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去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小夥伴不用擔心交通的問題,因為可以選擇的路線有很多。小編選擇的是先乘坐檯北的捷運2號線,捷運就和我們的地鐵一樣。
通常通過轉乘就能找到目標線路,所以即使出發點附近沒有2號線,通過轉乘也可以找到這條線路。2號線坐到士林站後下車再轉乘公交紅30。如果沒有找到離公交站最近的出口也不用著急,因為在臺灣幾乎沒有語言障礙,小編在臺灣找不到方向時就會問附近的居民,他們都熱心地幫忙指路。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門外有兩條林蔭道,偶爾還能聽到小鳥的啼鳴,即使不是去看展覽,這裡也同樣是一個放鬆心情的好去處這裡的文物主要包括了一些書畫、典籍還有器具。除此之外,服飾、地圖甚至藏傳經文在館內也有收藏,這是小編在參觀之前沒有想到的。
小編是11月份去的臺灣,已經屬於旅遊淡季,但是當日參觀者人數還是相當多的,所以有意向的小夥伴,建議早上早一點出門,儘可能避開參觀高峰。進館正式參觀前可以寄存私人物品,然後按秩序排隊進館。
博物館各場館銜接自然,參觀者在欣賞文物時不會產生因為藏品所屬年代不同而有衝突感,可以充分感受到中華民族悠長的文化歷史。由於院內不允許拍照,喜歡博物館藏品的小夥伴可以選擇像我一樣,買一本博物館的紀念冊。
裡面收錄了超過一百件藏品的照片,並配有註解,即使回去之後也可以慢慢欣賞。由於講解員通過耳麥對遊客進行講解,館內也少有人大聲喧譁,因此整體參觀環境舒適、安靜,每一個參觀者可以盡情沉靜在歷史文化的薰陶中。
一株梗白葉綠,翠綠的葉片上還有兩隻昆蟲的玉器便是翠玉白菜。由於翠玉白菜被獨立展出,很容易找到,也是大多數參觀者不會錯過的展品。雖然翠玉白菜的材質並非是最好的。
因為其中存在著一些裂痕和斑塊,但是雕刻者卻恰巧利用了玉料本身的一些特點,也巧妙地將斑痕雕刻成了彎曲的葉脈,或者藏在了葉片的邊緣,正樣的處理方式反而讓作品顯得更為逼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臺北故宮雖然不能算很大,但收藏的物品卻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博物院具有現代化的氣息,更具有科技感。由於展品會定期變動,即使已經去過一次的小夥伴也可以去多次參觀,再去的時候可能會發現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