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鎮館之寶首離境選日本 何時赴大陸受關注

2020-12-22 參考消息

中新網6月20日電 綜合臺媒報導,翠玉白菜被稱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這件知名寶物近期首次被運出臺北故宮,離境展出。翠玉白菜連同其他200多件文物將於6月24日在東京博物館借展。據悉,這是臺北故宮文物第一次外借到亞洲地區。

「鎮館之寶」身世離奇 魅力可望勝蒙娜麗莎

據報導,臺北故宮文物231組件文物,本月將到日本舉行特展,主題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6月24日至9月15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10月7日至11月30日在九州島國立博物館展出。馬英九夫人周美青將擔任臺北故宮赴日展榮譽團長。

此次臺北故宮精選231件文物赴日展出,包括:繪畫、書法、織繡、陶瓷、青銅器、玉器、漆器、文玩及古籍等。其中,人氣寶物翠玉白菜6月24日起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2周,肉形石10月7日起在九州島國立博物館展出2周。

「翠玉白菜」、「肉型石」被稱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深受到大陸遊客鍾愛,其中翠玉白菜尤受關注,據臺北故宮介紹,館內共典藏3顆玉雕白菜,出借的是最受歡迎的清朝「翠玉白菜」,該作品原放在紫禁城永和宮,外形激似真實白菜,菜上螽斯和蝗蟲雕得維妙維肖。據報導,日本單一博物館參觀人數最多的是1974年東京國立博物館的蒙娜麗莎展,吸引151萬人,這次臺北故宮「神品至寶」精選文物,東博期待翠玉白菜魅力更勝蒙娜麗莎。

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十分珍貴,其身世一直以來被兩岸「起底」熱議。據說,清乾隆皇對翡翠情有獨鍾,從此清朝帝王、后妃都對翡翠偏愛有加,翠玉白菜即是上好的翡翠加上「量材就質」所雕刻的典範,其上的螽斯和蝗蟲更寓意多子多孫。

有報導說,太監李蓮英的侄子李成武所寫《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死後,身邊就放有這件翠玉白菜作為陪葬,因此有人說這件國寶是從清東陵慈禧棺槨中盜出。當年任軍長的孫殿英,因在河北以軍事演習為名封山並盜掘清東陵,引起滿人譁然,事後只好四處打點,並可能在那時將翠玉白菜送給了蔣介石。

臺北故宮文物赴日展出,文物運送過程曝光,最特別的是工作人員沒戴手套就拿取翠玉白菜,為的就是「止滑」。來源:臺灣「中央社」

臺北故宮文物赴日展出,珍貴文物封箱運送過程曝光。圖為故宮人員小心翼翼將翠玉白菜裝箱。來源:臺灣「中央社」

珍寶赴日一波三折 臺媒揭秘「幕後推手」

此次臺北故宮寶物能赴日展出,策划過程相當曲折,據臺媒報導,日本「親臺」議員和臺「立法院」負責人王金平是「幕後推手」。

臺媒稱,李登輝時期,日本對促成臺北故宮博物院展覽就相當積極。2009年馬英九時期,日本議員古屋圭司在2010年提出「海外美術品等公開促進法」指出,「這個法案是已故大師平山鬱夫的強烈請託。」

平山鬱夫是日本知名畫家,是中日文化交流深具影響力的民間人士。平山有把握北京故宮願出借文物到日展覽,但臺北故宮展品要到境外須有完備法令的原則不讓,平山邀請自民黨議員加藤紘一與「日華懇」成員的古屋圭司等人商討此事,獲得共識。

馬英九當局持續奔走,2010年日本執政黨民主黨決定提案立法,「日華懇」會長平沼赳夫表態贊成;然而當時首相鳩山由紀夫因美軍普天間基地問題下臺,隨後民主黨在7月的參議院選舉慘敗,此案也喊停。

該年11月古屋圭司等人以「議員立法」提出免扣押法案立法,「日華懇」會長平沼赳夫、總幹事藤井孝男等人運作,法案在眾院通過,次年參院表決過關。「海外美術品等公開促進法」,明定在日本公開展出的海外美術品禁止扣押處分,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赴日展出鋪路。

