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物語丨故宮裡究竟藏有多少寶貝?

2020-12-19 新京報

1925年10月10日,溥儀遷出故宮一年之後,故宮博物院成立。紫禁城向民眾開放,皇家舊藏也成了全民族的文化財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的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宮中舊藏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館內存有大量的歷史珍寶,甚至流傳著大量的未解之謎。

提及故宮的藏品,經常最糾結的兩個問題是:故宮裡究竟有多少寶貝?故宮與臺北故宮博物院到底誰的寶貝更多?故宮究竟有多少藏品?一直以來的說法是近100萬件,直到2004年故宮才進行了建院79年以來最徹底的文物清理,經過7年的時間,階段性的數字是180萬件。這之後,在2013年1月1日故宮博物院正式公布的藏品總目裡,給出了更為精確的答案。而第二個問題,如果不了解故宮藏品沿革與清理的歷史,即便知道了數字也很難客觀理解數字背後的含義。

在近期出版的《故宮觀止》一書中,有篇名為《被遮蔽的國寶》文章提到,故宮文管處處長梁金生是文物清理的提議人,他家五代都在紫禁城裡工作。「從皇宮到博物館,必須按照博物館的體系把東西重新分類,這是個非常龐大的工程,比如說乾隆的詩稿就有三個大箱子,把它們整理入帳就需要好多時間。可1933年故宮文物就開始南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故宮內部的行政劃分也發生過變化,分類和帳目清算一直沒有徹底完成。」梁金生說,因為時代局限,從前一些有歷史研究價值的物品並沒有被認作文物,比如皇宮的用水都是從玉泉山拉來的,可運水的水車沒有保存下來。

2004年,文物搬進了地下庫房,因此得以把每件藏品的實物與帳目一一對應,並且輸入計算機系統。具體而言,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有25大類,繪畫作品有5.3萬幅,書法7.5萬幅,碑帖2.8萬件、銅器16萬件、金銀器1.2萬件、漆器1.9萬件、琺瑯器6600件、陶瓷36.7萬件、織繡18萬件等。藏品中大多是傳世文物和精美的藝術品。

以下內容節選自《故宮觀止》,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故宮觀止》,丘濂、曾焱、吳麗瑋編著,現代出版社 2020年9月版。

原文作者丨王星

摘編丨安也

民間傳說「99間半」,故宮裡究竟有多少間房?

當俗稱為「國寶大調查」的第一次全國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正式開始之際,向來被視為「國寶」代名詞的故宮館藏自然會受到額外關注。儘管與「國寶」原有的「國之寶器,即祭天地諸神寶玉之類」或傳國重器等含義有所差異,但因為歷史上屬皇家收藏,故宮擁有的藏品也確實與民間泛稱的「極其珍貴的文物」不同,它因體現了中華文明一支獨特的「天府傳承」而具有特殊的經典意味。

同樣因其特殊的影響力,故宮經常與意味特別的數字相聯繫。民間傳說的「99間半」就是典型的例子。「99間半」實際上是相傳故宮有9999.5間房的簡化說法,雖然這與故宮博物院統計的8000餘間有不小的差距,卻因為可以與術數中天帝所住的紫宮相聯繫而一直被傳說至今。

(清)金鑲珍珠天球儀。

2013年1月1日,故宮博物院正式公布藏品總目。這在國內大型博物館中算得上是裡程碑式的事件,對於第一次全國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也具有特別的價值。雖然與「99間半」相比,180.7558萬是個缺乏傳奇感的數字。不過,對於數據考據癖而言,後一數字才具有近似於「π」的魅力。事實上,如同數學史上的圓周率一樣,故宮的藏品總目也是歷經數代考據整理出的結果,整個過程堪比一場悠長的馬拉松接力比賽。

提及故宮的藏品,經常最糾結的兩個問題是:故宮裡究竟有多少寶貝?故宮與臺北故宮博物院到底誰的寶貝更多?第一個問題其實已經在此次的藏品總目中找到了詳細的答案。故宮藏品的準確數字為:25大類180.7558萬件【截至2019年11月16日,故宮官網給出的藏品數量是1862690(套/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萬件、一般文物11.5491萬件、標本7577件。至於第二個問題,如果不了解故宮藏品沿革與清理的歷史,即便知道了數字也很難客觀理解數字背後的含義。

