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大部分東西被南遷,臺北故宮的東西比北京故宮值錢?不可能!

2020-12-20 達說

朋友們,過年好!今天達說文物想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故宮文物的那些事兒。當然我們現在主要談論的是關於故宮文物南遷的事情。文物南遷的事情一發生後坊間一直有傳言說故宮大部分東西被南遷,臺北故宮的東西比北京故宮值錢等等諸如此類,小編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不可能!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現在故宮博物院文物的基本情況,截至發稿前故宮博物院一共有二十三大類共計1,862,690件(套)文物,並且這每一件文物都可以在故宮博物院公開的數據裡找到圖文資料。根據單霽翔院長介紹,故宮的文物和其它博物館不同: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幾乎都是金字塔型的藏品結構,塔尖是珍貴文物,鎮館之寶。腰身是量大面廣的一般文物。底層是待研究、待定級的資料。而故宮博物院是個例外,故宮博物院是一個倒金字塔,珍貴文物佔93.2%、一般文物佔6.4%、資料只佔0.4%,幾乎件件都是珍貴文物。除此之外,單霽翔院長還說:我們國家的博物館收藏的外國文物很少,中國的博物館裡收藏的主要是本國的文物。但是故宮是個例外,今天我們所說的「一帶一路」,故宮是明清時期「一帶一路」的重要的支點。大量的通過「一帶一路」的使臣納貢、商品貿易、文化交流的實物保管在故宮博物院裡面。

其次,我們再和單霽翔院長來了解文物南遷的一些文物具體數量的變動:

1931年日寇侵略東北,華北告急。當時故宮是理事會制,召開了理事會。最後做出決定,故宮的一部分文物避敵南遷,通過京漢鐵路運到上海去。於是故宮人就釘了這種箱子,一共釘了13,491個箱子。1933年的1月到5月,分五批運到了上海。後來形勢緊張,1936年又運到了南京。但1933年5月最後一批文物運走了以後,故宮人開始清理沒有運走的文物,從1934年開始一清理就清理了6年半。清理的結果有1189,000件並沒有南遷,就是大多數沒有南遷,並且沒有南遷的都是體量大的

清 朱漆描金澡盆

比如像剛才說的6,200件明清家具、比如1,500塊大地毯、比如玉山子、瓷母,大型的青銅器這些都沒有辦法南遷,留下了。南遷的文物呢?1936年、1937年形勢又緊張,於是又分三路西遷,最遠的一條路一直到昆明,然後繞到了重慶、四川。最危險的一條路走的是秦蜀古道,從陝西然後走蜀道到了四川。還有一條就是順著長江溯流而上到了四川。

1945年日寇投降,於是把集中在西部這些故宮的文物開始向峨嵋這個地方集中,然後1947年運回南京。解放戰爭開始了,就沒有再開箱。1948年12月到1949年的1月,包括故宮文物在內的很多物資集中在上海港(準備運到臺灣),已經沒有商船船隊了,只能搭載海軍的軍艦。第一艘裝了故宮的文物、第二艘裝了故宮的文物、第三船隻裝了一半就叫停了。這樣裝了多少?裝了兩船半故宮的文物,2,972箱。也就13,491箱南遷文物只裝走了2,972箱,裝走了22%,78%沒有來得及裝,就運回了故宮博物院。

從單霽翔院長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故宮文物大部分被南遷沒回來是不正確的。至於文物的價值本身是不能直接比較的,你說清明上河圖和翡翠白菜之間能比較誰珍貴麼?非得要比,看過這組數據,我相信大家也能夠明白。

最後,我想說,謠言止於智者。故宮博物院已經快經歷六百個春秋了,正如單院長所說:我們要把完整的故宮博物院交給下一個六百年

相關閱讀:

