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蘇看臺灣之五:臺北故宮的酸菜燉肉火鍋

2020-12-20 搜狐網

  導語:為推動臺灣寶玉石文化的發展,資深專家於民先生率代表團赴臺出席系列研討會和主題活動,希望通過此舉整合兩岸資源,特別是通過網絡合作,擴大臺灣寶玉石行業在大陸的影響,開展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的深度合作。著名作家薩蘇先生作為代表團中的一員,將會用作家特有的筆觸記錄這次臺灣之行的方方面面與點滴感悟,從而讓大陸的讀者更好地認識我們美麗的寶島——臺灣。

  到臺北故宮去看「故宮三寶」,是今天的重要行程。

  臺灣的朋友自謙,說臺北這地方風水一般般,比如老蔣住的士林官邸不過是個龍尾巴,所以註定反攻大陸不能成功。不過,這裡還有「我們最後的一塊風水寶地」 -- 那指的就是臺北故宮。

  老蔣倉皇渡海時沒有忘記帶去的六十餘萬件珍寶,便儲存在這裡。至今,這裡仍是各方文物愛好者的聖地。特別是大陸來的旅遊團,臺北故宮是必須要光顧的地方。

  不過,這樣一來好好的一座仿古建築不免變得有點兒像菜市場 – 大陸來的遊客太多了。短短二十分鐘,我們眼前就走過了三個北京團,三個上海團,兩個廣東團,還有一個雲南團。這還是嚴格限制流量以後的結果!

  然而,這事兒恐怕無從抗議,因為要問起大家來臺北故宮看什麼,真是活脫脫一群逛菜市場的。我們要看的這故宮三寶,常被人們戲稱為 – 「火鍋,白菜,紅燒肉」。可不都是菜市場裡的東西?

  所謂故宮三寶

  其實,這是三件在臺北故宮三樓長期展出的重要文物,因為造型與生活中的某一件東西惟妙惟肖而被遊人冠以如此說法。

  「火鍋」,指的是毛公鼎,因為它肚大口闊而得此稱呼,是一件周代的禮器 – 也兼食器。確切地說,把它稱作火鍋,還真不算冤枉。古代諸侯用它烹飪的時候下加柴火,燉煮自如,與現代火鍋滿相似的。

  「白菜」指的是清末謹妃宮中所存的一棵翡翠白菜,大名「翠玉白菜」。上綠下白,葉子蒼翠欲滴,上有一對小蟲,也活靈活現,似乎在表示這白菜是綠色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問題。

  「紅燒肉」則是一塊瑪瑙,名為「肉形石」,皮肉俱全,活脫脫一塊剛剛烹好的東坡肉。

  連臺北故宮三寶的介紹網頁上,也把這三寶合稱為「酸菜燉肉火鍋」,只不過白菜只有一手長短,紅燒肉也只有一塊,這火鍋恐怕吃起來多少還有些寡淡。

  同行的人有懂行的,說起這臺灣三寶娓娓道來,其實它們背後還是頗有故事的。

  比如毛公鼎,從鑄造角度來說,它並不是特別精緻的。我國青銅器最精美的出現在商代,到了周代略顯粗糙。好在它承載了那個時代一個新的文化概念 -- 周朝青銅器更加重視銘文,如今流傳下來的「鐘鼎文」便是其泛觴。毛公鼎上刻有約四百字,是銘文最長的。

  別小看這銘文,除了能作為歷史研究依據以外,這也代表著印刷術在中國具備了出現的條件 – 銘文可以做拓片,一張一張拓下來,就是一次次原始的印刷

  可惜,這銘文正刻在鼎內,估摸著做火鍋是不太適合的,那會把文字弄模糊的,這東西要是送到廚房,頂多煮個白菜湯。

  至於翠玉白菜,原來都認為它屬於瑾妃的陪嫁,考證下來,它應該屬於瑾妃的姐姐珍妃。兩人同時入宮。瑾妃比較現實,故此她的陪嫁多是金銀珠寶。珍妃氣質甚好,故此他他拉氏嫁女時將這翠玉白菜作為陪嫁,意思是冰清玉潔,而上面放一個蚱蜢,一個紡織娘,是因為它們善於生子,帶有多生孩子的寓意。

