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魯迅先生的一些評價

2020-12-17 小丸子的家常料

千年來,魯迅先生在天國之下,只有這一個。也許,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沒有人比得上他了,他是偉大的、崇高的、空虛的英雄戰士、思想先驅和文學巨匠。橫眉冷眼旁觀,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就是他的人生寫照。

想念魯迅,敬畏魯迅。他同革命人士和仁人志士一樣,對祖國充滿著熱情的感情,對人民充滿著關懷和期待。潑辣的筆觸,機智犀利的語言,深刻地揭示了舊社會黑暗的腐朽,並做出了有力的回擊,筆下的文字,正是魯迅先生直截了當的攻擊,毫不掩飾,敢說敢罵。

一切詆毀、謾罵、諷刺魯迅先生的人,都是些惡棍、奸險之徒,他們不擇手段,把魯迅當作強敵,但這並不能改變他們的墮落和卑鄙。魯迅是一個對中國落後和麻木的人民深感憂慮的人,他深知封建禮教的毒害,也知道愚昧迷信的後果,可以說,最了解中國社會現狀的人,就是魯迅先生;最了解中國人的缺點和惡習的人,仍然是他。事實上,像阿 Q,閏土,祥林嫂,就是我們萬千大眾的一個縮影,當然,也有捨生取義的英雄豪傑,他們捨生取義,捨生取義,總之,讀魯迅的小說和文章,就是在領悟和感悟了中國社會的精神面貌之後,不斷地探索,不斷地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偉大的魯迅先生,與億萬中國人民同在,他的名望和功績,萬世流芳,千秋不滅,他的思想文化,將為新中國化指明方向,點亮險惡不平之處,指引我們中華兒女,奮進前進…!

在中國,魯迅是大文豪,是骨頭最硬的文化人物。在中國知識分子中,魯迅是敢於突破封建舊觀念束縛的一代先鋒。其可貴之處在於敢於面對權勢,敢於正視生命中的殘酷與血腥,敢於面對時弊,敢為天下先。魯迅精神是鐵骨錚錚的民族性!

一面新文化運動的旗幟:旗子是關於方向的,旗子是關於走向的,旗子起著領導和指揮作用!從科學的進化論到民族論、鬥士論,乃至最終成為偉大的革命家,魯迅先生不管是思想軌跡還是文化脈絡都十分清晰,從東渡扶桑求醫求學,到後來棄醫從醫,他的思想都經歷了激烈的碰撞與鬥爭,醫只能醫民之肉,而不能喚醒人民的精神,精神的麻木與衰敗將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的走向,毫無疑問,他的選擇是對的,「五四」以後,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他樹起的這面旗幟,無疑站在了新文化主戰場的最前沿!

撇開第一部影響世界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不談,那一篇篇似槍似劍,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雜文小品,實在無人能及,就是這樣一點值得當時及後世文人學習!

一個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人物。這樣看來,魯迅先生不只是一面旗幟,不只是新文化運動的方向,還是這個陣營裡的大將、大將、猛將,怎能見得?還用他的話說呢!

由第一本雜文集《熱風》到最後一本雜文集《且介亭雜文》,由《吶喊》自序到《仿徨》全集,由《中國小說史略》到《兩地書》等近千萬字的文學巨著,由《吶喊》自序到《仿徨》全集,誰也無法比擬他在新文化運動主戰場上的輝煌戰功。沒有!雖然他罵過很多人,也罵過很多人,但但凡被他罵過的人,大多都成了歷史的罪人和人民的公敵,在他面前,在他背後,都擺出了兩副嘴臉,看來他罵得對,罵得對,也是別有用心,自取其辱!