(清)鏨胎琺瑯象。

累計起來,這已經是故宮第五次進行藏品清理。歷史上,故宮博物院曾在1924—1930年、1954—1965年、1978年至20世紀80年代末及1991年之後分別進行過4次藏品清理。1924年11月,溥儀被驅逐出宮後,由李石曾擔任委員長的「清室善後委員會」即組織開展大規模的物品點交,為1925年10月故宮博物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此後由故宮博物院繼續主持清點,時任故宮院長易培基。清點至1930年3月基本結束,其間公開刊行《故宮物品點查報告》6篇28冊,共統計物品9.4萬餘號、117萬餘件。當時宮中倉儲物品甚多。例如,茶葉就有7個庫房。故宮後來對金砂、銀錠及部分茶葉、綢緞、皮貨、藥材、食品、布匹等進行了公開處理。當時的人們很難預料到,這種「存」與「棄」後來會成為故宮歷次藏品清理都要面臨的問題。

易培基

在故宮的歷史上,文物清理從未停止過

在著名的南遷過程中,由於當時特殊的背景,故宮第四次常務理事會會議作出決議,於1934—1937年對故宮暫存上海的藏品進行了一次逐件點收登記,這次清點的結果被油印成《存滬文物點收清冊》,後來成為故宮南遷文物的原始清冊。故宮北平本院從1934—1943年2月曾停止開放5年半,先後對留院文物進行了一次點收,總數為9.37萬號、118.9萬件。此次清理還對以前未經點收的各宮殿庭院內的陳設品進行了編號登記。

1933年2至5月,故宮文物分五批踏上南遷之路。

1945年,《留院文物點收清冊》問世。1933—1952年,馬衡任故宮院長,歷時18年。如果從1924年受聘於「清室善後委員會」、參與點查清宮物品算起,馬衡在故宮工作了近30年。1934年,在呈行政院及本院理事會的報告中,馬衡曾明確指出,文物藏品整理「非有根本改進之決心,難樹永久不拔之基礎」。這種信念後來成為故宮的傳統之一:在故宮的歷史上,只要工作秩序正常,這種清理就從未停止過。

1954年起,故宮分兩個階段開始了第二次全面藏品清理。第一階段是1954—1959年,主要是清理歷史積壓物品和建立文物庫房,先後共處理各種「非文物物資」70萬件又34萬斤,同時對全院庫藏的所有文物參照1925年的《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和1945年的《留院文物點收清冊》逐宮進行清點、鑑別、分類、挪移並抄制帳卡。這一階段的整理中,從次品及「廢料」中清理出文物2876件,其中一級文物500餘件。第二階段是1960—1965年,這五年中對故宮藏品進一步鑑別劃級,編制了《院藏一級品簡目》。第三次大規模清理發生在1978—1988年。

1978年,故宮恢復保管部建制,重新制定了《庫藏文物進一步整理七年規劃》和《修繕庫房的五年規劃》。此次清理的難點是實物、帳馬衡卡、單據上的混亂,先後用了近10年才宣告完成。1954年赴任的故宮院長為吳仲超,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任故宮院長。吳仲超於1984年10月去世,這位院長主持了故宮兩次藏品清理,可惜沒有看到第三次大規模清理的結果。

1987年,張忠培出任故宮院長。在他任職後,故宮用6年時間分兩期建成了一處面積為2.1萬平方米、有相應的溼度和溫度控制設施、可以保存約65萬件文物的現代地下庫房。從1991年起,當時院藏珍貴文物的60%從地面庫房搬向地下庫房,總共耗時10年。庫房的遷移和調整幾乎波及所有藏品,第四次藏品清理順理成章地同期進行。此次清理後公布的在帳文物數目為「94萬餘件」,但這僅指當時故宮博物院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而認定的一、二、三級珍貴文物。

張忠培(子傑、文彬攝)

作為故宮歷史上任期最短的院長,張忠培主持了地下庫房與種種規章的建設,卻無緣為第四次藏品清理的結果剪彩。張忠培1991年9月卸任後,故宮經歷了長達11年沒有院長的時期,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2年10月10日鄭欣淼上任。鄭欣淼的任期延續至2012年1月10日,隨後由單霽翔接任。

回顧在故宮的10年,鄭欣淼用「敬畏」與「難以割捨」來形容。第五次藏品清理始於2004年,終於2010年。此次清理的肇始,除去為當時即將進行的故宮大修清理地面庫房外,很大程度上還基於2003年10月鄭欣淼提出的「故宮學」。依據故宮學理論,將「院藏文物、古建築和宮廷史跡這三方面作為互相聯繫的整體來研究」成為最能體現故宮特色的研究之一。