在臺灣方面,民進黨「立法委員」管碧玲透露,日本人最想看的臺北故宮寶物,就是翠玉白菜及肉形石,而讓這兩件寶物赴日展出的幕後推手,正是臺灣「立法院長」王金平。

管碧玲說,王金平從中斡旋許久,「絕對不只一通電話」。對此,王金平說,他只是幫忙聯繫。當時獲得臺北故宮同意配合後,他立即傳了一封完整簡訊到日本,日本的國會議員們也表示非常感謝。

日本讀賣新聞上周刊登臺北故宮博物院展覽全版企劃。來源:臺灣《聯合報》

日本使用「國家險」 保密工作滴水不漏

日本對此次臺北故宮文物赴日展出非常重視,對用文物的運送,日本使用「國家險」,也就是故宮文物在赴日展期間,如果遇到任何問題,全部由日本政府負責。

臺北故宮的保密工夫也做得滴水不漏。不僅與負責運送的華航籤署保密條約,要求寶物安全抵達日本前,不準對外公布運送細節,也要求臺北故宮相關人員全封口。翠玉白菜像披了哈利波特的隱形披風,悄然進駐博物館。

直到6月19日,臺北故宮發言人才證實,翠玉白菜是搭華航客機赴日。據報導,臺北故宮於16日晚間地將翠玉白菜從展櫃撤下,在取玉器、瓷器時,工作人員不會戴手套,目的是「防滑」,但在取書畫時,工作人員則是要全程戴口罩、手套,避免飛沫溼氣。

有趣的是,臺北故宮幫翠玉白菜買了商務艙機票,不僅有登機證還走禮遇通關,坐在機艙第一排,工作人員以隨身行李箱的方式把翠玉白菜帶上機,再由華航空服員將行李箱五花大綁在椅子上。金士先表示,整架客機上只有座艙長和隨行人員知道翠玉白菜的身份,其他空服員完全不知情。

對於此次展覽,日媒大陣仗迎接,多家媒體連番報導。據悉, 日本媒體對此次展覽主辦權的爭奪非常激烈,臺當局在考慮後決定由各媒體「共同主辦」,日本首次「全明星」陣容應運而生。此外,日本民眾的熱情也非常高,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介紹,展覽預售票已經被秒殺。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超人氣的翠玉白菜,今天首度在日本露臉。圖為遊客在臺北故宮爭睹翠玉白菜容顏的盛況。(臺灣《中國時報》資料照片)

臺北故宮人員指導日方「玉鷹紋圭」的正確擺放方式,由於必須防止滑落,且玉石瓷器類較不受水氣潮溼影響,故工作人員不需要戴手套。(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時機尚不成熟? 翠玉白菜何時赴大陸受關注

大陸民眾熱切希望臺北故宮文物能在大陸展出,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早前曾經表示,臺北故宮文物到大陸,時機還未成熟,等時機成熟時才有可能性。

馮明珠表示,臺北故宮登陸需要3個問題順利解決:一是文物運輸上的安全保證;二是明訂司法免扣押的法律保障;三是名稱問題,臺北故宮向大陸註冊登記的名稱,希望能順利通過。

所謂文物「司法免扣押」,主要是保障擁有爭議文物的博物館,在相關文物赴外展出時,不會受到司法追訴或扣押,確保外借文物「有借有還」。臺北故宮的70多萬件文物,絕大部分是從大陸運去的。臺灣方面擔心文物登陸展出,可能遭到扣押,一去不返。

對於這一問題,有學者提議,兩岸應該透過海協會、海基會籤署「兩岸文化合作協議」,在協議中落實兩岸間的文物「司法免扣押」。

而國臺辦發言人楊毅去年曾表示,大陸支持、鼓勵兩岸文博機構加強兩岸文物雙向交流,共同傳承、弘揚中華文化。臺北故宮文物如來大陸展出,不會出現臺灣方面擔心的問題。如果有必要,兩岸可以在充分交換意見的基礎上,做出雙方都能接受的安排。

