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哪裡的國寶多?

2020-12-23 人民網

  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臺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為躲避日本侵略的戰火,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貴文物遷出,幾經輾轉,1948年遷往臺灣。於是就有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其文物珍品中,有90%來源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老照片

  兩大故宮博物院,哪裡的國寶多?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我們將兩者做一個對比,請各位看官自己判斷吧!

  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

  北京故宮全景圖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據統計,北京故宮現有藏品180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68萬件。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藏品多來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據統計,現有藏品69萬件。

  青 銅 器

  北京故宮博物院:亞酗方尊、蓮鶴方壺

  亞酗方尊

  亞酗方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飾一象首,象首間夾飾獸頭,頸、腹、足均飾八條稜脊。

  蓮鶴方壺

  蓮鶴方壺:方壺形體巨大,雙層鏤雕蓮瓣蓋上立有一隻展翅欲飛、引頸高吭的仙鶴。鏤空的雙龍耳較大,上出器口,下及器腹。

  臺北故宮博物院:毛公鼎、散氏盤

  毛公鼎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鑄青銅器。鼎內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九字,記載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為國獻策之事,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

  散氏盤

  盤高重21.312千克,盤附耳,盤腹有夔紋飾,高圈足上飾獸面紋。內底鑄有銘文,內容為一篇土地轉讓契約。

  書 法

  北京故宮博物院:《平復帖》《伯遠帖》

  《平復帖》

  《平復帖》為牙色麻紙本墨跡,共9行84字,書寫於西晉,宋人定為陸機作品,此帖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體為草隸書。《平復帖》有「法帖之祖」的美譽。

  《伯遠帖》

  《伯遠帖》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珣書寫的一封信,紙本,行書。《伯遠帖》上只存錄王珣書信中的47個字,隻言片語中似乎訴說著縈懷的回想和與友人天各一方的悵惘。

  臺北故宮博物院:《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行書紙本。此帖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被後人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黃州寒食帖》

  《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蘇軾在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寫得蒼涼多情。

  繪 畫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千裡江山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

  《清明上河圖》局部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狀況。

  《千裡江山圖》局部

  《千裡江山圖》為宋代王希孟所作。作品以長卷形式,描繪了連綿的群山岡巒和浩淼的江河湖水。

  《五牛圖》

  《五牛圖》為唐代韓滉所畫,麻紙本,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韓熙載夜宴圖》,絹本,是五代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它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

  臺北故宮博物院:《溪山行旅圖》《江行初雪圖》《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為宋代畫家範寬所畫,作品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氣勢雄強,巨峰壁立,山頭雜樹茂密,飛瀑從山腰間直流而下,山腳下巨石縱橫,使全幅作品體勢錯綜。

  《江行初雪圖》局部

  《江行初雪圖》是一幅山水人物並重的作品,全卷描繪長江沿岸漁村初雪情景。畫面上天色清寒,樹木籠霧, 寒風蕭瑟, 一派天寒寂靜之景。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富春山居圖》是「元季四大家」之冠黃公望的代表作,系作者七十九歲時為無用師所作,歷經三年繪製完成。

  瓷 器

  北京故宮博物院:宋汝窯三足樽、清康熙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宋汝窯三足樽

  宋汝窯三足樽,高12.9cm ,仿漢代銅器造型,直口,平底,口、足徑度相若。

  清康熙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清康熙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瓶直口,長頸,垂腹,圈足外撇。足外牆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穿孔,可穿繫繩帶。

  臺北故宮博物院: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北宋汝窯蓮花碗

  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

  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重670 克,為橢圓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邊稜,四雲頭形足。

  北宋汝窯蓮花碗

  北宋汝窯蓮花碗,造型比例適度,器身隨花口亦呈十瓣,形似一朵盛開的花朵,凸凹與蓮口相銜接,顯得格外協調自然,美觀大方。

  玉 器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大禹治水圖玉山、青玉雲龍紋爐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青玉雲龍紋爐

  青玉雲龍紋爐為故宮玉器的代表作品,爐青玉質。通體以「工」字紋為底,上飾遊龍、祥雲和海水紋。器內底陰刻乾隆七言詩一首。

  臺北故宮博物院:翠玉白菜、元大雁玉帶飾

  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為百分之百。白菜寓意清白,象徵新嫁娘的純潔,昆蟲則象徵多產,祈願新婦能子孫眾多。

