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是什麼?

2020-12-17 中小學課堂資料

答案:B

解析

帝王的鏡子——評價的是《資治通鑑》;

這是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本編年體史書,總結出許多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去借鑑。

宋神宗說這本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也就是說,把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這種作用就被形容為了「帝王的鏡子」。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說的是《紅樓夢》

這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寫的: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長。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這是對曹雪芹自己一生的總結,也是對《紅樓夢》一書傾注了十多年心血的吐露與見證。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評價的是《史記》,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說的。

前半句「史家之絕唱」指的是,之前並沒有一部科學性的且綜合完整的「中國史」,很多史書是帝王將相的專屬。但《史記》中還涵蓋了販夫走卒、刺客商賈、奇人異士,使得對歷史的記載更加全面具體;

後半句「無韻之離騷」,《離騷》是戰國屈原的抒情詩,獨創「騷體」,雖然《史記》無韻律之美,但文學價值是特別高的。

相關焦點

  • 語文小知識:大文豪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是什麼?
    答案:B解析:帝王的鏡子——評價的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評價的是《史記》,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說的。但《史記》中還涵蓋了販夫走卒、刺客商賈、奇人異士,使得對歷史的記載更加全面具體;後半句「無韻之離騷」,《離騷》是戰國屈原的抒情詩,獨創「騷體」,雖然《
  • 大文豪魯迅對袁世凱的評價,絕對出乎你的意料!
    魯迅原名周樹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文豪。魯迅一開始並不是搞文學的,而是棄醫從文。魯迅的文章我們在初中階段就學習過,即使是長大以後我們仍然在學習魯迅的文章內涵。魯迅不僅僅對國內的文壇有很大的影響力,就連世界文壇都佩服魯迅。魯迅被韓國、日本等國家文學者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關於魯迅,絕對是民國時期的代表人物。魯迅和民國時期的袁世凱還有過一面之緣。1912年時,袁世凱已經是民國大總統了,但是袁世凱是劣跡斑斑。
  • 魯迅故裡景區——大文豪魯迅先生少年時生活、學習、工作過的地方
    魯迅故裡景區是紹興著名的歷史街區,是新臺門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也是大文豪魯迅先生少年時生活、學習、工作過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魯迅先生在這裡出生,一直生活到18歲去南京求學,之後回故鄉任教也基本上居住此地。這段街區不算長,卻很有江南水鄉古城的風貌。
  • 對魯迅先生的一些評價
    千年來,魯迅先生在天國之下,只有這一個。也許,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沒有人比得上他了,他是偉大的、崇高的、空虛的英雄戰士、思想先驅和文學巨匠。橫眉冷眼旁觀,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就是他的人生寫照。想念魯迅,敬畏魯迅。
  • 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西遊記》
    第一章:新臺門的人物:仕途坎坷的祖父原文:當然,讀者關心周福清坎坷的仕途,但更想了解他對魯迅的具體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周作人就對錢玄同說過:「祖父是一個翰林,滑稽似豫才。」除此之外,周福清對魯迅的影響還有兩個方面:一、特立獨行,不巴結上司,不攀附權貴。
  • 魯迅如果不當作家,還能幹什麼?今天分享一個多才多藝的魯迅先生
    點擊關注哦魯迅如果不當作家,還能幹什麼?今天分享一個多才多藝的魯迅先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魯迅先生在文學以外的領域,也是多有涉獵,曾經有人說魯迅一生僅僅稿費的收入就足夠他過上富足的生活,但是在稿費以外,魯迅先生還有哪些具體的才能,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個,多才多藝的魯迅先生。
  • 民族大師魯迅的「病句」錯誤,國外的大文豪也有犯
    魯迅作為民族文學大師,他的一部部精妙短篇小說,塑造了眾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在他的《孔乙己》中,結尾曾有著這樣的一句話:「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初讀的時候,都會對這個句子不明所以,這就像是小學時寫作文所犯的病句。
  • 作家王朔直言:魯迅不能被稱為大文豪,他的理由是什麼?
    橫眉冷對千夫指,屈膝魯迅在中國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毫不誇張地說,沒有讀過他的文章,就不算有學問。儘管大多數人並不一定讀過魯迅所有的作品,但是他筆下的那些經典人物,如閏土、阿長、祥林嫂、孔乙己、阿Q、藤野先生等,一定是很熟悉的,沒有讀過,也聽過。