第五次藏品清理充分體現了「完整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理念。2萬餘件曾被認為「藝術水平不高」而未系統整理的帝後字畫、4萬多通明清尺牘、約40萬件曾屬故宮圖書館保管而未歸為「文物」的古籍善本以及20多萬塊珍貴書版、13萬枚清代錢幣、因略有傷殘而劃為「資料」的3800多件陶瓷資料、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從全國100多個古窯址採集的3萬多個陶瓷標本、近千件清代戲裝的盔頭鞋靴、83件「樣式雷」建築燙樣,諸如此類一大批藏品都在此次清理過程中被納入文物管理序列,故宮原有的94萬餘件在帳文物(指珍貴文物)由此增加至2010年底的180.7558萬件。

鄭欣淼

13萬枚清代錢幣、因略有傷殘而劃為「資料」的3800多件陶瓷資料、20世紀五六十年代從全國100多個古窯址採集的3萬多個陶瓷標本、近千件清代戲裝的盔頭鞋靴、83件「樣式雷」建築燙樣,諸如此類一大批藏品都在此次清理過程中被納入文物管理序列,故宮原有的94萬餘件在帳文物(指珍貴文物)由此增加至2010年底的180.7558萬件。

單霽翔(張赫攝)

從「天字第一號」到「故00000001」

即便認可「180.7558萬」在數量級上的震撼力,倘若不了解藏品總目的編纂規則,仍會如同檻外人一樣只因圓周率的無限數列而眼花繚亂,無法領略計算過程中「割之彌細,所失彌少」的美感。何況「藏品編號」是此次故宮公布藏品總目中一項重要的「解密」內容,因為以前故宮的藏品普通公眾只能查詢名稱,藏品編號一直保密。

故宮博物院院長助理兼文物管理處處長婁瑋說:「1955年,故宮博物院在前期大量清理工作的基礎上,制定了《故宮博物院文物分類大綱》。本次藏品清理過程中逐步確定下來了25大類的劃分方法,每類下分細類;級別分為珍貴文物(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一般文物和標本。」提及編號,「天字第一號」是又一則與故宮相關的經典故事。1924年,「清室善後委員會」進入故宮點查清宮物品。點查方法以宮殿為單位,由入口左側起逐件編號、依序登錄。因清宮殿堂眾多,「清室善後委員會」遂將各宮殿按「千字文」編號,如乾清宮為「天」、坤寧宮為「地」、南書房為「元」、上書房為「黃」等。在「清室善後委員會」《故宮物品點查報告·第一編第一冊乾清宮卷一》中有記載:「天字一至二,二層木踏登二個。」這就是傳說中「天字第一號」的木板凳。

然而,在2013年初公布的藏品目錄中,位列「故00000001」的是一尊「『石叟』款銅嵌銀絲觀音菩薩立像」。不過,這尊觀音立像能位居榜首,在偶然性上也並不亞於當年的木板凳。據婁瑋介紹,現行的故宮博物院藏品總登記號(指珍貴文物)分「故字號」「新字號」「書字號」三類,均自1號開始,順號登記。

藏品總登記號是藏品的永久性號碼,具有唯一性。1949年以前,故宮舊藏文物登記號一直沿用「清室善後委員會」《故宮物品點查報告》所使用的「千字文」字頭老號。1962年,為了便利院藏文物的查帳核對,將「凡院藏文物的舊藏部分和1949年以前新收部分,一律並編『故』字」。1962年各庫組按類別分別建立「故字號分類帳」,以各庫組完成建立「故字號分類帳」的先後為序,由保管部總保管組(現「文物管理處」的前身)發放「故字號」。原使用的「千字文號」在「故字號帳」中登記在「參考號」欄。當時,保管部金石組的雕塑庫首先完成建帳,所以「故00000001」,就是「『石叟』款銅嵌銀絲觀音菩薩立像」。

