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夜市,臺北故宮

2020-12-20 愛吃飯的女孩

臺灣是一個適合旅行的地方。年輕的人可以在這找到如同度門一般的小新,年紀大的人可以在這找到封塵的記憶,壓抑的上班族可以在這霓虹處找到釋放,而我這個吃貨,自然也可以放開了胃,在此盡情享受平價而美味的臺小吃。

第一站,去的就是臺灣最有名的夜市一一土林夜市。市集裡有超過500的店面。想像一下,一走進市集你就被琳琅滿目、特色各異的小吃給吸引者這家正用鐵板煮著噴香的螞仔煎,那家在做選料十足的雞排,剛停了幾步,看到賣各種鮮榨果汁、炒花枝的地兒,總是停不下來,甚至會迷路。我此行來到土林夜市的目的,只有一個一導找臺灣最地道的小吃!有三必吃的傳統小吃:蚵仔煎、土林大香腸還有臭豆腐,每一樣都有二十多年的歷選擇多樣,每間店的口味也不同,有成有甜,有酸有辣。

想要找到《轉角遇到愛》中貫穿全劇的美食蚵仔煎嗎?士林夜市光是賣煎的店,就有二十家左右,堪稱是最愛吃蚵仔煎的夜市。蚵仔煎是什麼?得從首臺滴民謠《青蚵仔嫂》說起,齊秦和羅大佑都翻唱過。蚵仔的學名叫牡蠟,因為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被人比喻為「深海牛奶」。什麼樣的仔煎最好吃?我沒法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不過,在臺北的夜市中有一家使用新鮮、大顆東石蚵的蚵仔煎店深受好評,它的名字叫做「號」。老闆朱忠誠先生最早是賣麻油豬肝湯,隨著士林夜市生意和人變多開始增加食物的種類,像是這款用土雞蛋現點現前的R後來,竟也成了店裡的招牌,被網友推為最受好評的小吃除了蚵仔煎,升記士林大香腸也是夜市的活招、有著40年不變的好味道,並且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員說,最早這的香腸只有現在的三分之二大小,經過幾+的改良,才成為今天超過30釐米的魔然大物。它的大用的肉也不普通,聽說肉的供應商與臺灣小吃名店「秦率用的是同一家。當熱氣圈的土林香腸出爐,隨手拿竹籤1一片香腸配著大蒜送進嘴裡,那口感我就無法用文字來敘了。花100新臺幣,真是物超所值。還有一家開業二十多年的老店41央豆腐,店裡買現炸半手工臭豆腐。外皮吃起來香脆有勁,裡面的豆R?著湯汁,很有口感。在吃之前,我可是鼓足了勇氣,因為我向對「臭」的食物沒有任何好感。店老闆朱媽媽多年來和固定配合的廠商合作,每塊臭豆腐非常新鮮,臭豆腐還野配自家手工酸的水果味泡菜一起賣,味道清爽不賦除了這三樣,我也沒有放過一些路邊的小店。

比如「豪大大雞排」,這家店在大陸開了不少連鎖店,所以我特意想去嘗一下。它的店門口生意超級火爆,排著長長的隊,為了吃到這塊雞排,我整整排了45分鐘!而且它的雞排很有是,店員還和我說笑,說這塊網排開來會比我的險還大。最後,在我們什麼都不想吃的時候看到了「秦式酸辣麵」。猶豫再三,由於對秦式料理的好奇我最終打算嘗試一下。它的醬料果真沒讓我失望,是很地道的奉式料,但又有一絲獨特的香味。聽說這是老闆多年之前研發的獨門料,除了有花椒、辣椒,還加了多種蔬菜,最重要的就是加了檸汁,酸中帶甜,甜中帶辣,味道特別有層次感其實來到合北,來到士林尋找美食,並不用太在意所謂的美食攻略。這邊的美食店總在變化,會時常有新的好玩好吃的店加盟進來,跟著感覺走,總會有驚喜在等著你,我以一個吃貨的心態向你打包票,士林是一個臺灣地道小吃匯聚的天堂。

