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國寶竟被臺北故宮送到日本展出

2020-12-18 每天一堂翡翠課

1月12日,一名網友在微博爆料,東京博物館將於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舉辦「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展出的文物中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互辦展覽本是文化交流互鑑的一種形式,但這次《祭侄文稿》外展的消息一經傳出,兩岸網友卻紛紛表達了擔憂和質疑

事件發酵後,臺灣本土的一檔節目中,主持人就怒斥臺北故宮:「你憑什麼!」

不僅如此,就文物的安全情況,主持人也是一連串的發問:「(國寶)半夜去到東京,沒人有知道,(這)是來自我們中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你(當局)是怎麼同意的?會不會我們的國寶通通被調包、被盜賣、會被怎麼樣?!」

而在寶姐看來,這些擔憂不無道理

《祭侄文稿》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在50歲時寫下的一篇行草,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祭侄文稿》篇幅其實非常小,全篇皆用一管禿筆寫成,情如潮湧,多處塗改

但其意不在字形美感,而在於顏真卿在安史之亂後,眼見親人殘忍被害情境下的真情流露,其字字泣血,意義非凡

有收藏家曾表示,即便顏真卿「復活」也寫不出第二篇,因此,它不僅僅是一篇書法作品,更是一個朝代盛及衰的歷史見證。

△《蘭亭序》仿

而且,在「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不知去向的情況下,《祭侄文稿》更是現存行書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名了,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在中國文物保護名單中,有許多的寶貝是被列入「永不外展名單」的,包括我們熟知的四羊方尊、素紗襌衣等。

而紙本文物更是屬於極脆弱、極易損的國寶,更應該禁止出境,根本不該外借!

古語云「紙壽千年,絹本折半」,《祭侄文稿》躲開了風化、潮溼、蟲害,保存千年已實屬運氣

△上一次展出,距今已經11年。

而此次遠赴海外,其風險是不可估計,也是不可控的。

據記者了解,日本方面此次並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甚至允許遊客對其拍照,如此下來,這稀世珍寶必會收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可謂「展一次,傷一次」。

△對於已有千年歷史的紙張,如果不是全真空狀態下放置,很容易氧化,毀掉文物。

事件曝光後,臺北故宮上演羅生門,領導層紛紛推卸責任,互踢毽子

而Global Times的記者電話採訪東京國立博物館時,對方卻表示:「東京沒有和臺灣交換什麼展品,就是臺灣單方面送過來的!」

△日本宣傳海報上,對臺北故宮隻字不提。

如此回應,更是讓國民放心不下,畢竟兩國展品交流互換早有先例。

2014年,臺北故宮外借翠玉白菜、東坡肉奇石時,需要日本就「舉國來借」,並且要拿出10件日本國寶作為回饋展。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和東坡肉形石。

而此次《祭侄文稿》卻是「無償貢獻」,不由讓人擔心國寶的安全性

1974年,世界名畫《蒙娜麗莎》離開羅浮宮去往東京展出。在展廳,有位女子試圖向畫作噴漆,所幸被防彈玻璃攔下。經歷此劫後的法國人心生後怕再不外借展覽。

△法國博物館認為《蒙娜麗莎》太過脆弱,拒絕出境展覽。

比起《蒙娜麗莎》,中國國寶在日的經歷實在能用「命運多舛」形容。

和《蒙娜麗莎》一樣,出展到日本的中國文物,不僅沒有收到妥善看護,當它們再次回國時,已不是當初的「完璧」了。

兵馬俑在日展出被推到,修復困難

秦始皇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不少歷史愛好者都想一睹風採,不少國家也是希望能夠交換到本國展覽。

而日本作為這其中的「幸運兒」,面對如此珍貴的文物,不但沒有保護到位,反而使其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害。

之前在日本大阪展出的兵馬俑,吸引力不少遊客慕名前往。而在展覽中,意外發生了,一名參觀者趁其不備,翻越隔離欄杆,打碎玻璃,將兵馬俑推到在地。

後經文物專家查驗,此兵馬俑受損嚴重修復十分困難。而被推倒的屬於軍吏俑,全國僅出土9件!

