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31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因佔道逼走公交而聞名滬上的「彭浦夜市」被取締後,近日傳來「復活」消息。青年報記者從昨天召開的本市無序設攤綜合治理工作媒體通氣會上獲悉,「復活」的「彭浦夜市」是由一部分原來無序設攤的彭浦夜市老攤主組成,在位於寶山綠地新都會商業廣場的夜市裡有序經營,從「遊擊隊」變為了「正規軍」。類似這樣通過疏導、改造、新建,打造出的滬版「士林夜市」今後將成為本市治理無序設攤的措施之一。
現場
彭浦「遊擊隊」成正規軍
四五個平方米的固定攤位,老闆胸口掛著上崗證,服裝、玩具、燒烤分類經營,這就是位於共和新路共康路交界處的綠地新都會數千平方米露天廣場上的「夜食尚」夜市,而夜市的老闆們,大多數是從被取締的「彭浦夜市」轉戰而來的。
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綠地新都會是寶山新的商業地標,今年5月1日正式開張,至今已有2個多月,目前攤位有近百個。多名攤主表示,在這裡擺攤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彭浦夜市」轉戰而來的。經過近3個月的經營,這裡的人氣正在逐漸聚集。
不少攤主表示,這裡靠近地鐵1號線共康路站,周圍有不少居民區,不擔心沒人氣。現在是正規經營,不像以前那樣有擾民和佔路的問題,也不用打一槍換個地方地過日子了。
在昨天召開的本市無序設攤綜合治理工作媒體通氣會上,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魯建平就專門提到了彭浦夜市「復活」的例子。他表示,夜市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市場需求,所以僅僅靠取締並不能解決問題,目前本市採取的辦法主要是「入場入室」的疏導,而從源頭的商業布局上就將「夜市」引進,「復活」的彭浦夜市就是一次探索。「新建的商業廣場可以集聚人氣,市民有消費的需求,攤販們又可以正規經營,一舉三得。」
調查
全市共283處設攤集聚點
近期,市綠化市容局牽頭對上海外環線以內11個區、112個街鎮的設攤情況開展了一次摸底排查。排查結果顯示,目前全市設置的設攤疏導點共有69處,容納攤位3990餘個;佔道時段經營的設攤控制點共有110處,容納攤位數5290餘個;街面無序設攤集聚點共有104處,涉及攤位7260餘個,其中浦東、寶山、普陀區數量較多。
在總計283處設攤集聚點中,主要經營農副產品和水果、日用百貨類佔75%左右,經營餐飲包括夜排檔的佔25%左右。出現的原因中,60%是需求與供給有落差,相關區域商業設施規劃布局有所缺失;約20%是棚戶區及待動遷地塊外來人口集聚,管理較為隨意;還有20%是由於相關區域農貿市場價格偏高,引發「菜場尾巴」的出現。
摸底排查顯示,104個街面無序設攤聚集點的問題較為集中,部分集聚點與交通安全、市容環境和市民生活等矛盾較多,亟待整治。
措施
「士林夜市」模式將得以借鑑
8月1日起,由市綠化市容局、市商務委、市建設管理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共同起草的《關於本市進一步加強無序設攤綜合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將正式實施。人民廣場地區、徐家匯地區等26個重點區域和90條交通主幹道被列為嚴禁設攤區域,中心城區22個街道(鎮)為設攤嚴控區域,其他為設攤控制區域,分類管理。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陸月星昨天表示,上海還將依法取締一批城市無序設攤聚集點,改造設置一批臨時設攤集中疏導點,規劃建設一批商業服務網點。
因商業網點不足無法滿足居民需求的區域,將鼓勵街(鎮)充分利用閒置倉庫、廠房資源等暫閒空地,建設過渡性的設攤點,探索設立假日市場、跳蚤市場,或者開設臨時鐘點市場。據悉,今年全市已有36處便民疏導點列入了市級設攤治理疏導建設和管理項目,其中14處新建,22處改建。
最根本的是從源頭上規劃建設一批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解決基本公共服務網點不足的問題。據悉,目前華師大、上大、上海金融學院、杉達學院、上外、同濟、建橋學院7所高校食堂正在推廣延長夜市,全市10所部屬和58所市屬地方學校也將跟進。標準化菜場和標準化大眾早餐門店今年將繼續建設。虹口的吉祥菜場、三角地菜場以及嘉定、楊浦等區也在開展食品攤點及夜排檔試點。
「無序設攤疏導點也是臨時的,最終還是應該以規範網點布局替代。」陸月星表示,如最近火爆的臺北「士林夜市」模式就是一種可以借鑑的模式,「在有需求的地方,讓夜市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得以正規化,攤主申請加入,可以有序管理,也方便了市民。」他透露,目前北外灘地區結合自身建設已經對於「士林夜市」的引進有了明確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