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神仙物件才能配得上故宮的寶貝?

2020-12-22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好馬配好鞍,好物配好座。

即便是今天,你我也會為一件包裝細節精良的商品買單,何況是皇帝陛下們,日日所用之物怎麼可能毫無裝飾,文人士大夫們更是有這樣的雅好。

故宮器座藏品首次匯聚嘉德藝術中心

(嘉德藝術中心供圖)

固定、承託、裝飾,古代匠人們巧思妙想,從體量巨大的佛像底座,到書房中的小小水丞,選用金屬、木頭、玉器、象牙等等材質,量身定製出最適合的神仙底座,某種程度上甚至超越器物本身的美感。

隨著時間流逝和歷史沉澱,有一些承託器物已經不見蹤跡了,但卻留下了原配的底座,也已經成為需要重點保護的文物,並且能夠為學者提供可猜想研究的空間。

展覽海報

故宮博物院,藏有數量龐大的器物底座,有些雖然是殘損件但在不斷的修復之後最終呈現出來。這一獨特的門類近日首次走進嘉德藝術中心,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132件清宮陳設物品的器物底座進行展覽,有些器座甚至剛剛「下手術臺」,第一次對公眾展示。

小小的器物底座,背後是清代宮廷工藝的審美趣味和工藝水平,更是清宮陳設理念的反映。

展覽現場十分考究

(嘉德藝術中心供圖)

藝術頭條特別到嘉德藝術中心現場探訪,考究的清宮殿元素呈現,按照金屬座、漆座、木座、玉座、牙座、其他材質座等進行分類展出,與部分底座同步展出還有器物本尊,單獨展出的器座也提供了可能的原配器物的信息。

清宮的皇帝們審美究竟如何,看看這些神仙底座就一目了然。

金 屬 器 座

金屬器座中包括宗教、文房、飲食、陳設等器物的附件,主要材質是金銀銅鉛,除了鉛座用大型陳設配重以外,其他器座都和材質相仿的器物搭配,用以固定、承託和裝飾的作用。總體表現出形制規整、紋飾繁麗的特點,少數器座在選材、造型和紋飾上與器物的主體形成髮釵,比如以色彩明豔的琺瑯座承託簡素的玉石器和瓷器等。

清 金嵌珍珠嘎巴拉碗座 清宮舊藏

長16.5cm 寬16cm

這是一件製作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造價昂貴,所有寶石、珊瑚、 松石、青金、蜜蠟、墊子等都是皇室內庫挑選並擇優使用。

金嵌珍珠嘎巴拉碗座底部銘文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底座的部分密密麻麻的刻滿了御製贊文,總字數近400字,有漢文、藏、滿、蒙古文等四種銘文,距離今天已經200多年,但依然清晰可見。

嘎巴拉碗是一種骷髏碗,也被叫作人頭器,是修行「無上瑜伽密部」舉行灌頂儀式時的一種法器,是藏傳佛教的法器之一。雖然藏傳密宗佛教有用人體骨骼製作法器的傳統,但製作嘎巴拉碗的頭蓋骨,必須來自修行有成的喇嘛,依其生前遺願製成。

清 金嵌彩石背光座清 清宮舊藏

長7.7cm 寬3 cm 高10.3cm

這件金座光背原是故宮大佛堂內佛像的底座,故宮大佛堂內的佛像和一系列的陳設一共有2000多件,1973年初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計劃訪問洛陽,西哈努克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白馬寺作為大乘佛法傳入中國後的第一座寺院,因為歷史原因寺院中基本沒有佛像,隨即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決定從故宮大佛堂撥一批佛像到白馬寺用作接待西哈努克,包括三世佛和十八羅漢等20多尊佛像,歷時3個月終於完成運輸等,但奇怪的是西哈努克並未到訪,後這批佛教文物一直留在白馬寺,其中十八羅漢正是白馬寺的鎮寺之寶。