相關焦點

  • 魯迅先生對清朝的評價,殺盡了中國人的骨氣廉恥
    我們看看魯迅先生是如何評價清朝這個啥也不是的朝代的?魯迅先生曾說:「滿清之於中國,殺盡了中國人的骨氣廉恥,再輔以殘酷的文字獄和高壓的民族歧視政策,以數百年之力打造了一個奴性十足的奴隸民族。」魯迅先生魯迅先生評價:「乾隆時期的文字獄是馳名中外,譽滿古今,乾隆的殘忍陰毒已經達到了變態的程度!吹毛求疵、穿鑿附會、捕風捉影,動輒株連全族。"
  • 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西遊記》
    第一章:新臺門的人物:仕途坎坷的祖父原文:當然,讀者關心周福清坎坷的仕途,但更想了解他對魯迅的具體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周作人就對錢玄同說過:「祖父是一個翰林,滑稽似豫才。」除此之外,周福清對魯迅的影響還有兩個方面:一、特立獨行,不巴結上司,不攀附權貴。
  • 不朽的魯迅先生
    時至今日,卻有人否定作為革命家的魯迅,把他包裝成所謂的「自由主義者」。對於這種論調,我們不妨引用瞿秋白是怎樣評價魯迅的,就十分清楚了。瞿秋白在給他選編的《魯迅雜感選集》寫的序中,詳盡而深刻嚴謹地評價了魯迅雜文和魯迅其人,他把魯迅雜感所體現的革命文藝最寶貴的精神內涵概括為:最清醒的現實主義;「韌」的戰鬥;反自由主義;反虛偽的精神。
  • 魯迅先生對林黛玉的評價:她雖然美,但我不喜歡
    然而當我看到魯迅先生對林黛玉的評價之後,才明白魯迅所說的,《紅樓夢》的價值要點在敢於寫實的真正含義,同時也看到了魯迅一生求真的為人態度,魯迅毫不掩飾地說,「我不喜歡林黛玉」。周作人在《魯迅的笑》一文裡,提到魯迅給同學講《紅樓夢》時,對林黛玉的性格和心理做了透徹的評價。當時他問同學們,「大家愛不愛林黛玉呀,大多數人都回答,愛!
  • 魯迅先生的作品裡,影響力最大的是哪一個?你認同這個評價嗎?
    魯迅先生的作品裡,影響力最大的是哪一個?你認同這個評價嗎?《吶喊》插圖《吶喊》是魯迅所有小說中最精華的部分,也是他思想最集中反饋的一部偉大的作品,我們很少會說魯迅先生的作品沒有深層的含義,哪怕是魯迅先生再隨意的一句話,仿佛也有很多的意思等待我們去發掘
  • 大文豪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是什麼?
    答案:B解析:帝王的鏡子——評價的是《資治通鑑》;這是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評價的是《史記》,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說的。前半句「史家之絕唱」指的是,之前並沒有一部科學性的且綜合完整的「中國史」,很多史書是帝王將相的專屬。
  • 對魯迅的評價為什麼如此高
    魯迅對中國人的是不言而喻的,在近現代的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文學大師有如此強的影響力。魯迅的成就當然首先是在文學方面,尤其在刻畫中國人的人物性格和人格特別方面可以說無人能出其右,但是魯迅的封神之路卻是一步步完成的。
  • 你心目中的魯迅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
    先前突然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特地在度娘上搜索了當年朱自清先生寫《匆匆》這篇散文時到底是何年?卻不料無意中發現了有篇帖子在討論魯迅先生是否是三流作家。今天暫且不討論魯迅先生到底是幾流作家,只想問問小夥伴們魯迅先生在你們心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 「理工男「魯迅先生
    語文課本上似乎有一個標準答案: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老師也會跟學生說起,文學並非魯迅一開始的夢想,他在日本留學期間開始「棄醫從文」。然而,魯迅先生的多識、多才、多藝遠不止如此。他是文學家魯迅,又是設計師魯迅、美術家魯迅.....
  • 走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幫你了解魯迅
    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是身邊人對魯迅先生的評價。這樣一個受人尊敬的偉大作家,在侄女周曄的眼中,又是怎樣的人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來感受一下吧!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寫魯迅先生在笑談「鑿壁」中抨擊黑暗的舊社會。第23自然段:點明伯父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心。第25自然段:主要寫伯父幫助車夫後內心的激憤,憂國憂民之情躍然紙上。
