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的外語水平究竟怎樣

2021-03-03 嘆年光過盡

      接著昨天說。昨天說了魯迅先生的懂得日語,德語,也會一點俄語,英語。這幾門外語他能達到什麼水平呢?

     

      首先說先生的日語水平。先生自1902年3月到日本留學,到1909年8月底回國,在日本一共待了7年5個月。順便說一句,曾看到一篇文章說魯迅先生是在1902年秋赴日,1909年6月返國。我讀過這篇文章後感覺和我的記憶不一致,近年來記憶力壞的可以,不敢隨便說,於是就查書。手邊恰好有一本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魯迅年譜長編》第一卷,此書由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所編,可靠性應該是很高的。查的結果是我的記憶這次竟然沒有錯。

      在日本這麼多年,有這麼好的語言環境,以先生的語言學根底,再加上他的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天賦和勤奮,他的日語可稱得上精通。學過外語的人都知道,對外語的學習有四個要求:聽、說、讀、寫。魯迅先生在這四個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直接以日文寫信給日本朋友。還翻譯了許多日文的文學作品。先生翻譯的其他國家的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作品的數量相當可觀,也大都是從日文轉譯的。他也曾將自己的文章翻譯成日文,在日本發表。也有過直接以日文寫作,然後再把文章譯成中文在國內發表的情況。先生還多次在日本友人與中國朋友交流時擔任過口譯。由此可見,先生的日語水平確實是達到了化境的。

   下邊本來應該說先生的德語了,看看表,已經10點半了。明天接著談吧。

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都十分熟練。魯迅用日文寫過文章,也曾將自己的作品譯為日文,又多次擔任口譯。特別值得提到的是,他從1927年12月起親自教許廣平學習日語,教學效果非常之好,結果學生很快就能從日文翻譯文學作品——這就是稍後出版的《小彼得》(上海春潮書局1929年11月版,署名「許遐」,聯華書局1939年重印本署名「許廣平」,而書名頁仍題「許遐譯」)。許廣平回憶說:「先是教單字,但並不是照日文教學所排列的字母教起,而是魯迅自己編出講義來教的。教書時逐步深入,而又靈活地每天按時地學習。一共自編自教了二十七課。」教法別出心裁,效果又快又好,無不表明魯迅對日文的掌握已臻化境。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都十分熟練。魯迅用日文寫過文章,也曾將自己的作品譯為日文,又多次擔任口譯。特別值得提到的是,他從1927年12月起親自教許廣平學習日語,教學效果非常之好,結果學生很快就能從日文翻譯文學作品——這就是稍後出版的《小彼得》(上海春潮書局1929年11月版,署名「許遐」,聯華書局1939年重印本署名「許廣平」,而書名頁仍題「許遐譯」)。許廣平回憶說:「先是教單字,但並不是照日文教學所排列的字母教起,而是魯迅自己編出講義來教的。教書時逐步深入,而又靈活地每天按時地學習。一共自編自教了二十七課。」教法別出心裁,效果又快又好,無不表明魯迅對日文的掌握已臻化境。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都十分熟練。魯迅用日文寫過文章,也曾將自己的作品譯為日文,又多次擔任口譯。特別值得提到的是,他從1927年12月起親自教許廣平學習日語,教學效果非常之好,結果學生很快就能從日文翻譯文學作品——這就是稍後出版的《小彼得》(上海春潮書局1929年11月版,署名「許遐」,聯華書局1939年重印本署名「許廣平」,而書名頁仍題「許遐譯」)。許廣平回憶說:「先是教單字,但並不是照日文教學所排列的字母教起,而是魯迅自己編出講義來教的。教書時逐步深入,而又靈活地每天按時地學習。一共自編自教了二十七課。」教法別出心裁,效果又快又好,無不表明魯迅對日文的掌握已臻化境。

