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新開的南院裡藏了些啥寶貝?

2020-12-23 浙江在線

2015-12-30 15:37

如果你正在準備一次臺灣旅行,臺北故宮一定會在你的清單上。可如果你是衝著那棵最出名的「翠玉白菜」去的,你恐怕得改改行程了。

臺北故宮南院,12月27日晚點燈,聚光燈投射在建築體上,彷佛成為嘉南平原最明亮的珍珠。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 董立林

從2001年選址後歷經15年漫長籌建、計劃修正和政治角力,臺北故宮南部院區12月28日正式開館試營運。作為臺北故宮的人氣王,「翠玉白菜」也暫別本院,來到南院「站臺」10個月。

那麼,除了這棵「白菜」,新開的臺北故宮南院,還有什麼寶貝值得一看呢?

且容小編賣個關子,先給你說說南院的由來。

臺北故宮之所以要建分院,相信去過的遊客都知道,因為實在太擠了。

臺北故宮佔地僅18公頃,展覽面積不足萬平米,卻擁有近70萬件文物,很多文物只能存在儲藏室裡沒辦法展出。因為展館擁擠,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出現了擴建的呼聲。

碰上什麼大展,排隊入場就得半天

2000年後,臺灣在「南北平衡」思路的催化下,出臺了「故宮於臺北以外地區另建分院」的政策,位於臺灣南部的嘉義在競爭中勝出。縣政府專門闢出70公頃土地,來建故宮南院。

可是,受天災打斷和政治、人為因素的影響,建設作業又屢出紕漏,故宮南院直到今年年底才終於開門迎客。

臺北故宮南院位於嘉義縣太保市,由臺灣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受中國水墨畫的啟發,南院被分為東西兩翼的博物館區,東側外觀為明亮的玻璃帷幕,西側外觀則密布金屬圓盤,分別象徵書法中「飛白」、「濃墨」的筆意,中庭及斜坡引道象徵水墨畫的「渲染」技法,成龍捐贈的圓明園12獸首複製銅像也置身其間。

臺北故宮南院主體建築示意圖

設計者表示,這三種建築線條象徵中華、印度、波斯三種亞洲文明,三種文明的動物象徵龍、象、馬,其形象也不斷出現在南院建築中,契合「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的定位。

除了飽含文化氣息,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在27日晚的點燈儀式上特別介紹,南院博物館主體建築設計結合最高等級防震措施,兼具防洪、防旱等功能,堪稱鑽石級「綠色建築」。

那麼臺灣南北故宮到底有何不同?

按照院長馮明珠的說法,臺北故宮本院集千年皇室精華,囊括器物、書畫及亞洲文物等近70萬件;故宮南院則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並陳列臺灣本地文化展品。南北故宮主題側重雖不同,但未來南北故宮文物會交流互展。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大家最關心的,臺北故宮南院裡的寶貝吧——

臺北故宮本院珍品南下輪展

南下寶貝一號:翠玉白菜

此前呼聲甚高的臺北故宮人氣王「翠玉白菜」,不負眾望地來到南院展出10個月。考慮到參觀人數眾多,近130平方米的展廳只展出「翠玉白菜」及其數碼影像。

這件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為百分之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它們可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

此件作品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因此有人推測此器為瑾妃的嫁妝象徵其清白,並企求多子多孫。

南下寶貝二號:肉形石

在「翠玉白菜」完成使命回北院後,包括「肉形石」、「金甌永固杯」在內的珍寶將「接棒」饗客。在南北兩大院區分別設置的「至寶廳」,交替展出兩館的鎮館寶物。

肉形石與翠玉白菜和毛公鼎並稱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東坡肉形石出自內蒙阿拉善左旗,清康熙時供入內府,現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色峰紋理全是天然形成,是一塊天然形成的石頭,看上去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

東坡肉形石是瑪瑙類礦物在大自然中,由於經過漫長歲月的累積,在不同的時間點,雜質影響乃至生成的顏色不同,呈現一層一層不同的色澤,形成了這件東坡肉形石肉皮、肥肉、瘦肉層次分明,毛孔和肌理都逼真的大自然鬼斧神工作品。 

南下寶貝三號:金甌永固杯

金甌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權永固。金甌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正月初一子時舉行開筆儀式時專用的酒杯,杯口邊鑄有「金甌永固」、「乾隆年制」篆書。酒杯通體鏨刻纏枝花卉,其上鑲嵌數十顆碩大珍珠,紅、藍寶石和粉色碧璽。杯兩側為雙立夔耳,夔龍頭各嵌珍珠一顆;底部是三象首為足,外形呈鼎式,「金甌永固杯」是清宮內不多見的皇帝專用飲酒器。