一些文物在日受損,而有些文物,卻在日方的搪塞下,消失的無影無蹤

靈隱銅殿日本被盜

靈隱銅殿,是吉尼斯認定的世界最高銅殿,坐落於浙江杭州靈隱寺內,正方四面雕有四大佛山的自然風貌

2012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先生按照原型比例,縮小製作了一尊重達80公斤的小型「靈隱銅殿」送往日本展出

在撤展時,朱炳仁先生意外得知殿內四尊佛像被盜,這令他難以想像。80公斤重的佛像怎能輕易被人運走呢?

△比人還重的四尊佛像,一夜之間,不翼而飛?

而在經過一次次仔細搜尋後,均無所獲,中方只得承認被盜事實。

可事實的真相,大概只有日本人自己清楚吧?

《西泠(ling)八家印存》廁所丟失

在西泠印社有一傳世之寶,珍貴無比,它就是《西泠八家印存》。《西泠八家印存》是著名篆刻家丁仁拓制

二戰期間,丁仁先生在槍林彈雨中搶救出500餘萬件西泠印章。

為防日後意外,丁仁先生將這些珍貴的印章分別拓印,並詳細備註了每一件印章,再由當時葛昌楹大師等題詞作序,裝訂成冊,因此,這一《西泠八家印存》孤本變成了傳世國寶

2011年,日本文化學者內藤富卿在日辦展時為了充充門面,三番五次的懇求丁氏後人,才借到了《西泠八家印存》孤本原件。

然而意外發生了,在展覽結束之後,內藤富卿以各種藉口為拖延時間,就是不肯歸還國寶。丁氏後人多次催要,最後內藤富卿雙手一攤說:「對不起,上廁所的時候丟失了。」

心急如焚的丁氏後人便與其交涉,這個傢伙耍無賴說:「賠償可以,十萬人民幣就夠了。不滿意的話,隨便告去。」

丁氏後人選擇了控告,然而文物的丟失,至今依然成迷,是否其中有鬼,也只有內藤富卿心裡明白。

編輯:哆啦

寶姐私語:

在《祭侄文稿》中有一句「子孫保之」,面對這樣一個劣跡斑斑的國家,臺北故宮,你是怎樣做到子孫保之的?你憑什麼借出中國國寶!

