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第26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筆記,感受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

2020-12-11 一起學習語文吧

一、詞語解釋

1、追悼:沉痛地懷念(死者)。

2、失聲:因悲痛過度而哽咽,哭不出聲來。

3、輓聯:哀悼死者的對聯。

4、弔唁:祭奠死者並慰問其家屬。

5、黃包車:舊時一種用人拉的車,主要用來載人,也叫人力車。

6、囫圇吞棗:把棗整個兒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

7、張冠李戴: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弄錯了對象或弄錯了事實。

8、恍然大悟:恍然,形容忽然醒悟。悟,了解;領會;覺醒。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9、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

二、近義詞彙總

追悼—悼念 驚異—詫異 忍受—忍耐

深奧—深邃 悔恨—懊悔 —— 枯瘦—枯槁

羞愧—慚愧 恍然大悟—茅塞頓開

三、反義詞彙總

深奧—淺顯 詳細—粗略 陰暗—明亮

愛戴—憎惡 個性—共性 慈祥—嚴厲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四、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1、周曄(1926—1984),浙江紹興人。魯迅三弟周建人的大女兒。魯迅逝世時,她才十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周曄回憶伯父的文章,寫於魯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

2、寫作背景:作為魯迅的侄女,周曄從小親身感受到 魯迅的關愛和愛護,親眼看到了魯迅關心勞苦大眾,熱愛勞動人民,勇敢地與反動勢力做鬥爭。這些事情都深深感動著周曄,她長大後更是經常懷念魯迅。魯迅逝世九周年之際,她情難自抑,寫下了這篇回憶性的敘事散文。

3、時代背景:魯迅所處的時代,中國正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當時社會黑暗,革命者沒有言論自由。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下,魯迅為了喚醒民眾的民族意識,創作了一篇篇針砭時弊的文章,直插反動統治者的心臟,也因此受到反動統治者的迫害。

五、課文內容導讀

(一)第一部分「深切懷念」(第1自然段),寫伯父去世後, 「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崇敬和愛戴。

1、「失聲痛哭」是真情的流露,寫出了人們的悲傷程度之深。從「數不清」「掛滿」「大大小小」「堆滿」可以看出輓聯和花圈的數量多,間接表明人多。「各色各樣」說明送輓聯和花圈的人遍布各行各業。這些詞語表明魯迅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

2、「……,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排比】這句話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是作者失去伯父時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線,文章以此為情感軸心,回顧了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小事。

(二)第二部分「談《水滸傳》」(第2、3自然段),寫伯父借談《水滸傳》教育「我」要認真讀書,並送書給「我」的事。

1、「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裡,……到伯父家去團聚。」交代了去伯父家的時間,說明「我」對這件事印象深刻。正因為經常去伯父家,所以才對伯父有了深入的了解。

2、「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這兩個詞用得比較形象,二者形成因果關係,生動地寫出了「我」讀書時的不認真。

3、「伯父摸著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摸」「笑」這兩個動作再現了伯父慈愛寬厚的長輩形象。【語言描寫】這句話表面看是伯父在誇自己記性好,實際上是在用幽默的語言委婉地批評「我『』讀書太馬虎。這間斷的語言描寫,表現了魯迅先生含蓄、幽默、風趣的性格特點。

4、「羞愧」「悔恨」說明「我」聽懂了伯父的話,接受了伯父的批評。

5、「伯父已經去世多年了,這兩本書我還保存著。」含蓄地表達了「我」對伯父的深切懷念。

(三)第三部分「笑談『碰壁』」(第4—13自然段),寫伯父借談「碰壁」來抨擊黑暗的社會。

1、第4自然段,由「我」的觀察和天真的問話引出關於「碰壁」的話題。

2、「碰了幾次壁」暗示魯迅受到反對勢力的迫害,「幾次」說明次數多。「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魯迅受到反動勢力的迫害很嚴重。從幽默的語言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魯迅先生頑強抗爭的革命精神和樂觀的態度。

3、「恍然大悟」在這裡是說「我」自以為聽明白了伯父的話,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聽懂表現了「我」的天真無邪。「哈哈大笑」既是笑「我」的天真,也是笑魯迅先生的幽默機智。

(四)第四部分「歡度除夕」(第14—16自然段),寫伯父與「我們」一起放爆竹和花筒,表現了他的慈祥、和藹。「我突然注意到他臉上的表情,……是我從來沒看見過的。」【神態描寫】詳細描寫了伯父放花筒時的神態,表現 了他慈祥、和藹的形象。

