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對林黛玉的評價:她雖然美,但我不喜歡

2020-12-17 文化的理想國

林黛玉給我們的印象是美若天仙、詩文俱佳、幽默高雅,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高貴形象,不知道感動了多少痴男怨女,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的男士希望能找到這樣的才女為伴,才不枉自己對文學藝術的一片痴心和嚮往。

然而當我看到魯迅先生對林黛玉的評價之後,才明白魯迅所說的,《紅樓夢》的價值要點在敢於寫實的真正含義,同時也看到了魯迅一生求真的為人態度,魯迅毫不掩飾地說,「我不喜歡林黛玉」。周作人在《魯迅的笑》一文裡,提到魯迅給同學講《紅樓夢》時,對林黛玉的性格和心理做了透徹的評價。當時他問同學們,「大家愛不愛林黛玉呀,大多數人都回答,愛!其中有個調皮的學生突然反問魯迅,「周先生愛不愛林黛玉呢?」,魯迅欣然而直率地回答,「老實說,我不喜歡她。」同學們又問,「為什麼不喜歡林妹妹呢?」魯迅說,「你們看,林妹妹整天愁眉苦臉,哭哭啼啼,小肚雞腸,我可受不了啊。」

停了一會兒,魯迅又接著說道:「林黛玉雖然美,但那是一種病態美。這也不是值得可愛的。」魯迅解釋的多麼坦然啊,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情感,難怪那麼多的學生熱衷於聽他的課,講課的風格也是在直言,說真話。

魯迅對林黛玉的評價,還有段資料可考證的是常惠的《回憶魯迅先生》,裡面記載魯迅曾在課堂上講過:「你們都喜歡林黛玉小姐,其實我對她印象並不怎麼樣。」此言一出,學生們都一愣。魯迅接著說:「我不喜歡她,因為她是癆病鬼。」同學們都笑了起來,魯迅繃著臉不笑,然後才微微一笑。

這段文字的提供更是坦率直言,不像周作人的《魯迅的笑》裡描述的,魯迅是在笑談林黛玉,在謹慎的剖析林黛玉。而在常惠描述的魯迅評價林黛玉,顯然更是深入透徹,一語中的,癆病鬼誰會喜歡啊?這話聽起來就像是含怨說出來的,魯迅是學過醫的,自然知道癆病的痛苦,再加上自己身體也有病,心情當然可以理解。我想,他其實並不是不喜歡林黛玉,而是不喜歡病痛!

魯迅心中對林黛玉的這種怨,或許就是紅樓痴情的怨吧!魯迅最推崇《紅樓夢》人物形象的寫實性,並從中國小說史的高度評定了它的地位,這與關鍵人物林黛玉的評價是分不開的。

魯迅關於林黛玉最著名的議論,是和梁實秋開筆戰時流露出來的。魯迅寫道:「自然,『喜怒哀樂,人之情也』,然而窮人絕無開交易所折本的懊惱,煤油大王哪會知道北京揀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飢區的災民,大約總不去種蘭花,像闊人的老太爺一樣,賈府上的焦大,也不愛林妹妹的。」這樣看來就很容易理解了,賈府上的焦大和那些下人是不可能愛林黛玉的,但是這些下人在心裡會認為,林黛玉比那些同身份的丫頭要漂亮許多。世間許多的才女是用來欣賞的,不是用來娶的,你可以崇拜她,但如果想和她天長地久的生活在一起,卻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林妹妹可愛,但可能只適合做戀人,不適合做妻子。和林妹妹結婚,還得天天忍受她的尖酸刻薄和小性子,時間久了,什麼樣的男人都得發瘋。生活就是簡單的油鹽醬醋茶,品味生活更是取決於內在。

魯迅眼中的林黛玉,奏出的是一個時代的心音,見證的是一個世紀的思想文化,如何以這個心靈窗口呈現一個世界的遼遠,那就要看我們如何來領悟了。賈府上的焦大是不愛林黛玉的,周家的老大,也就是魯迅本人也是不愛林黛玉的。

