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白天歡迎陸客 夜晚留給本地人

2020-12-22 中國臺灣網

臺北故宮白天歡迎陸客 夜晚留給本地人

2013-05-17 10:30     來源:東南網     編輯:王思羽

  人滿為患、商業泛濫,幾無旅遊品質可言的鼓浪嶼景區,近來正陷入該不該限客、想限為何限不了、如何才能限好客的輿論漩渦。同為大陸遊客心嚮往之的觀光目的地,臺灣不少景區也存在客流暴增、觀光品質受到威脅的情況。但導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無論限客與否,通過各種細節保障觀光品質盡善盡美,是臺灣眾多景區的一致選擇。

  第1招 聲東擊西

  阿里山上不去 就去別處驚喜一下

  自赴臺遊開通以來,阿里山就是必遊之地,也讓這座名山不堪重負。從今年3月起,阿里山景區開始實行限客措施,每天只開放6000名團體遊客入園。中午12時以前開放團客3500人;中午12時後,再開放剩餘的2500名團客名額。

  讓阿里山景區「痛定思痛」選擇限制團體遊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遊覽車太多,導致阿里山山路不堪重負。特別是雨季、颱風季來臨,阿里山的盤山公路更有隨時崩塌的危險。過多的遊覽車,也給景區停車場地造成很大壓力。

  然而,每天限制6000名團客入園,在旅遊旺季很難滿足團客的觀光需求。這時,臺灣各大旅行社就會建議,臺灣還有很多很美麗的山林景區,景色一點都不輸給阿里山。

  「倘若是二三月份杜鵑開花的時節,建議大家去臺北陽明山賞杜鵑花;而三四月的櫻花季,其實還可以選擇去武陵農場;接下來牡丹盛開的季節,選擇去溪頭與杉林溪是最好不過的了。」臺灣航友旅行社總經理張文顯嚮導報記者介紹。

  啟示———

  阿里山雖然選擇限客措施,但景區管理部門為遊客提供更多的路線選擇,而不是簡單拒之門外。乘興而來的旅客不僅有機會看到意料之外的美景,也給周邊同類型景區帶來了人潮與生氣,可謂多贏。第2招 退避三舍

  白天歡迎陸客 夜晚留給本地人

  與阿里山一樣,臺北故宮是陸客另一處必去之地。2012年陸客赴臺北故宮觀光人數高達200多萬,臺灣本地的參觀人潮反而呈現下降趨勢。為了應對新情況,臺北故宮也開始通過「限流」手段保障觀光品質。

  從去年開始,陸客赴臺北故宮觀光時會看到這樣一則告示:「因近期遊客數量大增,臺北故宮採取限流措施,確保館內人數不超過2800人,同時延長開放時間以方便遊客參觀。」導報記者去年在臺灣駐點時,發現臺北故宮已經對觀光動線做出調整,對於翠玉白菜、毛公鼎等鎮館之寶,都單獨設計了方便限流的動線。

  為了配合限流,臺北故宮還採取了配套宣導措施。臺北故宮及臺觀光部門都希望,在陸客參觀的高峰期,臺灣民眾能夠避免到臺北故宮,把機會留給遠道而來的客人。本地遊客可以選擇周五、周六晚上6點到9點,這個時間段臺北故宮對臺灣民眾免費開放。住在臺北的白領陶小姐告訴導報記者,自己現在去臺北故宮玩也都儘量選擇這兩個晚上,不僅不用花錢,又沒有白天那麼擁擠,何樂而不為。

