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臺北故宮最牛的寶貝是啥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20-12-18 參考消息

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北京的故宮現在很火,有很多很具創意的商品販賣,但早在十年前,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館」就已經在大力搞創意、玩時尚、走國際化精品路線了。

臺北故宮,在中國三大故宮中,是不是最多寶貝的故宮我不確定,但肯定是最新的。它在1965年興建完成,之後還陸續增建。為了不辜負「故宮」這兩個字,三棟主建築設計仿中國北方的宮廷樣式。旁邊有個仿宋明庭園的「至善園」,一整個「中國風情」啊!故宮的典藏精品都是來自北京故宮的皇室收藏,原來都在北京紫禁城、熱河避暑山莊以及瀋陽故宮裡,只供皇帝家族、大臣皇族賞玩,尋常老百姓根本沒機會看見。

臺北故宮裡的寶貝是這樣來的:1913年,民國政府在紫禁城宮裡成立「古物陳列所」,開始對一般大眾開放展覽。1932年因為日軍侵華,這些珍品開始分批南運,從北京、上海、南京、長沙、貴陽、漢口、宜昌、重慶、樂山、寶雞、漢中、成都、峨眉,一路輾轉漂流到臺灣。它們到臺灣的第一個收藏地點其實不是臺北,而是臺灣中部的小鎮──「霧峰鄉」。等到臺北故宮興建完成後,流浪了30多年的宮廷收藏才算是有了個家。根據資料,運往臺灣有2,972箱文物,僅佔原南遷文物箱件數的22%。不過,這22%也是數量驚人了,問題來了,可是其他的去哪兒了呢?

臺北故宮是收藏展覽宋元明清四朝藝術珍品的寶庫,也是臺灣層級最高的博物館。它位於臺北市北邊、陽明山腳下。故宮是觀光客到臺灣的必遊景點。可以展現泱泱大國氣度、附庸風雅、搞品味氣質。出國、或是到歐美,如果要送禮物,也會到故宮的紀念品店選一些充滿「中國風味」的紀念品。

