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小長假大陸遊客擠爆臺北故宮,走廊休息熱玩手機

2020-12-22 聞舞視界

春節期間全國各地不少景區人滿為患,在北京故宮,節日期間的門票更是一票難求,很多人只能在午門外感受故宮。在臺北故宮,因為春節假期的緣故,這裡也迎來眾多遊客,其中不少是來自大陸的遊客。

這是2019年2月9日,大年初五,在臺北故宮拍攝的客流高峰,各大展廳包括紀念品商店的遊客人頭攢動。

長期以來,包括臺北故宮、日月潭、阿里山等在內的景點就一直是內地遊客觀光的熱門。

近兩年來,由於兩岸關係的原因,赴臺旅遊的大陸遊客減少很多。

減少了大陸遊客的消費,這也給臺北方面的旅遊收入造成了很大影響。

不過,相對來說,臺北一直是大陸遊客觀光旅遊的熱門地區,今年春節赴臺遊客就很多。

在臺北故宮等地,隨處可見排隊的大陸遊客。

作為擁有眾多國寶的臺北故宮,翡翠玉白菜、東坡肉、毛公鼎等鎮館之寶非常吸引大陸遊客。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三希堂帖中的兩貼,字畫方面的藏品更是遠超北京故宮。

在中國說起故宮,一般有四個,北京、瀋陽、南京、臺北。

相比前三個,臺北方面由於歷史原因收藏的國寶級文物非常豐富。

數量雖然不及北京故宮,但很多稀世文物卻在這裡都有收藏。

一般而言,運到臺北的國寶都是經過當時的專家學者精心挑選的。

文物屬於國寶中的國寶,價值遠超其它三處故宮。

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

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可以遊客隔一段時間參觀一次臺北故宮,都不會看到不重樣的寶貝。