文化的理想國,有溫度的歷史,有態度的寫作。感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魯迅說「我不喜歡林黛玉」?理由很簡單,大多數人都贊同
    為什麼魯迅說「我不喜歡林黛玉」?毫無疑問,兩種人的性格截然相反,而就是這樣,魯迅卻曾經不止一次表達說過自己一點都不喜歡林黛玉,為什麼這樣說呢?其中有一篇為魯迅描寫的文章叫做魯迅的笑,他回憶魯迅在學生時期看紅樓夢時,對古典小說非常有研究,表達了對當時的林黛玉的性格和心理,他當時也問過其他人都是如何去看待林黛玉的,大多數的人都表示很喜歡這個人的形象,可是魯迅卻不以為然,他說非常不喜歡。
  • 對魯迅先生的一些評價
    千年來,魯迅先生在天國之下,只有這一個。也許,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沒有人比得上他了,他是偉大的、崇高的、空虛的英雄戰士、思想先驅和文學巨匠。橫眉冷眼旁觀,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就是他的人生寫照。想念魯迅,敬畏魯迅。
  • 大文豪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是什麼?
    答案:B解析:帝王的鏡子——評價的是《資治通鑑》;這是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說的是《紅樓夢》這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寫的: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 不朽的魯迅先生
    是的,魯迅的作品(包括小說、雜文、詩歌和政論等)是不朽的。 今日之中國,仍然需要魯迅,呼喚魯迅的精神,對魯迅精神的任何淡化、矮化和曲解都是站不住腳的。 學習魯迅以激越的愛國主義為底色的革命精神 青年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剪掉了辮子,他在「斷髮照」上題詩一首:「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 朱安說,她是魯迅先生的遺物,魯迅真的沒愛過等他一輩子的朱安嗎
    從小我們就接觸到了魯迅,對魯迅應該有著一個較為客觀且理性的認識,今日我們暫且不來討論魯迅先生的才氣和名聲,單獨來論魯迅身邊的人情世故。魯迅先生身後,一直以來都傳有兩個影響不太好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和親兄弟失合,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他和朱安的婚姻。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不記得了
    魯迅先生很感激藤野先生對他的教誨,「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認為藤野先生對於他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 魯迅先生對清朝的評價,殺盡了中國人的骨氣廉恥
    我們看看魯迅先生是如何評價清朝這個啥也不是的朝代的?魯迅先生曾說:「滿清之於中國,殺盡了中國人的骨氣廉恥,再輔以殘酷的文字獄和高壓的民族歧視政策,以數百年之力打造了一個奴性十足的奴隸民族。」魯迅先生魯迅先生評價:「乾隆時期的文字獄是馳名中外,譽滿古今,乾隆的殘忍陰毒已經達到了變態的程度!吹毛求疵、穿鑿附會、捕風捉影,動輒株連全族。"
  • 走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幫你了解魯迅
    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是身邊人對魯迅先生的評價。這樣一個受人尊敬的偉大作家,在侄女周曄的眼中,又是怎樣的人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來感受一下吧!第2自然段:寫「我」不認真讀書,伯父婉轉地批評了「我」。第二部分:(2-3自然段):寫伯父跟「我」談《水滸傳》,啟發和教育「我」認真讀書。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寫魯迅先生在笑談「鑿壁」中抨擊黑暗的舊社會。
  • 魯迅先生的作品裡,影響力最大的是哪一個?你認同這個評價嗎?
    魯迅先生的作品裡,影響力最大的是哪一個?你認同這個評價嗎?《吶喊》插圖每個人的童年都迴避不了周樹人這三個字,這樣的文章像是我們的影子,跟隨我們成長的步伐,一點點的向上邁進,雖然說很多人不喜歡都魯迅先生的文章,但是對於小編來說,魯迅先生文章裡生動有趣的故事
  • 你心目中的魯迅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
    說起周樹人,大抵有很多小夥伴們不認識,也會納悶為什麼會怕他?但,一說起魯迅,想必絕大多數小夥伴們都不陌生。無論是《吶喊》、《狂人日記》、《阿Q正傳》、《野草》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又或是《故鄉》、《孔乙己》。我想在我們的九年義務教育的語文課本上總是少不了魯迅先生的作品。
  • 程小瑩:魯迅先生在我的青春
