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2020-12-11 歷來現實

三個故宮分別建造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見證。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1948年底,國民政府軍隊在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已經日暮途窮,蔣氏不得不考慮退路,把寶島臺灣作為自己的避風港。

蔣氏是個深謀遠慮的人,他不但在國民政府撤退的時候,帶走了很多文化、科技領域的人才,還下令把華夏文明結晶的許多珍稀文物運送出去,以免在戰火中毀於一旦,或落入他人之手。

那些運送出去的文物,就有很多來自北京故宮。

其實在全面抗戰之前,國民政府已經把故宮裡的很多珍寶運出,以防落入日寇之手,沒想到時局如此不利,國寶很快又要面臨轉移命運。

據統計,國民黨在離開大陸前,運到臺灣的故宮文物一共有2900多箱。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文物853箱,以及來自瀋陽故宮、熱河行宮、國子監等其它地方的文物482箱。

這些文物分幾批運送到臺灣,每次運送都有國民黨兩名少將一級的軍官親自押送,到場有三方交接。

蔣經國下令,所有文物必須有三個少將在場嚴格密封,啟封時三個部門的負責人在場。如有丟失和損壞,軍法從事。

1957年,在有關部門組織下,部分文物開始對外展覽。

1962年,國民黨決定在臺北建造故宮,選址在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當年即破土動工。

1965年臺灣故宮(故宮博物院)竣工,總面積將近16公頃,依山傍水、宏偉壯觀。

既然是故宮,建築風格也是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風格別具一格,外面看只有兩層,內部結構卻有4層。

整棟建築白牆綠瓦,因為梅花是謂"國花",全院呈梅花形。

其中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珍稀文物多達80多萬件,文物保有量可謂空前絕後、獨一無二。

最老的故宮——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之所以最老,是因為它建成時間最早,是明清兩代皇帝辦公居住的地方,大家都把它叫紫禁城。

既然是中國最高統治者居住的地方,建築規模是最大的,建築材料是最考究的,建築工藝是最好的。

北京故宮位於北京城中軸線的中心,不僅是中國皇宮建築的精品,同時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古建築(群)之一。

北京故宮位居世界五大宮的首位(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全部建築仿造當時的南京故宮,工期長達14年(一直到1420年)。

故宮的宮殿建築是目前中國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故宮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民間都傳說有故宮的殿宇宮室一共有9999間半,被稱為"宮殿海洋",氣勢宏偉,蔚為壯觀。

北京故宮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城牆高達10米,城外的護城河寬達52米。

紫禁城內的主體建築分為內宮和外殿兩部分。

外殿部分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是朝廷舉行重大活動和儀式、開會的場所。內殿則由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部分組成,是皇帝和自己家屬生活的地方。

最孤單的故宮——瀋陽故宮:

說它最孤單,是說它因為位置偏僻,文物保有量少,客流量相對於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來說要少的多。

瀋陽故宮不用問,肯定是位於遼寧瀋陽,坐落在瀋陽市的瀋河區,它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瀋陽故宮也叫盛京皇宮。

東北是滿清的發祥地,瀋陽故宮是滿清統治者沒有入關前建造的皇宮,建造於公元1625年,距今已經有390多年歷史。

瀋陽故宮佔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全院共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大多都保存完好。

不過瀋陽故宮的藏品被滿清皇帝帶到北京一部分,被國民黨帶到臺北一部分,亂世流離一部分,留在那裡的文物已經少的可憐。

儘管如此,這裡收藏的文物也是稀世珍寶,比如努爾哈赤的劍,皇太極的腰刀和鹿角椅等都絕無僅有,價值連城。

但因為其歷史悠久,瀋陽故宮仍然是國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在200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無論是瀋陽故宮還是北京故宮的建造都說明一個真理,歷代封建統治者打天下就是為了奴役人民,自己縱情享樂的。

他們名義上是為了拯救天下蒼生,是替天行道,其實都是為了家族和集團的利益。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那些統治者在飽經戰亂後,不去休養生息、不管百姓死活,去大興土木,大建朝堂,給天下百姓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北京故宮建造的時候,所用的「金磚」都來自千裡之外,所用的木材更是要翻山越嶺到西南邊陲去採伐,動用的勞工多達上億人次。

