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著「子孫保之」的《祭侄文稿》,被臺北送到了日本…

2020-12-18 順聯動力市場資訊

臺北故宮博物院向日本博物館借出的系列文物即將展出,又一次引發兩岸網民的怒火。不僅因為其中一件是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其僅次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紙卷出爐近1400年後的脆弱性可想而知,堪稱「展一次傷一次」。

也有人說《祭侄文稿》去日本是正常的文化交流,為什麼網上這麼義憤填膺?先不說這文物的珍貴程度和紙質文物的保護難度。就說說日本的前科。

2003年在西泠印社創立100周年之際,丁仁的孫女——旅日華人丁如霞整理遺物時發現了《西泠八家印存》,這本珍貴的印學寶典才得以重現人世。

2011年全日本篆刻聯盟副會長內藤富卿為舉辦書畫展提出借展要求,丁如霞為了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把其無償借給了內藤展覽。注意是無償借的!然後日本很神奇的,把《西泠八家印存》孤本原件弄丟了!

對這本珍貴的孤本,日本很「大方」的賠了12萬人民幣。

其實早在1996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曾籌備過一場巡迴文物展,要將一些重要文物運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當即引發島內民眾的抗爭。

時任臺北「故宮」副院長的張臨生後來回憶:大家就說我們不應該拿出去展覽,怕受到損傷,萬一怎麼樣怎麼樣。這個萬一誰都不能夠保證。

最終,包括顏真卿《祭侄文稿》在內,有27件珍貴文物被攔了下來。

自古有云:「紙壽千年絹五百」,這是所有收藏家都明白的事,臺北故宮沒道理不知道。《祭侄文稿》和《自敘帖》皆為唐朝的作品,距今已逾千年,能完好保存到現在,全依仗於一千多年來歷代收藏家和博物館悉心呵護。

這類紙本文物,本身就屬極脆弱、極易損的國寶,可謂展一次傷一次,其重要性不言可喻。文化交流確實重要,但未必要出借《祭侄文稿》這種國寶等級的文物,何曾見過或聽聞法國羅浮宮將鎮館之寶,《蒙娜麗莎的微笑》出借(連離開羅浮宮都不行)。

在生活環境日益變好的今天,我們更要小心謹慎的保護好身邊的傳統文化。在維護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更加支持文化的變革,就拿電商行業來說,傳統電商維持了社會的發展,社交電商的出現則讓我們徹底改變了對傳統電商交易的看法:沒想到緊緊圍繞在我們周圍的社交,也能給電商行業帶來如此巨大的改變。

在傳統電商經歷多年發展,流量紅利逐漸消失殆盡的焦灼時刻,移動端用戶購物比例佔到全網購物70%-80%的份額,逐漸成為消費人群的主流,如何在移動端快速實現裂變,是很多電商平臺都在思考的命題。

而作為共享經濟領域的代表,順聯動力一直在行業內主動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堅持從用戶角度出發,踐行「購品質·樂分享」,為廣大創業者提供一個零門檻「草根參與,人人皆可創業」的創業服務新平臺。

「當你『共享』時,你是一個『使用而不佔有』消費者,而當你分享時你是一個『不使用即浪費』分享店主。所以,共享社交電商模式會是一個新風口,並且會成為最大風口。網絡化和移動化讓這個經濟活動可以更大範圍來開展。新模式和平臺的誕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消費的創造性、多元化和自由化。」 順聯動力創始人兼CEO郭洪安這麼說道。

