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2020-12-19 鳶飛九天

關於故宮博物院,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北京的故宮,只是它的軀殼;而臺北的故宮,才是它的內臟。人們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認知,與抗戰前夕北京故宮文物南遷有關,1931年日軍侵略東北,為了避免故宮文物遭到日寇破壞,漫長的故宮文物南遷之路由此揭開;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時,大量的故宮文物又搭載著軍艦漂洋過海到達了臺灣。

故宮文物南遷的這段歷史,讓兩岸間形成這樣一個普遍印象:抗戰時期,存放在北京故宮中最有價值的文物,早已經打包南遷,那些留在北京的文物都是些不值一提的瑕疵品,比如,臺北故宮的鎮院之寶精品中的精品翠玉白菜,正是蔣介石從北京運到臺北故宮的。

臺北故宮

故而,兩岸間形成了這樣一種認知:臺北故宮才是最有資格能夠代表1937年以前北京故宮文物收藏水平的博物館。關於北京與臺北故宮誰的文物藏品多?哪家的當屬精品?至今都是兩岸乃至國際社會關注已久的一個問題。

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寶物的諸部公開,可以肯定地說,北京故宮文物藏品和精品程度,絕對要遠勝於臺北故宮。2017年8月,人民政協報採訪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從這位老院長的介紹中,通過記者的採訪整理,讀者也解開了遷臺文物的真相。

北京故宮

故宮南遷歷史始於1933年,當時被打包的這一部分故宮文物共裝載了13,491個箱子中,先後分五批運往上海、南京,由於不可控的歷史與戰爭因素,這批文物最終到達了重慶、四川。1947年,再次運回南京的故宮文物,經過故宮人的清點發現,13,491箱文物一箱也沒有丟失。

1949年,國民黨準備遷往臺灣之時,他們不僅要運走故宮文物,還要帶走大量的軍用、民用物資,以及各種重要的軍事資料。然而,當時並沒有那麼多的船隻,可以將這批文物整個運走。據統計,運往臺灣的南遷文物共有2972箱,文物總數量達到597556件。所以,當時運往臺灣的文物總數量,只佔據故宮南遷文物的22%。

文物南遷準備

除此之外,這將近60萬件文物中,光是明清的檔案、資料、書籍就佔據了54萬件,國民黨所帶走的金銀器、古玩、字畫、器物、青銅器這些頗具藝術價值的文物,總共只有52,000件。

再來將這一數據與故宮的文物收藏數量作一對比,據近些年的故宮文物統計資料顯示,早在上世紀80年代,故宮就將1000多份明清檔案劃分給了檔案館,隨後剩下的文物共達186萬件,所以,被打包至臺灣故宮的文物數量,實際上只佔故宮文物的20%都不到。

臺北文物

北京故宮文物不僅在數量上遠勝於臺北故宮,其文物精品程度更是遠超於臺北故宮,接下來將從幾個大項文物收藏數量來做一比較。在書畫收藏方面,臺北所收藏的書畫文物共計9120件,而北京所曾有的書畫文物共有15萬件左右,由於在文物南遷之時,臺北故宮所接收的書畫文物多以明清時期多流派的書法、繪畫和各時期的山水畫珍品為主,從這一方面相比,北京故宮書畫在這批文物南遷之後確實略有欠缺。

但是,北京故宮的藏品保留了各個時期的繪畫風格與面貌,從漢魏六朝至唐宋五代,從捲軸畫、油畫、年畫、版畫到貼畫,這些都是臺北故宮所不具備的書畫收藏品。再加上當時南遷文物運輸困難,唐五代的敦煌絹畫,元代時期的壁畫,明清尺牘、碑帖仍然保留在北京。這些書畫文物的藝術價值和文獻價值,遠勝於臺北故宮中的山水畫。

翠玉白菜

在宮廷類文物收藏方面,北京故宮更佔有絕對優勢。臺北故宮自建成以來,它註定了只是紫禁城的縮小版的復刻品,北京故宮才是真真正正的皇家宮廷,這種保存完好莊嚴古老的古建築,是得到世界認可的非物質遺產。1200棟古建築,彰顯了這座不可移動文物的魅力之處,世人如若真想親自體驗這座古老宮廷的皇家氣派,必然要來北京故宮博物院,而非臺北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青銅器

