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該如何借鑑"士林夜市"經驗?

2020-12-22 東方網

相關評論:引進"士林夜市",更要打造"上海夜市"

  盛極一時的彭浦夜市因幹擾公交線路被取締後,人們也有疑惑:上海「馬路小吃」是否從此淡出申城?

  看來,對於夜市小吃,一刀切去,淨街了事,一時似乎解決了矛盾,其實,夜市並未了,只是轉移了地方,夜市是野火燒不盡,東南西北風吹又生。

  因為它有需求、有市場、有人力資源,這又是一條就業的渠道,有其存在的價值。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東西是禁不住的、切不斷的。

  但是,夜市的噪聲、油煙味嚴重擾民,環境衛生也的確是個大問題,附近居民怨聲載道,投訴不斷,政府如不治理,則是不作為。這些問題不解決,夜市無法生存。怎麼辦?有沒有一個兩全之策,既讓夜市生存,又使其不再擾民?

  有的。臺灣的士林夜市,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

  臺北士林夜市從1910年發端算起來,有百餘年歷史。至1940年代,先後建起在士林官邸附近,還有故宮等文化旅遊設施附近,也建起了類似的夜市。士林市場的名字越來越響。1970年代士林夜市開始形成規模;1980年代,日本、歐美等國際遊客大量湧入臺北,士林夜市又一次獲得發展良機;2000年後又增加了大陸的海量遊客,士林夜市愈加繁盛。甚至成為當地的一大小吃的景點,到臺灣旅遊者,都要到那裡去品嘗一下著名小吃。最近,錦江樂園臺北士林夜市在上海暑期開張,引來全城食客聚集。剛剛過去的周末兩天裡,錦江樂園每天僅夜場就迎來超過1.5萬人次的客流,遠遠超過預期。

  士林夜市之所以贏得美譽,得益於其成熟的市場管理體系,監管與經營者自治之間的銜接非常好。當地會出臺攤販管理條例,詳細規定哪些地方、時間可以擺攤,符合條件的民眾必須申請營業執照,3年營業期內若有重大違規行為,監管部門可以隨時取消其資格。平時大部分的日常管理,則交由各夜市的攤主自治委員會,對各攤位食品衛生、垃圾清理等方面的「毛病」進行約束。一些攤位連續數代經營,十分重視品牌和口碑,其舉動甚至直接影響到整個夜市對外的形象。

  借鑑一下士林夜市經驗,說白了,無非是加強管理,適時地規範、引導,變政府要管為攤主自己也參與管,不要碰到問題就簡單地限制、禁止。根據士林夜市的經驗,在最初規劃時選址非常重要,這裡必須是一個商業區而非居民區,不會產生太多的擾民問題。建立之後,則需要解決夜市擾民與培育市場的矛盾。攤主的管理積極性調動起來後,他們成立了管委會,共同承擔士林的交通管理、環境衛生,一同將夜市建得更好。攤主們會集資買垃圾袋和垃圾桶,然後大家一起收集垃圾,所以士林的環境一點都不髒。如果攤販之間、抑或是攤販和食客之間有了矛盾,管委會也會派人來進行調解。這就需要管理部門多動腦筋,有足夠的耐心與智慧。

  上海需要夜市,也可以做到生意紅火而不擾民。關鍵在於做到監管與經營者自治之間的良好銜接。試一試,如何?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相關焦點