  元大雁玉帶飾

  元大雁玉帶飾,器近橢圓形,白玉質,光澤溫潤瑩秀。採多層次鏤空技法,呈現大雁穿竄於荷塘葦叢間的景況。

  琺 琅 器

  北京故宮博物院:元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

  元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

  元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爐銅胎,圓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

  臺北故宮博物院:明景泰掐絲琺瑯番蓮紋盒

  明景泰掐絲琺瑯番蓮紋盒

  明景泰掐絲琺瑯番蓮紋盒,此盒紋飾中的花瓣豐滿、胎體厚重、釉層深厚以及掐絲末端以隱藏的方式處理,均具早期掐絲琺瑯的特色。

  瑪 瑙

  北京故宮博物院:瑪瑙單螭耳杯

  瑪瑙單螭耳杯

  瑪瑙單螭耳杯:此杯為花瑪瑙質地,灰白色瑪瑙中有黃褐色斑紋。器為不規則圓形,一側凸雕一螭龍為杯柄,螭的雙前肢及嘴均搭於杯的口沿上。

  臺北故宮博物院:東坡肉形石

  東坡肉形石

  東坡肉形石:肉形石的由來是一塊自然生成的瑪瑙,瑪瑙生成過程中受到雜質的影響,呈現一層一層不同顏色的層次。

  漆 器

  北京故宮博物院: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

  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

  張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傳世作品被一致認為是雕漆作品裡的珍品。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為故宮漆器的代表作品,為盤木胎黑漆,內外均雕雲紋,刻工圓潤。

  臺北故宮博物院:明填漆牡丹圓盒

  明填漆牡丹圓盒

  明填漆牡丹圓盒,平頂直壁,平底淺凹。蓋面及周壁以填漆為飾。蓋面為朱地黃輝觀牡丹花叢,花色以銀粉漆為之,色粉微渙散。

  鍾 表

  北京故宮博物院: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製鍾

  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製鍾

  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製鍾為故宮鐘錶的代表作。此鍾共有7套機械系統,分別控制走時、報時、景箱內的活動裝置等,技術水準相當高。

  臺北故宮博物院:銅鍍金畫琺瑯懷表

  銅鍍金畫琺瑯懷表

  銅鍍金畫琺瑯懷表:十八世紀中葉,英國倫敦的制表業巨歐洲之冠,此對懷表不僅見證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同時也展現了奇妙的機械精工。

  兩岸故宮的收藏各有千秋,但兩者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只有從整體上來看待,才能全面地認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豐富多彩。

(責編:潘佳佳、魯婧)