至於「新字號」,其實並非望文生義地啟用自此次藏品整理,事實上,它的啟用時間甚至早於「故字號」。

婁瑋介紹說,「新字號」啟用於1954年8月,當時新收國內外禮品太多,所以啟用新的編號,決定凡「新中國成立以後的新收部分一律並編『新』字」。「新」字號不分類別,以入院先後為序,自1954年8月之後新收文物從「新00000001」開始編號。其中,將「新00140001~新00149999」號段限用於1949年至1954年8月徵集的文物。「新字號」文物中不排除原清宮文物,比如溥儀典當給銀行的物品、溥儀賞溥傑的物品等。至於「書字號」,那倒是本次清理新出現的給「古籍類」藏品的貫號。「資字號」則是針對故宮的「資料藏品」(依照《文物保護法》指「一般文物」)的編號,故宮制定有《故宮博物院資料文物編錄辦法》:資料藏品信息的編目「均以『資』字頭,後依資料藏品類別及細類進行具體排序。均自『資(類別及細類)1』號始,順號登記,至本類資料藏品結束」。

公布總目時,每類藏品的目錄都按照先「故」字號、後「新」字號,再「資」字號的順序排列。總目中偶然會出現諸如「資青銅00000595木座」這樣將木蓋與木座歸入「銅器」分類的情況。婁瑋說:「這些木蓋和木座原來集中存放在我院延禧宮庫房,原為銅器、陶瓷等文物的蓋或座,已與文物本體分離。為了準確統計全院藏品數字,並便於將來的核對,只能暫且將尚未『合璧』的一些木座列入『資銅器』類藏品。將來核對明確的,歸入銅器主體文物附件,最終仍舊不能做到對應的,經研究後再歸入其他文物類別。」

諸如鉛筆與錢幣這樣容易出現重複的「復件」的藏品,故宮在《藏品管理規定》的附件二《藏品單位計數法》和附件三《復件藏品登記法》均有相應的規定。鉛筆的計數按照《藏品單位計數法》的規定,「藏品計數以不可分割的單位作為一個計數單位。對成組、成套、成冊不宜分散的文物給一個登記號,作為一個登記單位。成組、成套、成冊中的每一個單位給以分號,以分號為計數單位」。

因此,如「故00179196-117/125鉛皮鉛筆」「故00179196-118/125鉛皮鉛筆」這樣被賦予分號的「鉛皮鉛筆」是因為它們本身成組、成套,可能之前集中存放在一個盒子裡或者成捆保管,失去任何一支都會損傷它們整體的價值。而擁有單個文物號的「故00179207日本制木桿紅筆」則是因為清點時屬於獨立個體,與其他鉛筆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故宮的錢幣藏品重複品較多,其中13萬件為各省錢局呈進的庫儲錢,年代包括乾隆至光緒各朝,共計130緡,一緡千枚,每百枚為一節。

(明末清初)剔紅有束腰帶託泥寶座。

依據《復件藏品登記法》「二、三級藏品,在五件以內的,逐件登記,每件一個登記號。超過五件,不論多少,合登一筆,給一個登記號,每件另給一個分號即計件號」的規定,同一種的錢幣給一個總號,每件給分號,比如「雍正通寶」1000件,就編為故271451-1~1000/1000。

至於殘片標本類的藏品,故宮《藏品單位計數法》中也有規定,「殘件無法成整但有收藏價值的,同樣作為一個登記單位與計數單位」,「資玉器00001573玉殘件等」「資玉器00001589寶石米珠等」均無法成整,遂以「包」為計數單位,帳目備註殘散件數。

此外,如同當年的「天字第一號」和如今的「故00000001」一樣,故宮藏品的編號並不存在「優先號段」之說。原屬國子監、古物南遷北返後由故宮收藏、後來有故宮「鎮館之寶」之稱的十塊秦石鼓或許是少有「抽籤」到「好號段」的一例。依據故宮藏品管理分類,十塊秦石鼓歸入銘刻類,編號自「故00000991」至「故00001000」。

兩岸故宮博物院的收藏本來就是一個整體

對於數字癖來說,《天府永藏》中對於各種數據近於偏執的考據可謂一場饕餮盛宴。在初步解決故宮藏品總量問題的同時,書中也對兩岸故宮博物院的藏品進行了綜合考證:運臺文物約60萬件,其中清宮檔案文獻38萬件(冊),善本書籍近16萬冊,器物書畫5萬餘件;加上抵臺後徵集的文物,總計65萬餘件。故宮原有明清檔案800萬件,善本特藏50多萬冊(件、塊),器物書畫100萬件,總計達960萬件。1980年明清檔案劃出,成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又將包括部分宋元版書在內的14萬冊宮廷藏書撥交國家圖書館及一些省市和大學圖書館。1949年後徵集文物24萬多件,現故宮80%以上仍為清宮舊藏。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至於民間流傳的「精品都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說法,書中同樣進行了詳盡的考證。臺北故宮博物院一些種類的藏品的確精良很多,但在涵蓋面與系統性上卻不及故宮。在宮廷類文物藏品方面,故宮更是佔盡「地利」優勢,擁有從代表皇權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的大量收藏。比較典型的一個例證是:臺北故宮博物院保存有數千張清宮老照片,而照片的玻璃底版卻留在了故宮。

