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韞: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藝術

華夏經緯網12月1日訊:臺灣「中時新聞網」日前發表前臺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的署名文章《臺北故宮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最近坊間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否更名,及改隸於「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一事,多所討論,本人初聞此消息,頗覺不可思議!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足以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這個舉世聞名的文化品牌是如何建立的?建立過程的艱辛又是何其不易?今天國際上知名的商業產品,諸如勞斯萊斯、奔馳、勞力士等這些全球的頂尖企業,少說也需花費百年的努力,才能建立傲世的品牌,它們的名稱就是它們企業的生命奮鬥史,經營者會輕言改名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將因應機構改造,因此鬧得沸沸揚揚,外界更流傳臺北故宮將更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一說。(本報資料照)

若說臺北故宮改名的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藏品各異,地位也不盡相同。在輾轉流離的戰亂時代,臺北故宮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非北京故宮所能望其項背。

圖為遊客參觀臺北故宮鎮館之寶《毛公鼎》。(本報資料照片)

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若要將臺北故宮更名為「華夏博物館」,則更令人啼笑皆非,臺灣一地若能代表華夏文明,這不是「去中國化」,反而是更深化中國化了!

再說,將臺北故宮在組織上改為「文化部」的三級機關,明眼人一看即知,這當然是將臺北故宮的地位降格了。原來臺北故宮博物院不但享有高級別的機關預算來維護,其藏品也不容一般官僚可以輕易接近,若硬要將其改為三級機關,其人事組織編制及經費預算等均要符合三級機關的規格。這顯然不是「封建不封建」的問題,而是實際上輕視臺灣珍寶、漠視文化的作為!

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其典藏文物及研究能量而位居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臺北故宮博物院多年來,每年都有超過500萬名遊客造訪,其遊客人數之多,名列世界前十大博物館之列。換言之,作為中華文物守護者的臺灣,臺北故宮無疑是最亮眼的一張名片,而今天的執政當局竟要塗改這張名片的名稱,或降低其位格,這不只是失格,簡直是失能之舉了!

