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出了一則消息,《祭侄文稿》被借到日本展覽去了。這件事引起了很多國內書法愛好者的不忿。《祭侄文稿》啊,這可是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而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的《蘭亭集序》原稿已經被李世民拿到陵墓中做伴了。可以說現存於世的書法中,這是第一行書了。
這件事之前一直都藏得挺嚴的,也沒有走漏什麼風聲,直到這幾天才被人們所熟知。在博物館,經常會有展覽品外借展出的行為。他們也會去其他的地方借一些知名藝術品來讓人們欣賞,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都是為了文化的傳播,藝術的薰陶嘛。
在很多知名的展覽館都有規定,一些古董因為材質問題。不能長時間的放在展廳被人們觀看,一般都有個周期。比如休息個四五年,然後拿出來幾個禮拜讓大家看看。《祭侄文稿》就在限定範圍內,自從08年拿出來展覽過一次之後,就在沒有展示過。可以說國內很多的古董、書法愛好者對於這件作品都有著一種偏執的喜愛,必須要看到。本來這就是中國的東西,如今弄得想看還得跑到日本去看去,真的是扎心。
沒想到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祭侄文稿》竟然被借到日本展覽去了,要薰陶也應該先薰陶自己的同胞啊,這就有些不地道了。輿論鋪天蓋地的襲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院長也慫了,他說是自己的前任院長給借的,前任院長趕緊就跳出來澄清了。事情逐漸明朗,這件寶貝就臺北故宮博物館的現任館長給借出去的。
類似於《祭侄文稿》這樣的紙質古董是最難保存的,環境、氣候、氣溫、溼度、紫外線等等因素都是讓這件傳世作品夭折的因素,只要是哪裡處理的稍微不當,傳世國寶就會灰飛煙滅。而且這件國寶已經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歲月了極其的脆弱。如今卻要漂洋過海的遠赴日本給日本人看去。這一次的跨國遠遊,不知道會給這件傳世國寶折壽多少年。畢竟,這麼折騰肯定會給他帶來損耗的。
臺北的故宮博物館內有那麼多的展品,為何非要把這件重量級國寶給外借呢?一旦有了什麼差錯,那真的是整個國家的損失。能夠傳承下來古董字畫本身就很不容易,這都是我們中國悠久歷史的文化見證。這可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精神食糧,我們應該小心再小心的對待。
日本在二戰時期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傷害,他們當時不知道搶走損壞了多少的古董,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但是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