單霽翔解說故宮文物南遷的文物變動情況,很多東西根本沒法南遷

相關焦點

  • 故宮文物南遷又火了,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誰的文物更具價值?
    此前大多數人了解故宮文物南遷的事都是十分表面化的,大多知道這件事是因為知道有臺北故宮的存在。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故宮文物南遷時運走了故宮大部分的文物,而後又全部運往臺灣了,這肯定是不符合史實物的。還有人認為運過去臺灣的都是最好的東西,以至於有人認為臺北故宮文物的價值比北京故宮文物的值錢。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動土儀式並表示,「我們有一萬個理由,一定要把最好的藏品送來,我們發愁的是好東西太多了,究竟選擇哪一些呢?」 於是,自然就引出了過去外界一直盛傳的臺北故宮藏品優於北京的說法,文章引述單霽翔過去曾透露的故事,其實故宮絕大多數文物並沒有南遷,南遷的文物只有22%去了臺灣,並稱臺北故宮收藏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只能算是「三級品」。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他還重新跟蹤故宮文物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遷徙路線,進入山洞裡查看當年文物的保存環境,用他自己的話說,在經歷了這一切後,他自己對文物都有了一定的鑑定能力。從野島剛那裡,我們可以知道,許多臺灣人也以為故宮裡的好東西都在臺北故宮之中。他曾說:「有一些臺北故宮的人說北京故宮是一個空殼,沒有好的東西,好的東西全部都在臺灣,第二流、第三流的文物都在北京故宮,這是他們的驕傲。
  • 臺北故宮or北京故宮?究竟誰更能代表故宮博物館?
    關於故宮博物院,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北京的故宮,只是它的軀殼;而臺北的故宮,才是它的內臟。人們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認知,與抗戰前夕北京故宮文物南遷有關,1931年日軍侵略東北,為了避免故宮文物遭到日寇破壞,漫長的故宮文物南遷之路由此揭開;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時,大量的故宮文物又搭載著軍艦漂洋過海到達了臺灣。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之說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北京形勢嚴峻,國民政府決定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詔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復;而臺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臺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故宮南遷的13427箱文物,至今何在?精品都藏在臺北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佔了東北三省,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岌岌可危。為避免故宮文物落入日寇之手,1933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館藏文物南遷。但北平各界及普通市民,大多反對南遷,他們召開集會,上街遊行「誓與國寶共存亡」。
  •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2018年曾經提到:"1949 年運來臺北的都是書畫、細軟,重的東西搬不動。北京故宮藏品以宮殿,器物等大東西見長,臺北故宮藏品以書畫文物見長。書畫文物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面最具分量。"
  •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了多少?有這麼多被遷往臺灣!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故宮博物院文物安全問題日益嚴峻。故宮文物南遷迫在眉睫,準備工作千頭萬緒。幾百萬件文物不可能全部運走,也不可能細細篩選,結果有些精品未被收入,次品卻整箱帶走。這些被選中的文物包括書畫、銅器、瓷器、象牙、琺瑯、善本等,共分5批,計13491箱62萬件。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大家最熟悉的故宮應該是北京故宮,它位於北京城內,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至今已經580多年的歷史,多數人都去領略過它的風採。可是他始終認為應天府才是他的龍興之地,所以一直想把京都搬到北京。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值得一去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這裡之前最好做點功課,畢竟這裡收藏著故宮一半的珍寶,而且大部分都必留在大陸的更加貴重,值得細細品味。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 南京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 北京 故宮、 瀋陽 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
  • 臺北故宮有什麼?(圖)
    一道海峽分割了兩岸,  無數「國寶」也因此被典藏在了兩家「故宮博物院」內,  一是北京故宮博物院,  一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故宮指明清皇帝的居所紫禁城。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平事變,「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宮。1925年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開放銅器、書畫、瓷器等陳列室。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故宮分院來了!抗戰時期,重慶守護了大批故宮南遷珍寶
    這次故宮來渝,與市文化委、南岸區達成六項合作:1  在重慶設立故宮學院分院,通過故宮學院平臺開展培訓活動,為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提供專業人才支持。2  在安達森洋行舊址建設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主要用於展示南遷史實、舉辦相關展覽,向公眾傳播文物保護理念。
  • 民進黨魔爪伸向了臺北故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牽動數百萬觀光人潮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預計在2020年起閉館3年,並將部分寶物南遷至故宮南院置放並展覽,此舉是故宮開館以來首見,也引發了外界疑慮,昨(12)日臺「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進行臺北故宮博物院業務報告,「藍委」柯志恩質詢臺北故宮院長陳其南是否真有此事,陳其南表示內部朝此一方向規劃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規格是否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由於各種原因,人們對北京故宮文物藏品不很清楚,認為故宮南遷文物都是精品,國民黨敗退臺灣前,將最珍貴的文物,都掠到了臺灣,有人甚至說:"臺北有文物沒有故宮,北京有故宮沒有文物",這顯然是荒謬的。
  • 第二座「臺北故宮」故宮南院 揭開神秘面紗
    據院長馮明珠透露,作為今年90周年院慶最大獻禮,臺北故宮南院區將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試營運為期半年,前3個月免費對外開放。臺行政當局6月16日召開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會議,為臺北故宮南院開張預做「搶客」部署。馮明珠預估,第一年將吸引逾100萬參觀人次。 作為南臺灣觀光教育文創重鎮,佔地68公頃、耗資近8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臺北故宮南院讓很多人充滿期待。
  • 巔峰PK: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誰更厲害?
    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其實是一母同胎。抗戰爆發前夕,國民政府計劃將重要文物南遷。敗退臺灣之時,所運走的文物,便是其中的相當一部分。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對比,吵了許多年。臺北故宮臺北故宮,仿北京故宮樣式建築而成。雖然也是典雅壯麗,但其價值與北京故宮天差地別。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竟然……
    不考慮博物館所在地的性質,否則北京故宮因原址的優勢完全不可比較了。我們只對比文物。按照大陸的不可出國出境文物的標準,臺北故宮約26件國寶可以入選。這個數量在大陸僅次於北京故宮(40),超過國博(23)。臺北故宮共有元以前繪畫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後像),加上南薰殿,數量上遠遠超過北京故宮,其他各大國內省級博物館估計有其零頭的零頭就不錯,但北京故宮在頂級藏品上略微強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