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過年好!今天達說文物想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故宮文物的那些事兒。當然我們現在主要談論的是關於故宮文物南遷的事情。文物南遷的事情一發生後坊間一直有傳言說故宮大部分東西被南遷,臺北故宮的東西比北京故宮值錢等等諸如此類,小編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不可能!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現在故宮博物院文物的基本情況,截至發稿前故宮博物院一共有二十三大類共計1,862,690件(套)文物,並且這每一件文物都可以在故宮博物院公開的數據裡找到圖文資料。根據單霽翔院長介紹,故宮的文物和其它博物館不同: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幾乎都是金字塔型的藏品結構,塔尖是珍貴文物,鎮館之寶。腰身是量大面廣的一般文物。底層是待研究、待定級的資料。而故宮博物院是個例外,故宮博物院是一個倒金字塔,珍貴文物佔93.2%、一般文物佔6.4%、資料只佔0.4%,幾乎件件都是珍貴文物。除此之外,單霽翔院長還說:我們國家的博物館收藏的外國文物很少,中國的博物館裡收藏的主要是本國的文物。但是故宮是個例外,今天我們所說的「一帶一路」,故宮是明清時期「一帶一路」的重要的支點。大量的通過「一帶一路」的使臣納貢、商品貿易、文化交流的實物保管在故宮博物院裡面。
其次,我們再和單霽翔院長來了解文物南遷的一些文物具體數量的變動:
1931年日寇侵略東北,華北告急。當時故宮是理事會制,召開了理事會。最後做出決定,故宮的一部分文物避敵南遷,通過京漢鐵路運到上海去。於是故宮人就釘了這種箱子,一共釘了13,491個箱子。1933年的1月到5月,分五批運到了上海。後來形勢緊張,1936年又運到了南京。但1933年5月最後一批文物運走了以後,故宮人開始清理沒有運走的文物,從1934年開始一清理就清理了6年半。清理的結果有1189,000件並沒有南遷,就是大多數沒有南遷,並且沒有南遷的都是體量大的。
清 朱漆描金澡盆
比如像剛才說的6,200件明清家具、比如1,500塊大地毯、比如玉山子、瓷母,大型的青銅器這些都沒有辦法南遷,留下了。南遷的文物呢?1936年、1937年形勢又緊張,於是又分三路西遷,最遠的一條路一直到昆明,然後繞到了重慶、四川。最危險的一條路走的是秦蜀古道,從陝西然後走蜀道到了四川。還有一條就是順著長江溯流而上到了四川。
1945年日寇投降,於是把集中在西部這些故宮的文物開始向峨嵋這個地方集中,然後1947年運回南京。解放戰爭開始了,就沒有再開箱。1948年12月到1949年的1月,包括故宮文物在內的很多物資集中在上海港(準備運到臺灣),已經沒有商船船隊了,只能搭載海軍的軍艦。第一艘裝了故宮的文物、第二艘裝了故宮的文物、第三船隻裝了一半就叫停了。這樣裝了多少?裝了兩船半故宮的文物,2,972箱。也就13,491箱南遷文物只裝走了2,972箱,裝走了22%,78%沒有來得及裝,就運回了故宮博物院。
從單霽翔院長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故宮文物大部分被南遷沒回來是不正確的。至於文物的價值本身是不能直接比較的,你說清明上河圖和翡翠白菜之間能比較誰珍貴麼?非得要比,看過這組數據,我相信大家也能夠明白。
最後,我想說,謠言止於智者。故宮博物院已經快經歷六百個春秋了,正如單院長所說:我們要把完整的故宮博物院交給下一個六百年
相關閱讀:
單霽翔解說故宮文物南遷的文物變動情況,很多東西根本沒法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