在故宮大佛堂佛像運輸的過程,有一批佛像底座並沒有隨著佛像到白馬寺,使得佛教和佛做分離,這一次展覽中的正是其中的一件。

清 金須彌式塔座 清宮舊藏

長25cm 寬25cm 高12.8cm

須彌座還可以成為金剛座或者須彌壇,是安置佛、菩薩的臺座。須彌其實指的是須彌山,是古印度神話裡的神山,更是世界的中心,用須彌山做底,用來顯示佛的神聖偉大。

這種須彌座外觀最大的形式特點是上下出澀、中間束腰。比如展覽中的這件金須彌式塔座,上部是承託塔幢的平臺,並設立欄和柱。中部是束腰式,鑲嵌著綠松石和珊瑚等。底座是中空,有三層裝飾帶。

我國歷史中最早的須彌座是雲岡的北魏石窟,後來的一些家具,比如屏風之類的底座也經常用這種形式,甚至在著名的《營造法式》中還規定了須彌座的詳細做法。

康熙款 畫琺瑯蓮瓣碗座清康熙 清宮舊藏

底徑10cm 高4.5 cm

這是一件收錄在故宮網紅日曆中的重器,出現在5月14日(農曆四月初十)那一天,十分難得的是,原配的琺瑯蓮瓣式碗也一起展出。

重點來看底座的部分,第一眼看上去顏色十分絢麗,有上下兩個部分蓮瓣式的高足,工藝十分巧妙,蓮瓣式碗的內部顏色淡雅可人。

臺北故宮也有類似的藏品,是一隻清康熙畫琺瑯蓮花蓋碗,帶有蓋,早在1935年的時候就曾經到英國倫敦參加中國文物國際交流展,但在公開的資料中,沒有發現有底座出現。

清乾隆 畫琺瑯開光山水花鳥圖蓋碗

通高26.9cm 口徑24.1cm 底徑11.2cm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這一件掐絲琺瑯蓋碗座就有很意思了,首先出自乾隆時期,僅看底座的時候還不覺得乾隆爺有多麼喜歡繁複的工藝,但是我們找到了故宮博物院所藏這件底座上的寶貝:畫琺瑯開光山水花鳥圖蓋碗,是一件集合皇家恢弘氣質和清新感的器物。

底座紋飾和樣式還是乾隆時期的典型代表,藍色琺瑯料為地,配上纏枝蓮紋樣。但是所承託的蓋碗就有些不一樣了,蓋頂是銅鍍金鏨花,十分符號皇家氣質,開光內畫的琺瑯山水花鳥畫卻十分清新,尤其是在繁複蓋頂的承託下更加突出。

不得不說,乾隆爺的審美真非常人所能看得懂的。

再來看看文房四寶之一的毛筆,作為當時必不可少的工具,對於筆架的製作,以及筆架下所襯的底座自然是精益求精,並且研究出不少的花樣兒。

清乾隆款銅鎏金筆架座 清宮舊藏

長19cm 寬3.4cm 高11.5cm

故宮博物院所藏清宮筆架中,金屬類底座中有兩件器物值得關注,一件是乾隆款銅鎏金筆架座,雲龍紋作為主體的裝飾,這一件筆架胎體厚重,是乾隆時期特有的御製筆架形式。

曾經在故宮博物院所舉辦的御書房為主題的展覽中,也曾經有類似題材的器物,形制一樣,筆架主題的裝飾更加繁複,上面所託的是一件琺瑯雙龍戲珠圖案的山子。

清晚期掐絲琺瑯筆架 清宮舊藏

長12.8cm 寬8cm 高16.9cm

另外一件造型獨特的掐絲琺瑯筆架,整體看上去一個縮小版的龍椅寶座式,是一件多用的書房用品,既可以用作筆架,也可以用作筆屏。龍首高昂著,被用作是背屏的裝飾,橫梁上面是四個銅製的筆插。