金甌永固杯(右)

根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檔》記載,乾隆對金甌永固杯的製作十分重視,不僅要領用內庫的黃金、珍珠、寶石等珍貴材料,而且製作過程中,在每道工序之前都要先精細地畫圖樣呈覽,直至乾隆十分滿意方可。

根據檔案記載,乾隆年間共製作了4件金甌永固杯,分別是乾隆四年(1739)1件;乾隆五年(1740)兩件;乾隆六十二年(嘉慶二年,1797年)1件。

臺北故宮所藏的是制於乾隆五年的一件,製造於乾隆六十二年的金甌永固杯則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另兩件存於英國倫敦的華萊士典藏博物館。根據華萊士典藏博物館館方資料顯示:這對金甌永固杯為法軍上校杜潘於1860年從圓明園獲得。華萊士爵士在1872年倫敦拍賣會上購得。

南院鎮館之寶《龍藏經》

清康熙八年(1669)清宮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共收經典1057種,全藏有108函,臺北故宮南院開館後展出其中8函。作為清朝第一部泥金寫本藏文甘珠爾經(即藏文大藏經),也是唯一以龍為名的大藏經佛典,《龍藏經》兼具「裝幀之美「、」經文之美「與」佛像之美」。

由於臺北故宮本院展廳高度只有3米多,無法展出包裹《龍藏經》經書的經被,而南院展廳最高處達7米,內裡有精美七蟠龍紋飾的經被,由此得以在南院首次面世。

此部經書將成為南院的常設展品。配合此次展出,臺北故宮還同步出版了有關這部《龍藏經》的最新研究成果《殊勝因緣——內府泥金寫本藏文龍藏經探索》。

臺北故宮青花瓷珍品首次大展

南院首展由5個常設展、3個特展和2個國際借展組成。

在「院藏明代青花瓷特展「中,臺北故宮館藏的青花瓷珍品將首次大規模展出。

臺北故宮館藏青花花卉紋六方盆

另外一個常設展「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除展出臺北故宮長期收藏的中國古代織品外,還包括新收藏的亞洲其它地區的織品,並從瀋陽故宮借展了清代龍袍袍料。

為配合嘉義地區盛產茶葉的特色,首展還安排了「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集中展現故宮館藏的歷代茶器,以及日本和臺灣的現代茶器。

國際借展之一的「尚青——高麗青瓷特展」首次把北宋汝窯瓷器與深受北宋影響的朝鮮瓷器同臺展出。

除文物展覽外,在南院的景觀園區也有文藝大師加持。張大千旅居巴西時居住的八德園的3方手澤巨石——「盤阿」、「潮音步」、「五亭湖」,未來將安置在「大千石庭」之中。

參觀Tips

3個月內免費 記得先預約哦

故宮南院試運營為期半年,前3個月對所有遊客免費開放,有心來訪的民眾須事先通過網絡預約。臺北故宮方面說,南院於試營運期間,原規劃每天參觀人數為1000人次,評估後決定,自明年元旦起,每日參觀人數開放增加750人次。預約網址:http://tickets.npm.gov.tw

臺北故宮方面希望,預約後臨時無法前往參觀的遊客,於前1天中午12時前取消預約參觀。未預約參觀民眾,可於大廳現場候補等票參觀。

據悉,明年1月31日前的名額已被用盡,2月份的預約將從1月20日起開放。

【浙江新聞+】

世界五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

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羅浮宮的收藏。

1793年8月10日羅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

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羅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

《米洛的維納斯》

《蒙娜麗莎》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又名不列顛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它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圖書珍品。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大英博物館始建於1753年,1759年對外開放。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每根圓柱上端是一個三角頂,上面刻著一幅巨大的浮雕。整個建築氣魄雄偉,蔚為壯觀。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葉所建,共有IOO多個陳列室,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400多萬件。 

大英博物館包括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埃及文物館是博物館中最大的陳列館之一,這裡展有大型的人獸石雕、廟宇建築、為數眾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畫、鐫石器皿及金五首飾,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5000多年以前,藏品數量達7萬多件,其中包括19世紀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從法國國王拿破崙手中奪取的古埃及藝術品。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這是距今3200年前畫在草紙上的畫。

《亞尼的死者之書》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1880年開放,號稱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館,300多萬件藏品,樹立了現代美術館成功經營的典範。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整座建築是座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2倍。僅畫廊就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

