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行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讓我感受到了兩岸文化是多麼的一脈相承,因為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又彼此被迫分離,這是多麼的讓人痛心,這對我們中華文明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多麼希望臺灣當局能夠早日回頭是岸,別只為了個人和團體利益而玷汙了整個民族的文化信仰。

臺灣行的第二站,我們來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館,目前它也是亞洲最優秀的博物館之一。雖然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遺物,但兩岸故宮文物藏品在構成上還是有所不同的。北京故宮原有明清檔案800萬件左右,善本特藏50多萬冊(件,塊)器物書畫100萬件,總計達到960萬件之多。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是當年國民黨敗退臺灣時偷偷從大陸運去的,文物約60萬件,其中清宮檔案文獻38萬件冊,善本書籍近16萬冊,器物書畫5萬餘件;加上抵臺後徵集的文物,總計65萬餘件。下面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部分展品。
01

02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臺灣的藏品相對於大陸還不到其十分之一的藏儲量,但是也有很重要的考古和文化價值,真心希望二者可以早日實現文化界和考古界的「大團圓」。
03
以前我在央視看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介紹,記得當時的第一感覺是建築面積不大,所以就主觀覺得它沒有多少東西值得看,潛意識裡我認為它怎麼可能有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多,也就直接換臺了。可是這次旅行直接改變了我的認知,當臺灣導遊介紹了它的藏品數額之後我被震撼了,我太太更是直言我們國家的許多寶物原來被藏在這裡,許多文物就這樣被埋沒了,真替大陸的文物學家叫屈。
04

我對考古的認知是這樣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沒有深厚的史學素養和文化底蘊是很難解開歷史謎題的,所以當代考古學家只有不斷的從大陸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足夠多的養分才可以通過研究歷史文物來解開歷史謎題。放眼全世界也只有大陸的考古學家有這樣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而臺灣的考古學家雖然懂得中文,可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耳讀目染遠不如大陸的考古學家那般「近水樓臺先得月」,只靠自己鑽研和看古書記載是很難有所突破性發現的,這就導致兩岸考古學家們都只能眼睜睜看著這麼多有價值的歷史文物被掩藏起來,可是可以早點回到大陸的懷抱,在我看來文化的回歸才是真正的實現了兩岸同胞的和諧統一。
05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可以回歸大陸的懷抱,那樣對我們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掘與傳承將會起到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