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時,錦江樂園門前依然人潮湧動。工作人員舉著寫有「排4小時隊才能吃到美食」的牌子,勸說食客改天再來,但人們還是執著地排著長隊。「滬版士林夜市」開幕5天,每天保持上萬人的流量,「吃貨」的熱情遠超主辦方的預期,也讓臺灣主廚們驚呼「被嚇到了」。
臺灣攤主「嚇壞了」
下午4時剛過,錦江樂園門前排隊的人流就把售票廣場堵得滿滿當當,保安們忙著闢出一條條通道,出入停車場的車輛小心翼翼地在人堆中穿行。類似場面上次出現,還是在十多年前軌交1號線錦江樂園站開通時。排隊購買夜市門票,起碼要花半小時,長長的購票隊伍從廣場一直排到馬路上。排隊者站上機動車道,過往車輛不得不繞道而行。「今天人不算多,雙休日更擠。」錦江樂園總經理助理朱偉民介紹,「滬版士林夜市」開張僅僅4天,已吸引數萬市民,人們的熱情大大超過主辦方的預期,在最高峰時只能控制入園人數。
士林夜市區位於錦江樂園正門入口處,佔地約3000平方米,只佔遊樂場面積的很小一部分,卻一下子湧入了上萬人,而整個錦江樂園的接待極限也不過2.5萬人。記者看到,在一些熱門美食攤位前都有數百人排隊,場面幾乎趕超世博會,就算攤位全力開工,也很難「消化」海量客流。「第一天我都被嚇壞了,怎麼一下子來這麼多人。」一名來自臺灣的攤主說,開張首日的接待量相當於臺北士林夜市的4倍。他第一次希望生意別太好,因為根本忙不過來。他也好奇,為什麼上海市民這麼熱情。有顧客告訴他,因為上海夜市都被取締了,太久沒有夜市可逛。
垃圾遍地 插隊頻現
夜市內每個攤位前幾乎都排起了長龍,彎彎曲曲根本看不見「龍尾」。夜色已暗,有遊客趁機插隊,引起其他排隊者不滿,不時爆發口角。
由於攤位緊挨攤位,排隊等候的遊客混成一團,不少人甚至分不清自己排的究竟是哪一個攤位。後來者也是看到哪裡還有容身之地,就排到哪裡,能吃到什麼已不再重要。
士林夜市設有一片就餐區,裡面的桌椅根本不夠用。有的遊客好不容易買到美食,就三五成群坐在草坪上享用。一時間,罐頭、骨頭、菸蒂、塑膠袋、燒烤籤等垃圾隨意散落在草坪上,看著十分扎眼。
不遠處的垃圾桶早已爆滿,各色垃圾溢到桶外。記者撥打了錦江樂園投訴電話,工作人員表示,會馬上派人清理垃圾。
這次「滬版士林夜市」將持續58天,主辦方提醒,遊客最好錯時前來,由於停車場容量有限,希望遊客儘可能選擇公共運輸,且夜市結束時間是晚上10時,此時軌交還未結束運營,不會影響回家。
主辦方回應遊客質疑
「滬版士林夜市」持續火爆的背後,出現了不少負面評價,主要集中在「排隊長」「食材並非臺貨」「廚師並非都來自臺灣」等,對於這些質疑,主辦方一一回應。
疑問一:主辦方的準備工作不夠充分,人滿為患,排隊動輒幾個小時,且現場垃圾成堆,管理比較混亂。
對於長時間排隊導致遊客體驗較差,主辦方坦言,問題確實出在接待能力不足上。園方負責人朱偉民介紹,錦江樂園方面正在與士林夜市觀光發展協會協商,儘快增加攤位數量,提高攤位的食品供應能力,並將夜市分散到其他區域,避免遊客集中扎堆,造成擁堵。朱偉民表示,隨著園方接待能力的提升,長時間排隊的情況有望得到緩解。
疑問二:活動開始前有宣傳號稱「食材是從臺灣空運而來」,但網友實際體驗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食材幾乎都產自本地。
對此,臺北士林觀光發展協會執行長特別助理黃浩瑋解釋說,為了保證食材新鮮和控制成本,確實都是在上海採購的,但夜市中的調料都是從臺灣帶來的,所以對食品的口味沒有太大影響。
疑問三:有宣傳稱,夜市攤位上的掌勺人都來自臺灣士林夜市,但許多網友發現,攤位上出現了各地口音,顯然有許多臨時工。
黃浩瑋解釋說,這次從臺北士林夜市共招募了20多人來到上海,沒想到客人這麼多,人手明顯不足,只能培訓了一批大陸員工充實一線,但食品的質量都是由臺方人員掌控,每個攤位基本由一位來自臺灣的主廚負責,因此可以保證夜市美食的口味正宗。
編後
本土夜市去哪兒了
許多人去過「滬版士林夜市」後,都感覺很失望。如何保障他們飽口福時的好心情,值得管理方思考。加強配套設施,重視服務細節,少些忽悠口號,多點真材實料,大家才能吃得開心。
之所以去錦江樂園,有的人是想回味赴臺旅行的快樂;有的人是想品嘗地道的臺灣美食;而更多人是想在涼風習習的夏夜,和朋友小聚,感受愜意而難得的夜市文化。上海本土的夜市,都去哪兒了?
20多年來,曾經繁盛一時的多個本土夜市,都因為簡單粗放的經營方式,以及帶來的噪音、交通、汙染等問題,紛紛消失。去年,曾名噪一時的彭浦夜市就因佔道等問題被取締。
如果,上海可以從臺北士林夜市的發展中,找到培育夜市文化的新思路,也孕育出一批地道而規範的本土夜市,上海市民何必再去擠爆錦江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