相關焦點

  •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已經讓臺北故宮博物院送到國外展覽兩次了
    《祭侄文稿》流傳世間一千年來,先後被個個朝代的很多名家珍藏,清朝時被收入故宮珍藏,1949年,蔣介石攜帶包括《祭侄文稿》在內的大量國寶文物出逃臺灣,《祭侄文稿》被珍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1996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想將眾多國寶送到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進行展出,但是由於民眾強烈抗議,使27件國寶被攔在了臺北。
  • 臺北故宮向日本借展《祭侄文稿》,臺媒怒了:不如還給北京
    這兩天有人曝光的一件事讓海峽兩岸的網友都異常憤怒——臺北博物館竟然把傳了1200多年的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偷偷摸摸借給了日本展出這一次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祭侄文稿》出借日本的同時還長期外借了「天下第一草書」有「草聖」之譽的唐朝人懷素的《自敘帖》還有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等書法大家真跡
  • 臺北故宮要把《祭侄文稿》借日本展覽 兩岸網友不幹
    臺北故宮要把「天下第二行書」送去日本展覽,兩岸網友不幹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又惹爭議了,日前有大陸網友爆料,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把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展覽。
  • 千年國寶竟被臺北故宮送到日本展出
    《祭侄文稿》篇幅其實非常小,全篇皆用一管禿筆寫成,情如潮湧,多處塗改。2014年,臺北故宮外借翠玉白菜、東坡肉奇石時,需要日本就「舉國來借」,並且要拿出10件日本國寶作為回饋展。而此次《祭侄文稿》卻是「無償貢獻」,不由讓人擔心國寶的安全性。
  • 《祭侄文稿》日本展落幕 蔡當局「媚態」難擋兩岸文化認同
    張先生說:「看到日本人對中國文化那麼感興趣,感覺很自豪。」「顏真卿特別展」於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然而,此次展覽中的一個細節,引發了中日網友的不滿——一款《祭侄文稿》樣式的點心盒,以及用《祭侄文稿》中漢字製成的醬油碟,出現在展覽文創商品區。
  • 臺北故宮博物院至寶《祭侄文稿》要赴日本展出,網友說,不能去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和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如今都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要將《祭侄文稿》借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日本的博物館方面已經在其網站上做出了預告。唐 顏真卿 祭侄文稿如此珍貴的國寶外借展出,網友們表達了擔憂的心情。
  • 祭侄文稿被臺北故宮借展日本引爭議,為何難來大陸
    近日,關於臺北故宮將顏真卿《祭侄文稿》借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一事,引起網友爭議。隨即另一個問題出現了:《祭侄文稿》這樣的藝術珍品,能否來到大陸進行展示?《祭侄文稿》出現於唐朝「安史之亂」爆發時,時任平原太守顏真卿聯絡其堂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安祿山叛軍。後來叛軍攻陷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顏季明被捕,並先後遇害,顏氏一門被害30餘口。兩年後,顏真卿在河北找到了顏季明的頭顱。
  • 祭侄文稿被做成醬油碟後,又被做成仙貝包裝紙
    在百度百科中祭侄文稿是這樣介紹的:《祭侄文稿》全稱為《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唐乾元元年(758年)創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是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
  • 一個老人 半生血淚所撰寫的《祭侄文稿》被日本博物館做成包裝紙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北京晚報、央廣新聞轉載請註明來源國寶「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出借給日本博物館進行展出還有文稿中飽含著血淚裡的16個字:「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竟被印在仙貝的包裝紙上!《祭侄文稿》其實並不算漂亮,它的塗抹修改最多,字型最潦草,有些地方甚至寫到筆鋒裡墨已經幹了,是硬生生的幹蹭出的字跡。
  • 《祭侄文稿》回到臺北故宮,休息3年才能再展
    在嚴密戒護下,臺北故宮出借給東京博物館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等4件唐代名跡返回臺北,未來將在文物庫房休息3年以上,才會再對外展出。
  • 顏真卿真跡被臺北故宮借給了日本,卻不歸還給國家,這是什麼行為
    印著「子孫保之」的《祭侄文稿》,被臺北故宮博物院借給了日本。2019年1月,東京國立博物院門口張貼著一張海報:從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東京國立博物院將舉辦一場「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
