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雅萃國際】,以布道之心,弘揚中國文化,傳承世界文化
最近,知名演員趙立新在其個人微博上發表了:「日本人佔領北京八年,為什麼沒有搶走故宮裡的文物並且燒掉故宮?這符合侵略者的本質麼?」引發熱議,不少網友指責其「罔顧歷史,美化侵略者」,此文在微博持續發酵,趙立新已經刪除有關微博,此言論還是驚動了@中國反邪教、@紫光閣和@共青團中央等政務微博大號。@紫光閣更是在其有關微博直言:「任何一國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此前大多數人了解故宮文物南遷的事都是十分表面化的,大多知道這件事是因為知道有臺北故宮的存在。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故宮文物南遷時運走了故宮大部分的文物,而後又全部運往臺灣了,這肯定是不符合史實物的。還有人認為運過去臺灣的都是最好的東西,以至於有人認為臺北故宮文物的價值比北京故宮文物的值錢。對此,小編認為文物本身價值是多維度的,是不好直接去進行比較的,但是我們很有必要清楚故宮文物南遷時期,到底帶走了多少文物,又有多少文物回來了,下面小編分享一段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對故宮文物南遷的描述:

1931年日寇侵略東北,華北告急。當時故宮是理事會制,召開了理事會。最後做出決定,故宮的一部分文物避敵南遷,通過京漢鐵路運到上海去。於是故宮人就釘了這種箱子,一共釘了13,491個箱子。1933年的1月到5月,分五批運到了上海。後來形勢緊張,1936年又運到了南京。但1933年5月最後一批文物運走了以後,故宮人開始清理沒有運走的文物,從1934年開始一清理就清理了6年半。清理的結果有1189,000件並沒有南遷,就是大多數沒有南遷,並且沒有南遷的都是體量大的。
比如像剛才說的6,200件明清家具、比如1,500塊大地毯、比如玉山子、瓷母,大型的青銅器這些都沒有辦法南遷,留下了。南遷的文物呢?1936年、1937年形勢又緊張,於是又分三路西遷,最遠的一條路一直到昆明,然後繞到了重慶、四川。最危險的一條路走的是秦蜀古道,從陝西然後走蜀道到了四川。還有一條就是順著長江溯流而上到了四川。945年日寇投降,於是把集中在西部這些故宮的文物開始向峨眉這個地方集中,然後1947年運回南京。解放戰爭開始了,就沒有再開箱。1948年12月到1949年的1月,包括故宮文物在內的很多物資集中在上海港(準備運到臺灣),已經沒有商船船隊了,只能搭載海軍的軍艦。第一艘裝了故宮的文物、第二艘裝了故宮的文物、第三船隻裝了一半就叫停了。這樣裝了多少?裝了兩船半故宮的文物,2,972箱。也就13,491箱南遷文物只裝走了2,972箱,裝走了22%,78%沒有來得及裝,就運回了故宮博物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故宮大部分文物沒有南遷,南遷的大部分文物也回到了北京故宮。單憑故宮建築群本身這種比較就不具備可比性。當然,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當時文物南遷的過程中搬出的文物,大多是按照當時的審美挑選的貴重物,例如宋瓷和宋代書畫等等,而很少有清朝的東西,因為當時清代的東西距離太近,存量很多,看不上,價格也相對便宜。所以我們發現現在的臺北故宮裡有不少好的宋代瓷器和宋代書畫藏品。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