清晚期掐絲琺瑯筆架局部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認真觀察還能看到下方的四足底座內放置了三個圓形的銅注,可以貯水,用來調色,或者是水丞,並且帶有可以抽拉的銅鎏金龍紋蓋。

木 座

由於木材本身的保存比較容易出現開膠散架等缺損,這一次展覽中的40件木質器座中,有很多是和原配器物分離,並且器座本身也受到損壞,也是經過了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木器修護室的修復,才最終得到全貌呈現器座。

清紫檀嵌楠木雕拐子紋三連臺底座 清宮舊藏

長44.6cm 寬14cm 高9.9cm

這是一件經過修復的木器底座,是一件三連座,故宮博物院依據形制基本可以判斷上面所放置的爐瓶盒。

但因為時間久遠,原來用以粘連木材的粘結劑魚鰾膠老化,底座的面板、束腰等部分全部開膠,結構也散架了,其他沒有開膠的地方也粘結劑基本也失效了,所以故宮博物院進行了原貌的復原,在修復的過程中使用魚鰾膠整體粘連,等膠幹了之後,再用蜂蠟進行燙蠟處理。

紫檀十方如意式底座

直徑18.5cm 高6.7cm

在製作木質底座時,經常會使用鏤空雕刻的方法,使得木材鏤空的部分十分容易斷裂,比如這件紫檀底座原來陳設的是一件青銅器鋪,但因為頂部取料十分單薄,長久之後,頂部就出現了五處大小不一樣的斷裂。

這是一件修復難度比較大的木器底座,因為接口非常狹窄,常規的雕刻補配是直接受力於受損補位,容易造成接口處的再次崩裂,對文物產生二次破壞,最終故宮採用的是電磨頭慢速打磨的辦法來避免對文物的直接施力。

清紫檀三方如意底座 清宮舊藏

邊長15cm 高5.5cm

清紫檀四方如意形底座 清宮舊藏

長17.4cm 寬17.2cm

這次展覽中有多件陳設青銅器的木質底座,並且多數是紫檀材質。

清紫檀雕纏枝西番蓮底座 清宮舊藏

長8.2cm 寬5.7cm 高12.2cm

清紫檀夔龍紋腿盆架 清宮舊藏

直徑16cm 高9.3cm

清紫檀水紋荷花底座 清宮舊藏

長34cm 寬12.4cm 高5.1cm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造型獨特可能是用來陳設把玩件或者其他擺件的底座,造型工藝或者十分質樸,或者極度要求雕刻考究。

清 紫檀仿竹枝底座 清宮舊藏

直徑16.2cm 高7.6cm

展覽現場有一件十分具有設計感的底座,即便是到今天也會是一件網紅單品,紫檀仿竹枝底座,造型十分簡潔,10根紫檀木仿柱子形狀的杆合圍在一起。但是所陳設的是何物,已經不可考究了。

清紅木幾桌式底座 清宮舊藏

直徑15cm 高12cm

另外一件造型簡潔的是紅木幾桌式的底座,遠遠看上去是一件餐廳裡常用的圓形幾桌,所仿製的和幾桌造型工藝一致,推測是陳設瓶類器物的底座。

玉 座

清代宮廷的玉座一般是選用顏色比較深的青玉和碧玉,器物本身是顏色比較淺的白玉,從上到下有個顏色的深淺的變化,大件佛造像,小件筆洗等都有玉座。

尤其是到了清乾隆時期,盛行仿古的風氣,在玉座的設計上注重樸素,形狀和紋飾都從古器上尋找,要來彰顯皇帝誓要匡正時弊的心。

清乾隆御題白玉赤壁圖山子及青玉座 清宮舊藏

寬20cm 通高14.4cm

乾隆御題白玉赤壁圖山子及青玉座就是其中的代表,陳設器物山子是白玉籽料,玉質溫潤,底座是顏色比較深的青玉,山子背面是泥金的乾隆御題詩一首。整體玉器的雕刻手法多樣,圓雕、高浮雕、陰刻等等。