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境幽雅。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裡,令人嘆為觀止。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個民族服裝1.5萬件。

大都會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埃德加·德加的《舞蹈教室》和杜西歐的。

《舞蹈教室》

《聖母與聖嬰》

俄羅斯·國立埃米塔什博物館

埃米塔什博物館即冬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1863年開放,位於聖彼得堡,原本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私人博物館。

該館最早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艾爾米塔什(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俄羅斯國立艾米塔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烏東的《伏爾泰坐像》。

《伏爾泰坐像》

中國·故宮博物院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裡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闢為「故宮博物院」。故宮的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並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的宮殿建築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有殿宇宮室9999間半,被稱為「殿宇之海」,氣魄宏偉,極為壯觀。無論是平面布局,立體效果,還是形式上的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傑作。

故宮收藏有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佔中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是中國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北宋時期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綜合新華網、臺灣媒體報導

1451461048000

相關焦點

  • 第二座「臺北故宮」故宮南院 揭開神秘面紗
    在建中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   (資料照片) 大陸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據院長馮明珠透露,作為今年90周年院慶最大獻禮,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試營運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臺行政當局6月16日召開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為臺北故宮南院開張預做「搶客」部署。馮明珠預估,第一年將吸引逾100萬參觀人次。 作為南臺灣觀光教育文創重鎮,佔地68公頃、耗資近8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臺北故宮南院讓很多人充滿期待。
  •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臺北故宮是大陸遊客臺灣遊的必到景點,東坡肉形石,和翡翠白菜這些鎮館之寶,讓遊客嘆為觀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2018年曾經提到:"1949 年運來臺北的都是書畫、細軟,重的東西搬不動。北京故宮藏品以宮殿,器物等大東西見長,臺北故宮藏品以書畫文物見長。書畫文物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面最具分量。"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於嘉義開館  新華網臺北12月28日電(記者傅雙琪、姜克紅)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28日開館試營運,該館耗資109.34億新臺幣,歷時11年完工。   臺北故宮南院首展由5個常設展、3個特展和2個國際借展組成,凸顯亞洲文化多元與交流,分別為「佛陀形影——院藏亞洲佛教藝術之美」、「錦繡繽紛——院藏亞洲織品展」、「芳茗遠播——亞洲茶文化展」、「越過崑崙山的珍寶——院藏伊斯蘭玉器特展」、「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尚青——高麗青瓷特展」、「揚帆萬裡——日本伊萬裡瓷器特展」、「奔流不息——嘉義發展史和「認識亞洲——新媒體藝術展」
  •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記者幾年前趕在旅遊旺季拜訪臺北故宮,當時因中文語音導覽器早被人佔盡,只能以英文導覽器勉強代替,為了穿越人潮,在侷促的展室中多看文物一眼,也是被折騰得夠嗆。 聽說臺北故宮的「兄弟」南院籌建過程長達15年,其間遭遇天災人禍導致工期延宕。千呼萬喚始出來,正如馬英九所說,恰逢臺北故宮建院90周年,這份生日賀禮,「來得正是時候」。
  • 你知道臺北故宮最牛的寶貝是啥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北故宮博物館」就已經在大力搞創意、玩時尚、走國際化精品路線了。臺北故宮,在中國三大故宮中,是不是最多寶貝的故宮我不確定,但肯定是最新的。它在1965年興建完成,之後還陸續增建。為了不辜負「故宮」這兩個字,三棟主建築設計仿中國北方的宮廷樣式。旁邊有個仿宋明庭園的「至善園」,一整個「中國風情」啊!故宮的典藏精品都是來自北京故宮的皇室收藏,原來都在北京紫禁城、熱河避暑山莊以及瀋陽故宮裡,只供皇帝家族、大臣皇族賞玩,尋常老百姓根本沒機會看見。
  • 故宮南遷的13427箱文物,至今何在?精品都藏在臺北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了東北三省,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岌岌可危。為避免故宮文物落入日寇之手,1933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館藏文物南遷。但北平各界及普通市民,大多反對南遷,他們召開集會,上街遊行「誓與國寶共存亡」。