    許多年,總是要尋覓魯迅的蹤跡,像歇歇就要回到一所學堂,回到一個家,想起先生帶我去見識人生的那個遙遠的黃昏……這就是我心目中青春的魯迅。 青春是我讀書的光陰。青春是我長見識的辰光。青春有我的魯迅先生。青春期的日子裡,總也繞不開魯迅。我有個親戚也在大陸新村,是27號。
  • 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西遊記》
    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在一次浙江鄉試中,卻因官員內鬥不和,成為了犧牲品,被光緒皇帝判為「斬監候,秋後處決」,也就是判了個死刑,緩期執行。且不說周福清是如何賄賂,如何被發現又是如何被判刑。單單就看周福清在監獄中過的日子,就更能體會到當時社會的不公平、不公正。冤假錯案不知道有多少,無辜受累慘死者只怕更是不可計數。
  • 語文小知識:大文豪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是什麼?
    答案:B解析:帝王的鏡子——評價的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這是對曹雪芹自己一生的總結,也是對《紅樓夢》一書傾注了十多年心血的吐露與見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評價的是《史記》,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說的。
  • 魯迅先生的愛情:兩個人志同道合,才能走得長久
    無論如何,想追求自己喜歡的。說起魯迅,大家都是熟悉的,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他的文章,魯迅先生是一個有才華的人,當年他棄醫從文,毅然決然學文,一腔愛國熱血,用筆桿子,喚醒了很多的愛國人士,魯迅先生,對於那個時代的貢獻很多。
  • 許廣平 | 她不是魯迅先生身旁那位「簡單」的女子(下)
    令許廣平驚喜而又意外的是,魯迅先生在收到信的當天就連夜寫回信,詳在回信中,魯迅對許廣平的稱呼是「廣平兄」。當天就得到魯迅先生的熱情回信。廣平兄:今天收到來信,有些問題恐怕我答不出,姑且寫下去看。其實古今的聖賢以及哲人學者所說,何嘗能比這高明些,他們之所謂「將來」,不就是牧師之所謂「死後」麼?我所知道的話就是這樣,我不相信,但自己也並無更好解釋...我想,苦痛是總與人生聯帶的,但也有離開的時候,就是當睡熟之際。醒的時候要免去若干苦痛,中國的老法子是「驕傲」與「玩世不恭」,我自己覺得我就有這毛病,不大好。
  • 魯迅先生罵胡適「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胡適怎麼看魯迅?
    向來「堅決革命」的魯迅先生當然不同意這樣的說法,於是在1933年3月26日寫了一篇題為《出賣靈魂的秘訣》的文章,文中以魯迅先生一貫犀利的筆鋒,以極為譏諷的語氣稱「胡適博士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事實上,就在同年3月20日,也就是胡適剛剛對記者喊話後的隔天,魯迅先生就撰寫了一篇《文攤秘訣十條》,其中魯迅先生故意將「文壇」二字寫作「文攤」,意在嘲諷將文學作品當成商品出售的作家們,這篇文章中他已對胡適進行了一番含沙射影的冷嘲熱諷。文章發表後,大概魯迅先生覺得這篇寫得太過隱晦,懟得不夠過癮,所以才又寫了《出賣》。
  • 「理工男「魯迅先生
    (此說法最早出自著名地質學家黃汲清,他曾評價魯迅是「第一位撰寫講解中國地質文章的學者,《中國地質略論》和《中國礦產志》是中國地質工作史中開天闢地的第一章」。)他給友人信中寫道:「我因為向學科學,所以喜歡科學小說,但年輕時自作聰明,不肯直譯,回想起來真是悔之已晚。」在這裡,他對當年翻譯《北極探險記》表達了遺憾之情,覺得當時自己「自作聰明」,採用了文言文,後悔沒有直接翻譯為白話。
  • 六年級第26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筆記,感受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
    魯迅三弟周建人的大女兒。魯迅逝世時,她才十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周曄回憶伯父的文章,寫於魯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2、寫作背景:作為魯迅的侄女,周曄從小親身感受到 魯迅的關愛和愛護,親眼看到了魯迅關心勞苦大眾,熱愛勞動人民,勇敢地與反動勢力做鬥爭。這些事情都深深感動著周曄,她長大後更是經常懷念魯迅。
  • 薛寶釵是好是壞,看看紅樓夢中人怎麼說,林黛玉的評價一語中的
    【一】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們,亦多喜與寶釵去玩。
  • 走與留~不該忘卻的紀念,我理解的魯迅先生
    昨天夜裡,重新讀了一遍魯迅先生的祝福。文中有兩次提到了同一句話:無論如何,明天我是決計要走了的。說到與四叔告別的時候,四叔卻也不是很留。聯繫先生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這句話的意思便很值得深思。先生所要離開的不僅僅是故鄉,是四叔的家,那裡代表的是是腐朽而愚昧的舊制度,舊習俗,是封建禮教強加於勞動人民身上的重重桎梏。祥林嫂的事大家或許耳熟能詳,而讓她像個乞丐一樣在年初祝福時節死去的,是愚昧無知,是陳規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