  啟示———

  利用門票這個天然槓桿分流本地遊客和外地遊客,可以避免高峰期擠死人、其餘時間門可羅雀的極端情況。如何對本地居民、遊客與外地遊客的需求進行差別化處理,從而設計出完整配套的限客措施,對景區的管理水平顯然是一大考驗。(海峽導報記者 楊思萍 燕子)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陸客減半,臺北故宮參觀人數創近年新低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北故宮一向是陸客遊臺灣必去景點,但數據顯示,近兩年參觀臺北故宮的陸客越來越少。據香港中評社20日報導,在馬英九執政的2015年,參觀臺北故宮的人數為529萬人次,2016年衰減到466萬人次,去年更減至443萬人次。
  • 臺北故宮博物院8月陸客減五成
    據新華社臺北9月6日電 最近發生在臺行政主管機構內部的一場「打臉」戲碼,讓本就愁眉不展的島內旅遊觀光業者更加迷茫。 臺當局領導人上任以來,大陸遊客銳減衝擊島內觀光業已是不爭的事實。近期傳出旅遊業者將走上街頭,抗議當局遲遲拿不出應對之策。
  • 臺北故宮南院恐「人財兩空」(看臺灣)
    臺北故宮南院(右)景觀圖。(資料圖片)2015年底臺北故宮南院大操大辦進行試運營的場景猶在眼前,如今沒過兩年,就顯露出「退燒」跡象。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南院今年上半年參觀人數較去年減少30%,觀光人潮不如預期,衝擊飯店、零售等周邊產業發展。
  • 調查:陸客看臺北 最滿意人情味最煩惱去哪購物
    中國臺灣網12月22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市觀光傳播局委託臺灣大學做「陸客對臺北印象及觀感調查」指出,陸客到臺北旅遊的滿意度高達8成,對「人」尤其印象深刻,而最煩惱的則是不知道去哪裡購物。
  • 臺北夜生活指南,逛故宮喝啤酒看美女,讓你夜不能眠!
    來臺北旅遊,臺北故宮是一定要去參觀一下的,最好的參觀時間是周五、周六的晚上。因為周五、周六這兩天故宮在夜間也是開放的,白天來的話,有可能會因為故宮遊客太多而沒法玩盡興。但是如果晚上來的話,人就相對少一點,而且這個時候的臺北故宮感覺也不一樣,有種不一樣獨特的韻味。
  • 臺北士林夜市陸客少一半 攤商:不敢想未來
    臺北士林夜市陸客少一半 攤商:不敢想未來 2016年03月29日 07:57:00  來源:新華網   士林市場攤商憂心,520後陸客不來。
  • 臺北市議員:陸客降溫 臺北旅館住房率創近4年新低
    人民網7月20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大陸遊客赴臺人數降溫,臺北市議員王鴻薇今日上午舉行記者會指出,臺北市知名景點、觀光夜市、甚至旅館的人數都下降,由於陸客有97.5%會造訪北市,對臺北市觀光旅遊業衝擊最嚴重。
  • 臺北故宮文創40年 在傳統中創新
    華夏經緯網3月2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於1965年在臺復址後,經過多次修繕與擴建,近年致力推廣文化創意產業,讓文物與生活連接,利用富有趣味性的方式引起民眾對歷史文物的興趣,搭上近年古裝劇熱潮,臺北故宮文創商品更是受到民眾喜愛,並成為兩岸文創商品學習、效仿的楷模,其中臺北故宮首創
  • 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觀人數大幅下滑 購票率年年衰退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10月16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受到陸客赴臺限制影響,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觀人數大幅下滑。跟據「立委」蔣乃辛的統計,臺北故宮購票率年年衰退,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近4年下降了約20%,南院近3年降了12%,「今年南院等於10人中僅1人買票進場參觀」。
  •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記者幾年前趕在旅遊旺季拜訪臺北故宮,當時因中文語音導覽器早被人佔盡,只能以英文導覽器勉強代替,為了穿越人潮,在侷促的展室中多看文物一眼,也是被折騰得夠嗆。 聽說臺北故宮的「兄弟」南院籌建過程長達15年,其間遭遇天災人禍導致工期延宕。千呼萬喚始出來,正如馬英九所說,恰逢臺北故宮建院90周年,這份生日賀禮,「來得正是時候」。