(五)第五部分「救助車夫」(第17—25自然段),寫伯父熱情地幫助黃包車車夫的事。

1、「有一天黃昏,呼呼的北風怒號著,天色十分陰暗。」【環境描寫】烘託氣氛,為下文人物的出現做鋪墊。

2、「一灘血」表明車夫受傷了;「飽經風霜」形象地寫出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痛苦、悲慘的生活;「難以忍受的痛苦」表明車夫的傷勢很重。

3、第21自然段,寫爸爸和伯父為車夫包紮傷口。「扶、蹲、跪、夾、洗、敷、扎」等一系列動作,說明爸爸和伯父為車夫包紮傷口時特別細心,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心,突出了他「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高貴品質。

4、「伯父又掏出一些錢來給他,叫他在家裡休養幾天,把剩下的藥和繃帶也給了他。」魯迅先生不僅為車夫包紮傷口,還贈錢、贈物,進一步體現了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心。

5、「天黑了,路燈發出微弱的光。」【環境描寫】「冷得像冰」說明了天氣的寒冷也暗示伯父為了救助車夫在門外待的時間很長。

6、「我想,這麼冷的天,那個拉車的怎麼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反問句】突出了車夫的生活十分艱苦。

7、兩個「清清楚楚」強調了魯迅憂國憂民的神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8、「嚴肅」說明魯迅先生由車夫聯想到更多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心情變得沉重。「半天沒動」「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寫出了魯迅深知人民命運悲慘的根源在於當時社會的黑暗,他卻無力幫助他們改變命運的痛苦與無奈。表現了伯父對舊社會的痛恨和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

(六)第六部分「關心女傭」(第26、27自然段),總結全文,借寫伯父關心女傭阿三,點明他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1、「三更半夜」說明魯迅先生工作的時間長,工作的強度大。阿三的話,體現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貴品質。