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認為,兩岸故宮博物院的收藏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有著很強的互補性,此次全面藏品清理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對文化遺產的搶救,為今後可能的研究留下素材」。歷次故宮藏品清理都耗時約10年。鄭欣淼坦言,2004年開始清理時,他也不清楚這項浩大的工程能否在自己的任期內完成,但是,「這件事不能突擊,博物館有博物館自己的規律」。或許也是出於某種「博物館自己的規律」,故宮藏品總目正式向社會公布是在2013年1月1日,涉及18大類,約65萬餘件藏品。提及接任的單霽翔,鄭欣淼誠摯地表示充滿敬意,因為他做到了「有總目就該公布」這樣一件看似普通但在全國大型博物館中尚屬首次的「壯舉」。

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將「公布總目」的意義定義為:首先,公開總目需要對文物藏品的「帳、卡、物」進行大量的核對工作,能夠提升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完善藏品管理機制;更重要的是,公布藏品目錄可以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服務社會功能,有利於博物館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是對國家、民族負責任的表現,具有「以昭公信」的意義。需要單霽翔接力完成的遠不只是「公布總目」這樣一個抉擇。倘若細心可以注意到,在2013年1月1日公布的總目中,包括繪畫與陶瓷這兩大廣為人知的藏品在內的七大類藏品都沒有出現。

(明中期)剔紅山水人物二層提匣。

單霽翔解釋道:「尚未公布的七大類藏品為繪畫、法書、碑帖、陶瓷、漆器、古籍文獻和古建藏品。這七大類藏品雖然都已完成了帳物的核對工作,實現了帳目的清晰,但尚難達到公布總目的要求。一方面是博物館自身工作嚴謹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尊重社會公眾,為公眾提供更加準確的信息,我院制訂了分批公布的方案。」

藏品總目在故宮官網上出現,也顯露出故宮自1998年開始創建的碩大的文物管理信息系統的冰山一角。在技術手段上,故宮第五次藏品清理也與前四次有顯著不同,首次應用了文物管理系統的信息化支持。對於文物的保管和研究而言,這一文物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將院藏文物的帳目管理、庫房管理、文物修復管理以及展覽信息、文物利用信息都直觀、實時地反映出來。對於普通公眾而言,有這樣一個巨大資料庫的存在,其價值不亞於一座大型圖書館。

本文選自《故宮觀止》,較原文有刪節修改,部分小標題為編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作者丨王星