更多境外媒體報導,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www.cankaoxiaoxi.com >>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什麼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眾所周知,臺北故宮有三件文物最負盛名,它們分別是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而你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是什麼嗎?它們均是水墨畫,被譽為北宋巨碑式水墨畫,又有北宋山水三巨碑之稱,它們是什麼呢?它們分別為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將赴日展覽 日本政府允諾保其安全
    中國臺灣網1月30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故宮文物6月起將在日本展覽,創亞洲國家的首例,包括翠玉白菜、肉型石等鎮館之寶的安全,將由日本國家(政府)掛保證。  東京國立博物館館長錢穀真美、九州島國立博物館館長三輪嘉六昨天下午2時(臺灣時間1時)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召開記者會,宣布臺北故宮文物將到日本展出一事。東京國立博物館學藝研究部列品管理課長富田淳出面做文物的說明。他說,每一項真的都是極品、神品。
  • 「毛公鼎」傳奇,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三寶之一
    遊客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般會被首先帶到二樓商周秦漢青銅器館展廳,毛公鼎就陳列在展廳的最顯著位置。被譽為晚清「海內三寶」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其中大盂鼎收藏於北京,大克鼎收藏於上海,唯獨「海內三寶」中的另外一寶毛公鼎越過海峽,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它與「翠玉白菜」、「肉形石」並稱為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寶鼎到過海峽,相隔半世紀,向世界講述著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燦爛的文明歷史。
  • 鎮館之寶端上餐桌 臺北故宮推出"國寶宴"
    從今天起,臺北故宮院區內正式推出「國寶宴」,毛公鼎、弦紋鼎、翠玉白菜、肉形石、白玉錦荔枝,這些故宮的鎮館之寶、「文物明星」端上了餐桌。  記者應邀來到臺北故宮,故宮宮殿式主體建築的西側,耗資4億多元新臺幣建起一座宴飲中心,名曰「故宮晶華」,遊客在觀賞完故宮珍寶、大飽眼福之後,可以到此大飽口福。
  • 臺北故宮「鎮館三寶」被指是「典型的以訛傳訛」
    1945年日本投降,這些文物都被運回了南京,然而很快又趕上了國共內戰。1948年淮海戰役之後,國民黨形勢危急,倉促之間挑選精品文物共3824箱,分三批運抵臺灣。遷臺文物的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品質一流,堪稱清代民國兩朝收藏之精粹。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新館舍在臺北外雙溪興建完成,用於展示遷臺文物,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臺北故宮。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在臺灣,和大陸一樣也有一個故宮,裡面有很多的奇珍異寶,非常受人追捧,甚至民間傳言臺北故宮的文物數量和價值可以媲美北京故宮。
  • 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為何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那麼,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郭熙的《早春圖》。
  • 祭侄文稿被臺北故宮借展日本引爭議,為何難來大陸
    近日,關於臺北故宮將顏真卿《祭侄文稿》借到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覽一事,引起網友爭議。隨即另一個問題出現了:《祭侄文稿》這樣的藝術珍品,能否來到大陸進行展示?釋疑臺北故宮擔憂司法扣押 作品目前難到大陸展覽季濤在文中提到,臺北故宮這次會把《祭侄文稿》借給日本,但目前還不會出借給大陸的博物館,「因為,臺北故宮的絕大部分文物是在上世紀30-40年代為躲避日軍佔領,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南遷』而最終運到了臺灣
  • 民進黨魔爪伸向了臺北故宮
    問題是,民進黨何時開始重視來自大陸的故宮文物?要不是選舉拼觀光,誰會想要爭取這批「寶物」,但大批寶物南遷是何等大事,豈能配合單一候選人運作?    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兼任教授潘朝陽受訪表示,距離「九合一」選舉還剩十幾天,臺北故宮以整修為由封館,擬將文物南移展出,應該不是針對此次選舉,而是本來就有這樣的構想、計劃;在掀起「韓流」旋風之前,民進黨當局本來認為選情穩贏,再往下發展,就可以把「中華民國」這件衣服給脫掉,建立「臺灣國」政權,對於大陸來的故宮文物,將來就是要這樣處理,只是沒有想到此時被提前曝光。