2、「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總結全文。

六年級第25課《好的故事》預習筆記,追求美好的故事,美好的生活

六年級第24課《少年閏土》預習筆記,初次品讀魯迅先生作品

六年級第七單元《文言文二則》《月光曲》《京劇趣談》筆記匯總

六年級第七單元《語文園地》預習筆記匯總

相關焦點

  • 六年級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藉助資料,感受魯迅的人物形象
    六年級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藉助資料,感受魯迅的人物形象一、學習目標能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寫的關於魯迅的幾件事。能藉助課文及相關資料,感受魯迅的人物形象。愛戴——尊敬悔恨——懊悔 慈祥——慈愛深奧——深刻 恍然大悟——茅塞頓開三、再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本文通過回憶,記敘了伯父魯迅先生給
  • 六年級第27課《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筆記,魯迅精神薪火相傳!
    2、第3小節,寫了兩種人的不同追求。①「把名字可入石頭」寫反動派為自己樹碑立傳。②「不朽」加雙引號起到了強烈的諷刺作用。③「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比喻】這句詩是說魯迅願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作者把魯迅先生比作野草,既寫出了魯迅的人生追求,也表現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佩。「情願」表明魯迅先生願意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
  • 六年級下冊第17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讓你了解魯迅先生
    1.談話導入:提起魯迅先生,我國甚至世界上有許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愛戴和稱頌,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尋找答案。(板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文題中的「我」是作者周曄,是魯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曄在魯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時寫的回憶錄。
  • 六年級語文上冊二十六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文筆記,收藏備用
    具體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逝世後人們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追悼他,向他致敬。表現了魯迅先生在人民群眾中享有很高的聲望。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魯迅與我談論《水滸傳》。表現了魯迅先生關心青少年。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魯迅妙語諷刺舊社會。
  • 統編六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複習知識點(26《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統編六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複習知識點(26《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八單元>26.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易錯讀音殯儀館(bìn yí guǎn)追悼(zhuī dào) 弔唁(diào yàn) 愛撫(ài fǔ)囫圇吞棗(hú lún tūn zǎo) 張冠李戴(zhāng guān lǐ dài) 嚼(jiáo
  • 一線語文教師講解《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幫助學生做好預習
    六年級語文上冊第26課,課題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本文作者周曄,這是他寫的一篇紀念性的文章,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說明魯迅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的人。通過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無比懷念熱愛和敬仰之情。
  • 走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幫你了解魯迅
    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是身邊人對魯迅先生的評價。這樣一個受人尊敬的偉大作家,在侄女周曄的眼中,又是怎樣的人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來感受一下吧!第2自然段:寫「我」不認真讀書,伯父婉轉地批評了「我」。第二部分:(2-3自然段):寫伯父跟「我」談《水滸傳》,啟發和教育「我」認真讀書。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寫魯迅先生在笑談「鑿壁」中抨擊黑暗的舊社會。
  •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26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解析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1)伯父魯迅先生在世的時候,我年紀還小,根本不知道魯迅是誰,以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樣。//第一部分(1)寫魯迅追悼會的情景,突出人們崇敬和愛戴魯迅先生。(2)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裡,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媽媽帶我到伯父家裡去。那時候每到周末,我們姐妹三個輪流跟隨著爸爸媽媽到伯父家去團聚。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談起《水滸傳》裡的故事和人物。
  • 部編六年級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案設計一等獎
    【教學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質。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掌握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去分析人物性格特徵。生:魯迅先生。師: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能夠認識他是我們的榮幸。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魯迅,認識魯迅,了解魯迅。我們將通過這篇課文認識魯迅(出示PPT《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請大聲地說出課題。(指示課件、書寫課題)師:《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從這個課題你們能知道哪些信息呢?
  • 六年級語文下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學習案
    問題1: (作者年輕小,不懂魯迅先生話語的含義)問題2: (作者天真無知,把伯父的話理解錯了,在座的人為她天真,幼稚的解說而感到好笑)問題3:(「四周黑洞洞的」是說舊社會的黑暗;「容易碰壁」說明革命者隨時都會遭到迫害。魯迅先生在舊社會經常碰壁,說明受迫害很深。
  • 學霸百日營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之57篇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2
    第八單元 *課文26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句子卡】人物對話時使用提示語有三種不同的方式1、提示語在前面:伯父摸著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2、提示語在後面:「哪一點不像呢?」伯父轉過頭來,微笑著問我。3、提示語在中間:「碰壁?」我說,「您怎麼會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閱讀卡】笑談碰壁「碰壁」指與國民黨反動派鬥爭時遇到的挫折及反動勢力對魯迅先生的迫害。
  • 學霸百日營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之56篇 26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第八單元26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伯父魯迅先生在世的時候,我年紀還小,根本不知道魯迅是誰,以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樣。老實說我讀《水滸傳》不過囫圇吞棗地看一遍,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那些好漢的個性,那些複雜的內容,全搞不清楚,有時候還把這個人做的事情安在那個人身上。伯父問我的時候,我就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伯父摸著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聽了伯父這句話,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罵還難愛。從此,我讀什麼書都不再馬馬虎虎了。
  • 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文《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思維導圖
    本節是《六年級語文思維導圖與重點知識》專欄第8節,六年級上冊語文第8單元思維導圖與課文解讀。包含《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4篇課文。將專欄加入書架,就可以繼續閱讀更多的章節。文末附電子文檔領取方式。千萬不要錯過。《少年閏土》
  • 七年級下冊語文3課《回憶魯迅先生》預習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語文3課《回憶魯迅先生》預習知識點
  • 六年級第24課《少年閏土》預習筆記,初次品讀魯迅先生作品
    從這兩句話中可以體會到以閏土為代表的農村人淳樸善良的品質。②「月夜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月夜看瓜刺猹的場面,緊張刺激,非常神秘,與第1自然段的內容相照應。③第13自然段,「並不知道」「也沒有知道」是說「我」過去和現在都不知道「猹」到底是什麼,與閏土的見多識廣形成鮮明對比。
  • 【課內學習】走進魯迅先生——七年級下冊課文3《回憶魯迅先生》
    課文簡要介紹這是蕭紅回憶魯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你在這篇文章中看不到假大空的談話看不到任何華麗詞語的雕琢,看不到讚詞與頌歌。你能看到的,就只有一個慈愛的父親,一個筆輟不耕的中年男作家,一個責任心爆棚的丈夫和大哥。在蕭紅筆下,那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 六年級第八單元《語文園地》筆記匯總
    四、日積月累:這四則名言出自魯迅先生的不同作品,很有哲理。(1)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答課誚(qiào)》含義:真正的豪傑並非都是無情的,真正的大丈夫也並不是沒有憐惜女子的溫柔的一面。
  • 七年級下冊第3課《回憶魯迅先生(節選)》筆記。梳理課文知識點
    1939年,蕭紅在重慶完成了這篇回憶錄——《回憶魯迅先生》,表達她對逝世三周年的魯迅先生的哀悼。作者簡介蕭紅 (1911—1942年),原名張迺瑩,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 第3課《回憶魯迅先生(節選)》七年級語文下冊 | 中小學課文朗讀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回憶魯迅先生(節選)》作者:蕭紅  朗誦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不記得了
    魯迅先生的考試成績不錯,就有人懷疑是老師將考試題目洩漏給他,他們的理由就是藤野先生曾經親筆修改過魯迅先生的課堂筆記,有可能在他的筆記本上做了什麼暗示。在當時的一些日本人看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藤野先生肯定不屬於這一類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