  • "士林夜市"經驗能否被借鑑? 申城夜市發展需時間積累
    近日開業的錦江士林夜市,讓不少「吃貨」找到了久違的暢快感。  有人說,逛夜市是認識一個城市的最好方式。而對於上海而言,夜市文化似乎只是剛剛起步,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買份馬鈴薯排隊半小時  晚間7點,記者在錦江樂園的士林夜市裡看到,整個市集內人頭攢動,上百個座位早已座無虛席。每家店鋪的門前,幾乎都有消費者排隊的身影。
  • 錦江樂園「士林夜市」又來了!下周四開市
    一座發達的城市理應有數個各具特色的夜市場所,更何況是有著無窮吸引力的「魔都」上海。  其實上海並不缺乏夜市,20多年來,華亭路、襄陽路、吳江路再到如今昌裡路、肇周路,雖然這些夜市都小有名氣,可影響力還停留在剛剛打出名聲時的階段。分布零散、管理不善、衛生不佳,種種問題讓上海夜市始終沒有形成氣候。
  • 「士林夜市」周日落幕 下一個「士林夜市」在哪兒?
    臺灣士林夜市為何會成為臺灣旅遊的一張閃亮名片?傳說中的士林夜市究竟是何模樣?上海到底能學到什麼經驗?上海何時能擁有自己的優質平民夜市?本周,記者走訪上海、臺北兩地的多個部門及多位人士,試圖揭開士林夜市的秘密。
  • 士林夜市來滬火爆調查:上海需要新天地 也需要平民夜市
    美食的誘惑不可阻擋,上海食客對於士林美食有著無限的嚮往。事實上,上海並不缺夜市,二十多年來,華亭路、襄陽路、吳江路、臨汾路……一個個曾經小有名氣的夜市也曾風生水起、各霸一方,可幾年下來,這些夜市生生滅滅,似乎總難成氣候。於是至今,一個成熟的、有人氣、有知名度的夜市還讓市民翹首企盼。
  • 上海加強對錦江樂園士林夜市監管
    上海加強對錦江樂園士林夜市監管 2017年04月19日 09: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19日上海訊 臺灣士林夜市在上海市閔行錦江樂園已舉辦好幾屆了,今年這屆士林夜市前後持續近8個月,為了保障廣大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進一步做好士林夜市的服務工作,錦江樂園所在地梅隴鎮市場所、鎮食安辦主動跨前一步,零距離對接,在全面總結前幾屆士林夜市經驗基礎上
  • 臺灣士林夜市又要來上海了!這次在這裡……
    不同於臺北的四季如春,上海很快將進入冬季,夜市的需求會出現明顯收窄;另一方面,周俊佑選中的夜市新址,相比6年前士林夜市首次來滬入駐的錦江樂園,區位更加偏遠,遊客導流情況尚不明朗。可對周俊佑和他背後一群來自臺灣當地夜市的小攤主來說,眼下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臺北士林夜市在上海的進擊與探索,6年間並未留下豐厚的積累。
  • 臺灣士林夜市二闖上海,能贏嗎?
    不同於臺北的四季如春,上海很快將進入冬季,夜市的需求會出現明顯收窄;另一方面,周俊佑選中的夜市新址,相比6年前士林夜市首次來滬入駐的錦江樂園,區位更加偏遠,遊客導流情況尚不明朗。可對周俊佑和他背後一群來自臺灣當地夜市的小攤主來說,眼下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臺北士林夜市在上海的進擊與探索,6年間並未留下豐厚的積累。
  • 士林夜市或常駐北外灘 不設門票預計至少開10年[圖]
    記者近日多方求證後獲悉,虹口區將引進正宗的臺灣士林夜市並且常駐北外灘,雙方初定的合作意向,即未來北外灘版士林夜市將主打美食牌,不設門票,走親民路線。如果合作成功,該夜市將至少開張10-15年之久。  關於臺灣士林夜市的引進,臺北士林觀光發展協會執行長高啟原透露了北外灘士林夜市的部分細節,「如果成功了,這將是兩岸夜市的第一次合作。」
  • 當酸辣粉遇上蚵仔煎 士林夜市升級版登陸上海
    原標題:當酸辣粉遇上蚵仔煎 士林夜市升級版登陸上海  當酸辣粉遇上蚵仔煎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一年一度的錦江樂園夜市今晚登場了。與往年不同,除了來自臺灣的士林夜市美食,今年,名聲在外的四川成都小吃也組團來到了上海。
  • 黃浦寶山又冒出"士林夜市" 臺商建議固定場地
    記者調查發現,多種面目出現的「士林夜市」主要由兩家「士林」協會在推動。另外,相關單位的大力引進也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不斷開張:本月又有兩個「士林夜市」  似乎一個夏天之間,士林夜市在上海突然火了,各種「士林夜市」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光這個月,就有兩個「士林夜市」開張營業。