  • 現存於世的第一行書《祭侄文稿》,被日本展覽館借走,難以接受
    最近傳出了一則消息,《祭侄文稿》被借到日本展覽去了。這件事引起了很多國內書法愛好者的不忿。《祭侄文稿》啊,這可是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而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的《蘭亭集序》原稿已經被李世民拿到陵墓中做伴了。
  • 「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外借日本,日本人看得懂嗎?
    最近顏真卿《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展覽這一件事在兩岸三地都引起了軒然大波,即使最溫和的朋友也都認為類似《祭侄文稿》這種一級國寶外展一次傷一次,臺灣故宮博物院這麼做實在太欠妥當。 不過木已成舟,《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更何況相關討論已經太多了,關於顏真卿《祭侄文稿》為什麼是當之無愧現存「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序》臨摹貼在李世民墓裡)的科普也太多了,我們覺得沒必要在聲討臺灣故宮博物院的「魯莽」行為,除了給大家添堵也沒有任何意義;也沒必要再繼續科普《祭侄文稿》有多麼好,因為我們肯定不如書法家專業。
  • ...蔡英文開始追大陸宮鬥劇《祭侄文稿》出借日本,臺北故宮怎麼說?
    (觀察者網)關於《祭侄文稿》出借日本,臺北故宮怎麼說?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顏真卿《祭侄文稿》16日將在日本展出,出借該國寶的臺北故宮博物院15日下午接受觀察者網採訪,否認有關出借過程不合規的質疑,並告知了參觀者需要遵守的要求。
  • 顏真卿墨寶外借日本引爭議 臺北故宮回應令網友質疑
    中新網1月16日電 綜合臺媒報導,近日,臺北故宮將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借給日本展出,此事引起兩岸民眾批評。大陸專家表示,《祭侄文稿》紙卷出爐近1400年,「展一次傷一次」。臺灣網友紛紛哀嘆在臺灣都看不到,為什麼突然送到日本展出?而臺北故宮對此事的回應,再次引發網友質疑。
  • 《祭侄文稿》再次漂洋出海 文物,來場旅行不容易
    2019年1月16日至2月24日,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其他眾多中國古代書法名家作品一起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展出。這份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二」的文稿寫於公元758年,在此之前一直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由於文物的珍貴性,《祭侄文稿》露面的機會極少。1997年,它曾被借給美國華盛頓的國家美術館,這一次被外借至東京,是它有史以來第二次出海。
  •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好在哪裡?
    >現在我們開始分析《祭侄文稿》正確的打開方式。如果中國的國字用這個寫法,那領土應該不僅限於先總統常公在地圖上劃出的區域,連唐努烏梁海,琉球,日本,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都包過來才能配得上這樣的風格。左圖來自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右圖來自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蘭亭序中的「蘭」字寫得好,但祭侄文稿中的「蘭」寫得更好。這兩個字的差別在於,左圖是行楷書,停頓轉折明顯,節奏明確,右圖是行草書,氣韻連續一氣呵成;左邊外松內緊,略有壓迫感,右邊內松外緊,寬敞通透;
  • 如何臨寫顏真卿《祭侄文稿》?
    顏真卿《祭侄文稿》 01 我們行書技法班上周所布置的作業中,就包括了顏真卿的行書三稿。 顏體行書三稿分別是:《祭侄文稿》、《祭伯父文》和《爭座位帖》。 傳世顏體行書種類很多,但基本上都不靠譜,多是後人臨作或偽作。 真正靠譜的,也就是這個行書三稿。 其中《祭侄文稿》為墨跡本,縱28.3釐米,橫75.5釐米。另外兩個文稿只有刻本傳世。
  • 臺北博物館,量中華物力,結日本歡心?l碟報站
    ,出借頂級國寶《祭侄文稿》事件回溯:臺北故宮博物院向日本博物館出借的系列文物即將展出,引發兩岸網民的怒火。其中一件展品是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此次出借日本進行展覽,光線,運輸,觸碰都會對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堪稱「展一次傷一次」。在此之前,臺北故宮博物館還曾經把其他珍貴國寶,借給日本的二線博物館展覽。
  • 《祭侄文稿》背後——從土門到常山的崢嶸記憶
    《祭侄文稿》 河北日報資料圖片[閱讀提示]日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祭侄文稿》借展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一事登上網絡熱搜榜,並引發爭議。這份原作紙本寬28.8釐米、長75.5釐米的文稿,書寫於1200多年前,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作,素有「天下行書第二」之譽,為歷代文人所稱頌。然而,千百年後,今人大多沉醉於文稿的書法之美,其所承載的發生於河北的那段歷史卻鮮為人知。或許,只有當我們再度打開書卷,以文稿中的字字句句為索引,才能在歷史的汪洋中尋覓到當年的點點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