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美在善解人心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和北京故宮不同的是,臺北故宮以企業化經營理念為民眾服務的做法更為徹底

 

那天來到捷運臺北車站轉車,走在人行道上,目光被牆上一幅畫作「法象威儀」(釋迦牟尼佛坐像)吸引,原來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所典藏的佛教文物複製畫,再仔細一看,旁邊還有四幅小複製畫,有翠玉白菜、青瓷蓮花式溫碗、碧玉瓜瓣杯及四庫全書,這四幅畫鑲在牆壁中,每一幅畫有三面,可以轉動,觀賞翠玉白菜時,用手轉一面,就可以看到翠玉白菜文物的介紹與出處。

 

走道的另一邊,擺著一排玻璃櫥櫃,裡面是一幅幅故宮所典藏的各代名家書法複製品。一角牆上的小盒中放在故宮博物院中文版簡介,供行人隨意取閱。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條通道已被故宮開闢成「形象走廊」,驚嘆號頓時湧上心頭,想不到故宮會走出戶外。

 

再次發現故宮改變,是到同事倩如家做客,她六歲的女兒嘉嘉正在閱讀一本圖畫書,口中朗朗的念著:「皇后娘娘最端莊,一字眉,柳葉眉,白淨臉兒面紗垂……」稚嫩又押韻的童音十分地悅耳,好奇問倩如:「嘉嘉看的是什麼書啊?為何詞句如此優美。」倩如回答:「是故宮專為小朋友出版的叢書《娃娃入寶山》,嘉嘉現在正讀人物生活館,認識歷代皇帝、皇后。」

 

倩如在一旁解釋,這套叢書另外還有可愛動物、百花植物、山水風景,都是利用故宮收藏的文物做背景,讓兒童從小就認識中國的藝術及傳統文化。

 

應《中國新聞周刊》之約,我特地走訪故宮,真的發現故宮變化極大。不但在外觀上更廣闊宏偉,服務的項目更是包羅萬象,計有導覽、教學推廣(視訊教學及演講、研習會等)、圖書文獻館、多媒體展示區、影片放映區、閱讀區、計算機遊戲區、出版品、身障服務、3D立體攝影服務等等,另外還設有護理站、哺乳室、郵局、自動提款機等極為體心的服務,讓遊客賞玩得無憂無慮。若是走累了,還有餐飲及購物服務,可以到上林賦、富春居歇歇腳,喝杯咖啡、品嘗美味餐點,或者到禮品部「血拼」一番。甚至在參觀完後,憑當日票根免費來個休憩服務,到至善園、至德園、後樂園三個幽靜的公園,享受一下森林浴,讓疲勞一掃而空。

 

臺北故宮公共事務室主任李莎莉向本刊表示:「故宮全年無休,平均一年服務二百多萬人次。主要以展覽為主,設有語音導覽與解說導覽服務,以中英文,每天在四個時段定時派解說員為遊客做導覽,至於臺語、客語、日語的服務必須特別預約。目前故宮有四百位成人解說員,假日有六十位高中生解說員,專為青少朋友服務,他們都經過嚴格訓練,而且是義務志工性質。」

 

隨著科技時代的來臨,目前臺北故宮網站已推出八種語言版本,完成「數字典藏」計器物類和書畫類各千餘件及圖書文獻類近十萬件,更利於故宮文物推廣至全世界。同時,開發了「數字博物館」,利用數位化數據以主題方式介紹故宮典藏和提供信息檢索等功能。另外,還規劃了「文物數位化加值應用」,例如:開發在線遊戲、文物複製品、光碟、領帶、絲巾以及各類紀念品等,建置故宮網站商城,向海內外推廣,促進故宮文化產業發展。

 

這趟故宮之旅充滿了驚豔,發覺今日故宮之美,美在善解人心。 (《中國新聞周刊》;曾繁蓉)

 

