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夜市成"正規軍" 滬版"士林夜市"有望越來越多[圖]

2020-12-23 東方網

  東方網7月31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因佔道逼走公交而聞名滬上的「彭浦夜市」被取締後,近日傳來「復活」消息。青年報記者從昨天召開的本市無序設攤綜合治理工作媒體通氣會上獲悉,「復活」的「彭浦夜市」是由一部分原來無序設攤的彭浦夜市老攤主組成,在位於寶山綠地新都會商業廣場的夜市裡有序經營,從「遊擊隊」變為了「正規軍」。類似這樣通過疏導、改造、新建,打造出的滬版「士林夜市」今後將成為本市治理無序設攤的措施之一。

  現場

  彭浦「遊擊隊」成正規軍

  四五個平方米的固定攤位,老闆胸口掛著上崗證,服裝、玩具、燒烤分類經營,這就是位於共和新路共康路交界處的綠地新都會數千平方米露天廣場上的「夜食尚」夜市,而夜市的老闆們,大多數是從被取締的「彭浦夜市」轉戰而來的。

  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綠地新都會是寶山新的商業地標,今年5月1日正式開張,至今已有2個多月,目前攤位有近百個。多名攤主表示,在這裡擺攤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彭浦夜市」轉戰而來的。經過近3個月的經營,這裡的人氣正在逐漸聚集。

  不少攤主表示,這裡靠近地鐵1號線共康路站,周圍有不少居民區,不擔心沒人氣。現在是正規經營,不像以前那樣有擾民和佔路的問題,也不用打一槍換個地方地過日子了。

  在昨天召開的本市無序設攤綜合治理工作媒體通氣會上,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魯建平就專門提到了彭浦夜市「復活」的例子。他表示,夜市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市場需求,所以僅僅靠取締並不能解決問題,目前本市採取的辦法主要是「入場入室」的疏導,而從源頭的商業布局上就將「夜市」引進,「復活」的彭浦夜市就是一次探索。「新建的商業廣場可以集聚人氣,市民有消費的需求,攤販們又可以正規經營,一舉三得。」

  調查

  全市共283處設攤集聚點

  近期,市綠化市容局牽頭對上海外環線以內11個區、112個街鎮的設攤情況開展了一次摸底排查。排查結果顯示,目前全市設置的設攤疏導點共有69處,容納攤位3990餘個;佔道時段經營的設攤控制點共有110處,容納攤位數5290餘個;街面無序設攤集聚點共有104處,涉及攤位7260餘個,其中浦東、寶山、普陀區數量較多。

  在總計283處設攤集聚點中,主要經營農副產品和水果、日用百貨類佔75%左右,經營餐飲包括夜排檔的佔25%左右。出現的原因中,60%是需求與供給有落差,相關區域商業設施規劃布局有所缺失;約20%是棚戶區及待動遷地塊外來人口集聚,管理較為隨意;還有20%是由於相關區域農貿市場價格偏高,引發「菜場尾巴」的出現。

  摸底排查顯示,104個街面無序設攤聚集點的問題較為集中,部分集聚點與交通安全、市容環境和市民生活等矛盾較多,亟待整治。

  措施

  「士林夜市」模式將得以借鑑

  8月1日起,由市綠化市容局、市商務委、市建設管理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共同起草的《關於本市進一步加強無序設攤綜合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將正式實施。人民廣場地區、徐家匯地區等26個重點區域和90條交通主幹道被列為嚴禁設攤區域,中心城區22個街道(鎮)為設攤嚴控區域,其他為設攤控制區域,分類管理。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陸月星昨天表示,上海還將依法取締一批城市無序設攤聚集點,改造設置一批臨時設攤集中疏導點,規劃建設一批商業服務網點。

  因商業網點不足無法滿足居民需求的區域,將鼓勵街(鎮)充分利用閒置倉庫、廠房資源等暫閒空地,建設過渡性的設攤點,探索設立假日市場、跳蚤市場,或者開設臨時鐘點市場。據悉,今年全市已有36處便民疏導點列入了市級設攤治理疏導建設和管理項目,其中14處新建,22處改建。