  • 士林嘉年華確實「傍了」士林夜市 宣傳打了擦邊球
    事實上,士林市場從未向大陸進行過相關推廣,也沒有成立相關協會,士林市場的管理組織是「士林市場自治會」。在上海舉辦「士林嘉年華」的臺北市士林觀光發展協會的會員部分來自士林夜市私人市場,還有一些在大陸的臺商。而「士林嘉年華」上的攤販除了一部分來自士林夜市,有的還來自永和樂華夜市。此外,還有臺商在廈門、瀋陽等地自創的臺灣小吃品牌。
  • 好吃、好看、好玩 上海錦江士林夜市約不約?
    原標題:好吃、好看、好玩,錦江士林夜市約不約?  昨天,錦江士林夜市開始試營業啦!就是閔行那個有大轉盤的錦江樂園裡面,一場臺灣饕餮盛宴正等著你的光臨!  別看招牌是士林夜市,但實際上是臺北士林夜市廟口老街、陽明、基河路三大商圈攜手打造的,這也是在上海獲得唯一聯合授權的臺灣小吃夜市!  獨此一家,絕無分號!
  • 上海錦江樂園士林夜市人氣火爆 附逛吃攻略
    本次夜市由上海錦江樂園與臺北士林夜市廟口老街、陽明、基河路三大商圈攜手打造,是在上海獲得唯一聯合授權的臺灣小吃夜市。  夜市攤位的主廚全部來自臺灣的原攤位,大部分攤位都可以在臺灣找到對應的原攤位。  對於部分必須明火烹製的小吃,夜市保留了原製作工藝,讓食物的口感儘可能達到最佳。除了熟悉的大腸包小腸、蚵仔煎等,宜蘭羅東夜市的龍鳳腿、基隆廟口夜市的色拉船、鹿港小鎮的芋仔肉圓等多種美食都是首次來到上海。
  • 足不出滬品嘗臺灣美食 臺北士林夜市再次落戶上海
    足不出滬品嘗臺灣美食 臺北士林夜市再次落戶上海 2016年05月23日 13:4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 在露天夜市吃遍各地美食 從錦江樂園士林夜市開始
    錦江樂園夜市今年引進了78家攤位,涵蓋了臺南、臺北、成都和陝西四地的各種小吃,甜的、酸的、辣的……園方想讓前來的食客,足不出滬吃遍全國各地小吃。  從2014年引進士林夜市,這種嘗試已經有5年。錦江樂園相關負責人稱,這裡可能是全上海唯一一家露天夜市。錦江樂園在引進各地小吃方面,已經有相當的經驗。相比彭浦新村、臨汾路等老牌夜市,又缺少某種落地的重量。
  • 合肥版「士林夜市」新鮮出爐 小吃攤主須持健康證
    夜市上忙活的攤主。本報訊   不用再豔羨臺北的士林夜市,合肥市民將也有機會享受同樣繽紛的夜生活了。近期,廬陽區對兩大夜市進行了提檔升級,規範設置的小吃攤和小商品出售點已達300多個,將讓大家在仲夏夜既「有得吃」、還「有得逛」。
  • 臺灣士林夜市有望常駐溫州(組圖)
    朱春燕攝  中新網溫州1月2日電 (記者 張茵 實習生朱春燕)12月30日,由溫州市臺辦、商務局主辦,臺北士林夜市發展協會、溫州臺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辦的臺灣最著名的士林夜市小吃開始在溫州為期一周的試運行擺攤。五十個攤位成三排排開,蚵仔煎、蚵仔面線、臺灣擔仔麵等士林夜市美食受市民熱捧。溫州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方棟才告訴記者,臺灣士林夜市美食有望常駐溫州。
  • 減市井氛圍添長久規範 臺北士林夜市帶來的思考
    士林夜市為何來到上海?一名臺方管理人員認為,上海沒有成體系的大型夜市是原因之一。   上海其實不缺少夜市文化。昌裡路夜市、彭浦夜市、銅川路夜市,都深受市民歡迎,但因為堵路、髒亂、擾民、衛生等問題,或在取締中灰飛煙滅,或在整頓後一蹶不振,或在疏堵兩難的糾結中艱難生存。
  • 彭浦夜市成"正規軍" 滬版"士林夜市"有望越來越多[圖]
    青年報記者從昨天召開的本市無序設攤綜合治理工作媒體通氣會上獲悉,「復活」的「彭浦夜市」是由一部分原來無序設攤的彭浦夜市老攤主組成,在位於寶山綠地新都會商業廣場的夜市裡有序經營,從「遊擊隊」變為了「正規軍」。類似這樣通過疏導、改造、新建,打造出的滬版「士林夜市」今後將成為本市治理無序設攤的措施之一。
  • ...夜市 排檔 攤販 盧漢龍 攤主 士林 上海市 臺北 臺灣 寧夏-上海...
    社會學者顧駿的意見是,「不要單盯住該不該取締(夜市)這個問題不放,而是要考量管理者的能力問題。」他說,全世界很多城市都有夜市,在上海應該也能存在?他認為要給民間的自發行為留點空間,政府的職能是服務,而不是管制,應該創造條件讓老百姓的需要得到滿足,「不要管得太死」。   上海市政府參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員盧漢龍同樣反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