清 青白玉雕海水紋山子座 清宮舊藏

長32cm 寬12.4cm 高7.5cm

另外一件雕刻更加繁複的是青白玉雕海水紋山子座,在不斷變換的海水波浪紋中甚至隱約能看到龜、馬等紋飾,出自於「龍馬負圖,洛龜駝書」的典故。

清 嵌玉琺瑯座 清宮舊藏

長19cm 寬16.5cm 高13.6cm

底座本身也會有多種材質的結合,比如這件白玉和琺瑯底座,可以相互分離,整體分為五層,其中最頂部是白玉圓盤樣子的託,雕刻了一朵盛開的百合花,依次往下是四層逐漸過渡的銅琺瑯座。

清 青玉蓮花座 清宮舊藏

寬13cm 高26.5cm

漆 座

剔紅漆藝是宮廷中工藝上乘的種類,清宮漆器底座種類繁多,多種雕刻技法相結合,極儘可能的體現清代宮廷細膩雕刻的藝術風格。

清中期 金漆三多紋套盒座 清宮舊藏

邊長20cm 高5.5cm

盒邊長18.2cm 通高26cm

先來看一件集合多種髹飾技法於一身的神仙底座,寓意吉祥。這是一組金漆三多紋套盒的底座,套盒上下有三層,外邊的是盒罩,底部的是方形的底座。

金漆三多紋套盒座 清宮舊藏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蓋面上的是桃子、石榴、佛手組成的《三多圖》,寓意多壽、多子、多福。盒壁四面為葡萄、苦瓜、葫蘆等紋樣,也是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底層盒內有五個子盒,畫著的是蝙蝠和壽字,寓意是福壽連綿。盒罩為金漆就,有四個圓形開光。作為承託的底座自然也是配以描金銀花卉紋。

清黑漆描金臺座式底座 清宮舊藏

長12.8cm 寬12.8cm 高6.9cm

這件黑漆底座同樣出彩,所置的器物已經不見蹤跡,但推測應該是某一種貢器。外觀看上去有點像庭院建築中亭子底部的造型,上下兩層,圍欄式的臺面和高束腰的座臺,黑漆的厚重也使得整體器座十分沉穩大氣。

清黑漆剔紅磐式套盒底座 清宮舊藏

長41cm 寬23.2cm 高14.5cm

剔紅器座是一件黑漆剔紅磐式套盒和底座,底座所承的漆盒拼成磐式之後,可以分好不差的放置在剔紅底座中。底座圖案複雜,人物眾多,但層次分明,是宮廷這一類器物的代表作。

牙 座

牙座這種形制是明清牙雕中比較典型的一種,這次展覽中有素牙座和染牙座兩種,染牙座是給象牙染色,用來仿紫檀、仿漆器、仿玉器等。

清 象牙鏤雕盤根式水丞座 清宮舊藏

水丞又徑1.5cm 最大徑6cm

座高1.5cm 通高7cm 徑6.5cm

牙座常常用來承託的是一些精美小巧的器物,比如這一件象牙鏤雕盤根式水丞,是一件金星玻璃南瓜式的小水丞,造型逼真,象牙雕刻的底座生動自然,這是一件象牙雕刻與器物完美結合融為一體的作品。