最後,再來細數北京故宮中無法被打包南遷的大件文物,這座皇家宮廷中的1500塊地毯,使用了幾百年的6300多件民清家具,2200件西洋鐘錶,這些一件都沒有被清理打包運走,他們一直安然無恙地保留在北京故宮中。

還有北京故宮所收藏的歷朝歷代的精美青銅器,由於它們體積龐大,數量沉重,當時被打包走的青銅器僅有5615件,剩餘的1.5萬多件青銅器仍然保留在北京故宮中,這讓北京故宮成為了全球擁有最多青銅器的博物館。蔣介石當時還後悔過沒有運走「后母戊鼎」,這些很難移動的龐大文物,相比於金玉石器,其珍貴性與價值性絲毫都不弱。

日曆封面

近些年為了讓兩岸人民更加了解故宮博物院裡面的這些精美文物,《國家寶藏:2020日曆》自登上螢屏以來,讓「國寶」的形象「活」了起來,觀眾通過視覺享受,感受中國千年文化根脈,了解國寶的前世今生。

除了能夠在電視上看到這些故宮的文物寶藏以外,現在又有一種新的方式,可以近距離的觀賞故宮文物,比如這本可以擺放在家中,亦或者辦公桌上的《國家寶藏:2020日曆》。舊的一年即將過去,人們即將迎來新的2020年,這本日曆就是為了迎接新年裡的366個日子而專門打造的「書本式日曆」。

日曆內頁

它打破了傳統掛式日曆的特點,《國家寶藏:2020日曆》採用了書裝訂式。裡面的內容編排也格外有趣,編者按照古人12個月的衣食住行,制定了12個月份的相應主題,比如在1月你將會了解到與石器、酒器有關的文物,2月的寶藏主題將以夜以食物為主,3月為服裝織物,4月為金玉首飾,至於其他月份的主題,這裡將做一保密,讓讀者通過自己的閱讀去感受這本日曆之美。

在這本日曆中,你將會親自感受到故宮博物院的各色國寶,甚至就連近些年來最新考古發掘的珍貴文物,比如梁莊王墓、海昏侯王墓的相關文物,都會在這本日曆中首次亮相。

日曆內頁

人們總說要將日子過成詩,倒不如將這本日曆裝進口袋,擺在家中,隨著時間的流逝去了解中國文化之精美,了解古人登峰造極的藝術之美,同時又能夠提升自己的藝術能力。比起那些枯燥無味的歷史書,比起一周一次的的《國家寶藏》,相信這本日曆將會為你2020年的生活,帶來更多內涵與趣味。有形的文物,無形的智慧,可以讓你學歷史,品人生,聊文化。點擊下面的橫條,你將會收穫366件國寶檔案。