相關焦點

  • 大陸遊客春節期間擠爆臺北旅遊景點
    大陸遊客春節期間擠爆臺北旅遊景點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大年初二總參觀人次11436人,其中大陸遊客就超過五千人。為確保旅遊品質,臺北故宮還不得不通過「總量管制」分流,每一參觀時段最多不超過2500人。  《聯合報》報導稱,臺當局「旅遊局」業務組長陳美秀表示,今年春節大陸遊客人數增長逾三倍,每日平均超過四千人。今年來臺大陸遊客總人數預計可達90至100萬人,較去年多約30萬。
  • 大陸遊客自由行最愛景點 臺北故宮、101上榜
    圖/臺灣《經濟日報》提供華夏經緯網4月2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尼爾森調查,自由行大陸遊客最愛的臺灣前三大熱門景點分別是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101和「中正紀念堂」;一線城市大陸遊客最愛的第四大景點是西門町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朕知道了」紙膠帶熱賣程度超過臺北故宮的預期,但製作廠商一次只能供貨3000卷,因此經常缺貨,曾長達半個月無貨可賣。今年8月底銷售更火紅,一到貨當天就銷售一空,日銷售量創臺北故宮文化創意商品新高。在此之前的紀錄,是仿「翠玉白菜」手機吊飾在2009年安利團參訪當天,銷售1000個。
  • 拿著大陸的文物,卻對臺北故宮「下手」
    導讀:最近兩岸關係十分嚴峻,民進黨試圖與大陸擺脫關係,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黑手開始伸向臺北故宮。據臺媒報導稱:民進黨當局目前開始籌備將臺北故宮降級,原屬於「行政機構」的臺北故宮可能會在不久後降級成為「文化部」的下屬單位,還可能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者「亞洲博物館」。
  • 一大陸遊客在臺北陽明山墜谷身亡 盤點大陸遊客赴臺遊事故
    據臺灣TVBS、中天等多家電視臺23日最新報導,一名約40歲的大陸男性遊客在臺北陽明山失足墜谷,不幸身亡。報導稱,臺北陽明山平菁街106巷內,一名年約40歲的男性大陸遊客,不小心失足墜落山谷,不治身亡。而就在本月5日,一名53歲的大陸籍張姓男子隨團至臺北故宮博物館參觀時,不慎摔落平臺,送醫後傷重不治身亡。
  • 臺北故宮博物院宣布調整票價 臺北故宮博物院票價多少
    臺北故宮博物院27日宣布,從2018年1月1日起,位於臺北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普通參觀券價格由250元(新臺幣,下同)調高至350元,團體票價格由230元調高至320元;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南院)參觀券價格由250元調整為150元。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臺北市北郊。1965年蔣介石建設臺北故宮博物院時,決定把稱之為「中山博物院」。因蔣介石崇敬孫中山,所以臺北故宮選在孫中山誕辰的時候開幕,也就是五十年前的今天。彼時,蔣介石仍相信「反攻大陸」定會成功,到時要把故宮的文物再帶回大陸,放回紫禁城中。
  • 春節期間,日本各大山頭被中國遊客「佔領」,日媒:滑雪場被擠爆
    日本作為一個在國際上都享有美譽的旅遊國家,不僅日本境內有著非常多的美景,而且還有非常具有民族色彩的風俗文化,所以日本成為了很多人心中非常好的旅遊勝地,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去日本旅遊的中國遊客達到了800萬餘人,而在中國春節期間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首離境選日本 何時赴大陸受關注
    「翠玉白菜」、「肉型石」被稱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深受到大陸遊客鍾愛,其中翠玉白菜尤受關注,據臺北故宮介紹,館內共典藏3顆玉雕白菜,出借的是最受歡迎的清朝「翠玉白菜」,該作品原放在紫禁城永和宮,外形激似真實白菜,菜上螽斯和蝗蟲雕得維妙維肖。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就是說,通過文物南遷引導遊客南移,可操作性或許不高。  此外,文物搬遷遠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南院是否有這麼大的文物庫房,庫房設計是否符合文物典藏環境?還有人的問題。故宮博物院員工家多在臺北,一下子要「南漂」到嘉義工作,是每天坐高鐵兩地通勤,還是索性把家搬到嘉義?未來一年時間內,文物與人員的問題能否解決,也是個問題。
  • 友誼隨手伴 島內各地「伴手禮」相迎大陸遊客
    「這是伴手禮,友誼隨手伴」——島內各地「伴手禮」相迎大陸遊客   新華網臺北7月7日電 臺北故宮「翠玉白菜福袋」、淡水「醍醐大師香鐵蛋」、臺灣茶……大陸遊客赴臺旅遊成行,連帶臺灣名產行情看漲,島內各地紛紛推出各具特色的「伴手禮」,迎接遠道而來的大陸觀光客,分享臺灣地道的好味道。
  • 臺北故宮:美在善解人心
    和北京故宮不同的是,臺北故宮以企業化經營理念為民眾服務的做法更為徹底 那天來到捷運臺北車站轉車,走在人行道上,目光被牆上一幅畫作「法象威儀」(釋迦牟尼佛坐像>)吸引,原來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所典藏的佛教文物複製畫,再仔細一看,旁邊還有四幅小複製畫,有翠玉白菜、青瓷蓮花式溫碗、碧玉瓜瓣杯及四庫全書,這四幅畫鑲在牆壁中,每一幅畫有三面,可以轉動,觀賞翠玉白菜時,用手轉一面,就可以看到翠玉白菜文物的介紹與出處。
  • 春節觀展之臺北|「鳥譜」、花香、古玉,臺北故宮年味濃
    農曆新年之際,臺北故宮博物院於華表廊道階梯,以院藏「鳥譜」為主題設置了春節應景的地貼,期待觀眾於年節期間走春遊臺北故宮時,能感受到鳥語花香的氣息。同時,新年之際,正在臺北故宮北部院區展出的「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亞洲探險記—十七世紀東西交流傳奇」等,臺中院區的「新媒體藝術展」都值得期待。
  • 臺北故宮的文創之路:歷經50餘年三個階段
    金士先介紹,秉照儘可能吸引民間資源來參與的思路,臺北故宮採用「海選」方式面向全球所有廠商做創意徵件。臺北故宮深諳「消費心理學」:通常觀眾看完展品時消費衝動會達到頂點,也最有購買慾望,因此那時期開發出的商品主要是在臺北故宮自己的禮品店售賣。當時博物院一年遊客接近400萬人次,通過這一創新,實現了營業額的第一次翻倍。
  • 北京赴臺遊首發團遊客集中逛臺北
    大陸居民旅遊首發團開始分成若干小團分頭奔向臺灣的各個景點,包括臺北故宮、孫中山紀念館、101大樓等,部分遊客還到宜蘭出海看鯨魚。300餘人的北京首發團分成了七八個小團,由不同的旅行社帶向不同的景點。北京的旅行團基本都在臺北集中遊覽臺北故宮、中山紀念堂、101大樓等地。   「不怎麼累,就是天氣熱。」昨天下午,北京部分首發團遊客來到孫中山紀念館,他們大部分都是50歲以上的老人。
  •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臺北故宮是大陸遊客臺灣遊的必到景點,東坡肉形石,和翡翠白菜這些鎮館之寶,讓遊客嘆為觀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2018年曾經提到:"1949 年運來臺北的都是書畫、細軟,重的東西搬不動。北京故宮藏品以宮殿,器物等大東西見長,臺北故宮藏品以書畫文物見長。書畫文物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面最具分量。"
  • 臺北故宮博物院,可愛孩兒枕,沒忍住偷拍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又叫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48年,解放戰爭勝利在望,國民政府命令挑選故宮博物院的重要文物,至1949年2月,共有2972箱文物,運抵臺灣。臺灣1962年開始建造臺北故宮博物院,1965年夏天落成,從大陸運到臺灣的文物,幾經周轉,終於妥善保存。
  • 臺北故宮門票上漲1.5倍 從100元漲到250元新臺幣
    記者21日從臺北故宮博物院獲悉,該院門票價格將自7月1日起大幅調漲。其中,大陸旅遊團最常購買的團體票票價翻番,從目前的100元新臺幣(下同)漲至230元(另須支付導覽耳機租金20元);普通票則從160元漲至250元新臺幣(約52元人民幣)。
  • 臺北故宮白天歡迎陸客 夜晚留給本地人
    臺北故宮白天歡迎陸客 夜晚留給本地人 2013-05-17 10:30     來源:東南網     編輯:王思羽同為大陸遊客心嚮往之的觀光目的地,臺灣不少景區也存在客流暴增、觀光品質受到威脅的情況。但導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無論限客與否,通過各種細節保障觀光品質盡善盡美,是臺灣眾多景區的一致選擇。
  • 臺北故宮博物院發言人金士先:我在福建教文創
    (資料圖片)  東南網9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夢婕)  幾天前的教師節,金士先的手機接連收到了學生們發來的各種祝福信息,讓他覺得十分溫暖。他在陽光學院的《博物館與文創》通識教育課已經開了許久,現在依然場場爆滿。從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發言人到大陸高校教師,金士先的故事除了啟示文創教育的前景,更解釋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臺灣老師選擇到大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