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故宮:美在善解人心
和北京故宮不同的是,臺北故宮以企業化經營理念為民眾服務的做法更為徹底 那天來到捷運臺北車站轉車,走在人行道上,目光被牆上一幅畫作「法象威儀」(釋迦牟尼佛坐像倩如回答:「是故宮專為小朋友出版的叢書《娃娃入寶山》,嘉嘉現在正讀人物生活館,認識歷代皇帝、皇后。」 倩如在一旁解釋,這套叢書另外還有可愛動物、百花植物、山水風景,都是利用故宮收藏的文物做背景,讓兒童從小就認識中國的藝術及傳統文化。
-
民進黨當局處心積慮「去中國化」 對「臺北故宮」下手
蔡英文(臺媒)要說這個世界上有人討厭故宮,那就非「臺獨」人士莫屬了。因為歷史上的外患內戰,臺海兩岸一邊一個故宮。臺北故宮讓「臺獨」勢力很糾結,既要借之「爭取國際的光榮」「讓世界看到臺灣」,又因為其不可撼動的中國屬性而欲除之。於是,2000年民進黨剛執政,「故宮南院」計劃就登場了。
-
臺北故宮赴美辦展,呈現宋至清代九位帝後收藏品位
1996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曾赴美展出「中華瑰寶」大展,20年後臺北故宮的文物將再度踏上美國舊金山與休斯敦盛大展出。經過兩年多的策劃,此次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將於五十周年館慶之際,推出年度大展:「帝王品位——臺北故宮精品展」。
-
臺北故宮,何必「自宮」?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 現任院長緊急澄清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民進黨當局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今天緊急滅火稱,一個星期以來,關於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並沒有改名問題。他還表示,一切尊重臺行政管理機構的決定。
-
臺北故宮精品有什麼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總數雖然不及北京故宮,但頗多精品。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總數雖然不及北京故宮,但頗多精品。此畫原本不知作者是誰,後來被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李霖燦發現畫右下角樹葉中有範寬的籤名。據一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研究員透露,該隱藏在樹葉中的籤名最先是被一個工友(清潔工)首先發現的。5 早春圖據說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現任館長石守謙最喜歡的一幅畫。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操辦全世界最成功的展覽——對話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上臺後,一直強調把臺灣本土文化和藝術融入臺北故宮的收藏,試圖通過強調臺灣本土歷史割裂與大陸的聯繫。2006年1月,扁系人馬林曼麗接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與北京故宮合作時,用詞不無傲慢:「對大陸北京故宮,與其說合作不如先競爭,我相信臺灣故宮的優勢要勝過北京。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日本與西洋的初遇之美,臺北故宮呈現神戶文物與「南蠻藝術」
日本與西洋的初遇之美,臺北故宮呈現神戶文物與「南蠻藝術」 澎湃新聞記者肖永軍 綜合報導 2019-06-08 09:11
-
中國最年輕的故宮,中國三大博物館之臺北故宮的文物來自哪裡?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
《故宮觀止》:故宮之美,一本書「觀止矣」
《故宮觀止》/丘濂 曾焱 吳麗瑋 著/現代出版社本書是《三聯生活周刊》多年對故宮文化研究的集成之作。內容包涵重新解讀故宮的文化價值,記錄故宮文物南遷、西遷記及對故宮的文物守護與傳承歷史的記錄,對故宮藏寶的文化密碼進行揭密,對故宮文物的修繕與鑑定過程中的匠藝觀察與匠心品讀,揭秘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與運營內情。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故宮文物南遷的這段歷史,讓兩岸間形成這樣一個普遍印象:抗戰時期,存放在北京故宮中最有價值的文物,早已經打包南遷,那些留在北京的文物都是些不值一提的瑕疵品,比如,臺北故宮的鎮院之寶精品中的精品翠玉白菜,正是蔣介石從北京運到臺北故宮的。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圖)
今日,海峽對岸,位於臺北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擁有65萬5千多件耀眼藏品。據臺灣《商業周刊》一篇報導估算,其中,光郎世寧的《百駿圖》至少8億元。一件宋代汝窯杯可以蓋一座故宮:1965年故宮花費6000萬落成,物價換算後,相當於現值84億元,而故宮擁有21件汝窯杯,價值上千億。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的藝術瑰寶在20世紀前,多集中於皇宮內府,20世紀初集中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20世紀中葉,一宮國寶紛飛兩岸,「故宮博物院」也隨之有了兩個: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分別庋藏著中華民族的國寶。 國寶遷往海島 故宮,顧名思義,舊王朝的宮殿,指的是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1924年,愛國將領馮玉祥發動北平事變,強令「皇帝」溥儀出宮。
-
民進黨當局「獨」害「臺北故宮」(說臺灣)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要說這個世界上有人討厭故宮,那就非「臺獨」人士莫屬了。因為歷史上的外患內戰,臺海兩岸一邊一個故宮。臺北故宮讓「臺獨」勢力很糾結,既要借之「爭取國際的光榮」「讓世界看到臺灣」,又因為其不可撼動的中國屬性而欲除之。於是,2000年民進黨剛執政,「故宮南院」計劃就登場了。
-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由臺灣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佔地約70公頃、耗資逾百億元新臺幣的故宮南院,受中國水墨畫的啟發,在被分為東西兩翼的博物館區,東側外觀為明亮的玻璃帷幕,西側外觀則密布金屬圓盤,分別象徵書法中「飛白」、「濃墨」的筆意,中庭及斜坡引道象徵水墨畫的「渲染」技法,成龍所捐贈的圓明園12獸首複製銅像也置身其間。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三個故宮分別建造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見證。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1948年底,國民政府軍隊在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已經日暮途窮,蔣氏不得不考慮退路,把寶島臺灣作為自己的避風港。1962年,國民黨決定在臺北建造故宮,選址在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當年即破土動工。1965年臺灣故宮(故宮博物院)竣工,總面積將近16公頃,依山傍水、宏偉壯觀。既然是故宮,建築風格也是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風格別具一格,外面看只有兩層,內部結構卻有4層。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兩道大菜」——「翠玉白菜」、「肉形石」,盛名在外。 不過,圍繞著這兩件文物的爭議也始終未消。這不,最近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又登上了媒體。 6月5日,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恆在《香港商報》刊登一篇題為「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的文章。文章背景是,5月29日「好事多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舉行動土儀式。
-
臺北故宮新開的南院裡藏了些啥寶貝?
臺北故宮南院,12月27日晚點燈,聚光燈投射在建築體上,彷佛成為嘉南平原最明亮的珍珠。可是,受天災打斷和政治、人為因素的影響,建設作業又屢出紕漏,故宮南院直到今年年底才終於開門迎客。臺北故宮南院位於嘉義縣太保市,由臺灣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
-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現在海峽兩岸交通十分便利,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寶藏,那是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