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看完臺北故宮博物館需要30年的時間,而臺北不止有博物館

2020-12-18 潘那白

臺北的繁華和現代化程度遠不如大陸的北上廣,除了101大樓以外沒有太多高樓大廈,然而臺北自己本身就是道看不夠的風景,轉角的巷弄、樹蔭遮蔽的咖啡館、狹窄的復古街道,都是道不盡的故事。

這是一座適合自由行的城市,慢下來去體會不一樣的慢生活。來臺北,你不用起大早,睡到自然醒去享受一頓Brunch,喚醒一天的好心情。在臺北的街巷中有很多小資的餐廳,比如《康熙來了》小S強烈推薦的M ONE Cafe就是一家熱門Brunch餐廳,低調奢華的裝修,熱情周到的服務,菜品也是分量足口味地道,記得一定要提前預約,不然可能會等很久。

都說臺北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而誠品書店才是臺北的文化地標。尤其是位於敦化南路店主打"24小時不打烊",木質的地板、柔和的燈光、濃鬱的咖啡香和芬芳的書香,讓這裡成為臺北暗夜中最溫馨的一抹暖燈。除了誠品,街頭巷尾的很多特色小店都值得你點杯咖啡、消磨一下午的時光。

去臺北故宮博物館感受中國文化藝術的另一面,臺北故宮博物館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內有70萬件藏品堪稱中國文化藝術之寶,據說一個人看完需要30年的時間!最出名的是辨識度最高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俗稱一棵菜、一塊肉和一口鍋。

有人說,"不到臺北市,不知道臺灣的繁華;不到西門町,不知道臺北的熱鬧"。西門町是新一代流行文化的匯聚之地,這裡就像是北京的三裡屯、成都的春熙路、東京的原宿,既有很多歷史建築和老字號餐廳,也是年輕人的時尚聚集地,匯聚的各路美食更是異彩紛呈。紅樓、刺青街、電影街、KTV、萬年大樓、萬國百貨、誠品書店和各式各樣的精品小店都可以在西門町看到。

從牛排、木瓜牛奶到蚵仔煎、大餅包小餅、大雞排,各種小吃在夜市上琳琅滿目,然而臺灣的麻辣火鍋可是紅遍了半邊天。只有在臺北才吃的到的馬辣麻辣自助火鍋,在臺北有十幾家分店,每家都爆滿。頂級進口食材不限量供應,哈根達斯超多口味可選,超高性價比難怪明星都喜歡來吃。

夜店是臺灣的一大特色,基本所有人提到臺灣都會想到夜店。而臺灣的夜店,臺北的夜店最為著名。臺北夜店主要集中在信義東區,另外在中正區、松山區也有分布,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幸運的話會碰到明星哦!