其他材質器座

這其中包括陶瓷座、瑪瑙座、水晶座、玻璃座等等,原料多樣。

雍正款天藍釉帶紫釉座缽缸及鐵鏽釉座 清宮舊藏

又徑26cm 底徑15.8cm 高21.5cm

比如這件仿紫檀的陶瓷底座,承託的是一件天藍釉的缽,底座估計是為了和器物本身材質相仿,選用了陶瓷,但卻塗上了施紫黑色釉,仿紫檀的木色,遠遠看上去猶如紫檀木座。

清 黃玻璃雕獸面紋瓶座 清宮舊藏

腹徑20cm 高8.3cm

另外一件也是仿家具造型的底座,是黃玻璃材質,但並未塗抹木質家具的釉色,通體保留了黃玻璃的本質顏色,應該是一件乾隆款黃色玻璃桃實紋瓶的座。

清慎德堂款紅地描金纏枝蓮紋瓷座 清宮舊藏

直徑14cm 高5.5cm

紙胎包錦匙座

長24cm 寬3.5cm 高3.6cm

底座在人們固有印象中是一種實用器和器物的附屬物,但其實這些底座有些堪稱是神仙底座,超越器物本身的存在,今天看到清宮留下來的器座,對於研究清代陳設理念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故宮博物院藏宮廷器座展相關信息:

主辦方:故宮博物院、嘉德藝術中心

承辦方:嘉德藝術中心

展覽地點:嘉德藝術中心2層

北京東城區王府井大街1號

展覽日期:2019年7月6日-10月6日(周一閉館)

展覽時間:10:00-18:00(17:30 停止入場)