相關焦點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48年,前身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兩道大菜」——「翠玉白菜」、「肉形石」,盛名在外。 不過,圍繞著這兩件文物的爭議也始終未消。這不,最近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又登上了媒體。 6月5日,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恆在《香港商報》刊登一篇題為「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的文章。文章背景是,5月29日「好事多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正式舉行動土儀式。
  • "臺北故宮"國寶檔案揭秘
    熟悉兩岸文化的人也許都有這個印象: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臺北故宮"的藏品世界第一。由於歷史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對於大陸的大多數人而言我們對臺北的故宮博物院久聞其名卻難見其容。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故宮文物南遷的這段歷史,讓兩岸間形成這樣一個普遍印象:抗戰時期,存放在北京故宮中最有價值的文物,早已經打包南遷,那些留在北京的文物都是些不值一提的瑕疵品,比如,臺北故宮的鎮院之寶精品中的精品翠玉白菜,正是蔣介石從北京運到臺北故宮的。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大家最熟悉的故宮應該是北京故宮,它位於北京城內,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至今已經580多年的歷史,多數人都去領略過它的風採。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竟然……
    不考慮博物館所在地的性質,否則北京故宮因原址的優勢完全不可比較了。我們只對比文物。按照大陸的不可出國出境文物的標準,臺北故宮約26件國寶可以入選。這個數量在大陸僅次於北京故宮(40),超過國博(23)。臺北故宮共有元以前繪畫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後像),加上南薰殿,數量上遠遠超過北京故宮,其他各大國內省級博物館估計有其零頭的零頭就不錯,但北京故宮在頂級藏品上略微強一點點。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那些運送出去的文物,就有很多來自北京故宮。其實在全面抗戰之前,國民政府已經把故宮裡的很多珍寶運出,以防落入日寇之手,沒想到時局如此不利,國寶很快又要面臨轉移命運。據統計,國民黨在離開大陸前,運到臺灣的故宮文物一共有2900多箱。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臺中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從1930年代開始,故宮國寶在20世紀的顛沛流離,見證著百年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個巨大傷痛。 留在南京的10455箱故宮南遷文物,從1950年起陸續運回北京故宮博物院,剩餘2221箱留於南京庫房,劃歸南京博物院所有。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臺北故宮又稱臺北故宮或中山博物院,屬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65年在臺北市陽明山建成,其包含了大量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中的藏品,是臺灣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相信了解臺灣的都知道,臺北故宮一直以來就號稱國寶眾多,更是頻頻展出一眾珍品和孤品。
  • 臺北故宮有什麼?(圖)
    一道海峽分割了兩岸,  無數「國寶」也因此被典藏在了兩家「故宮博物院」內,  一是北京故宮博物院,  一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故宮指明清皇帝的居所紫禁城。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平事變,「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宮。1925年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開放銅器、書畫、瓷器等陳列室。
  • 來自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碰撞
    臺北故宮位於我國臺灣省臺北市,臺北故宮修建於近代,在當時主要是為了存放來自於大陸的珍貴文物。而北京故宮有著很長的歷史,走進故宮就會感到濃濃的歷史感,這種歷史感是臺北故宮不能比擬的。臺北故宮建築風格奇特,從外形看還是十分漂亮的,雖然面積沒有北京故宮大,可以藏品質量也是很高的。一說當年蔣介石撤往臺灣是命人將大批的寶物精挑細選,選了很多精品運往臺灣,甚至說到北京故宮裡只有一個空故宮而沒有文物。圖中的翠玉白菜就是臺北故宮藏品,可以說是國寶級的藏品,甚至看白玉白菜需要排隊觀看。
  • 臺北故宮博物院:隱藏於青山之下,嵌於萬綠之中!
    北京的故宮只留下那些帶不走的建築,臺北的故宮所藏之精華讓人嘆為觀止,經過了3個小時左右的參觀,我還是覺得有些遺憾,因為定期換上新的藏品,這次感覺重量級的書畫作品並不多,比起金玉、古瓷、青銅這些,我們這些看熱鬧的,更願意看看文化價值更高的東西,三希堂法帖最重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包括最近熱映超低分的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關門了?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很像一塊美味多汁、肥瘦相間的「東坡肉」。   觀念糾正   關於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若論其鎮館之寶,毛公鼎或者可以入選,但是肉形石和翠玉白菜的價值卻沒有傳言的那麼高。因為臺北故宮的管理原因,以及國人大眾審美的心理,造就了「鎮館三寶」之名。   那臺北故宮常設展出的文物中,真正頂級的是什麼呢?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的藝術瑰寶在20世紀前,多集中於皇宮內府,20世紀初集中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20世紀中葉,一宮國寶紛飛兩岸,「故宮博物院」也隨之有了兩個: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分別庋藏著中華民族的國寶。  國寶遷往海島  故宮,顧名思義,舊王朝的宮殿,指的是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1924年,愛國將領馮玉祥發動北平事變,強令「皇帝」溥儀出宮。
  • 千年國寶竟被臺北故宮送到日本展出
    事件發酵後,臺灣本土的一檔節目中,主持人就怒斥臺北故宮:「你憑什麼!」不僅如此,就文物的安全情況,主持人也是一連串的發問:「(國寶)半夜去到東京,沒人有知道,(這)是來自我們中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你(當局)是怎麼同意的?
  • 到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有多少故宮文物被運往臺灣
    有人說,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臺北故宮時刻提醒著我們的同胞,我們的根源在哪裡,根在哪裡?
  • 臺名嘴:臺北故宮是中國人的故宮 將來統一後還要回到北京
    將來,當國家統一,故宮必須完完整整,回到南京和北京去。一件都不能少。我們只是代管。黃智賢臉書截圖黃智賢表示,我們要分分秒秒,火眼金睛守護臺灣。中國的臺灣。她說,新任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說的話,正代表「臺獨」的一條路線 : 把中華文明全部掠為己有,絕口不承認我們之所以有,正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 臺北故宮裡,到底藏了多少寶貝?和北京故宮相比又怎樣?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遺留下的燦爛文物基本珍藏在故宮中,準確說是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2009年周兵執導紀錄片《臺北故宮》曾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臺北故宮》共12集,追溯了文物遷台歷史和臺北故宮現狀,並對書法、繪畫、青銅、瓷器、珍玩等臺北故宮館藏國寶一一進行介紹。近期再觀看,感想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