中國山水最高境界的長卷,我是第一次看到它,確切來說只是率幅的真身一一無用師卷,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另一半剩山圖一直於我故鄉的斷江博物館,與無用師卷分割兩岸60餘年。2011年,它們在和北「故言博物院」曾合璧展出。這一種跨越海峽的「合」,並不僅僅再是文化交演的範疇,更多的是它成為一座橋梁,成為了兩岸人民在歷史、文化民層面上的一次「心靈相約」。臺北「故官」的文物,加上北京故官的文物,才是一個完整的故官。臺北「故官博物院」,坐落在臺灣風水最好的地方ー一陽明山腳下土林區外雙溪。它依山傍水,吸收中國傳統的官殿建築結構,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籤著糧黃色的壁沿。潔白的白石欄杆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雖沒有北京故官的恢宏,卻多了一份清麗典雅。

解放戰爭後期,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文物至臺。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1950年4月,臺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運往臺灣的文物隨即遷入新存放。1957年,在亞洲協會支持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寬所成文物。1965年,在現址建成新館。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服,被名為「中山博物院」。後來,中山博物院歸併臺北「故官博物院」臺北「故官博物院」全部文物由臺中運至臺北中山博物院,1965年11月1日正式開放。到這一天,運往臺灣的文物才得到一個適當的保存環境。就像北京故宮在我們心中的地位一樣,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是當地人心中的文化藝術寶庫。它的60萬件絕妙的藏品,涵括了書畫、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瑯、雕刻、文具、圖書、文獻等眾多工藝品。展館一共有四層。在第一層,可以找到圖書館和紀念品陳列處,如果想要蓋紀念章留念的,就記得去一樓;在第二層,可以找到書畫、銅器、瓷器的展館。

這裡的鎮館三寶不容錯過:第一件,是翠玉白菜。臺灣地區的市民特別喜歡在家裡擺上一棵玉雕的白菜。白菜,諧音就是「發財」。而陳列在臺北「故官」的翠玉白菜是清代藝人運用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的灰玉雕成。整棵白菜筋絡分明,上面甚至還趴著兩隻小蟲,可愛得不得了。第二件,是肉形石。這塊石頭,長得和杭州的東坡肉有一拼。而且,它還是一塊連皮帶肉、肥瘦相間的東坡肉。事實上,它是一塊天然形成的奇石,所有的紋理都沒有經過人工雕琢。第三件,是毛公鼎。它已經有2800年的歷史,是至今為止銘文最多的銅器。或許覺得銘文最多,並不覺得什麼,但在如今衡量青銅器的價值不僅僅是質地、古舊程度,還按照銘文的字數加價,一個字可以加一兩黃金。它上面共有497個字,你算算就知道了。還有人為這三件寶貝想到了一個有趣的記法:東北的「白菜、豬肉、,火鍋」。

第三層,可以找到玉器、法器、雕刻等。後面還建有一座26米長的走廊直通山腹地山洞,山洞距離地面50米,走進去腦海裡就浮現出《國家寶藏》的畫面。第四層,就是各類專題特展。進入展廳,環顧一下四周,如果有導遊,就好好聽導遊跟你講一下展物的歷史,如果沒有就蹭一個。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地隨意看幾眼,是無法體會它真正的價值的。只有細心了解展物的歷史和故事,才能看明白一件展物真正帶給我們的關於時光的震撼。臺北正值春節,恰逢一群中學生在做弦樂表演。他們在樓大廳依次坐開,穿著正統的校服,有的人手上拿著小提琴,有的則吹著小號。指揮棒一揮,整個大廳就被蒼勁有力的音樂聲填滿,我忽然想到老館長秦孝儀說的一句話:「中國之美,美在文化藝術,文化藝術之美,盡在故官'。