  最根本的是從源頭上規劃建設一批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解決基本公共服務網點不足的問題。據悉,目前華師大、上大、上海金融學院、杉達學院、上外、同濟、建橋學院7所高校食堂正在推廣延長夜市,全市10所部屬和58所市屬地方學校也將跟進。標準化菜場和標準化大眾早餐門店今年將繼續建設。虹口的吉祥菜場、三角地菜場以及嘉定、楊浦等區也在開展食品攤點及夜排檔試點。

  「無序設攤疏導點也是臨時的,最終還是應該以規範網點布局替代。」陸月星表示,如最近火爆的臺北「士林夜市」模式就是一種可以借鑑的模式,「在有需求的地方,讓夜市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得以正規化,攤主申請加入,可以有序管理,也方便了市民。」他透露,目前北外灘地區結合自身建設已經對於「士林夜市」的引進有了明確的意向。

相關焦點

  • 盤點今夏滬上三大正規夜市的人氣之道[組圖]
    上海食客們對於夜市排檔情有獨鍾。華亭路、襄陽路、吳江路、臨汾路一個個上海本土夜市從風生水起到被取締消失,不禁讓人感嘆,上海什麼時候能有屬於自己的經典夜市呢?作為本土文化的一個培養器,夜市到底如何擺脫「黑暗料理」、佔路擾民、環境汙染等弊病,而成為一道靚麗的城市風景?今夏,錦江士林夜市、彭浦夜市、周浦夜市相繼的亮相和回歸,或許能帶來一些啟示。
  • 「士林夜市」周日落幕 下一個「士林夜市」在哪兒?
    本周日,錦江樂園「士林嘉年華」即將落幕,百聯中環有望接過「接力棒」,開始為期一個月的以上世紀60年代「寶島風情」為主題的臺灣美食活動。然而,無論是錦江樂園還是百聯中環,士林夜市在滬都像短期的「嘉年華」。有消息稱,士林夜市將會常駐北外灘,但是記者從昨天各方採訪獲得的消息來看,這只是一個初步的合作計劃,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方案。
  • "夜食尚"能否打造滬版士林夜市 ?
    據《勞動報》報導,去年11月底,滬上聞名的彭浦夜市因佔道逼走公交而被閘北區相關部門徹底取締。佔道、喧囂得到制止的同時,也有不少市民感嘆,上海失去了一個可吃可逛的地方。今夏,錦江樂園的「滬版」士林夜市,因各色臺灣小吃而受到「吃貨」們關注。不少市民唏噓,臺灣夜市來滬開辦火熱,偌大的上海能否擁有屬於自己的本土夜市?
  • 「士林夜市」意外爆紅 或常駐5年以上
    然而,無論是錦江樂園還是百聯中環,士林夜市在滬都像短期的「嘉年華」。有消息稱,士林夜市將會常駐北外灘,但是記者從昨天各方採訪獲得的消息來看,這只是一個初步的合作計劃,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方案。  臺灣士林夜市為何會成為臺灣旅遊的一張閃亮名片?傳說中的士林夜市究竟是何模樣?上海到底能學到什麼經驗?上海何時能擁有自己的優質平民夜市?
  • 夜市經濟 | 城隍廟做不好夜市?彭浦新村與新天地齊飛?上海夜市如何...
    2月下旬,市商務委正式啟動「具有國際消費城市特徵的夜市模式」建設計劃,今年年內就要力爭推出4至5個能夠體現上海飲食文化、民俗風情,且滿足海內外遊客多元消費需求的「地標型夜市」,形態有特色街、餐飲集聚型夜市廣場和商旅文體融合型夜市等三大類。 有趣的是,新天地和豫園、彭浦夜市和周浦夜市、七寶萬科和大寧寶燕商城分別作為上述三種夜市的代表,出現在了同一份夜市榜單中。
  • 臺灣士林夜市有望常駐溫州(組圖)