  • 魯迅先生對清朝的評價,殺盡了中國人的骨氣廉恥
    我們看看魯迅先生是如何評價清朝這個啥也不是的朝代的?魯迅先生曾說:「滿清之於中國,殺盡了中國人的骨氣廉恥,再輔以殘酷的文字獄和高壓的民族歧視政策,以數百年之力打造了一個奴性十足的奴隸民族。」魯迅先生魯迅先生評價:「乾隆時期的文字獄是馳名中外,譽滿古今,乾隆的殘忍陰毒已經達到了變態的程度!吹毛求疵、穿鑿附會、捕風捉影,動輒株連全族。"
  • 魯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後來到底怎麼樣了?
    他現在不再是自卑的憤青周樹人,而是大文豪魯迅。原配朱安還在,他卻堂而皇之地跟自己的女學生許廣平同居生子,可見其自信的程度。他仍然在碰壁,可現在他是巨人,碰壁則壁倒,而且摧枯拉朽!1931 年,日本學生增田涉來上海留學,拜魯迅先生為師。
  • 他,曾被魯迅先生尊為恩師,卻因戰亂由大學教授變成一名鄉村醫生
    魯迅先生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一生創作的散文數量雖不多,但卻可以說篇篇都是精品。這些文章都被收錄在《朝花夕拾》和《野草》兩本文集中,在《朝花夕拾》裡,主要記述了魯迅童年時代的趣事,以及成年後在南京和日本的求學經歷,從中可見魯迅由天真孩童成長為文學鬥士的心路歷程。
  • 魯迅先生對林黛玉的評價:她雖然美,但我不喜歡
    然而當我看到魯迅先生對林黛玉的評價之後,才明白魯迅所說的,《紅樓夢》的價值要點在敢於寫實的真正含義,同時也看到了魯迅一生求真的為人態度,魯迅毫不掩飾地說,「我不喜歡林黛玉」。周作人在《魯迅的笑》一文裡,提到魯迅給同學講《紅樓夢》時,對林黛玉的性格和心理做了透徹的評價。當時他問同學們,「大家愛不愛林黛玉呀,大多數人都回答,愛!
  • 郭沫若評價魯迅,只用了短短30個字,卻非常中肯
    下面介紹郭沫若評價魯迅,只用了短短30個字,卻非常中肯。《民族的傑作》(節選)作者:郭沫若我個人和魯迅雖然同在文藝界上工作了將近二十年,但因人事的契闊,地域的暌違,竟不曾相見過一次。往年我在上海時,魯迅在北京;魯迅到廣東時,我已參加了北伐;魯迅住上海時,我又出了國門。
  • 大文豪魯迅用漢字寫文章,但他為什麼要提倡廢除漢字?
    全世界有許許多多的文明,但只有中華文明是從古到今從未斷絕至今仍然在蓬勃發展的文明,中華上下五千年,擁有讓全世界豔羨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當我們的國寶在國外展出時,美國觀眾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們今天擁有的中國遲早會有,中國曾經擁有的我們永遠也不可能有。
  • 【課內學習】走進魯迅先生——七年級下冊課文3《回憶魯迅先生》
    課文簡要介紹這是蕭紅回憶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你在這篇文章中看不到假大空的談話看不到任何華麗詞語的雕琢,看不到讚詞與頌歌。你能看到的,就只有一個慈愛的父親,一個筆輟不耕的中年男作家,一個責任心爆棚的丈夫和大哥。在蕭紅筆下,那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 生在富裕人家的魯迅先生為什麼能夠了解民眾並且被譽為民主戰士?
    由於魯迅先生的影響巨大,所以也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圖片來源網絡魯迅先生不算高大的身材中卻蘊含著大大的能量,雖是民主戰士,可是魯迅卻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那麼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才使他的文筆如此犀利,直戳人心。
  • 不朽的魯迅先生
    時至今日,卻有人否定作為革命家的魯迅,把他包裝成所謂的「自由主義者」。對於這種論調,我們不妨引用瞿秋白是怎樣評價魯迅的,就十分清楚了。瞿秋白在給他選編的《魯迅雜感選集》寫的序中,詳盡而深刻嚴謹地評價了魯迅雜文和魯迅其人,他把魯迅雜感所體現的革命文藝最寶貴的精神內涵概括為:最清醒的現實主義;「韌」的戰鬥;反自由主義;反虛偽的精神。
  • 「去魯迅化」成常態,魯迅作品被逐步移出教材,到底要去掉什麼?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魯迅先生的作品曾被大量編入中小學教材,被廣大學生學習並背誦。而且魯迅先生的作品太具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特點,許多的語氣、用詞都與現代文有出入,甚至還有許多的通假字。「去魯迅化」就是為了讓當代語言更加流暢、直白。第二,有人認為魯迅先生的文章過於有時代特色,因為在魯迅先生生活的年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黑暗的年代,在他的作品中充滿了現實意義。而現在已經進入了新時代,魯迅先生所批判的東西大部分已經消失,所以魯迅先生的作品不適合現在的孩子。
  • 魯迅評價很到位,只有一句!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袁世凱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說好說壞的都有,包括很多極端好壞的評價。雖然,袁世凱才死去100年,離我們的時代非常近,但我們就是無法看清真相!或許,袁世凱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人物,所作所為好壞參半吧。
  • 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後來結局如何?
    眾所周知,魯迅是我國現當代文壇上的大文豪,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寫過許許多多優秀的作品,給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魯迅是"棄醫從文"的代表,1904年初,他入仙臺醫科專業學醫,後才從事文藝創作。不過在後來的文章中,他也多次提到過自己在日本學醫時的情形,也提到過他的一位老師——"八字須、戴著眼鏡"的藤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