根據臺北故宮的統計資料,至2010年為止,院內收藏品將近68萬件,品項包括繪畫、書法、圖書、文獻、陶瓷、玉器、銅器、珍玩等,件件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藝術品,不然就是皇室愛用的工藝品。例如先秦的「毛公鼎」、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唐人的「宮樂圖」、北宋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清代「院本清明上河圖」。因為有歷史、有藝術性的收藏品實在太多,故宮的資深研究員心裏面根本不把「翠玉白菜」當回事兒,但偏偏它是故宮名氣最壓倒性的藏品。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臺北故宮是大陸遊客臺灣遊的必到景點,東坡肉形石,和翡翠白菜這些鎮館之寶,讓遊客嘆為觀止。東坡肉形石當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帶走了大批文物,那麼到底有多少寶貝帶去了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2018年曾經提到:"1949 年運來臺北的都是書畫、細軟,重的東西搬不動。北京故宮藏品以宮殿,器物等大東西見長,臺北故宮藏品以書畫文物見長。書畫文物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面最具分量。"
  • 臺北故宮新開的南院裡藏了些啥寶貝?
    如果你正在準備一次臺灣旅行,臺北故宮一定會在你的清單上。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 董立林從2001年選址後歷經15年漫長籌建、計劃修正和政治角力,臺北故宮南部院區12月28日正式開館試營運。作為臺北故宮的人氣王,「翠玉白菜」也暫別本院,來到南院「站臺」10個月。那麼,除了這棵「白菜」,新開的臺北故宮南院,還有什麼寶貝值得一看呢?
  • 你知道臺灣人還看報紙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在大陸,已經很少有人看報紙了。但在臺灣,卻還是有很多人在看報紙,當然,比起以前也是少很多了。那麼,關於臺灣的報紙,你知道多少呢?其次就是《自由時報》(簡稱「自由」)、《中國時報》(簡稱「中時」)和《聯合報》(簡稱「聯合」),其他小報諸如青年日報、中華日報、臺灣日報、民眾日報……不是有官方色彩,便是地方報紙,在新聞競爭上實力只有小指頭。但大報的競爭就極其白熱化了。不管是讀者最愛看的八卦新聞還是政治新聞,各報在搶新聞的時候,你爭我奪,明爭暗鬥不在話下。
  • 你知道臺北去高雄只要一個半小時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你知道臺北去高雄只要一個半小時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0月12日 14:51:33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很多人覺得臺灣很小,但到底有多小?
  • 臺北故宮裡,到底藏了多少寶貝?和北京故宮相比又怎樣?
    片頭曲《愛延續》,猶如天籟之音,飄渺散開,「溪的美,魚知道,那流淚傾訴的依賴,難分離;風的柔,山知道,那留在千年的故事,難忘記……here I’m to be together,伸出手,我就想擁抱……」,歌聲如輕煙薄霧縈繞,不知不覺你就被牽引,被種蠱,不能自己,跟隨紀小君略帶沙啞的聲音走近臺北故宮珍寶。
  • 臺北故宮「平定臺灣圖」首現大陸
    N本報記者 李熙慧/文 林丹/圖 本報訊 一位年逾九旬的臺灣老者,為了幫助國內學者研究福建水師歷史,不辭辛苦,三個月內六次前往臺北故宮博物院,查找史料。他贈送給國內學者的139份有關清代海防的珍貴史料,呈現了清代福建水師嚴密完備的海防體系,以及清代歷代皇帝對閩省海防、臺海防衛的重視。
  • 寶島臺灣遊記之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灣行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讓我感受到了兩岸文化是多麼的一脈相承,因為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又彼此被迫分離,這是多麼的讓人痛心,這對我們中華文明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多麼希望臺灣當局能夠早日回頭是岸,別只為了個人和團體利益而玷汙了整個民族的文化信仰。
  • 你知道臺北的路名很多來自大陸?(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臺北有非常多的路名,都是大陸的地名,例如「南京」東路、「青島」西路是因為對大陸念念不忘嗎?當然這也是很有可能的事。但還有另一個說法:1945年抗戰結束後,日本歸還臺灣,當時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便將臺北街道名稱由日文改成中文,以消除殖民文化的影響。
  • 臺北故宮「小媳婦化」,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只要熟悉臺灣藝術生態的人都會認為這樣的草率挪移,只會讓臺灣的觀光人潮雪上加霜。臺灣博物館界人士也發聲了:全球各大博物館在整修擴建時,正館都是照常開放的,臺北故宮卻非要閉館不可,是否一方面想稀釋故宮做為中華珍寶之地的意義,另一方面想靠「國寶」解救選舉?盜賣中華珍寶?臺灣網友很焦慮。
  • 拿著大陸的文物,卻對臺北故宮「下手」
    導讀:最近兩岸關係十分嚴峻,民進黨試圖與大陸擺脫關係,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黑手開始伸向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 改名就是割斷與大陸的聯結 臺北故宮之所以叫「故宮」,這一名稱還要從1948年說起,當時臺北故宮裡絕大多數文物都是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
  • 臺北故宮有三寶,你知道是哪三寶嗎?
    大陸人去臺灣,一般來講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都會去臺北故宮博物院,而臺北故宮博物館裡有一些文物是需要排隊參觀的,其中就有翠玉白菜、東坡肉石,而排隊的多是大陸去臺灣旅遊團,翠玉白菜、東坡肉石、毛公鼎也被稱為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發言人金士先:我在福建教文創
    從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發言人到大陸高校教師,金士先的故事除了啟示文創教育的前景,更解釋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臺灣老師選擇到大陸教學。  「最不靠譜作業」  儘管是選修課,但陽光學院金士先教授的《博物館與文創》通識教育課還是場場爆滿。不只是學生,不少老師也專程來聽他的課。
  • 薩蘇看臺灣之五:臺北故宮的酸菜燉肉火鍋
    導語:為推動臺灣寶玉石文化的發展,資深專家於民先生率代表團赴臺出席系列研討會和主題活動,希望通過此舉整合兩岸資源,特別是通過網絡合作,擴大臺灣寶玉石行業在大陸的影響,開展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深度合作。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今天國際上知名的商業產品諸如勞斯萊斯、奔馳,少說也需花費百年的努力才能建立傲世的品牌,它們的經營者會輕言改名嗎?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
  • 大陸人跑到臺北故宮,專門為看大白菜?
    小小冰箱貼看大千世界 這次聊聊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 說到臺北故宮,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這句話,為什麼這麼說呢?
  • 你知道牛肉麵在臺灣被發揚光大成什麼樣了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說到臺灣的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牛肉麵。雖不至於臺灣滿街都是牛肉麵,但每條街至少都有一家,甚至還有條「牛肉麵街」。  大陸上不是有什麼「加州李先生牛肉麵大王」嗎?我不太懂吃,說不出有什麼不一樣,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臺灣的牛肉麵就是有一種臺味,一吃就能感覺出來。  臺灣牛肉麵,號稱「川味」,但其實四川根本就沒有這號面,唯一勉強對得上號的,是成都小吃「小碗紅湯牛肉」──將小碗紅湯牛肉配上面,就成了傳說中的「川味紅燒牛肉麵」。這也就是為什麼臺灣牛肉麵絕大多數都是「紅燒」,清燉的很少。
  • 大陸遊客臺北遊最看愛看「國父紀念館」和101大樓
    臺海網7月10日訊 你知道哪些是大陸客、國際觀光客必去的熱門景點?臺北市觀光傳播局表示,可欣賞衛兵的「國父紀念館」,榮登陸客愛去景點榜首;國外觀光客則偏好到中正紀念堂一遊。
  • 第二座「臺北故宮」故宮南院 揭開神秘面紗
    在建中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   (資料照片) 大陸遊客赴臺觀光,臺北故宮博物院幾乎是必看景點。據院長馮明珠透露,作為今年90周年院慶最大獻禮,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試營運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臺行政當局6月16日召開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為臺北故宮南院開張預做「搶客」部署。馮明珠預估,第一年將吸引逾100萬參觀人次。 作為南臺灣觀光教育文創重鎮,佔地68公頃、耗資近8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臺北故宮南院讓很多人充滿期待。
  • 你知道臺灣的「航空級總統座」是什麼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你知道臺灣的「航空級總統座」是什麼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1月24日 16:39:12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