  • 一塊無價的「豬肉」——臺北故宮三大鎮店之寶之一東坡肉石
    東坡肉石也稱紅燒肉石,是臺北故宮三大鎮店之寶之一,高5.73公分,寬6.6公分,原型是一塊天然的玉石。該石產自內蒙古阿拉善。清宮舊藏,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被稱之為鎮館之寶 。
  • 拿著大陸的文物,卻對臺北故宮「下手」
    導讀:最近兩岸關係十分嚴峻,民進黨試圖與大陸擺脫關係,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黑手開始伸向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 改名就是割斷與大陸的聯結 臺北故宮之所以叫「故宮」,這一名稱還要從1948年說起,當時臺北故宮裡絕大多數文物都是國民黨從大陸帶走的
  • 臺北故宮有三寶,你知道是哪三寶嗎?
    大陸人去臺灣,一般來講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都會去臺北故宮博物院,而臺北故宮博物館裡有一些文物是需要排隊參觀的,其中就有翠玉白菜、東坡肉石,而排隊的多是大陸去臺灣旅遊團,翠玉白菜、東坡肉石、毛公鼎也被稱為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
  • 臺北故宮新院長搞"臺灣化" 又想建日本館
    原標題:臺北故宮新院長搞「臺灣化」又想建日本館被嗆:敢把文物送回北京嗎?臺北故宮新院長陳其南16日提出「故宮臺灣化」,並提新建日本館等計劃。其言論在兩岸掀起巨大爭議,臺灣評論員祈懷秋質疑陳其南敢不敢做另外兩件事,其中包括把文物送回北京。
  • 馬英九夫人周美青將率團攜臺北故宮文物赴日展出
    (圖片來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6月18日消息 據臺灣《醒報》報導,臺北故宮文物將到日本展出,包括「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連同另外200多件文物業已安然抵達東京,堪稱史上最大文物交流活動。臺北故宮院長馮明珠18日指出,擔任此行榮譽團長的馬英九夫人周美青,先前受的腳傷已大致恢復,到日本時應該不會坐輪椅。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1945年日本投降,這些文物都被運回了南京,然而很快又趕上了國共內戰。1948年淮海戰役之後,國民黨形勢危急,倉促之間挑選精品文物共3824箱,分三批運抵臺灣。遷臺文物的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品質一流,堪稱清代民國兩朝收藏之精粹。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新館舍在臺北外雙溪興建完成,用於展示遷臺文物,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臺北故宮。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即使改名換姓也難變其文物及中華文化脈絡的傳承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其足以能夠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 而此時此刻,臺北故宮博物院竟被某些華夏民族子孫中的「敗類」要求改名了!
  •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由臺灣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佔地約70公頃、耗資逾百億元新臺幣的故宮南院,受中國水墨畫的啟發,在被分為東西兩翼的博物館區,東側外觀為明亮的玻璃帷幕,西側外觀則密布金屬圓盤,分別象徵書法中「飛白」、「濃墨」的筆意,中庭及斜坡引道象徵水墨畫的「渲染」技法,成龍所捐贈的圓明園12獸首複製銅像也置身其間。
  • 春節小長假大陸遊客擠爆臺北故宮,走廊休息熱玩手機
    春節期間全國各地不少景區人滿為患,在北京故宮,節日期間的門票更是一票難求,很多人只能在午門外感受故宮。在臺北故宮,因為春節假期的緣故,這裡也迎來眾多遊客,其中不少是來自大陸的遊客。這是2019年2月9日,大年初五,在臺北故宮拍攝的客流高峰,各大展廳包括紀念品商店的遊客人頭攢動。
  • 臺北故宮關門了?故宮文物南遷了?臺灣選情膠著 故宮國寶也成了一張...
    12日上午,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陳其南在當局立法機構表示,正在評估從2020年起封館整修3年,期間臺北故宮重要展品送至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展出。  這番言論引發軒然大波。13日上午,陳其南召開記者會,改口稱在臺北故宮整修期間,將朝「不閉館擴建方向」設計,但未談及文物是否繼續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