(備註:本文所有展品來源均為故宮博物院,藝術頭條展覽現場拍攝)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臺北故宮是大陸遊客臺灣遊的必到景點,東坡肉形石,和翡翠白菜這些鎮館之寶,讓遊客嘆為觀止。東坡肉形石當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帶走了大批文物,那麼到底有多少寶貝帶去了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2018年曾經提到:"1949 年運來臺北的都是書畫、細軟,重的東西搬不動。北京故宮藏品以宮殿,器物等大東西見長,臺北故宮藏品以書畫文物見長。書畫文物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面最具分量。"
  • 寶貝,你配得上一切最好的東西
    三代培養不出貴族,其實不是說物質上的匱乏,而是精神上的空洞,需要三代以上才能填補。與金錢的多少相比,父母對金錢的態度直接決定孩子未來能否豐盛。,你配得上一切最好的東西2,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滿足你的願望3,但是我們可以設定目標,一起努力,看能不能達到。
  • 「上新了·故宮」來濟南了!寶藏小物件都在這,用了就是妥妥的...
    原創 濟南市文旅局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物」是什麼?物是實體、物是容器,物強調被使用,物是一種價值。文創是什麼,顧名思義,是文化+產品+創意。將傳統工藝與潮流設計相結合,又將創意與產品功能相契合,佰城仟物以「洋氣」的方式傳播濟南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它,最終實現走出去。
  • 老物件裡最年輕的風景——故宮志願者的故事
    在年輕人的生活裡,兩個小時都能幹些什麼?四集電視劇?一章故事?沙發上的一場小憩?網絡中呼朋引伴的一局遊戲?——大部分人都是這樣消磨,但也有人願意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用最熱情的聲音將歷史文化知識傳遞出去,用最耐心的態度解答拋向他們的各種各樣甚至稀奇古怪的問題,用一個人兩小時的服務成就千百人兩小時的充實。他們就是老物件裡最年輕亮麗的風景線——博物館青年志願者。
  • 臺北故宮新開的南院裡藏了些啥寶貝?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 董立林從2001年選址後歷經15年漫長籌建、計劃修正和政治角力,臺北故宮南部院區12月28日正式開館試營運。作為臺北故宮的人氣王,「翠玉白菜」也暫別本院,來到南院「站臺」10個月。那麼,除了這棵「白菜」,新開的臺北故宮南院,還有什麼寶貝值得一看呢?
  • 這個被當成寶的故宮花瓶,此人笑說:我的夜壺也是寶貝?
    當新中國建立後,他已經成了不折不扣的普通百姓,然而他又是幸運的,總算沒有被歷史所唾棄,而此時的皇宮已經成為了故宮博物館,就算從小在皇宮長大的他,也不能隨便進出,要買票才能進去,這讓他感嘆。故宮作為他兒時的家,自然讓他充滿著熱愛,當他重遊故宮時看到了一個花瓶,這個被當成寶的花瓶,此時專家正在大聲介紹,他卻笑說:"我的夜壺也是寶貝?"。
  • 魯迅先生當年曾去故宮內庫翻麻袋找寶貝,結果是……
    一句話,故宮有關人員的文化修養讓人大跌眼鏡。更過分的是,故宮的幾個負責人還嘴硬了幾天,辯稱「撼」字用在這裡也可以,直到拖不過去了才道歉承認錯誤。一句話,故宮有關人員的臉皮實在是夠厚的。之後,2012年1月,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直到2019年4月退休,由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接任。
  • 臺北故宮裡,到底藏了多少寶貝?和北京故宮相比又怎樣?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遺留下的燦爛文物基本珍藏在故宮中,準確說是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2009年周兵執導紀錄片《臺北故宮》曾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臺北故宮》共12集,追溯了文物遷台歷史和臺北故宮現狀,並對書法、繪畫、青銅、瓷器、珍玩等臺北故宮館藏國寶一一進行介紹。近期再觀看,感想頗多。
  • 故宮裡的怪獸來教育我們要珍惜歷史文化遺產
    這本《故宮裡的大怪獸》是滿族作家常怡的作品,她運用自己超乎尋常的想像力,給故宮裡的每一頭石頭獅子、龍和其他動物賦予了神聖的使命,讓主人公小雨和裡面的怪獸、神仙們真實地生活在一起,白天遊人如織的故宮,晚上就是怪獸出沒的家園,不要害怕,不要擔憂,這些都是善良溫和的怪獸,他們是小雨的朋友,和小雨一起玩耍,還邀請她參加小龍女的婚禮,跟怪獸生活在一起,只有驚喜、歡樂和溫暖
  • 三毛:「破爛」是寶貝,「寶貝」的背後是情懷
    那麼三毛所理解的有意義的東西是什麼呢?是在某個不經意的時間與一個「有故事」的物件結緣。讓她心動的不是因為這個物件多麼的價值不菲,而是這個物件的無價,無價於這個物件背後的故事。因為有了「寶貝」,生活豐盈起來;因為有了「寶貝」,記憶豐富起來。豐富的寶貝也見證了三毛的足跡,三毛的挑選眼光,三毛愛老物件,三毛喜歡自己設計。我經常總結,你的心裡有什麼眼睛就會看到什麼。什麼意思呢?