相關焦點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竟然……
    不考慮博物館所在地的性質,否則北京故宮因原址的優勢完全不可比較了。我們只對比文物。按照大陸的不可出國出境文物的標準,臺北故宮約26件國寶可以入選。這個數量在大陸僅次於北京故宮(40),超過國博(23)。臺北故宮共有元以前繪畫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後像),加上南薰殿,數量上遠遠超過北京故宮,其他各大國內省級博物館估計有其零頭的零頭就不錯,但北京故宮在頂級藏品上略微強一點點。
  • 巔峰PK: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誰更厲害?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其實是一母同胎。抗戰爆發前夕,國民政府計劃將重要文物南遷。敗退臺灣之時,所運走的文物,便是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對比,吵了許多年。同為中國綜合性大型博物館首屈一指的存在,實力到底哪家強,不如看一下館藏寶物的比對!建築PK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兩道大菜」——「翠玉白菜」、「肉形石」,盛名在外。 不過,圍繞著這兩件文物的爭議也始終未消。這不,最近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又登上了媒體。 6月5日,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恆在《香港商報》刊登一篇題為「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的文章。文章背景是,5月29日「好事多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舉行動土儀式。
  • 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他們都是做什麼的你清楚嗎?
    說起故宮,在我們的腦子裡第一反應就是北京故宮了。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還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故宮,值得每一個國人去自豪。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北京的故宮紅牆黃瓦,臺北的故宮黃牆綠瓦,一個在北京長安街之北,一個在臺北至善路之北,一個是古代宮殿,一個更接近於現代博物館。在日本記者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一書裡,他說,「兩岸的大型博物館都用同一個名字,這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詔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復;而臺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臺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大家最熟悉的故宮應該是北京故宮,它位於北京城內,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至今已經580多年的歷史,多數人都去領略過它的風採。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我給的統計出自北京故宮編的《天府永藏: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一書,這本書是故宮前院長鄭欣淼主持編寫的,其數據仍在被現任院長引用,徐邦達先生是故宮泰鬥,書畫方面的事情不可能繞過徐先生。其實吧,比較兩個博物館的藏品,說哪家「更好」很難,因為標準難以統一,你多一件青銅器,我多一件瓷器,又不能說青銅器和瓷器哪個更重要。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哪裡的國寶多?
    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臺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為躲避日本侵略的戰火,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貴文物遷出,幾經輾轉,1948年遷往臺灣。   北京故宮老照片   兩大故宮博物院,哪裡的國寶多?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於公元1406年興建,耗時十四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距今已經六百年了。它是明成祖命人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建造的,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呈長方形,四周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還有護城河,總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5萬平當米。故宮有七十餘座大小宮殿,九千餘間房屋。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臺名嘴:臺北故宮是中國人的故宮 將來統一後還要回到北京
    將來,當國家統一,故宮必須完完整整,回到南京和北京去。一件都不能少。我們只是代管。黃智賢臉書截圖黃智賢表示,我們要分分秒秒,火眼金睛守護臺灣。中國的臺灣。她說,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說的話,正代表「臺獨」的一條路線 : 把中華文明全部掠為己有,絕口不承認我們之所以有,正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 故宮文物南遷又火了,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誰的文物更具價值?
    歡迎關注【雅萃國際】,以布道之心,弘揚中國文化,傳承世界文化最近,知名演員趙立新在其個人微博上發表了:「日本人佔領北京八年,為什麼沒有搶走故宮裡的文物並且燒掉故宮?這符合侵略者的本質麼?」此前大多數人了解故宮文物南遷的事都是十分表面化的,大多知道這件事是因為知道有臺北故宮的存在。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故宮文物南遷時運走了故宮大部分的文物,而後又全部運往臺灣了,這肯定是不符合史實物的。還有人認為運過去臺灣的都是最好的東西,以至於有人認為臺北故宮文物的價值比北京故宮文物的值錢。
  • 來自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碰撞
    臺北故宮位於我國臺灣省臺北市,臺北故宮修建於近代,在當時主要是為了存放來自於大陸的珍貴文物。而北京故宮有著很長的歷史,走進故宮就會感到濃濃的歷史感,這種歷史感是臺北故宮不能比擬的。臺北故宮建築風格奇特,從外形看還是十分漂亮的,雖然面積沒有北京故宮大,可以藏品質量也是很高的。一說當年蔣介石撤往臺灣是命人將大批的寶物精挑細選,選了很多精品運往臺灣,甚至說到北京故宮裡只有一個空故宮而沒有文物。圖中的翠玉白菜就是臺北故宮藏品,可以說是國寶級的藏品,甚至看白玉白菜需要排隊觀看。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故宮大部分東西被南遷,臺北故宮的東西比北京故宮值錢?不可能!
    今天達說文物想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故宮文物的那些事兒。當然我們現在主要談論的是關於故宮文物南遷的事情。文物南遷的事情一發生後坊間一直有傳言說故宮大部分東西被南遷,臺北故宮的東西比北京故宮值錢等等諸如此類,小編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不可能!
  • 博物館很無聊?奧美拍的臺北故宮,比遊樂場還好玩
    如此這般與大眾 social,除了打開博物館的知名度,也是為了激發大眾到現場一探究竟的欲望。更傳統一點的方式還有策展:與打造文化周邊的邏輯一樣,它們都是通過宣傳具有歷史感的物品,進而傳播整個展覽空間。然而,這些常規操作,並非沒有 bug。說白了就是:如果對文物不感興趣,我沒事兒費那麼大勁去博物館做甚?
  • 中國最年輕的故宮,中國三大博物館之臺北故宮的文物來自哪裡?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