相關焦點

  • 臺北:士林夜市的風味小吃,故宮博物院的歷史文化傳承,你嚮往麼
    說到臺灣,大家肯定對臺北最有印象,臺北可以說是臺灣的代表性城市,不僅有現代的繁華,同時也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沉澱,現代與歷史的碰撞,使得臺北更具有魅力。臺北位於臺灣的北區,是臺灣的核心,因此去臺灣旅遊一定少不了要去臺北逛一逛。
  • 臺北士林夜市
    士林夜市是臺北頗具規模且相當知名的夜市之一,位於文林路、大東路、大南路和小北街一帶,有超過五百家店面和攤販。每當夜幕漸漸籠罩,華燈一一亮起,士林夜市即步入繁華。    士林夜市變成包含文林路、大東路、大南路及安平路等數街區的大型夜市。    士林夜市一方面是攤商和店家之間由於經濟規模而達成的用地默契,一方面則是攤商與警方之間取締與不取締的執法默契,形成一種有趣的共榮現象。在攤販並未完全合法的城市裡,士林夜市與其他大型固定夜市共同維繫著這一特殊的文化現象,也成為臺北人夜生活的好去處。
  • 臺北士林夜市生意慘澹,藍議員無奈表示:臺北市府團隊要加油啊
    @銳看臺灣報導 聲名遠播的士林夜市,也是臺北市最大規模的夜市,過去總吸引不少觀光客來朝聖。近日受到疫情衝擊,遊客大幅銳減,鄰近夜市旁一級戰區的文林路,加上房東不願降價,成了代租店面重災區。針對臺北市府舉辦士林夜市的行銷宣傳活動,北投士林市國民黨籍議員張斯綱接受臺媒訪問時怒批「小家子氣」。根據士林夜市商圈官方資料顯示,全盛時期店家、攤販達2700多家,假日觀光一天可超過10萬人。豈料,疫情爆發後,攤商剩2300多家,假日觀光人數掉到剩1萬多人,不少店家苦撐不下去,像是骨牌式關門大吉。
  • 臺北士林觀光夜市:聞香識美食
    臺北士林觀光夜市:聞香識美食 2019-03-21 13:44:10畢永光 攝公營的士林市場是士林夜市的門面。該市場2011年重建開張,設有衛生間、地下停車場等設施。 畢永光 攝為方便大陸遊客,不少攤位可使用微信、支付寶付費。 畢永光 攝夜市中有不少販賣臺灣水果的攤位。 畢永光 攝「忠誠號蚵仔煎」在士林夜市很有名氣,曾獲「臺北傳統市場節」金牌獎。 畢永光 攝入夜,士林夜市人潮湧動。
  • 臺北士林夜市 小吃饕餮遊
    士林夜市是臺北最著名、也最平民化的夜市去處,夜市可分兩大部分,一是慈誠宮對面的市場小吃;一是以陽明戲院為中心,包括安平街、大東路、文林路圍成的區域。南北小吃、流行服飾、雜貨、加上如織的人潮,溢散熱鬧滾滾的氣息。
  • 盤點臺北士林夜市小吃TOP10
    士林夜市是臺北最著名、也最平民化的夜市去處,夜市可分兩大部分,一是慈誠宮對面的市場小吃;一是以陽明戲院為中心,包括安平街、大東路、文林路圍成的區域。南北小吃、流行服飾、雜貨、加上如織的人潮,溢散熱鬧滾滾的氣息。
  • 臺北美食攻略:士林夜市地道美食
    (微信號:sxyyzx):我們的眼睛在路上,我們的文字在路上,我們的心靈早已在路上…即日起通過微信訂閱雜誌即可獲得大禮包一份!! 夜市小吃是臺灣旅遊絕對絕對不能缺少的一項,而臺北的士林夜市則是盡享臺灣最著名、最平民化的小吃集中地之一!各路明星都會常常光顧,難怪所有的臺灣旅遊攻略都把它列為臺北必遊的地方呢!
  • 臺北士林夜市陸客少一半 攤商:不敢想未來
    臺北士林夜市陸客少一半 攤商:不敢想未來 2016年03月29日 07:57:00  來源:新華網   士林市場攤商憂心,520後陸客不來。
  • 臺北篇:士林夜市
    臺北篇:士林夜市
  • 上海該如何借鑑"士林夜市"經驗?
    但是,夜市的噪聲、油煙味嚴重擾民,環境衛生也的確是個大問題,附近居民怨聲載道,投訴不斷,政府如不治理,則是不作為。這些問題不解決,夜市無法生存。怎麼辦?有沒有一個兩全之策,既讓夜市生存,又使其不再擾民?  有的。臺灣的士林夜市,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  臺北士林夜市從1910年發端算起來,有百餘年歷史。
  • 正宗臺北士林夜市進駐梧州鴛江麗港廣場