  • 民國文學大師之魯迅先生
    帶著這些問題我搜集了一些相關材料,按出生年月的先後順序列出以下17位民國時期的文學大師(魯迅、胡適、郭沫若、林語堂、沈從文、徐志摩等),並儘量的尋找他們之間的聯繫,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望多提寶貴意見。我們今天先從魯迅先生講起,首先用一定的篇幅介紹一下魯迅先生的生平,最後講一講他與其他民國文人之間的故事。
  •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魯迅一生當中記憶深切的老師一共三位:年少時私塾的啟蒙老師壽鏡吾,留日時的解剖學老師藤野嚴九郎,還有為他傳授《說文》的章太炎。這位藤野先生究竟給過他怎樣的幫助呢?其實我們今日看來,也不過是老師關心學生的那些日常行動。藤野先生在課下細細查改了魯迅的講義,講義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課堂筆記;為魯迅糾正解剖圖的細節錯誤;有時向魯迅問起中國的一些情況。
  • 語文小知識:大文豪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是什麼?
    答案:B解析:帝王的鏡子——評價的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評價的是《史記》,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說的。
  • 程小瑩:魯迅先生在我的青春
    許多年,總是要尋覓魯迅的蹤跡,像歇歇就要回到一所學堂,回到一個家,想起先生帶我去見識人生的那個遙遠的黃昏……這就是我心目中青春的魯迅。 青春是我讀書的光陰。青春是我長見識的辰光。青春有我的魯迅先生。青春期的日子裡,總也繞不開魯迅。我有個親戚也在大陸新村,是27號。
  • 原創|文化泰鬥(郭沫若)精製兩聯頌先生(魯迅)
    先生故裡耀千秋。郭沫若為魯迅先生精製對聯,可謂現代文壇佳話。魯迅先生於1936年19日逝世,郭沫若在日本驚聞此噩耗,連夜寫成《民族的傑作——紀念魯迅先生》的悼文。該文說先生之逝,是「不可測量的重大損失」。
  • 魯迅先生長得怎麼樣?大畫家陳丹青:矮小、瘦弱、很酷、很好看
    而陳丹青研究得最透的文人,應該還是魯迅。陳丹青算得上是魯迅的頭號粉絲,早在十幾年前,陳丹青就在公眾面前數次提到自己對魯迅的理解。從陳丹青口中,我們聽到了一個與我們上學裡理解不太一樣的魯迅。2011年,陳丹青出版了《笑談大先生》,系統地講述了自己對魯迅眾多作品的看法。
  • 再見,魯迅先生,謝謝您給我們帶來這麼精彩的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們可以窺探魯迅先生從小受到的教育,書讀百遍型的,魯迅先生的古文言功底特別紮實。處於古文言與白話文的交替點,語言形成題主所說的風格很正常。魯迅先生的文章,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和研究價值,甚至可以作為時代的留聲機。
  • 魯迅先生的作詩功夫,也很了不起,感受一下這些名詩名句的力量!
    毛澤東同志曾評價:「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相對來說,我們對他的文學作品中小說、散文、雜文更熟悉一些,對魯迅先生的詩作就了解的相對少些。其實,魯迅先生的詩歌作品也有40多首,並且,有許多是難得的佳作。
  • 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後來到底怎麼樣了?
    就在退學之後的第二年,他寫了幾篇古文,包括《人之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和《摩羅詩力說》等,都是很有價值的文章,現在的評價都非常高。但在當時,根本沒人理會他這些文章。年輕的周樹人有一肚子話要對中國人講,但處處碰到的是牆壁。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不記得了
    魯迅先生的考試成績不錯,就有人懷疑是老師將考試題目洩漏給他,他們的理由就是藤野先生曾經親筆修改過魯迅先生的課堂筆記,有可能在他的筆記本上做了什麼暗示。在當時的一些日本人看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藤野先生肯定不屬於這一類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