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今有某家孫媳婦,太和門前曬大奔。
這位前空姐、現豪門媳婦引發的故宮輿情,至今還在持續發酵,她背後的家族估計掐死她的心都有了。一方面,網友們深挖這位「露小寶LL」的背景家世、名表豪車、9萬每平的豪宅……另一方面,故宮此前各種各樣的管理漏洞也被翻出很多。
且說其中一件:2011年,一個小毛賊白天進故宮後找了個房間藏好,到晚上出來輕易就偷走了9件展品,然後輕易地翻圍牆便逃走了。一句話,故宮安保簡直形同虛設。
之後警方破了案子,故宮給警方送了一面錦旗,上面寫的是「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這個「撼」字明明應為「捍衛」的「捍」,頓時惹來網友群嘲。一句話,故宮有關人員的文化修養讓人大跌眼鏡。
更過分的是,故宮的幾個負責人還嘴硬了幾天,辯稱「撼」字用在這裡也可以,直到拖不過去了才道歉承認錯誤。一句話,故宮有關人員的臉皮實在是夠厚的。
之後,2012年1月,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直到2019年4月退休,由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接任。
在執掌故宮帥印的7年裡,單霽翔對故宮這個IP的品牌形象改變很大,故宮文創也做得非常成功,2018年的文創銷售額超過15億元。
但這次故宮奔馳撒歡兒事件,又給故宮的品牌形象蒙上了陰影。
很多網友提起故宮的管理漏洞時,擔心各種國寶受損,覺得前清留下來的珍本古籍會被盜或損壞。其實,別的不提,所謂故宮保存的書籍之類,其實沒多少真稱得上國寶的。
這不是我說的,是魯迅先生說的。當年魯迅先生在北洋政府教育部裡做事,曾奉命去故宮搜羅寶物,當時盛傳故宮倉庫8000個麻袋裡有很多寶貝。
我們看看他是如何描述的:
「即日搬了二十個到西花廳,我們倆在塵埃中看寶貝,大抵是賀表,黃綾封,要說好是也可以說好的,但太多了,倒覺得不希奇。還有奏章,小刑名案子居多,文字是半滿半漢,只有幾個是也特別的,但滿眼都是了,也覺得討厭。」
「殿試卷是一本也沒有;另有幾箱,原在教育部,不過都是二三甲的卷子,聽說名次高一點的在清朝便已被人偷去了,何況乎狀元。至於宋版書呢,有是有的,或則破爛的半本,或是撕破的幾張。也有清初的黃榜,也有實錄的稿本。朝鮮的賀正表,我記得也發見過一張。」
「殘餘的破紙裡,大約總不免有所謂東西留遺,但未必會有蜀刻和宋版,因為這正是大家所注意搜索的。現在好東西的層出不窮者,一,是因為闊人先前陸續偷去的東西,本不敢示人,現在卻得了可以發表的機會;二,是許多假造的古董,都掛了出於八千麻袋中的招牌而上市了。」
——也就是說,魯迅先生那時就非常清楚的知道,有價值的東西在清朝就被偷得差不多了。後來,主事者又調集更多人手,大規模地搜撿過,這還是北洋軍閥時期。再到國民政府又一番檢點,不要幻想還留有什麼寶貝了。當然,有些東西那時不覺得是寶貝,現在大概也算是難得的文物了。
最後,還是用魯迅先生的話結尾吧:
「中國公共的東西,實在不容易保存。如果當局者是外行,他便將東西糟完,倘是內行,他便將東西偷完。而其實也並不單是對於書籍或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