  • 沒有高顏值的紅牆綠瓦,老物件才是臺北故宮真核
    沒有做攻略,沒有看錦囊,沒有查找圖片,臺北故宮到底什麼樣子,腦海中有無數想像:是如同北京故宮一樣青磚綠瓦氣勢宏大?還是更接近瀋陽故宮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抑或是完全不同於以上兩者的另一個模樣?這是一個藍天白雲的明媚冬日,空氣中略帶涼意,卻也正是一個舒爽的好天氣。
  • 故宮是什麼?
    >根據考古,鹹陽宮建在高且平的北陵上象徵天帝紫微宮與銀河的渭水穿城而過宮殿整體為凹字形,都是土木混合的高臺建築兩側建築有飛閣復道與主殿相連天人合一的選址思想與高大宏偉的宮殿形象體現了秦始皇對神仙思想、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群除了上述的宮殿歷史上還有很多宮殿都是推動我國宮殿建築發展的裡程碑後續會給大家詳細科普03 故宮有什麼?
  • 煙醯胺是什麼神仙寶貝?大牌都愛慘它
    到底煙醯胺是什麼神仙寶貝,讓越來越多品牌都粉它?它對於我們的美白大業真的有幫助嗎?下面我們就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弄清楚究竟煙醯胺是什麼!煙醯胺是什麼呢?煙醯胺好像是一個聽上去一臉懵但似乎又很厲害的存在,事實上,它是維生素B3(煙酸)的衍生物,也是護膚界公認的「全能型選手」,集修復、美白、抗衰老等功效於一身。
  • 為什麼鎮元子那麼厲害卻當不了神仙,其實正是被自己的寶貝困住了
    如果鎮元子是當時天庭中的一員,那麼天兵天將的戰鬥力肯定會大大提升,也不會出現故事開篇中,一群神仙都拿小小的孫悟空沒辦法的場面了。在三界之中,不管是人還是妖怪,都有一個終極目標,那就是修煉得道,位列仙班,成為一個又名氣的神仙。雖然說天庭的各種條條框框,很不適合自由慣了的人,但它畢竟是神仙聚集的地方,對於修為的提高,是凡間萬萬不能比擬的,其中原因主要有這幾點。
  • 到北京看什麼——故宮珍寶館裡的田黃三聯璽
    到故宮,耀眼的琉璃瓦、朱紅的城牆、高高的大殿、漢白玉的欄杆讓人目不暇接。那麼如果鑽研到細節上,還應該看哪些小物件?故宮博物院到故宮,必進珍寶館和鐘錶館。本期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小物件,就是其中一個,珍藏在珍寶館中。說是小物件,是因為東西尺寸小。從意義上來說卻非常重大,是故宮的鎮館之寶。
  • 溥儀重回故宮參觀,從龍椅下拿出一個東西,激動道:這是我的寶貝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溥儀皇帝在成為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之後,在閱兵臺上去閱兵時,那種心裡的苦澀滋味也許只有溥儀自己才能夠理解得了吧。其實關於溥儀,現代很多文學作者都給溥儀貼上了一個「悲催命運」的標籤。其實仔細去看溥儀的一生其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往往總是令人同情萬分。
  • 「故宮」來濟南了!寶藏小物件都在這,用了就是妥妥的紫禁城範!
    文創是什麼,顧名思義,是文化+產品+創意。將傳統工藝與潮流設計相結合,又將創意與產品功能相契合,佰城仟物以「洋氣」的方式傳播濟南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它,最終實現走出去。然而店內多個系列上百種寶貝,保證你排隊的過程不會無聊。兔子王系列的雨傘、滑鼠墊,是以濟南傳統兔子王為原型,融合當代年輕人群的審美,創新設計了兔子王的新形象,使其成為了富有文化和創意內涵的實用生活用品。
  • 你知道臺北故宮最牛的寶貝是啥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北故宮博物館」就已經在大力搞創意、玩時尚、走國際化精品路線了。臺北故宮,在中國三大故宮中,是不是最多寶貝的故宮我不確定,但肯定是最新的。它在1965年興建完成,之後還陸續增建。為了不辜負「故宮」這兩個字,三棟主建築設計仿中國北方的宮廷樣式。旁邊有個仿宋明庭園的「至善園」,一整個「中國風情」啊!故宮的典藏精品都是來自北京故宮的皇室收藏,原來都在北京紫禁城、熱河避暑山莊以及瀋陽故宮裡,只供皇帝家族、大臣皇族賞玩,尋常老百姓根本沒機會看見。
  • 招財物件擺有哪些禁忌?擺放不對會失財嗎?
    今天我們就來淺談一下招財物件擺放有哪些禁忌呢?第一,我們首先要明白到底什麼是招財物件,而這些物件為什麼能招財,而其它物件不可以呢?招財物件在風水中,就是作用就是有氣成之,使氣聚之的物件;剩氣運,唯我而用。招財物件物件主要分為兩大類:
  • 孩子配得上一切最好的東西
    三代培養不出貴族,其實不是說物質上的匱乏,而是精神上的空洞,需要三代以上才能填補。與金錢的多少相比,父母對金錢的態度直接決定孩子未來能否豐盛。,你配得上一切最好的東西2,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滿足你的願望3,但是我們可以設定目標,一起努力,看能不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