他們不管是盛夏還是嚴冬,都要在這裡像奴隸一樣為統治者勞動,受盡苦難。

因此可以這樣說,故宮的一磚一石,都浸透了百姓的血汗。

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的故宮,除了是古代工匠的"智慧結晶",也都凝結了勞動者的斑斑血淚。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可是他始終認為應天府才是他的龍興之地,所以一直想把京都搬到北京。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他們都是做什麼的你清楚嗎?
    說起故宮,在我們的腦子裡第一反應就是北京故宮了。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還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故宮,值得每一個國人去自豪。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與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並稱為世界五大宮,故宮還是五大宮之首,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委員會曾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我國著名的4大故宮,除北京故宮外,其它三個故宮在哪裡呢?
    中國著名的4大故宮,除北京故宮外,其它三個故宮在哪裡?你知道嗎?我國的故宮有四個,但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只知道北京的故宮,它是我國古代建築的代表,很明顯其他的故宮沒有北京的名氣高,那麼除了北京的故宮,你知道其它三個故宮在哪裡嗎?今天就來跟我一起來看看這三個故宮吧。第一個是南京故宮。從名字上就知道它在南京,雖然名氣比不上北京的故宮,但是人家也是有著「世界第一宮殿」的美稱,而且與北京的故宮還有一定的淵源。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動土儀式並表示,「我們有一萬個理由,一定要把最好的藏品送來,我們發愁的是好東西太多了,究竟選擇哪一些呢?」 於是,自然就引出了過去外界一直盛傳的臺北故宮藏品優於北京的說法,文章引述單霽翔過去曾透露的故事,其實故宮絕大多數文物並沒有南遷,南遷的文物只有22%去了臺灣,並稱臺北故宮收藏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只能算是「三級品」。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關於故宮博物院,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北京的故宮,只是它的軀殼;而臺北的故宮,才是它的內臟。人們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認知,與抗戰前夕北京故宮文物南遷有關,1931年日軍侵略東北,為了避免故宮文物遭到日寇破壞,漫長的故宮文物南遷之路由此揭開;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時,大量的故宮文物又搭載著軍艦漂洋過海到達了臺灣。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為緩解博物院的接待壓力,提升博物院的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傳播和服務觀眾的能力,有效解決大型珍貴文物展示等問題,臺北故宮博物院於2015年在中國臺灣西南部的嘉義市建成了「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竟然……
    這個數量在大陸僅次於北京故宮(40),超過國博(23)。臺北故宮共有元以前繪畫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後像),加上南薰殿,數量上遠遠超過北京故宮,其他各大國內省級博物館估計有其零頭的零頭就不錯,但北京故宮在頂級藏品上略微強一點點。
  • 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哪裡的國寶多?
    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臺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為躲避日本侵略的戰火,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貴文物遷出,幾經輾轉,1948年遷往臺灣。   北京故宮老照片   兩大故宮博物院,哪裡的國寶多?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 今年聯辦特展
    今年,瀋陽故宮將會進一步提升環境,種植與古建築相融合的植物和花卉;更換景區夜間照明電線;維修景區無障礙通道和防滑臺階等等,讓市民和遊客擁有更舒適的參觀體驗。同時,今年瀋陽故宮的文創產品種類將力爭達到1100種,產業收入850萬元。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來自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的碰撞
    臺北故宮位於我國臺灣省臺北市,臺北故宮修建於近代,在當時主要是為了存放來自於大陸的珍貴文物。而北京故宮有著很長的歷史,走進故宮就會感到濃濃的歷史感,這種歷史感是臺北故宮不能比擬的。臺北故宮建築風格奇特,從外形看還是十分漂亮的,雖然面積沒有北京故宮大,可以藏品質量也是很高的。一說當年蔣介石撤往臺灣是命人將大批的寶物精挑細選,選了很多精品運往臺灣,甚至說到北京故宮裡只有一個空故宮而沒有文物。圖中的翠玉白菜就是臺北故宮藏品,可以說是國寶級的藏品,甚至看白玉白菜需要排隊觀看。
  • 原來「故宮」不只一個,從瀋陽故宮5大館藏來看,叫故宮的都厲害
    一說到故宮,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北京嘛,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嘛,很有名的,大家都知道,但是,要說中國可不只一個故宮,你相信嗎?其實真的是不止一個故宮的,比如瀋陽的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有南京的明故宮,都叫故宮,也都是藏品非常豐富的博物院。
  • 我國3座不知名的故宮,一個是在臺北,第一曾是北京故宮的藍本
    ,所以有些建築被忽略了,所以讓我們來看看三個中國不有名的故宮建築, 其實在中國被稱為故宮的絕對不止一處,還有三處。3 .臺北故宮, 在中國故宮發展中,它其實是臺灣省最大規模的博物館,是中國社會區域內發展非常重要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因此是每年的遊客人數,在其評價中,它富有中華民族特色,也是中國古代建築群中最無爭議的。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故宮文華殿現在是陶瓷館,有四五件常設汝窯展品,包括最著名的三足樽和三足承盤。陶瓷館展品400多件,精選自故宮35萬件陶瓷館藏,我感覺是全球展示陶瓷類別最全的常設展……連商周白陶都有,其他官窯民窯品種就不說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院內收藏有自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瀋陽故宮、熱河行宮、中國青銅器之鄉-寶雞運到臺灣的二十四萬餘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盤等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如西周毛公鼎、散氏盤;鎮宮之寶的玉器翠玉白菜、闢邪雕刻、《核舟記》的原型等;王羲之、顏真卿、宋徽宗書法手跡,近代張大千廬山圖卷等;還有北魏以下歷代金銅佛像,清恭王府紫檀家具等。
  • 故宮文物南遷又火了,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誰的文物更具價值?
    歡迎關注【雅萃國際】,以布道之心,弘揚中國文化,傳承世界文化最近,知名演員趙立新在其個人微博上發表了:「日本人佔領北京八年,為什麼沒有搶走故宮裡的文物並且燒掉故宮?這符合侵略者的本質麼?」引發熱議,不少網友指責其「罔顧歷史,美化侵略者」,此文在微博持續發酵,趙立新已經刪除有關微博,此言論還是驚動了@中國反邪教、@紫光閣和@共青團中央等政務微博大號。@紫光閣更是在其有關微博直言:「任何一國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 中國的4大故宮,除北京故宮外,剩下3個有誰知道在哪兒?
    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說到故宮,我們只會想到北京的故宮。但其實在我國可不止這一個故宮,我國一共有四個故宮,只是其他三個知名度沒有北京故宮高,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