    原標題:臺灣士林夜市有望常駐溫州(組圖) 圖為:臺灣當地小吃「營養湯」。朱春燕攝圖為:情侶品嘗臺灣美食。朱春燕攝  中新網溫州1月2日電 (記者 張茵 實習生朱春燕)12月30日,由溫州市臺辦、商務局主辦,臺北士林夜市發展協會、溫州臺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辦的臺灣最著名的士林夜市小吃開始在溫州為期一周的試運行擺攤。五十個攤位成三排排開,蚵仔煎、蚵仔面線、臺灣擔仔麵等士林夜市美食受市民熱捧。溫州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方棟才告訴記者,臺灣士林夜市美食有望常駐溫州。
  • 士林夜市能否在滬複製? 經營者需志在長遠事業
    據《新聞晨報》報導,今夏上海的第一波熱浪來自錦江樂園的人氣和油煙,儘管那裡鋪陳的只是迷你版的臺北士林夜市,但這一點也不妨礙食指大動的人群蜂擁而至、擠癱交通。什麼時候上海也能有像臺北這樣物美價廉、乾淨有序的夜市文化?
  • 臺灣士林夜市又要來上海了!這次在這裡……
    周俊佑看重這裡的大片空地,計劃今年底把早已撤出上海的臺北士林夜市重新開起來,但種種外部條件卻對他頗為不利。不同於臺北的四季如春,上海很快將進入冬季,夜市的需求會出現明顯收窄;另一方面,周俊佑選中的夜市新址,相比6年前士林夜市首次來滬入駐的錦江樂園,區位更加偏遠,遊客導流情況尚不明朗。
  • 滬版"士林夜市"或再迎7000"吃貨" 實時播報排隊時間
    圖說:有的攤位前仍大排長龍。網友圖(請私信「新民晚報新民網」以奉稿酬)網友圖(請私信「新民晚報新民網」以奉稿酬)  【新民網·獨家報導】滬版「士林夜市」來了。在上周六首個開放日裡,1.5萬客流、大排長龍的隊伍、幾近癱瘓的周邊交通都成讓不少「吃貨」失望不已、吐槽不斷。經過一周的運營,今天(12日),再次迎來周末開放日的夜市準備好了嗎?  「實際上,從昨天(11日)起我們已經通過微博、微信來實時播報入園客流了。」
  • "士林夜市"經驗能否被借鑑? 申城夜市發展需時間積累
    近日開業的錦江士林夜市,讓不少「吃貨」找到了久違的暢快感。  有人說,逛夜市是認識一個城市的最好方式。而對於上海而言,夜市文化似乎只是剛剛起步,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買份馬鈴薯排隊半小時  晚間7點,記者在錦江樂園的士林夜市裡看到,整個市集內人頭攢動,上百個座位早已座無虛席。每家店鋪的門前,幾乎都有消費者排隊的身影。
  • 士林夜市來滬火爆調查:上海需要新天地 也需要平民夜市
    ■ 士林夜市管理者談經驗:臺北專門為夜市制定製度,攤主自己成立管委會   ■ 滬上美食家呼籲:解決夜市擾民與培育市場,需要管理部門的耐心與智慧至1940年代,附近先後建起士林官邸,還有故宮等文化旅遊設施,士林市場的名字越來越響亮。  大約在1970年代士林夜市開始形成規模;1980年代,日本、歐美等國際遊客大量湧入臺北,士林夜市又一次獲得發展良機;2000年後又增加了大陸的海量遊客,士林夜市愈加繁盛。  錦江樂園臺北士林夜市暑期開張,引來全城食客聚集。
  • 上海的「夜市復興」,會走「彭浦夜市」的老路嗎?
    以成都小吃「把把燒」為例,前年定價20串25元,長期滯銷,夜市與攤商協調降價成20串20元,去年起乾脆降成30串15元,相當於打四折。 「利潤雖薄,但「遊客來了一看,遊樂場所竟然還有這麼實惠的美食,不吃就虧了,趕緊多買一把,總利潤反而上升。」成都攤商聯合會秘書長黃勇笑道。
  • 「士林夜市」意外爆紅 或常駐5年以上
