸的更加貴重,值得細細品味。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 南京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 北京 故宮、 瀋陽 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春節小長假大陸遊客擠爆臺北故宮,走廊休息熱玩手機
    春節期間全國各地不少景區人滿為患,在北京故宮,節日期間的門票更是一票難求,很多人只能在午門外感受故宮。在臺北故宮,因為春節假期的緣故,這裡也迎來眾多遊客,其中不少是來自大陸的遊客。這是2019年2月9日,大年初五,在臺北故宮拍攝的客流高峰,各大展廳包括紀念品商店的遊客人頭攢動。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新任故宮院長給我們做過報告,說故宮新任領導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點文物,花了一年時間,清點出186萬件。他任內做了幾件大事:一是改造椅子、廁所等基建設施方便遊客;二是大量庫存文物重見天日,並擴大開放面積;三是禁止機動車進故宮城牆內,外國領導人也不例外;四是用VR技術打造數字故宮,向遊客展示未開放區域。
  • 臺北故宮新院長公然叫囂「臺獨」,又稱「文物是我們的」
    海外網7月17日電 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16日上午上任。上任當天,他就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他還聲稱,臺北故宮並不是「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而是「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就跑到臺灣」。
  • 到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有多少故宮文物被運往臺灣
    有人說,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臺北故宮時刻提醒著我們的同胞,我們的根源在哪裡,根在哪裡?
  • 「臺獨」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博物館,島內輿論:應該把文物還給祖國
    民進黨的「去中國化」黑手正在向臺北故宮伸出手。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計劃將前「行政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更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因為有20件珍品和30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1948年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文物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名稱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臺北故宮降級改名,臺灣能從中受益嗎?
  • 故宮文物南遷又火了,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誰的文物更具價值?
    此前大多數人了解故宮文物南遷的事都是十分表面化的,大多知道這件事是因為知道有臺北故宮的存在。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故宮文物南遷時運走了故宮大部分的文物,而後又全部運往臺灣了,這肯定是不符合史實物的。還有人認為運過去臺灣的都是最好的東西,以至於有人認為臺北故宮文物的價值比北京故宮文物的值錢。
  • 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中曠世奇珍數不勝數
    館藏文物中曠世奇珍數不勝數。最為遊客爭睹的,要數國寶西周毛公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了。臺北故宮,珍品多到讓人震驚!裡面不能拍照,但是我知道裡面有好多曾經出現過在歷史書上的古董!「北京故宮一百五十萬件藏品,不乏珍品;臺北故宮五十萬件藏品,件件珍品。」朱老師如是說。
  • 臺北故宮有三寶,你知道是哪三寶嗎?
    大陸人去臺灣,一般來講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都會去臺北故宮博物院,而臺北故宮博物館裡有一些文物是需要排隊參觀的,其中就有翠玉白菜、東坡肉石,而排隊的多是大陸去臺灣旅遊團,翠玉白菜、東坡肉石、毛公鼎也被稱為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在南院區建珍寶文物「修復展示館」
    新華社臺北1月6日電(記者李慧穎、李凱)臺北故宮博物院6日表示,將在位於嘉義的南院區興建空間面積超過2.2萬平方米的珍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展示館定位為強化文物修復功能與修復人才培育等,希望這一計劃能吸引遊客到南院區參觀,帶動地方經濟、文化發展。
  • 來自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碰撞
    臺北故宮位於我國臺灣省臺北市,臺北故宮修建於近代,在當時主要是為了存放來自於大陸的珍貴文物。而北京故宮有著很長的歷史,走進故宮就會感到濃濃的歷史感,這種歷史感是臺北故宮不能比擬的。臺北故宮建築風格奇特,從外形看還是十分漂亮的,雖然面積沒有北京故宮大,可以藏品質量也是很高的。一說當年蔣介石撤往臺灣是命人將大批的寶物精挑細選,選了很多精品運往臺灣,甚至說到北京故宮裡只有一個空故宮而沒有文物。圖中的翠玉白菜就是臺北故宮藏品,可以說是國寶級的藏品,甚至看白玉白菜需要排隊觀看。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首離境選日本 何時赴大陸受關注
    翠玉白菜連同其他200多件文物將於6月24日在東京博物館借展。據悉,這是臺北故宮文物第一次外借到亞洲地區。「鎮館之寶」身世離奇 魅力可望勝蒙娜麗莎據報導,臺北故宮文物231組件文物,本月將到日本舉行特展,主題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6月24日至9月15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10月7日至11月30日在九州島國立博物館展出。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其足以能夠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 而此時此刻,臺北故宮博物院竟被某些華夏民族子孫中的「敗類」要求改名了!
  • 祭侄文稿被臺北故宮借展日本引爭議,為何難來大陸
    近日,關於臺北故宮將顏真卿《祭侄文稿》借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一事,引起網友爭議。隨即另一個問題出現了:《祭侄文稿》這樣的藝術珍品,能否來到大陸進行展示?釋疑臺北故宮擔憂司法扣押 作品目前難到大陸展覽季濤在文中提到,臺北故宮這次會把《祭侄文稿》借給日本,但目前還不會出借給大陸的博物館,「因為,臺北故宮的絕大部分文物是在上世紀30-40年代為躲避日軍佔領,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南遷』而最終運到了臺灣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臺北故宮「三寶」   觀念糾正   關於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若論其鎮館之寶,毛公鼎或者可以入選,但是肉形石和翠玉白菜的價值卻沒有傳言的那麼高。因為臺北故宮的管理原因,以及國人大眾審美的心理,造就了「鎮館三寶」之名。   那臺北故宮常設展出的文物中,真正頂級的是什麼呢?   臺北故宮裡有一項堪稱世界第一的收藏,那就是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