相關焦點

  • 魯迅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有著怎樣的人生命運?|日本_教育|福井縣|...
    從1902年到1909年,魯迅先生在日本度過了7年留學生涯。期間,魯迅曾經進入仙臺醫學專門學校(今日本東北大學),學習了約2年。就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習期間,魯迅遇上了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20年後,魯迅在廈門大學任教時,想起了藤野先生,揮筆寫下一篇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
  • 魯迅的恩師藤野先生後來怎樣了?被學校辭退,日本投降4天前去世
    相信讀者朋友們,一定也還記得中學課本上,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在魯迅就讀日本學校時,給予了這個異國遊子莫大的關心和幫助,讓魯迅表達了對他的深刻關心和幫助,那麼藤野先生後來究竟怎樣了呢?1901年,藤野便開始到仙臺醫專學習解剖學,這個時候的他實際上剛剛滿27歲,並擔任學校一年級的班主任,因此藤野不但要授課,同時還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個人的生活狀況等等,也正是在這一段時期,藤野先生認識了魯迅。藤野先生在回憶魯迅的時候曾經寫到:「周君身材不高,臉圓圓的,看上去人很聰明。
  • 紹興是文明古城,也是魯迅先生的故居,魯迅故裡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這是自己第二次去魯迅故裡,去了不知道又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故事?魯迅故裡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佔地50公頃,是原汁原味體驗魯迅先生筆下人物,感悟魯迅先生從小生活的真實場景。由魯迅先生當年生活的故居、祖屋、三味書屋、百草園、周家新臺門、壽家臺門、土谷祠、風情園等等一系列古宅古蹟組成。是紹興保存最完好,最具水鄉古城風格、江南風情韻味的歷史街區。
  • 走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幫你了解魯迅
    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是身邊人對魯迅先生的評價。這樣一個受人尊敬的偉大作家,在侄女周曄的眼中,又是怎樣的人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來感受一下吧!第四部分:(14-25自然段):寫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受傷的黃包車夫及他的無奈心情。第五部分:(第26-27自然段):總結全文,借寫伯父關心女傭阿三點明伯父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 不朽的魯迅先生
    時至今日,卻有人否定作為革命家的魯迅,把他包裝成所謂的「自由主義者」。對於這種論調,我們不妨引用瞿秋白是怎樣評價魯迅的,就十分清楚了。瞿秋白在給他選編的《魯迅雜感選集》寫的序中,詳盡而深刻嚴謹地評價了魯迅雜文和魯迅其人,他把魯迅雜感所體現的革命文藝最寶貴的精神內涵概括為:最清醒的現實主義;「韌」的戰鬥;反自由主義;反虛偽的精神。
  • 這些當今教育存在的問題,看看魯迅先生怎樣破解
    不久前,在上海圖書館和魯迅文化基金會攜手舉辦的「大師對話」講壇上,魯迅文化基金會特邀顧問、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劉國勝開講《人立而後凡事舉———魯迅教育觀今讀》,系統地介紹了魯迅先生對教育本質
  • 魯迅造了一個「猹」,先生筆下的「猹」是什麼動物,現狀如何?
    小學課本中有一篇魯迅先生的文章叫《少年閏土》,該文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魯迅一生當中記憶深切的老師一共三位:年少時私塾的啟蒙老師壽鏡吾,留日時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還有為他傳授《說文》的章太炎。這位藤野先生究竟給過他怎樣的幫助呢?其實我們今日看來,也不過是老師關心學生的那些日常行動。藤野先生在課下細細查改了魯迅的講義,講義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課堂筆記;為魯迅糾正解剖圖的細節錯誤;有時向魯迅問起中國的一些情況。
  • 沫若先生用4字罵魯迅,魯迅先生5字回敬,世人笑稱:這就是老郭了
    文/紀布魯迅先生一生罵人無數,其中,要說罵誰最狠?首當其衝的必然是郭沫若,一語雙關「才子加流氓」。老郭被罵實屬活該,誰讓他沒事兒去惹魯迅先生,污衊魯迅先生為資本主義前的封建餘孽。矛盾激化兩人就各自暗中較勁兒,之後的7、8年裡二人未曾見面,但針鋒相對一直也沒停息過。
  • 魯迅如果不當作家,還能幹什麼?今天分享一個多才多藝的魯迅先生
    點擊關注哦魯迅如果不當作家,還能幹什麼?今天分享一個多才多藝的魯迅先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先生在文學以外的領域,也是多有涉獵,曾經有人說魯迅一生僅僅稿費的收入就足夠他過上富足的生活,但是在稿費以外,魯迅先生還有哪些具體的才能,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個,多才多藝的魯迅先生。
  •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他是怎樣的人?他的人生結局如何?
