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向日本博物館借出的系列文物即將展出,又一次引發兩岸網民的怒火。不僅因為其中一件是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其僅次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紙卷出爐近1400年後的脆弱性可想而知,堪稱「展一次傷一次」。
也有人說《祭侄文稿》去日本是正常的文化交流,為什麼網上這麼義憤填膺?先不說這文物的珍貴程度和紙質文物的保護難度。就說說日本的前科。
2003年在西泠印社創立100周年之際,丁仁的孫女——旅日華人丁如霞整理遺物時發現了《西泠八家印存》,這本珍貴的印學寶典才得以重現人世。
2011年全日本篆刻聯盟副會長內藤富卿為舉辦書畫展提出借展要求,丁如霞為了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把其無償借給了內藤展覽。注意是無償借的!然後日本很神奇的,把《西泠八家印存》孤本原件弄丟了!
對這本珍貴的孤本,日本很「大方」的賠了12萬人民幣。
其實早在1996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曾籌備過一場巡迴文物展,要將一些重要文物運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當即引發島內民眾的抗爭。
時任臺北「故宮」副院長的張臨生後來回憶:大家就說我們不應該拿出去展覽,怕受到損傷,萬一怎麼樣怎麼樣。這個萬一誰都不能夠保證。
最終,包括顏真卿《祭侄文稿》在內,有27件珍貴文物被攔了下來。
自古有云:「紙壽千年絹五百」,這是所有收藏家都明白的事,臺北故宮沒道理不知道。《祭侄文稿》和《自敘帖》皆為唐朝的作品,距今已逾千年,能完好保存到現在,全依仗於一千多年來歷代收藏家和博物館悉心呵護。
這類紙本文物,本身就屬極脆弱、極易損的國寶,可謂展一次傷一次,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文化交流確實重要,但未必要出借《祭侄文稿》這種國寶等級的文物,何曾見過或聽聞法國羅浮宮將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的微笑》出借(連離開羅浮宮都不行)。
在生活環境日益變好的今天,我們更要小心謹慎的保護好身邊的傳統文化。在維護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更加支持文化的變革,就拿電商行業來說,傳統電商維持了社會的發展,社交電商的出現則讓我們徹底改變了對傳統電商交易的看法:沒想到緊緊圍繞在我們周圍的社交,也能給電商行業帶來如此巨大的改變。
在傳統電商經歷多年發展,流量紅利逐漸消失殆盡的焦灼時刻,移動端用戶購物比例佔到全網購物70%-80%的份額,逐漸成為消費人群的主流,如何在移動端快速實現裂變,是很多電商平臺都在思考的命題。
而作為共享經濟領域的代表,順聯動力一直在行業內主動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堅持從用戶角度出發,踐行「購品質·樂分享」,為廣大創業者提供一個零門檻「草根參與,人人皆可創業」的創業服務新平臺。
「當你『共享』時,你是一個『使用而不佔有』消費者,而當你分享時你是一個『不使用即浪費』分享店主。所以,共享社交電商模式會是一個新風口,並且會成為最大風口。網絡化和移動化讓這個經濟活動可以更大範圍來開展。新模式和平臺的誕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消費的創造性、多元化和自由化。」 順聯動力創始人兼CEO郭洪安這麼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