  老薩對此頗為不解 -- 紡織娘倒也罷了,蚱蜢那是蝗蟲啊!這玩意兒能生是能生,不過生多了那可絕對是災異,曾有皇帝恨得吃這玩意兒。這樣聯想起來,怎麼琢磨怎麼對清朝人的邏輯不能理解。

cul.sohu.com true 搜狐文化 http://cul.sohu.com/20140807/n403210639.shtml report 4684 導語:為推動臺灣寶玉石文化的發展,資深專家於民先生率代表團赴臺出席系列研討會和主題活動,希望通過此舉整合兩岸資源,特別是通過網絡合作,擴大臺灣寶玉石行業在大陸的

");}

相關焦點

  • 酸菜白肉鍋-臺北故宮令人垂涎
    小編勞動節去了一趟臺北,有幸參觀了位於臺北的著名景點-臺北故宮。臺北故宮和北京故宮本是一家,由於歷史原因兄弟分離,但是珍寶都是同根生。當初建設臺北故宮,駁費周折,最終某人選定了這座山,將山體掏空。圖片中故宮後面的山。掏空後,山體內放置了大量當年從北京故宮運過來的珍寶。還有大量沒有開箱的。不知道何時才能和世人見面,向大家講述那段歷史。臺北故宮展示的目前只是很少一部分,已經嘆為觀止了。
  • 東北酸菜白肉火鍋火紅臺北50年
    東北酸菜白肉火鍋火紅臺北50年 2013年10月11日 09:46:00來源:你好臺灣網   你好臺灣網10月10日消息(記者 樂豔豔 王坤) 在大陸的東北地區,酸菜白肉是大家難忘的美味。
  • 寶島臺灣遊記之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灣行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讓我感受到了兩岸文化是多麼的一脈相承,因為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又彼此被迫分離,這是多麼的讓人痛心,這對我們中華文明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多麼希望臺灣當局能夠早日回頭是岸,別只為了個人和團體利益而玷汙了整個民族的文化信仰。
  • 酸菜白肉鍋:臺北的東北滋味與鄉情
    新華社臺北10月8日電(記者劉剛 許雪毅)嘶嘶炭火,燉一鍋純純的酸菜。夾一片輕薄透亮的五花肉片,在其中翻滾幾遭後撈起,再蘸一層濃濃的麻醬腐乳韭花香,淋淋漓漓地入口,Q彈中飽滿著東北的醇香。 對於在東北待了近10年然後來到臺灣的孫運璿來說,能吃上一頓這樣的酸菜白肉火鍋,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 臺北故宮南院恐「人財兩空」(看臺灣)
    臺北故宮南院(右)景觀圖。(資料圖片)2015年底臺北故宮南院大操大辦進行試運營的場景猶在眼前,如今沒過兩年,就顯露出「退燒」跡象。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南院今年上半年參觀人數較去年減少30%,觀光人潮不如預期,衝擊飯店、零售等周邊產業發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臺灣報摘精選30 November 2020最近坊間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否更名,及改隸於臺文化部門成為三級機關一事,多所討論,本人初聞此消息,頗覺不可思議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一個人看完臺北故宮博物館需要30年的時間,而臺北不止有博物館
    臺北的繁華和現代化程度遠不如大陸的北上廣,除了101大樓以外沒有太多高樓大廈,然而臺北自己本身就是道看不夠的風景,轉角的巷弄、樹蔭遮蔽的咖啡館、狹窄的復古街道,都是道不盡的故事。來臺北,你不用起大早,睡到自然醒去享受一頓Brunch,喚醒一天的好心情。在臺北的街巷中有很多小資的餐廳,比如《康熙來了》小S強烈推薦的M ONE Cafe就是一家熱門Brunch餐廳,低調奢華的裝修,熱情周到的服務,菜品也是分量足口味地道,記得一定要提前預約,不然可能會等很久。都說臺北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而誠品書店才是臺北的文化地標。
  • 謝小韞: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華夏經緯網12月1日訊:臺灣「中時新聞網」日前發表前臺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的署名文章《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最近坊間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否更名,及改隸於「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一事,多所討論,本人初聞此消息,頗覺不可思議!
  • 走進臺灣,打卡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太現代——101大樓長期保持世界第一高度的美譽臺北太熱鬧——西門町無論白天黑夜都是人頭攢動臺北太前衛——臺灣青年的穿著總是那麼時尚靚麗臺北太文藝——誠品書店裡各種文創產品令人流連忘返臺北太美味——饒河街觀光夜市從餓死吃到撐死;半筋半肉的牛肉麵,麵條勁道,牛筋入口即化,牛肉讓人大快朵頤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 酸菜白肉鍋(臺灣飯桌)