(來源:雅虎文化)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聞周刊》:臺北故宮——美在善解人心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那天來到捷運臺北車站轉車,走在人行道上,目光被牆上一幅畫作「法象威儀」(釋迦牟尼佛坐像)吸引,原來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所典藏的佛教文物複製畫,再仔細一看,旁邊還有四幅小複製畫,有翠玉白菜、青瓷蓮花式溫碗、碧玉瓜瓣杯及四庫全書,這四幅畫鑲在牆壁中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故宮文物南遷的這段歷史,讓兩岸間形成這樣一個普遍印象:抗戰時期,存放在北京故宮中最有價值的文物,早已經打包南遷,那些留在北京的文物都是些不值一提的瑕疵品,比如,臺北故宮的鎮院之寶精品中的精品翠玉白菜,正是蔣介石從北京運到臺北故宮的。
  •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記者幾年前趕在旅遊旺季拜訪臺北故宮,當時因中文語音導覽器早被人佔盡,只能以英文導覽器勉強代替,為了穿越人潮,在侷促的展室中多看文物一眼,也是被折騰得夠嗆。 聽說臺北故宮的「兄弟」南院籌建過程長達15年,其間遭遇天災人禍導致工期延宕。千呼萬喚始出來,正如馬英九所說,恰逢臺北故宮建院90周年,這份生日賀禮,「來得正是時候」。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兩道大菜」——「翠玉白菜」、「肉形石」,盛名在外。 不過,圍繞著這兩件文物的爭議也始終未消。這不,最近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又登上了媒體。 6月5日,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恆在《香港商報》刊登一篇題為「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的文章。文章背景是,5月29日「好事多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舉行動土儀式。
  • 來自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碰撞
    臺北故宮位於我國臺灣省臺北市,臺北故宮修建於近代,在當時主要是為了存放來自於大陸的珍貴文物。而北京故宮有著很長的歷史,走進故宮就會感到濃濃的歷史感,這種歷史感是臺北故宮不能比擬的。臺北故宮建築風格奇特,從外形看還是十分漂亮的,雖然面積沒有北京故宮大,可以藏品質量也是很高的。一說當年蔣介石撤往臺灣是命人將大批的寶物精挑細選,選了很多精品運往臺灣,甚至說到北京故宮裡只有一個空故宮而沒有文物。圖中的翠玉白菜就是臺北故宮藏品,可以說是國寶級的藏品,甚至看白玉白菜需要排隊觀看。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同時,臺灣當局的「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條例規程,其中規定:「將來國家統一後,故宮文物仍交回本院」。1965年11月12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開館。至此,運往臺灣的國寶開始有了良好的保存和展覽環境。也正是由這一天開始,中國有了兩個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比北京故宮博物院晚成立40年。
  • 第二座「臺北故宮」故宮南院 揭開神秘面紗
    在建中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   (資料照片) 大陸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據院長馮明珠透露,作為今年90周年院慶最大獻禮,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試營運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臺行政當局6月16日召開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為臺北故宮南院開張預做「搶客」部署。馮明珠預估,第一年將吸引逾100萬參觀人次。 作為南臺灣觀光教育文創重鎮,佔地68公頃、耗資近8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臺北故宮南院讓很多人充滿期待。
  • 臺北遊記:101、臺北故宮博物館
    昨晚,我們去了臺北101觀賞夜景,或許是因為太高了,或許是因為與期待值有很大的差距,或許是因為隔著玻璃,並沒有覺得很壯觀或很美。個人覺得,或許在陽明山觀臺北夜景會更有FEEL呢!點擊翌日......今天睡到九點多起床,然後收拾行李,打個的搬去臺北的一家大酒店落腳。整頓好行李後,與兩個表妹一起去茶餐廳吃了粵菜(好感動,好多天沒吃米飯了,此時深刻認識到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廣東人),吃完飯後我們就去臺北故宮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新華網臺北12月28日電(記者傅雙琪、姜克紅)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28日開館試營運,該館耗資109.34億新臺幣,歷時11年完工。   臺北故宮南院首展由5個常設展、3個特展和2個國際借展組成,凸顯亞洲文化多元與交流,分別為「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尚青——高麗青瓷特展」、「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奔流不息——嘉義發展史和「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臺灣:龍山寺&剝皮寮&臺北故宮
    ,也是臺北市內比較著名的寺廟,建築雕刻非常精美,廟宇風格跟現在大陸的很多寺廟都不同,它位於臺北市西南有地鐵可以抵達。布局方正肅穆;其門壁梁柱極盡精雕細琢之美。集清代,日據與光復後綜合表現的寺廟藝術。外觀與清水祖師廟,淡水鄞山寺相似。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臺北故宮博物院宣布調整票價 臺北故宮博物院票價多少
    臺北故宮博物院27日宣布,從2018年1月1日起,位於臺北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普通參觀券價格由250元(新臺幣,下同)調高至350元,團體票價格由230元調高至320元;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南院)參觀券價格由250元調整為150元。
  • 臺北故宮南院試營點亮南臺灣(圖)
    臺北故宮南院,昨晚點燈,聚光燈投射在建築體上,彷佛成為嘉南平原最明亮的珍珠。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記者劉學聖/攝影     華夏經緯網12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南院昨晚舉辦點燈儀式,雷射光線由至美橋亮起再打亮博物館外牆及星空,讓現場來賓及民眾驚豔不已,現場驚呼聲不斷,成功為試營運打響第一炮。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哪裡的國寶多?
    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臺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為躲避日本侵略的戰火,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貴文物遷出,幾經輾轉,1948年遷往臺灣。於是就有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其文物珍品中,有90%來源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臺北故宮臺北故宮始建之初,曾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好東西都被帶到了臺北,放入了臺北故宮,事實並非如此。有這種錯覺是因為北京故宮太低調,許多東西都被收藏著沒有被展出,另外就是故宮太大了,沒法一次性逛完。
  • 民進黨魔爪伸向了臺北故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牽動數百萬觀光人潮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在2020年起閉館3年,並將部分寶物南遷至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此舉是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了外界疑慮,昨(12)日臺「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臺北故宮博物院業務報告,「藍委」柯志恩質詢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是否真有此事,陳其南表示內部朝此一方向規劃
  • 脫銷的「膠帶」掀開臺北故宮文創商機
    「朕知道了」紙膠帶熱銷,僅僅是臺北故宮文化創意產業的冰山一角,臺北故宮僅依靠其文化創意商品,去年就獲得逾7億元新臺幣的收入。目前,臺北故宮的「文創」綜合能力,在世界博物館中高居第四位,前三名分別是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和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 士林夜市,臺北故宮
    不過,在臺北的夜市中有一家使用新鮮、大顆東石蚵的蚵仔煎店深受好評,它的名字叫做「號」。中國山水最高境界的長卷,我是第一次看到它,確切來說只是率幅的真身一一無用師卷,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另一半剩山圖一直於我故鄉的斷江博物館,與無用師卷分割兩岸60餘年。2011年,它們在和北「故言博物院」曾合璧展出。這一種跨越海峽的「合」,並不僅僅再是文化交演的範疇,更多的是它成為一座橋梁,成為了兩岸人民在歷史、文化民層面上的一次「心靈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