    我們中學時學過的魯迅散文《藤野先生》,講述了一段異國師生情。魯迅說:「在我所認為我師的在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然而,仙臺一別,魯迅再也沒有見過藤野先生。他們相處不到兩年,藤野先生在魯迅心目中卻有如此之高的地位,這位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後來又怎麼樣了呢?
  • 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的「恩師」藤野先生,後來有著怎樣的人生結局?
    尤其是藤野先生,對於這位中國的留學生幾近關懷,讓身處異國他鄉的魯迅倍感溫暖。記得在「藤野先生」這篇散文當中魯迅提過,為了讓魯迅先生能夠理解課堂上所教授的內容,藤野先生讓其一周交一次講義,並對魯迅抄寫的講義進行批改和用紅色筆備註,以方便他能夠看懂。或許是因為藤野先生的照顧和關懷,給魯迅留下了一生都不可磨滅的回憶和感激。
  • 程小瑩:魯迅先生在我的青春
    (魯迅:《故鄉》)居然並不覺得怎樣的好;我也寫得出的呀。許多年以後,隔著無數個冬日,空氣清冽,往日的溫潤,被抹了去了。天是一色的灰,落光了葉子的枯樹,靜靜地立著,才覺得,「微風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那是一支有靈魂的筆呀。 我的小學和中學,就這樣在魯迅的文字裡度過。
  • 文學家魯迅先生,興趣愛好又是什麼呢?
    今天介紹的就是文學家魯迅先生,在創作上他才華橫溢,那麼在平時生活中他又有著怎樣的興趣愛好呢?魯迅在很小的時候就愛上了繪畫,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魯迅也為中國的美術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當年還處於學生時代的我們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一定不會陌生,講臺上的老師看書入迷,所以沒有花太多精力在孩子們身上,魯迅便在下面用荊川紙蓋在繡像的上面進行描摹。
  • 魯迅先生後人如今怎樣了?兒子任職高官,另一個是家喻戶曉的明星
    魯迅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他對於中國有著巨大的影響,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文學大家的影響力有魯迅強,魯迅的文化程度相當高,但是他曾經是一名醫學生。當年在日本留學到魯迅意識到中國人民的麻木無知之後明白了學醫救不了中國人的道理,他決定棄醫從文,成為一名文學家,用筆桿子敲打中華人民的思想,魯迅一生寫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其中有部分作品還出現在我國中學的教育課本上,很多人都好奇魯迅先生的後人如今怎樣了?他的一個兒子任職高官,另一個侄孫子則是家喻戶曉的明星。
  • 六年級下冊第17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讓你了解魯迅先生
    1.談話導入:提起魯迅先生,我國甚至世界上有許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愛戴和稱頌,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尋找答案。(板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文題中的「我」是作者周曄,是魯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曄在魯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時寫的回憶錄。
  • 現在人還能寫出魯迅先生那樣的文章嗎
    怎樣才能寫出魯迅先生那樣的文章?頭條曾發出這樣的疑問。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是新文化運動的直接參與者,魯迅先生的時代正是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向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和自由的過渡的時代,魯迅先生代表的是從文化和思想領域去解放當時的受壓迫的最廣大的社會底層的人民。
  • 被稱為是「民族魂」的魯迅先生,私底下居然是一個傲嬌的人?
    要說現實中傲嬌的人,怎能不提一下魯迅先生呢。正所謂「橫眉冷對千夫指」,魯迅給大部分人留下的印象,想必是筆鋒銳利、不留情面,更和不少名人大家打過筆仗,也有人忿忿地將其稱作「刀筆吏」。不過,魯迅也有著些崇敬之人,其中一位就是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先生何出此言?
    >世界上有四大古老的文明,尼羅河古埃及文明,恆河古印度文明,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以及我們的華夏文明,華夏文明傳承千年至今仍未斷流,這是其他幾大文明所無法比擬的,而千年之間華夏文明一直繁榮昌盛更是堪稱奇蹟,而造就這一切很大的原因就是漢字,漢字記錄下華夏文明,將千年之前的古人同今人跨代連結在一起,雖幾經變革但漢字依舊保留著初創時的那份精髓,想像千年之前的先輩筆下與我們寫著相同的筆畫,這是怎樣的一份厚重在其中
  • 對魯迅先生的一些評價
    千年來,魯迅先生在天國之下,只有這一個。也許,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沒有人比得上他了,他是偉大的、崇高的、空虛的英雄戰士、思想先驅和文學巨匠。橫眉冷眼旁觀,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就是他的人生寫照。想念魯迅,敬畏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