    正宗臺北士林夜市進駐梧州鴛江麗港廣場 2017年03月29日 16:1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中國臺灣網3月29日梧州訊 3月28日-4月2日,在梧州市鴛江麗港廣場舉辦「兩岸情」臺灣美食節活動,此次活動由臺北士林夜市美食文化有限公司主辦,梧州市萬秀區臺辦、梧州市萬秀區城東街道辦事處、梧州市鴛江麗港公司聯合協辦。
  • 陸客減少租金高昂 臺北士林夜市湧現退租潮
    【觀察者網綜合】據TVBS新聞10月26日報導,陸客減少持續衝擊臺北各大商圈,尤其以士林夜市和淡水老街最嚴重,士林夜市現在更出現退租潮,大東路、陽明戲院的黃金店面現在都貼出出租告示,因為陸客減少店家生意不好負擔不起沉重房租,光是591租屋網,招租店面就超過50間,臺北市長稱會繼續推特色商圈增加促進夜市發展,不過攤販老闆表示,客人都不來店面再有特色都沒用。
  • 臺灣名片——臺北士林夜市美食一條街
    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個美食家,可不能錯過臺北士林夜市這個吃貨的天堂,雖然窄窄的街巷只有幾塊破鐵皮覆蓋的頂端,但囊括了大江南北味道正宗的小吃,曾經士林夜市與附近的媽祖廟相通,但當時的媽祖廟周邊集中了農貿交易集市都快擠到廟裡了,於是當地管理就一聲令下,在媽祖廟的周邊建起了一堵圍牆,那些攤販就集中在圍牆外面的窄小巷子裡直接擺攤
  • 臺北「士林夜市」大快朵頤,尋找最道地的「蚵仔煎」
    如今士林夜市商圈的以東邊基河路為界、西邊文林路為界、北邊小北街與文林路交叉路口為界、小北街延伸至小西街和大南路,大南路與基河路交叉路口為界,此範圍內的三角地帶內的巷子攤販,是臺北市內最大、最為人所知的夜市之一。
  • 臺灣學者稱臺北政策失誤毀了士林等三大夜市
    位於臺北市士林區的臺北最大夜市——士林夜市,每天華燈初上,就開始演繹熱鬧非凡的夜市景象。士林夜市已有百餘年歷史,這裡美食眾多,攤點林立,不僅臺北市民熱衷前往,就連外地觀光客也趨之若鶩。楊傑 攝據臺灣東森電視臺網站報導,士林夜市、師大商圈和建成圓環等臺北3大夜市昔日觀光勝地人潮銳減,當地攤商苦不堪言。
  • 臺灣寫真:夜市品臺北「士林觀光夜市」的胡椒餅
    中新社臺北三月四日電 題:臺北「士林觀光夜市」的胡椒餅  中新社記者 黃耀輝 陳立宇  上世紀初葉,士林市場就以經營各種傳統小吃聞名,大餅包小餅、石頭火鍋或士林大香腸等,成為美食地標,也是今天台灣最具規模的觀光夜市之一。
  • 減市井氛圍添長久規範 臺北士林夜市帶來的思考
    士林夜市為何來到上海?一名臺方管理人員認為,上海沒有成體系的大型夜市是原因之一。   上海其實不缺少夜市文化。昌裡路夜市、彭浦夜市、銅川路夜市,都深受市民歡迎,但因為堵路、髒亂、擾民、衛生等問題,或在取締中灰飛煙滅,或在整頓後一蹶不振,或在疏堵兩難的糾結中艱難生存。
  • 臺北士林夜市再被曝宰客:手機殼要價4200元新臺幣
    臺北士林夜市再被曝宰客:手機殼要價4200元新臺幣
  • 士林夜市來滬火爆調查:上海需要新天地 也需要平民夜市
    至1940年代,附近先後建起士林官邸,還有故宮等文化旅遊設施,士林市場的名字越來越響亮。  大約在1970年代士林夜市開始形成規模;1980年代,日本、歐美等國際遊客大量湧入臺北,士林夜市又一次獲得發展良機;2000年後又增加了大陸的海量遊客,士林夜市愈加繁盛。  錦江樂園臺北士林夜市暑期開張,引來全城食客聚集。
  • 臺北士林夜市:揚名國際的臺灣美食大集散地
    士林夜市是臺北市範圍最大的夜市,也是觀光客造訪臺北必到之地。士林夜市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多樣的美食小吃,可說是臺灣美食大集合,像金黃色的超大雞排,香噴噴的「豪大大雞排」外脆內嫩;吃上癮的「10元串烤」;香氣四溢的「士林大香腸」;會噴湯汁的「上海生煎包」;包著滿滿紅燒肉、蛋酥的「潤餅卷」;甜甜鹹鹹的「大餅包小餅」,嚼勁十足;熱騰騰的「藥膳排骨湯」補補身子;特有的生炒花枝、青蛙下蛋、三兄弟豆花、蔥油餅、炒蟹腳等,都是令人直吞口水的美食小吃,讓人駐足不前、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