  • 臺北故宮的文創之路:歷經50餘年三個階段
    在這其中,臺北故宮是無法忽視的一個標杆。  梳理臺北故宮的文創之路,大約走過三個階段,前後經歷50餘年。臺北故宮新聞發言人、登錄保存處處長金士先和記者講了個小故事:上世紀60年代,臺北故宮決定開始做文創,當時沒有錢,和臺中一家印刷廠賒帳,印了1萬多元新臺幣的物品去賣,還掉錢後一算還節餘了2萬多元新臺幣,就靠這起家一路走到現在年產值總體超過9個億新臺幣。
  • 臺北觀光收入衰退挨批 觀傳局:陸客減少我們一直努力走出去
    臺北觀光收入衰退挨批 觀傳局:陸客減少我們一直努力走出去 2018年07月26日 15:1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26日訊 據臺灣
  • 臺當局花80億建臺北故宮南院 免費開放都沒人看
    摘要:有臺灣民代在臺立法機構會議上首次披露,即使臺北故宮南院舉辦免費開放活動,每天也只能吸引1500多名遊客,而臺灣當局為建設該博物館已先後花費近80億臺幣的巨額資金。
  • 臺北故宮擬調高門票價格應對參觀人潮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20日透露,擬從4月15日起調高門票價格,境外來參觀的散客票從160元調至250元(新臺幣,下同),團體票亦從目前的100元調至250元(含一個耳機)。臺北故宮是最受民眾和遊客青睞的臺灣景點及文化場所之一。2012年參訪人數達436萬人次,比2008年增長一倍多;日均1.2萬人次,旺季單日更突破1.7萬人次。其中,以大陸遊客為最多,2012年陸客逾210萬人次,同2008年相比增長16倍,也較2011年增長近五成。為因應暴增的人潮,臺北故宮已採取延長開館時間、調整參觀動線、人流控管等措施,收到一定成效。
  • 臺北故宮新院長公然叫囂「臺獨」,又稱「文物是我們的」
    海外網7月17日電 新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16日上午上任。上任當天,他就公然揚言自己主張「臺獨」,並叫囂「故宮臺灣化」,故宮要做「臺灣民眾的故宮」。他還聲稱,臺北故宮並不是「把人家的文物搶過來」,而是「這些東西不知道怎麼樣就跑到臺灣」。
  • 臺北故宮南院參觀人數低落 酒店開發案多喊停
    華夏經緯網1月28日訊,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投資79億(新臺幣,下同)、位於嘉義的故宮南院,開館3年參觀人數砍半,未能帶動周邊觀光商機,周邊的五家酒店旅館開發案,除了一家原訂2017年開幕的「長榮文苑酒店」,拖了兩年預定在今年開幕外,其他4家開發營運案,幾乎都已經喊停。
  • 出行浪漫臺北,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觀101大樓
    導語:出行浪漫臺北,賞臺北故宮博物院,觀101大樓臺北,作為臺灣的省會城市,越來越多的人都和我一樣,慕名來到這座城市,因為這裡有博大的人文之景,亦有雄奇的自然風光,還有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蹟,和很多城市一樣,這裡是吃貨的天堂,但它卻又有著自己的特色獨具一格
  • 臺灣的陸客為何少了?
    原本臺灣是大陸遊客出境遊的優先選擇,如今為何赴臺遊的陸客人數僅佔陸客出境遊總人數的1.8%?  累計流失361萬陸客  「兩岸關係差,陸客來臺人數『直直落』一點也不意外。」談及陸客赴臺遊的統計數據,臺北市林姓旅遊從業者說,蔡英文當局上臺後,陸客赴臺人數有減無增。
  • 沒了陸客臺當局絞盡腦汁討好日本客 卻被臺北市長一句話毀了
    這樣的氛圍下,臺北市長柯文哲近日的一句話讓臺媒忍不住扶額吐槽「又失言了」。在臺媒看來,柯文哲賣力推銷臺北旅遊不僅僅是為了搶攻選票,更是因為臺當局和民進黨因陸客銳減、觀光業生意寡淡而倍感壓力。2018年暑假臺灣觀光業並不景氣,臺灣北部飯店生意減少兩成,南部則大幅下降6至7成,有臺北旅館業者直言這是從業30年來最糟糕的一年。為救臺灣觀光,臺當局行政部門負責人賴清德在7月3日突然喊話稱臺當局「非常歡迎中國大陸的觀光客來臺灣旅遊」。但他表示同時也要開拓「新南向」東南亞市場,東北亞也要加強,還有歐美也要擬定計劃。
  • 大數據揭秘陸客遊臺最愛景點:西門町、墾丁、日月潭
    去年「十一」長假期間,臺「觀光局」估計來臺陸客超過3萬人,他們都愛到臺灣哪些地方?根據「中華電信」一項內部分析,陸客最愛去的是臺北市西門町,平均每小時湧入255人,人數是臺北故宮的近2倍。花蓮公正包子與臺大醫院以每小時有31人造訪、同列34名,海角七號「阿嘉的家」則以每小時19人,排名第50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