所謂文化政策,應該要回歸到文化的主體,這是民眾的文化權利。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我們臺灣歷史的一部分,也是臺灣人民身份的象徵,這乃是民眾普遍的心聲。(高楊)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臺灣報摘精選30 November 2020最近坊間對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否更名,及改隸於臺文化部門成為三級機關一事,多所討論,本人初聞此消息,頗覺不可思議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要把臺北故宮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媒說出民進黨當局改名背後陰謀
    臺灣《聯合報》11月30日直言,臺當局此舉除了「去中國化」外,還意圖轉移民眾反對含瘦肉精美豬的視線。針對臺北故宮近來的爭議,臺「文化部長」李永得11月30日回應稱,「文化部」研究過全世界前十大博物館,都是由文化部門來統籌,因此此次臺北故宮改制問題是回歸專業討論,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至於改制後是否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李永得稱,「絕對沒有討論過」。
  • 韓國瑜盼文化再造城鎮 為臺北故宮南院衝人氣
    華夏經緯網1月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候選人韓國瑜6日至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訪,前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也特別到場,陪同韓國瑜參訪館內文物,包括北宋定窯、北宋汝窯、大雅齋款瓷器、以及館內珍藏的水墨畫等多項文物,韓國瑜忍不住讚嘆,「真的一天都看不完!」。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改名降級?民進黨自斷中華文化根脈
    據臺媒報導,在民進黨當局推動「行政組織改造」的過程中,臺北故宮博物院將不但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而且還將會遭到降級處理,從原先直屬臺灣行政主管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主管部門,由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此舉被視為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又一重大部署。  消息傳出,輿論譁然,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和臺北故宮博物院連忙出來「滅火」,表示沒有定案。
  • 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島內網友怒「有種還大陸」
    來源:華夏經緯網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將改隸「文化部」,更名「華夏博物館」。(資料圖片來源於臺灣中時新聞網)華夏經緯網11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消息,為推動「去中化」,民進黨當局行政主管部門準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院」,降格改為隸屬「文化部」。對此,民進黨當局文化部門負責人李永得表示,改隸與否不能用傳統的「行政層級」去看,有些人覺得降格,這是古老、封建思想。
  • 島內傳聞臺北故宮更名「華夏博物館」,藍營戳「蔡英文的心事」
    來源:澎湃新聞據臺媒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期傳出將改隸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引發議論。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11月26日表示,以故宮的地位,有必要直屬行政部門,若貿然行事,將使故宮地位下滑。11月27日,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李永得則表示,改隸與否不能用傳統的行政層級去看,有些人覺得降格,這是古老、封建的思想,因此,故宮無論隸屬在行政部門或文化部門,都沒有降格的問題。
  • 臺北故宮「去中國化」將改名?臺媒:網友怒稱,有種把寶物都還給大陸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臺媒11月28日消息稱,為推動「去中國化」,臺行政部門備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更名為「華夏博物館」,並從原先直屬行政部門,降格改為隸屬文化部門。對此,島內網友痛批,民進黨政府推動「去中國化」不遺餘力,那有種乾脆把寶物都還給大陸,這樣豈不更快也更符合「臺灣價值」。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北故宮傳出將改隸臺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的消息,引發議論。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昨天(27日)稱,臺北故宮典藏寶藏,有必要直屬「行政院」,若貿然行事,將使其國際地位下滑。
  • 島內傳聞臺北故宮改隸並更名「華夏博物館」,藍營痛批
    據臺媒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期傳出將改隸文化部門,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行政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引發議論。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北故宮前院長馮明珠11月26日表示,以故宮的地位,有必要直屬行政部門,若貿然行事,將使故宮地位下滑。11月27日,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李永得則表示,改隸與否不能用傳統的行政層級去看,有些人覺得降格,這是古老、封建的思想,因此,故宮無論隸屬在行政部門或文化部門,都沒有降格的問題。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行政院」回應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灣「中央社」報導稱,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今天(12月1日)說,臺「行政院」在討論組改案的過程,從沒有討論到任何臺北故宮改名的方案,也就是「故宮沒有要改名」,他還說「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時資料圖)報導稱,外傳原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未來可能改隸屬於臺「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
  • 民進黨到底要拿「臺北故宮」怎麼辦
    2日,臺灣地區頭目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針對「臺北故宮」的改名、降格降編爭議,沒人問過她的意見,不懂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更沒有這樣的討論。民進黨露出底牌「行政院秘書長」兼發言人李孟諺3日表示,外界關切「臺北故宮」是否改隸屬「文化部」,這部分正在密切評估與研商,但可以確定故宮不會改名。換句話說,「臺北故宮」應該不會更名為「華夏文博館」,但可能降格降編,坐觀國民黨怎麼要求民進黨解釋。
  • 臺灣旅行最不可錯過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擁有「中華文化寶庫」美名
    深受臺灣文化的影響,但自己卻一次都沒有去過臺灣,接下來展開了「臺灣之旅」,出行交通的選擇上, 臺北 全靠Taxi+捷運, 花蓮 當地靠租車,另外 臺北 往返 花蓮 和 九份 /十份等選擇坐小火車,出行方式相對算是比較便捷的。
  • 臺灣:龍山寺&剝皮寮&臺北故宮
    龍山寺在臺灣臺北市西南,臨淡水河。清乾隆三年(1738年)創建,至五年建成。其地原名「艋舺」(今萬華),為臺北市區的發軔點。所供神像甚多,主神觀音佛祖,亦稱安海觀音。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神誕,有盛大祭典。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關門了?  他強調,整修期間文物遷往南院展出,南院北院都是故宮博物院,因此不存在故宮閉館的問題。據他預估,如果文物遷往南院展覽,可帶動300萬以上境外觀光客前往嘉義。  這一解釋並不讓人信服。境外觀光客來臺灣多去臺北市,參觀臺北故宮自然順路,因此故宮保持每年400萬到500萬的參觀量。但有多少人願意乘坐高鐵到嘉義,然後再搭接駁車到南院看展?
  • 寶島臺灣遊記之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灣行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讓我感受到了兩岸文化是多麼的一脈相承,因為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又彼此被迫分離,這是多麼的讓人痛心,這對我們中華文明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多麼希望臺灣當局能夠早日回頭是岸,別只為了個人和團體利益而玷汙了整個民族的文化信仰。
  • 臺北故宮博物院引入5G技術 將打造臺灣室內首間5G博物館
    【解說】8月29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與中華電信聯合舉辦「領航5G時代-文化、科技相遇在故宮」記者會。會上,雙方籤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將打造全臺灣首間室內5G博物館。  據介紹,臺北故宮博物院210展廳將作為實驗展覽館首先覆蓋5G信號,並計劃於2019年11月對觀眾開放。展覽廳將提供虛實整合的互動服務,觀眾可通過「智慧眼鏡」直接看見珍貴文物背後的故事。
  • 民進黨當局「獨」害「臺北故宮」(說臺灣)
    「南院」的立院宗旨是展示臺灣和亞洲文化藝術,換言之,再造一個沒有中國的「臺北故宮」。  陳水扁任上動土、蔡英文上任前試營業,建了10多年,花了80億元(新臺幣,下同),佔地70公頃,2015年12月28日試營運後,進館人數與日俱減,別說外來遊客,臺灣內部遊的旅遊線都不排這個點,「南院故宮」淪為冷宮,按臺灣人的說法是「蚊子館」。
  • 臺北故宮改名?學者潘朝陽:「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不可分割」
    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教授潘朝陽作者:吳生林 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將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前院長潘朝陽向筆者表示,臺灣永遠是中國的臺灣,臺灣的生命內在於中國的長江巨河中而不可分割。潘朝陽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珍藏的文物,不僅是中國人的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珍寶,民進黨當局改其名降其級,根本是「臺獨」幻想在作祟。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臺北故宮「小媳婦化」,是想讓臺灣成孤島嗎
    但是島內業界則認為:該關的是已變成「蚊子館」的故宮南院!就像臺灣《中國時報》說的:文化是屬於內化的意涵,不是單憑几棟建築物或是文物展出就能達成,嘉義縣有好山好水和豐富的農業資源,臺當局應讓每個縣市都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才對。臺灣典藏雜誌社社長簡秀枝發文感嘆:臺北故宮「越來越把自己小媳婦化」,現在更是連大門也要關上了。
  • 「矮化」臺北故宮還想改名「華夏博物館」?臺當局新提議被罵「頭殼...
    27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對「改名」一事予以否認。但關於改隸一事,臺「文化部長」李永得承認在「廣泛討論中」,並稱有些人覺得改隸就是降格,「這是古老、封建的思想」。臺北故宮博物院(圖源:中時新聞網)民進黨政府上臺後,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與降格的討論幾乎不曾停止,近日,臺「行政院」又對這座博物院動起了腦筋。據臺媒26日報導,臺「行政院」欲推行所謂的「組織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