摘編丨安也

編輯丨王青

導語部分校對丨危卓

相關焦點

  • 京華物語丨閻崇年:故宮六百年,是建築和人的交匯
    原文作者丨閻崇年摘編丨安也《北京文化史》,閻崇年 著,北京出版社,2021年2月。故宮在六百年裡,都發生了什麼?還有原故宮的藏品南運後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65萬件藏品,又有文物南遷返回後2176箱、104735件文物暫存南京博物院的藏品,亦有後來移交國家圖書館的諸多珍貴典籍,以及現在珍藏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檔案——1000多萬件(套)明清檔案、200多萬件(套)滿文檔案等。所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總數應當是以千萬計。
  • 京華物語 丨閻崇年:故宮六百年,是建築和人的交匯
    還有原故宮的藏品南運後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65萬件藏品,又有文物南遷返回後2176箱、104735件文物暫存南京博物院的藏品,亦有後來移交國家圖書館的諸多珍貴典籍,以及現在珍藏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檔案——1000多萬件(套)明清檔案、200多萬件(套)滿文檔案等。所以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總數應當是以千萬計。
  •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臺北故宮是大陸遊客臺灣遊的必到景點,東坡肉形石,和翡翠白菜這些鎮館之寶,讓遊客嘆為觀止。東坡肉形石當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帶走了大批文物,那麼到底有多少寶貝帶去了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2018年曾經提到:"1949 年運來臺北的都是書畫、細軟,重的東西搬不動。北京故宮藏品以宮殿,器物等大東西見長,臺北故宮藏品以書畫文物見長。書畫文物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面最具分量。"
  • 今年600歲的故宮,究竟藏有多少無價之寶?
    2020年,北京故宮已滿600歲,據了解,現在故宮展示的文物不足館藏數量的1%,大量文物沒有展出空間。亟待擴建的故宮北院區正在開展徵地、文物勘探等前期準備工作。600歲的故宮,究竟藏有多少珍奇異寶呢?今天,活字文化特別推送末代帝師莊士敦所著《紫禁城的黃昏》一書中的相關篇章,共同走進這一傳奇性的巍峨宮苑。
  • 臺北故宮裡,到底藏了多少寶貝?和北京故宮相比又怎樣?
    故宮寶藏包羅萬象,每一件寶貝都有它的歷史,見證著歲月的變遷,只怪自身知識太少,對於藝術作品的欣賞,只能停留在視覺上,無法深刻,所說的都是自己的一點淺薄的觀後感,漏洞百出。三、閒扯皇帝在《臺北故宮》這部紀錄片裡,出現最多的皇帝就是宋徽宗和乾隆了。一個是真正的藝術家,糊塗的國君,另一個是精明的皇帝老兒,附庸風雅的文人。一樣的可愛。青瓷應是瓷器藝術的一個神話,簡單樸素的造型,淡雅之極,完美至極,好似再多一點紋飾,都是畫蛇添足,都是糟蹋。
  • 臺北故宮新開的南院裡藏了些啥寶貝?
    臺北故宮之所以要建分院,相信去過的遊客都知道,因為實在太擠了。臺北故宮佔地僅18公頃,展覽面積不足萬平米,卻擁有近70萬件文物,很多文物只能存在儲藏室裡沒辦法展出。因為展館擁擠,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出現了擴建的呼聲。
  • 關根伸夫的物語世界丨文藝地圖
    二十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歐美文化潮流對全球都有非常巨大的影響,日本也不例外。但此時,有一批日本藝術家開始思考,究竟是該被動接受西方文化,還是在傳統藝術文化中,尋找出一條獨特的道路。他們反對照搬美國的藝術形式與觀念,主張運用東方藝術的觀念和思想。
  • 京華物語丨從會館到旅館:旅店裡藏著老北京的前世今生
    撰文丨肖復興摘編丨何安安自元代就有「飯店」這個詞,專指住宿的旅館說起老北京的旅館,在我小的時候,老人們最愛說的是東交民巷的六國飯店、崇文門內的德國飯店和前門外的第一賓館,因為離我們的住處都很近。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裡說:「在近郊,也許離城有一點六公裡遠的地方,建有許多旅館或招待駱駝商隊的大客棧,為來自各地的商人提供住宿。」於是,「城郊也和城市一樣繁華,也有城市內的華麗住宅和雄偉的大廈,只差沒有大汗的皇宮罷了」。
  • 主題書單丨好久不見!故宮博物院自5月1日起有序開放
    為此,我們特別整理了一份和故宮有關的書單,希望閱讀這些圖書,可以讓我們對故宮的深厚底蘊和豐富內涵有更多的了解,也可以讓小朋友從這座宏偉博大的建築之中尋找到屬於孩子的快樂,學習到相關的知識。書中有對每個節氣的解讀,基於氣候大數據(包括現代氣候數據,也包括清代欽天監的觀測數據)的解讀。也有命題作文——從文化和科學的兩個維度,逐條解讀二十四節氣的七十二候。包括講述節氣「物語」中的氣候邏輯、物候標識中的爭議以及科學謬誤。