    錦江樂園內舉辦的「士林嘉年華」人氣很足   據《新聞晨報》報道,本周日,錦江樂園「士林嘉年華」即將落幕,百聯中環有望接過「接力棒」,開始為期一個月的以上世紀此外,針對此前網上盛傳上海一些區縣有意引入「士林嘉年華」,記者向幾個區縣求証,結果發現其並沒有引入打算。   部分攤販移師百聯中環   到本月31日,為期近2個月的錦江樂園的「士林嘉年華」就將結束了。錦江樂園方面表示,「士林嘉年華」對錦江樂園的人流量拉動明顯,預計遊客入園人數比以往多了7至8成。
  • 減市井氛圍添長久規範 臺北士林夜市帶來的思考
    士林夜市為何來到上海?一名臺方管理人員認為,上海沒有成體系的大型夜市是原因之一。   上海其實不缺少夜市文化。昌裡路夜市、彭浦夜市、銅川路夜市,都深受市民歡迎,但因為堵路、髒亂、擾民、衛生等問題,或在取締中灰飛煙滅,或在整頓後一蹶不振,或在疏堵兩難的糾結中艱難生存。
  • 在露天夜市吃遍各地美食 從錦江樂園士林夜市開始
    錦江樂園夜市今年引進了78家攤位,涵蓋了臺南、臺北、成都和陝西四地的各種小吃,甜的、酸的、辣的……園方想讓前來的食客,足不出滬吃遍全國各地小吃。  從2014年引進士林夜市,這種嘗試已經有5年。錦江樂園相關負責人稱,這裡可能是全上海唯一一家露天夜市。錦江樂園在引進各地小吃方面,已經有相當的經驗。相比彭浦新村、臨汾路等老牌夜市,又缺少某種落地的重量。
  • "滬版士林夜市"吃貨湧入嚇壞臺灣攤主 食材幾乎產自本地
    排隊購買夜市門票,起碼要花半小時,長長的購票隊伍從廣場一直排到馬路上。排隊者站上機動車道,過往車輛不得不繞道而行。「今天人不算多,雙休日更擠。」錦江樂園總經理助理朱偉民介紹,「滬版士林夜市」開張僅僅4天,已吸引數萬市民,人們的熱情大大超過主辦方的預期,在最高峰時只能控制入園人數。
  • 滬版「士林夜市」排隊時間將縮短 主辦方推三大整改措施
    東方網7月11日消息:新民晚報7月9日報導錦江樂園滬版「士林夜市」因客流量大導致種種亂象,引起了主辦方高度重視。今天上午,「士林夜市」主辦方特意舉辦新聞發布會並向本報記者表示,已針對本報報導,推出了三大整改措施。其中,入園購票窗口全開這一項,可使遊客購票的時間從原來的一小時縮短到半小時。
  • 上海該如何借鑑"士林夜市"經驗?
    相關評論:引進"士林夜市",更要打造"上海夜市"   盛極一時的彭浦夜市因幹擾公交線路被取締後,人們也有疑惑:上海「馬路小吃」是否從此淡出申城?  但是,夜市的噪聲、油煙味嚴重擾民,環境衛生也的確是個大問題,附近居民怨聲載道,投訴不斷,政府如不治理,則是不作為。這些問題不解決,夜市無法生存。怎麼辦?有沒有一個兩全之策,既讓夜市生存,又使其不再擾民?  有的。臺灣的士林夜市,就是一個成功的典型。  臺北士林夜市從1910年發端算起來,有百餘年歷史。
  • 因彭浦夜市聞名的這兩條路 如今成了乾淨有序的商業街-夜市 彭浦...
    原標題:因彭浦夜市聞名的這兩條路,如今成了乾淨有序的商業街近日,記者在臨汾路採訪發現,這裡已與作為當年彭浦夜市核心段時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馬路不算寬,但乾淨整潔,來往的車輛井然有序;路邊店鋪都被剛剛裝修過,灰牆上點綴歐式背景牆,店招店牌都經過精心設計。  考慮到彭浦新村社區缺乏大型商業設施、兩條路的商業基礎較高,彭浦新村街道對兩條路進行了重新規劃。
  • 臺灣士林夜市二闖上海,能贏嗎?
    周俊佑看重這裡的大片空地,計劃今年底把早已撤出上海的臺北士林夜市重新開起來,但種種外部條件卻對他頗為不利。不同於臺北的四季如春,上海很快將進入冬季,夜市的需求會出現明顯收窄;另一方面,周俊佑選中的夜市新址,相比6年前士林夜市首次來滬入駐的錦江樂園,區位更加偏遠,遊客導流情況尚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