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報記者 李熙慧/文 林丹/圖
本報訊 一位年逾九旬的臺灣老者,為了幫助國內學者研究福建水師歷史,不辭辛苦,三個月內六次前往臺北故宮博物院,查找史料。他贈送給國內學者的139份有關清代海防的珍貴史料,呈現了清代福建水師嚴密完備的海防體系,以及清代歷代皇帝對閩省海防、臺海防衛的重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史料裡,清代著名銅版畫《平定臺灣得勝圖》此前還從沒有在大陸展覽過。
老人態度誠懇 感動臺北故宮
昨日上午,88歲的張長卿老人將139份有關清代海防的珍貴史料,鄭重地交給長樂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蔣濱建,這些史料內容涉及福州、琴江、閩安、連江、平潭的清代海防文件,其中有康熙、乾隆、嘉慶皇帝的上諭11份,涉及平潭海壇水師的史料93份。
「今年前三個多月,我去了臺北故宮六次,工作人員看到我這麼大年齡還如此執著,都被感動了。」張長卿老人說,他在臺灣居住多年,是長樂琴江滿族正黃旗水師旗營後裔,之所以會如此執著地查找史料,最初是源於對琴江水師的好奇。
張老告訴記者,他家住臺灣新北市,多年前結識了蔣濱建。去年聽說蔣濱建在研究琴江水師時缺少史料,遇到了瓶頸,考慮到大量清代水師資料收藏在臺北,張老決定幫忙查找資料。
「一開始查找也不容易,手續非常繁瑣,要填寫很多的文件。」張老說,為了說服工作人員,他表明了自己琴江水師後裔的身份,還把他在當地編寫的宗親內部刊物給他們看,逐漸打動了工作人員。張老說,最後有幾份奏摺,工作人員直接拿出原件,複印給自己,非常難得。
雍正初到乾隆中是閩臺海防高潮
「《平定臺灣得勝圖》是清代著名銅版畫,這次張老帶回的這幾幅非常珍貴,還沒有在大陸展覽過。」蔣濱建主任說,《平定臺灣得勝圖》是清代楊大章、賈全、謝遂、莊豫德、黎明、姚文翰等繪製而成。清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五年(1788-1790)內府銅版印本,一共12幅。圖上端有乾隆皇帝御筆詩文,描繪了清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1786-1788)平定臺灣戰役的戰爭場面。畫面記錄了清兵的穿戴、所用武器,是非常難得的研究資料。
蔣主任介紹,他數年前開始研究琴江水師,但發現可用的內容寥寥。他曾多次前往北京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查找,但大都只能查到目錄,查不到具體內容,研究難度不小。張老先生提供的這些圖冊,填補了福建海防的空白。
「現在福州沿江、沿海留有大量清代防衛工事,但是無法穿越回去,看到當時的情景。」蔣主任說,從張老先生提供的這些圖上卻可以看到大量的信息,比如戰船布陣、清軍武器裝備、平定臺灣時的戰略等。
他介紹,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臺灣林爽文起事,打出「大順」旗號,宣布獨立,與清政府分庭抗禮。他聚眾數十萬,攻城陷地,殺戮官員。為維護祖國版圖,清政府多次派員徵討。「平定臺灣林爽文之亂在歷史上很有名,平亂的部隊是位於長樂三江口水師營的兵將。」據介紹,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初鎮壓了林爽文,同時頒布《清查臺灣積弊酌籌善後事宜》16條,以嚴明臺灣吏治,加強管理,從此,清廷對臺灣的統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