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故宮博物院,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北京的故宮,只是它的軀殼;而臺北的故宮,才是它的內臟。人們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認知,與抗戰前夕北京故宮文物南遷有關,1931年日軍侵略東北,為了避免故宮文物遭到日寇破壞,漫長的故宮文物南遷之路由此揭開;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時,大量的故宮文物又搭載著軍艦漂洋過海到達了臺灣。
故宮文物南遷的這段歷史,讓兩岸間形成這樣一個普遍印象:抗戰時期,存放在北京故宮中最有價值的文物,早已經打包南遷,那些留在北京的文物都是些不值一提的瑕疵品,比如,臺北故宮的鎮院之寶精品中的精品翠玉白菜,正是蔣介石從北京運到臺北故宮的。
故而,兩岸間形成了這樣一種認知:臺北故宮才是最有資格能夠代表1937年以前北京故宮文物收藏水平的博物館。關於北京與臺北故宮誰的文物藏品多?哪家的當屬精品?至今都是兩岸乃至國際社會關注已久的一個問題。
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寶物的諸部公開,可以肯定地說,北京故宮文物藏品和精品程度,絕對要遠勝於臺北故宮。2017年8月,人民政協報採訪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從這位老院長的介紹中,通過記者的採訪整理,讀者也解開了遷臺文物的真相。
故宮南遷歷史始於1933年,當時被打包的這一部分故宮文物共裝載了13,491個箱子中,先後分五批運往上海、南京,由於不可控的歷史與戰爭因素,這批文物最終到達了重慶、四川。1947年,再次運回南京的故宮文物,經過故宮人的清點發現,13,491箱文物一箱也沒有丟失。
1949年,國民黨準備遷往臺灣之時,他們不僅要運走故宮文物,還要帶走大量的軍用、民用物資,以及各種重要的軍事資料。然而,當時並沒有那麼多的船隻,可以將這批文物整個運走。據統計,運往臺灣的南遷文物共有2972箱,文物總數量達到597556件。所以,當時運往臺灣的文物總數量,只佔據故宮南遷文物的22%。
除此之外,這將近60萬件文物中,光是明清的檔案、資料、書籍就佔據了54萬件,國民黨所帶走的金銀器、古玩、字畫、器物、青銅器這些頗具藝術價值的文物,總共只有52,000件。
再來將這一數據與故宮的文物收藏數量作一對比,據近些年的故宮文物統計資料顯示,早在上世紀80年代,故宮就將1000多份明清檔案劃分給了檔案館,隨後剩下的文物共達186萬件,所以,被打包至臺灣故宮的文物數量,實際上只佔故宮文物的20%都不到。
北京故宮文物不僅在數量上遠勝於臺北故宮,其文物精品程度更是遠超於臺北故宮,接下來將從幾個大項文物收藏數量來做一比較。在書畫收藏方面,臺北所收藏的書畫文物共計9120件,而北京所曾有的書畫文物共有15萬件左右,由於在文物南遷之時,臺北故宮所接收的書畫文物多以明清時期多流派的書法、繪畫和各時期的山水畫珍品為主,從這一方面相比,北京故宮書畫在這批文物南遷之後確實略有欠缺。
但是,北京故宮的藏品保留了各個時期的繪畫風格與面貌,從漢魏六朝至唐宋五代,從捲軸畫、油畫、年畫、版畫到貼畫,這些都是臺北故宮所不具備的書畫收藏品。再加上當時南遷文物運輸困難,唐五代的敦煌絹畫,元代時期的壁畫,明清尺牘、碑帖仍然保留在北京。這些書畫文物的藝術價值和文獻價值,遠勝於臺北故宮中的山水畫。
在宮廷類文物收藏方面,北京故宮更佔有絕對優勢。臺北故宮自建成以來,它註定了只是紫禁城的縮小版的復刻品,北京故宮才是真真正正的皇家宮廷,這種保存完好莊嚴古老的古建築,是得到世界認可的非物質遺產。1200棟古建築,彰顯了這座不可移動文物的魅力之處,世人如若真想親自體驗這座古老宮廷的皇家氣派,必然要來北京故宮博物院,而非臺北故宮博物院。
最後,再來細數北京故宮中無法被打包南遷的大件文物,這座皇家宮廷中的1500塊地毯,使用了幾百年的6300多件民清家具,2200件西洋鐘錶,這些一件都沒有被清理打包運走,他們一直安然無恙地保留在北京故宮中。
還有北京故宮所收藏的歷朝歷代的精美青銅器,由於它們體積龐大,數量沉重,當時被打包走的青銅器僅有5615件,剩餘的1.5萬多件青銅器仍然保留在北京故宮中,這讓北京故宮成為了全球擁有最多青銅器的博物館。蔣介石當時還後悔過沒有運走「后母戊鼎」,這些很難移動的龐大文物,相比於金玉石器,其珍貴性與價值性絲毫都不弱。
近些年為了讓兩岸人民更加了解故宮博物院裡面的這些精美文物,《國家寶藏:2020日曆》自登上螢屏以來,讓「國寶」的形象「活」了起來,觀眾通過視覺享受,感受中國千年文化根脈,了解國寶的前世今生。
除了能夠在電視上看到這些故宮的文物寶藏以外,現在又有一種新的方式,可以近距離的觀賞故宮文物,比如這本可以擺放在家中,亦或者辦公桌上的《國家寶藏:2020日曆》。舊的一年即將過去,人們即將迎來新的2020年,這本日曆就是為了迎接新年裡的366個日子而專門打造的「書本式日曆」。
它打破了傳統掛式日曆的特點,《國家寶藏:2020日曆》採用了書裝訂式。裡面的內容編排也格外有趣,編者按照古人12個月的衣食住行,制定了12個月份的相應主題,比如在1月你將會了解到與石器、酒器有關的文物,2月的寶藏主題將以夜以食物為主,3月為服裝織物,4月為金玉首飾,至於其他月份的主題,這裡將做一保密,讓讀者通過自己的閱讀去感受這本日曆之美。
在這本日曆中,你將會親自感受到故宮博物院的各色國寶,甚至就連近些年來最新考古發掘的珍貴文物,比如梁莊王墓、海昏侯王墓的相關文物,都會在這本日曆中首次亮相。
人們總說要將日子過成詩,倒不如將這本日曆裝進口袋,擺在家中,隨著時間的流逝去了解中國文化之精美,了解古人登峰造極的藝術之美,同時又能夠提升自己的藝術能力。比起那些枯燥無味的歷史書,比起一周一次的的《國家寶藏》,相信這本日曆將會為你2020年的生活,帶來更多內涵與趣味。有形的文物,無形的智慧,可以讓你學歷史,品人生,聊文化。點擊下面的橫條,你將會收穫366件國寶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