  • 臺北故宮發布新圖冊迎接嘉義南院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發布新圖冊迎接嘉義南院開館  新華網臺北12月18日電(記者傅雙琪、李寒芳、姜克紅)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將於28日開館試營運。博物院18日在嘉義發布8本開幕首展圖錄和兩部影片,讓觀眾先睹為快。   臺北故宮南院首展將由5個常設展、3個特展和2個國際借展組成。
  • 臺北故宮南院12月28日試營運
    原標題:臺北故宮南院12月28日試營運  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年進入90周年院慶年,位於嘉義縣的南部院區將於12月28日起試營運。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昨天表示,南部院區試營運為期半年,試營運期間的前3個月內將全面免費參觀。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 臺北故宮裡,到底藏了多少寶貝?和北京故宮相比又怎樣?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遺留下的燦爛文物基本珍藏在故宮中,準確說是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2009年周兵執導紀錄片《臺北故宮》曾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臺北故宮》共12集,追溯了文物遷台歷史和臺北故宮現狀,並對書法、繪畫、青銅、瓷器、珍玩等臺北故宮館藏國寶一一進行介紹。近期再觀看,感想頗多。
  • 第二座「臺北故宮」揭神秘面紗 歷經十餘年風雨劫
    大陸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據院長馮明珠透露,作為今年90周年院慶最大獻禮,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試營運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臺行政當局6月16日召開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為臺北故宮南院開張預做「搶客」部署。馮明珠預估,第一年將吸引逾100萬參觀人次。
  • 臺北故宮今年展覽精彩紛呈 南院區年底開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今年展覽精彩紛呈 南院區年底開館  新華網臺北2月25日電(記者曹典、李寒芳)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25日向媒體透露,位於嘉義的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今年年底對外開放,新的一年將獻上諸多精彩展覽,為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獻禮。
  • 京華物語丨故宮裡究竟藏有多少寶貝?
    1925年10月10日,溥儀遷出故宮一年之後,故宮博物院成立。紫禁城向民眾開放,皇家舊藏也成了全民族的文化財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的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宮中舊藏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館內存有大量的歷史珍寶,甚至流傳著大量的未解之謎。
  • 臺北故宮北院150件精品首次同時「出宮」赴南院展出
    (圖:臺灣《聯合報》/臺北故宮 提供)中新網6月2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南院6月29日起舉行「泥土的坐標」院藏陶瓷展,300件南北院展品中,150件來自北院,13件汝窯名瓷也首次同時「出宮」。該展策展人、臺北故宮助理研究員翁宇雯形容,臺北故宮南院300坪(1坪約等於3.3平方米)展場等於「一坪一精品」。
  • 臺北故宮藏張大千國畫精選
    備註:本文圖片均來自臺北故宮官網我一向最關注臺北故宮的書畫展覽,一方面這裡的藏品舉世無雙,另一方面臺北故宮的學者在策劃展覽上在學術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 臺北故宮南院下月嘉義開館
    圖:臺灣高鐵與臺北故宮博物院10日舉行高鐵彩繪列車記者會,現場展出「青花龍紋天球瓶」 / 中央社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將於2015年12月28日開館試運營,臺灣高鐵和臺北故宮首度合作,推出「遇見故宮南院」高鐵彩繪列車,並於11月10日在臺北站舉辦首發儀式。
  • "臺北故宮"國寶檔案揭秘
    □典藏珍品65萬件,百萬億國寶在臺灣 雲集寶物精華中的精華的「臺北故宮」,擁有1萬餘卷書畫、8萬件器物和56萬份文獻圖書,囊括了當年故宮南遷文物的22%,其中包括孤品奇珍,有「冰裂紋」的宋代汝窯「水仙盆」和明成化瓷、明永樂宣德青花及清乾隆官窯等2.5萬件中國瓷器藝術的瑰寶。
  • 臺北故宮南院將開館試營運 耗資近80億新臺幣(圖)
    原標題:臺北故宮南院將開館試營運 耗資近80億新臺幣(圖)   在建中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  (資料照片)   大陸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據院長馮明珠透露,作為今年90周年院慶最大獻禮,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試營運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臺行政當局6月16日召開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為臺北故宮南院開張預做「搶客」部署。馮明珠預估,第一年將吸引逾100萬參觀人次。   作為南臺灣觀光教育文創重鎮,佔地68公頃、耗資近8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臺北故宮南院讓很多人充滿期待。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關門了?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臺北故宮南院恐「人財兩空」(看臺灣)
    臺北故宮南院(右)景觀圖。(資料圖片)2015年底臺北故宮南院大操大辦進行試運營的場景猶在眼前,如今沒過兩年,就顯露出「退燒」跡象。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南院今年上半年參觀人數較去年減少30%,觀光人潮不如預期,衝擊飯店、零售等周邊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