  • 魯迅先生當年曾去故宮內庫翻麻袋找寶貝,結果是……
    今有某家孫媳婦,太和門前曬大奔。這位前空姐、現豪門媳婦引發的故宮輿情,至今還在持續發酵,她背後的家族估計掐死她的心都有了。一方面,網友們深挖這位「露小寶LL」的背景家世、名表豪車、9萬每平的豪宅……另一方面,故宮此前各種各樣的管理漏洞也被翻出很多。
  • 京華物語丨過去老北京的服務業,都有哪些行當兒?
    本期的京華物語,就來看看他筆下老北京的服務行當兒是什麼樣的。以下內容選自《老北京故人舊事》,較原文有刪節,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老北京故人舊事》,孟繁強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4年12月版。原文作者丨孟繁強摘編丨安也鞝鞋鋪老北京有句口頭禪:「腳底下沒鞋,窮半截!」
  • 紫禁城裡究竟有多少無價之寶?
    古物陳列所寶物無數 紫禁城裡藏有很多無價之寶,溥儀不但未嘗見過,並且不知藏在何處。奇怪的是,民國政府一向認為這些寶物屬於清室,而不是屬於中國政府。我以往曾提到,中國的報紙時時攻擊紫禁城出賣寶物,理由是這些寶物是中國政府的,小朝廷私自出賣,就是犯了盜賣國寶之罪。
  • 故宮裡最神秘的一間屋子,每天都有軍人看守,到底藏著什麼秘密?
    但是就是這個十分吸引人的旅遊景區,卻隱藏著一個秘密,不知道經常去故宮的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都知道,故宮有72萬平方米,這麼大的一座建築群,它的房間數量可會是數都數不清楚。也就是由於房間數量眾多,所以,很多房間也都因為年久失修而壞掉了。
  • 什麼神仙物件才能配得上故宮的寶貝?
    隨著時間流逝和歷史沉澱,有一些承託器物已經不見蹤跡了,但卻留下了原配的底座,也已經成為需要重點保護的文物,並且能夠為學者提供可猜想研究的空間。展覽海報故宮博物院,藏有數量龐大的器物底座,有些雖然是殘損件但在不斷的修復之後最終呈現出來。
  • 京華物語丨照片裡百年前的老北京日常生活
    那麼,距今一百多年前的北京,究竟是什麼樣的呢?那時的北京市民,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有著什麼樣的娛樂和交際活動?隨著數碼影像技術的日益精進,數碼手工上色技術也日漸成熟。將手工著色的數位化操作,作用於歷史照片,使人們更加貼近歷史真實場景,感受到歷史照片的脈搏與呼吸。
  • 北京故宮珍寶館裡,到底藏著什麼寶?
    如今,涅槃重生於20世紀的紫禁城搖身變成了向國內外遊客敞開大門的故宮博物院,每天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國數萬遊客,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大殿,以及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再加上御花園都是故宮中軸線上遊客必經之地。在故宮博物院的東區,還有兩處藏有頂級珍寶的宮苑同時也是嗅覺靈敏的遊客必到之處,它們就是鐘錶館和珍寶館。
  • 薦書丨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享書社」
    ​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榮獲大鵬自然童書獎、微博童書榜2019年度好書、央視、新華社重磅推薦,故宮與中科院專家共同創作,用大幅故宮珍貴藏畫,從自然、地理、歷史等角度講述神秘的動物傳奇!【 編輯推薦 】★ 獻給紫禁城600周年,來自故宮的百科圖鑑,有趣有料的動物傳奇這是一套連乾隆皇帝都愛不釋手的枕邊書。
  • 薦書丨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獸譜-「享書社」
    ​故宮裡的博物學:給孩子的清宮獸譜榮獲大鵬自然童書獎、微博童書榜2019年度好書、央視、新華社重磅推薦,故宮與中科院專家共同創作,用大幅故宮珍貴藏畫,從自然、地理、歷史等角度講述神秘的動物傳奇!【 編輯推薦 】★ 獻給紫禁城600周年,來自故宮的百科圖鑑,有趣有料的動物傳奇這是一套連乾隆皇帝都愛不釋手的枕邊書。
  • 送票丨《水形物語》圓導演46年的夢
    中的魚人除了致敬《黑湖妖譚》,同時與陀螺曾執導的《地獄男爵》裡的魚人薩平極其相似,而這兩個角色的扮演者都是和陀螺合作過20多年的著名「怪物」演員道格·瓊斯,這是瓊斯第六次在陀螺的電影中扮演怪獸,他至今都忘不了當年拍攝《地獄男爵》時,陀螺曾在收工後的片場中跪在魚人模型腳下痛哭,「你是多麼美麗偉大的生物,而我只是一個胖子。」
  • 京華購物中心圖書城開啦,今天帶你吃點精神食糧
    終結購物中心0圖書城「遺憾」讓城市中心有了一座「精神糧倉」~在我愛寶貝圖書城方式二:有計劃的坐在閱讀區(2號、12號、22號)就連滴滴都在@你趕緊到京華中心去逛營業時間丨10:00-22:00店鋪地址丨新羅區龍巖大道688號京華購物中心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