時尚與懷舊,現代與傳統,激情與慢熱,在臺北這座城市自由釋放。來到臺北,熱情的臺北人民、方便的捷運交通,讓你不會有身在外的陌生感和距離感,值得你來慢慢體會。

相關焦點

  • 臺北遊記:101、臺北故宮博物館
    昨晚,我們去了臺北101觀賞夜景,或許是因為太高了,或許是因為與期待值有很大的差距,或許是因為隔著玻璃,並沒有覺得很壯觀或很美。個人覺得,或許在陽明山觀臺北夜景會更有FEEL呢!點擊翌日......今天睡到九點多起床,然後收拾行李,打個的搬去臺北的一家大酒店落腳。整頓好行李後,與兩個表妹一起去茶餐廳吃了粵菜(好感動,好多天沒吃米飯了,此時深刻認識到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廣東人),吃完飯後我們就去臺北故宮博物館。
  • 臺北哪裡好玩兒 臺北故宮博物館值得一去
    世上好玩兒的地方那麼多,那在臺北,什麼地方值得一去呢?要說到臺北值得一去的地方,臺北故宮博物館一定是其中之一。下面就來為大家說說故宮博物館為什麼值得一去!「臺北故宮博物院」又被叫做「國立故宮博物院」,它的原始名字是中山博物院。臺北故宮於1962年開始建造,於1965年正式完工,1966年以「中山博物院」為名正式投入使用,最後定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要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
    本文轉自【海外網】;原標題:【傳臺北故宮要改名"去中"惹非議 院長忙否認】圖為臺北故宮資料圖 海外網11月30日電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引起島內輿論鞭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30日連忙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吳密察30日赴臺「立法院」參與審查預算時稱,一個禮拜以來,關於對臺北故宮的報導,有幾項是誤導,「首先,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他還稱,自己一切尊重臺行政機構。
  • 「臺獨」黑手伸向臺北故宮博物館,島內輿論:應該把文物還給祖國
    民進黨的「去中國化」黑手正在向臺北故宮伸出手。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計劃將前「行政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並可能更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臺北故宮為什麼叫「故宮」?因為有20件珍品和30萬件檔案,絕大多數是1948年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故宮博物院文物,每一件文物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名稱具有歷史文化意義。民進黨要將臺北故宮降級和改名,用意昭然若揭,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遂其「去中國化」「文化臺獨」之私。臺北故宮降級改名,臺灣能從中受益嗎?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臺北故宮又稱臺北故宮或中山博物院,屬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65年在臺北市陽明山建成,其包含了大量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中的藏品,是臺灣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相信了解臺灣的都知道,臺北故宮一直以來就號稱國寶眾多,更是頻頻展出一眾珍品和孤品。
  • 博物館很無聊?奧美拍的臺北故宮,比遊樂場還好玩
    宜家不就是個典型案例:家居商場搖身一變,成為消閒空間,哪怕什麼都不需要買,有事兒沒事兒人都樂意去逛逛。這個 idea 放到博物館身上會太大膽嗎?也許並不會。2019 年 9 月,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廣告片《未來,不期而遇》,由臺灣奧美為其量身打造,用極其厲害的洞察和創意,拓展,甚至顛覆了人們對博物館作為消費空間的全部想像。
  • 臺灣最大博物館,內藏文物近70萬件,人稱「臺北故宮」
    說到故宮,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北京故宮,坐落在我國首都的故宮古建築群,其宏大的規模,雄渾的氣勢,承載了絕大多數人對皇家建築的想像。但故宮不止一座,在我國臺北,也有一座可與北京故宮相媲美的皇家建築群,其珍藏的文物比故宮都多,這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據臺灣《聯合報》等多家臺媒11月26日報導,外傳臺「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擬將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屬臺「文化部」。26日,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有人擔心臺北故宮降級後矮化,建議改名為「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對此,臺「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說,目前沒有任何討論,至於「降級」說法,他稱博物館是文化機構,很難用行政層級論定。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行政院」回應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李孟諺12月1日通過新聞稿說,組改相關議題,牽涉部會功能的調整和與時俱進,目前尚未定案,等有確定草案,會向社會各界說明。此前據臺灣媒體報導,民進黨當局已籌備將原屬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降級為「文化部」下屬單位,還有人建議將之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
  • 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國民黨「立委」回應
    【環球網報導 記者尹豔輝】據臺灣《聯合報》「東森新聞雲」等臺媒11月26日報導,外傳臺「行政院」推動組織改造,擬將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屬「文化部」。26日,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有人擔心臺北故宮降級後矮化,建議改名為「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
  • 更名「華夏博物館」?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文化部門昨日於臺灣立法機構進行項目報告並備詢,「立委」黃國書表示,根據臺北故宮博物院響應媒體的報導,證實改組案確實在討論中,他表示,若真要納入文化部門,應提前進行相關規劃。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則認為,國際級博物館有保持超越性及獨立性的必要,將臺北故宮博物院納進文化部門茲事體大,她並不贊成。
  • 更名「華夏博物館」? 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則認為,國際級博物館有保持超越性及獨立性的必要,將臺北故宮博物院納進文化部門茲事體大,她並不贊成。林奕華說,她曾詢問院長吳密察,「他說在接到一通臺行政機構的電話,詢問各國國際級博物館的組織如何,但不表示對改組沒問題,今天台北故宮博物院沒參與質詢,這樣討論不被尊重。」
  • 要把臺北故宮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媒說出民進黨當局改名背後陰謀
    臺灣《聯合報》11月30日直言,臺當局此舉除了「去中國化」外,還意圖轉移民眾反對含瘦肉精美豬的視線。針對臺北故宮近來的爭議,臺「文化部長」李永得11月30日回應稱,「文化部」研究過全世界前十大博物館,都是由文化部門來統籌,因此此次臺北故宮改制問題是回歸專業討論,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至於改制後是否會改名為「華夏博物館」,李永得稱,「絕對沒有討論過」。
  • 臺北是五月天粉絲必遊之地 去故宮博物館要注意開放時間
    臺北故宮博物館文化內涵很高,是值得一遊的景點。到臺灣旅遊,感受與大陸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與景色,是很多人的目標,或者早已被規划進日程中。臺北作為臺灣的省會,是去臺灣旅遊不可不去的一個地方。天團五月天有一首歌是《任意門》,裡面提到了很多的臺北的小景點。五月天是臺北土生土長的樂團。有很多五月天的粉絲為了偶像而去臺北,走他們走過的路,感受他們生活過的地方。
  • 臺北旅遊該去哪 故宮博物館值得一覽
    臺北故宮,又叫故宮博物館。始建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距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歷史。整個建築模仿中國古代宮殿式風格,不僅有眾多珍貴的藏品,它還賣許多有意思的紀念品。臺北故宮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館內藏品總量雖然不法與北京故宮相提並論,但是它也珍藏了許多世間珍寶。1.散氏盤。
  • 中國最年輕的故宮,中國三大博物館之臺北故宮的文物來自哪裡?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館,收藏物品繁多,整體也具有科技感
    想要去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小夥伴不用擔心交通的問題,因為可以選擇的路線有很多。小編選擇的是先乘坐檯北的捷運2號線,捷運就和我們的地鐵一樣。通常通過轉乘就能找到目標線路,所以即使出發點附近沒有2號線,通過轉乘也可以找到這條線路。
  • 魅力臺北行,前往萬千文物聚集地,記錄中華文化成長的臺北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館對我有著無法抵禦的吸引力。裡面有太多無法估價的藏品,記錄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成長。這裡畢竟也是臺灣與大陸一脈相承的見證。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