    臺中一家知名餐廳的酸菜白肉鍋。   (取自餐廳網站)   在臺灣時,有人要請我吃「臺灣美食酸菜白肉鍋」時,我的確有點不明白「酸菜」和「臺灣」的關係,吃過問過之後才感悟「民以食為天」的老話,「食」不僅是天大的事,也深藏著天下的故事。
  • 臺灣:龍山寺&剝皮寮&臺北故宮
    龍山寺在臺灣臺北市西南,臨淡水河。清乾隆三年(1738年)創建,至五年建成。其地原名「艋舺」(今萬華),為臺北市區的發軔點。所供神像甚多,主神觀音佛祖,亦稱安海觀音。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神誕,有盛大祭典。
  • 民進黨當局「獨」害「臺北故宮」(說臺灣)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要說這個世界上有人討厭故宮,那就非「臺獨」人士莫屬了。因為歷史上的外患內戰,臺海兩岸一邊一個故宮。臺北故宮讓「臺獨」勢力很糾結,既要借之「爭取國際的光榮」「讓世界看到臺灣」,又因為其不可撼動的中國屬性而欲除之。於是,2000年民進黨剛執政,「故宮南院」計劃就登場了。
  • 臺北故宮改名?學者潘朝陽:「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不可分割」
    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教授潘朝陽作者:吳生林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將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前院長潘朝陽向筆者表示,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臺灣的生命內在於中國的長江巨河中而不可分割。潘朝陽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珍藏的文物,不僅是中國人的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珍寶,民進黨當局改其名降其級,根本是「臺獨」幻想在作祟。
  • 來自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碰撞
    臺北故宮位於我國臺灣省臺北市,臺北故宮修建於近代,在當時主要是為了存放來自於大陸的珍貴文物。而北京故宮有著很長的歷史,走進故宮就會感到濃濃的歷史感,這種歷史感是臺北故宮不能比擬的。臺北故宮建築風格奇特,從外形看還是十分漂亮的,雖然面積沒有北京故宮大,可以藏品質量也是很高的。一說當年蔣介石撤往臺灣是命人將大批的寶物精挑細選,選了很多精品運往臺灣,甚至說到北京故宮裡只有一個空故宮而沒有文物。圖中的翠玉白菜就是臺北故宮藏品,可以說是國寶級的藏品,甚至看白玉白菜需要排隊觀看。
  • 酸菜燉肉這麼做,清香撲鼻,酸酸爽爽的真的太好吃了
    哈嘍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大雨,今天大雨晚上下班回到家,真的是太累了,看了眼時間,六點半了。叫了兩聲老婆,沒有聽到回應,應該是留在公司加班了。大雨在家休息了半個小時,估算著老婆應該下班了,看了眼冰箱,還有一點酸菜和五花肉,得,就給老婆做個酸菜燉肉吧,酸菜燉肉做好了之後真的特別清爽好吃,吃一口清香撲鼻,太好吃了,朋友們趕快學起來。家裡有酸菜其實是我老婆帶來的習慣,因為我老婆是東北人,所以每年到天冷的時候我家都要做許多的酸菜,用來燉菜吃。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臺北故宮「小媳婦化」,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但是島內業界則認為:該關的是已變成「蚊子館」的故宮南院!就像臺灣《中國時報》說的:文化是屬於內化的意涵,不是單憑几棟建築物或是文物展出就能達成,嘉義縣有好山好水和豐富的農業資源,臺當局應讓每個縣市都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才對。臺灣典藏雜誌社社長簡秀枝發文感嘆:臺北故宮「越來越把自己小媳婦化」,現在更是連大門也要關上了。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關門了?  他強調,整修期間文物遷往南院展出,南院北院都是故宮博物院,因此不存在故宮閉館的問題。據他預估,如果文物遷往南院展覽,可帶動300萬以上境外觀光客前往嘉義。  這一解釋並不讓人信服。境外觀光客來臺灣多去臺北市,參觀臺北故宮自然順路,因此故宮保持每年400萬到500萬的參觀量。但有多少人願意乘坐高鐵到嘉義,然後再搭接駁車到南院看展?
  • 臺灣故宮博物院之行
    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為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