相關焦點

  •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已經讓臺北故宮博物院送到國外展覽兩次了
    這樣一部作品傳承千年,所書寫用的紙早已脆弱不堪,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爛掉,這對一個國寶級文物來說,是藝術的損失,更是國家的損失。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少對外展覽,近22年,僅僅對外展出過四次。1997年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借到美國,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展出,還有兩次分別是在2008年的「晉唐書法展」以及2011年的「精彩100國寶」展上進行展出,這第四次便是2019年1月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這四次展覽,竟然有兩次都是在國外展出,讓國人略顯尷尬。
  • 臺北故宮要把《祭侄文稿》借日本展覽 兩岸網友不幹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送去日本展覽,兩岸網友不幹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又惹爭議了,日前有大陸網友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展覽。
  • 臺北故宮博物院至寶《祭侄文稿》要赴日本展出,網友說,不能去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和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如今都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將《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日本的博物館方面已經在其網站上做出了預告。唐 顏真卿 祭侄文稿如此珍貴的國寶外借展出,網友們表達了擔憂的心情。
  • 印著「子孫保之」的《祭侄文稿》,被臺北送到了日本…
    臺北故宮博物院向日本博物館借出的系列文物即將展出,又一次引發兩岸網民的怒火。不僅因為其中一件是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其僅次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紙卷出爐近1400年後的脆弱性可想而知,堪稱「展一次傷一次」。
  • "臺北故宮"國寶檔案揭秘
    □典藏珍品65萬件,百萬億國寶在臺灣 雲集寶物精華中的精華的「臺北故宮」,擁有1萬餘卷書畫、8萬件器物和56萬份文獻圖書,囊括了當年故宮南遷文物的22%,其中包括孤品奇珍,有「冰裂紋」的宋代汝窯「水仙盆」和明成化瓷、明永樂宣德青花及清乾隆官窯等2.5萬件中國瓷器藝術的瑰寶。
  • 臺北故宮翠玉白菜將首度離臺赴日本展出(圖)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策劃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將於6月24日至9月15日及10月7日至31日,分赴東京博物館、九州島博物館展出。翠玉白菜6月中旬赴東京博物館展出,肉形石9月底赴九州島博物館展出。
  • 顏真卿真跡被臺北故宮借給了日本,卻不歸還給國家,這是什麼行為
    印著「子孫保之」的《祭侄文稿》,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借給了日本。2019年1月,東京國立博物院門口張貼著一張海報:從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東京國立博物院將舉辦一場「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
  • 見證故宮國寶流離臺中山洞的往事,臺北故宮展「北溝傳奇」
    從1930年代開始,故宮國寶在20世紀的顛沛流離,見證著百年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個巨大傷痛。 澎湃新聞獲悉,2020年是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運存臺中北溝七十周年,10月9日,「北溝傳奇」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展覽分「文物遷臺」、「典守維護」、「清查點驗」等六大單元,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史資料室集藏的檔案文獻及歷史影像為主要內容,輔以當時文物被運的舊照史料,呈現故宮文物流離中被運到臺灣地區初期的歷史經緯與往事記憶。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臺北故宮又稱臺北故宮或中山博物院,屬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65年在臺北市陽明山建成,其包含了大量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中的藏品,是臺灣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相信了解臺灣的都知道,臺北故宮一直以來就號稱國寶眾多,更是頻頻展出一眾珍品和孤品。
  • 臺北故宮向日本借展《祭侄文稿》,臺媒怒了:不如還給北京
    這兩天有人曝光的一件事讓海峽兩岸的網友都異常憤怒——臺北博物館竟然把傳了1200多年的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偷偷摸摸借給了日本展出這一次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祭侄文稿》出借日本的同時還長期外借了「天下第一草書」有「草聖」之譽的唐朝人懷素的《自敘帖》還有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等書法大家真跡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但相比之下,北京故宮有如天文數字般的寶物,是臺北沒有的。就拿著名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來說,被吹捧成臺北故宮的兩件「鎮館之寶」,若放在北京故宮只能算得上三級品。 單霽翔曾表示,這幾年北京故宮展出的文物,已努力從原來的0.4%增加到0.8%,但世界上比較大的博物館展出的文物大概達10%-20%,北京故宮還不到1%。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關門了?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
  • 顏真卿墨寶外借日本引爭議 臺北故宮回應令網友質疑
    中新網1月16日電 綜合臺媒報導,近日,臺北故宮將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展出,此事引起兩岸民眾批評。大陸專家表示,《祭侄文稿》紙卷出爐近1400年,「展一次傷一次」。臺灣網友紛紛哀嘆在臺灣都看不到,為什麼突然送到日本展出?而臺北故宮對此事的回應,再次引發網友質疑。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都說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雖然比起北京故宮還是稍微遜色一點,但是名聲卻比大陸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更為流傳廣泛、深遠。這個和其中保存的國寶有分不開的必然聯繫,當然也和他本身的建造歷程有很大的聯繫。臺北故宮的建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
  • 臺北故宮有什麼?(圖)
    一道海峽分割了兩岸,  無數「國寶」也因此被典藏在了兩家「故宮博物院」內,  一是北京故宮博物院,  一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故宮指明清皇帝的居所紫禁城。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平事變,「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宮。1925年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開放銅器、書畫、瓷器等陳列室。
  • 臺北故宮公布2020年展覽計劃!
    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公布其2020年度臨時展覽名錄。其中有深受觀眾喜愛的系列展覽《巨幅名畫》《受贈名畫展》等,也有新晉推出的《國寶聚焦》《她——女性形象與才藝》等專題展覽,新的一年,具體有哪些值得期待展覽?讓我們先賭為快吧!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首離境選日本 何時赴大陸受關注
    據悉,這是臺北故宮文物第一次外借到亞洲地區。「鎮館之寶」身世離奇 魅力可望勝蒙娜麗莎據報導,臺北故宮文物231組件文物,本月將到日本舉行特展,主題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6月24日至9月15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10月7日至11月30日在九州島國立博物館展出。馬英九夫人周美青將擔任臺北故宮赴日展榮譽團長。
  • 臺北故宮明年看點:有南薰殿帝後像,也有北宋山水巨作
    澎湃新聞獲悉,在延續2020年的策展思路,繼續推出「國寶聚焦」「筆墨見真章」「筆歌墨舞」等精品展覽外,2021年,臺北故宮北部院區將展出「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畫琳琅—貨郎圖」「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展」「鎮院國寶—範寬、郭熙、李唐」等。其中「權力的形狀—南薰殿帝後像特展」作為開年大展,將展示臺北故宮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南薰殿帝後像。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48年,前身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