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詞語解釋
1、追悼:沉痛地懷念(死者)。
2、失聲:因悲痛過度而哽咽,哭不出聲來。
3、輓聯:哀悼死者的對聯。
4、弔唁:祭奠死者並慰問其家屬。
5、黃包車:舊時一種用人拉的車,主要用來載人,也叫人力車。
6、囫圇吞棗:把棗整個兒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
7、張冠李戴: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弄錯了對象或弄錯了事實。
8、恍然大悟:恍然,形容忽然醒悟。悟,了解;領會;覺醒。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
9、飽經風霜:形容經歷過很多艱難困苦。
二、近義詞彙總
追悼—悼念 驚異—詫異 忍受—忍耐
深奧—深邃 悔恨—懊悔 —— 枯瘦—枯槁
羞愧—慚愧 恍然大悟—茅塞頓開
三、反義詞彙總
深奧—淺顯 詳細—粗略 陰暗—明亮
愛戴—憎惡 個性—共性 慈祥—嚴厲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四、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1、周曄(1926—1984),浙江紹興人。魯迅三弟周建人的大女兒。魯迅逝世時,她才十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周曄回憶伯父的文章,寫於魯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
2、寫作背景:作為魯迅的侄女,周曄從小親身感受到 魯迅的關愛和愛護,親眼看到了魯迅關心勞苦大眾,熱愛勞動人民,勇敢地與反動勢力做鬥爭。這些事情都深深感動著周曄,她長大後更是經常懷念魯迅。魯迅逝世九周年之際,她情難自抑,寫下了這篇回憶性的敘事散文。
3、時代背景:魯迅所處的時代,中國正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當時社會黑暗,革命者沒有言論自由。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下,魯迅為了喚醒民眾的民族意識,創作了一篇篇針砭時弊的文章,直插反動統治者的心臟,也因此受到反動統治者的迫害。
五、課文內容導讀
(一)第一部分「深切懷念」(第1自然段),寫伯父去世後, 「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崇敬和愛戴。
1、「失聲痛哭」是真情的流露,寫出了人們的悲傷程度之深。從「數不清」「掛滿」「大大小小」「堆滿」可以看出輓聯和花圈的數量多,間接表明人多。「各色各樣」說明送輓聯和花圈的人遍布各行各業。這些詞語表明魯迅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
2、「……,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排比】這句話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是作者失去伯父時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線,文章以此為情感軸心,回顧了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小事。
(二)第二部分「談《水滸傳》」(第2、3自然段),寫伯父借談《水滸傳》教育「我」要認真讀書,並送書給「我」的事。
1、「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裡,……到伯父家去團聚。」交代了去伯父家的時間,說明「我」對這件事印象深刻。正因為經常去伯父家,所以才對伯父有了深入的了解。
2、「囫圇吞棗」「張冠李戴」這兩個詞用得比較形象,二者形成因果關係,生動地寫出了「我」讀書時的不認真。
3、「伯父摸著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摸」「笑」這兩個動作再現了伯父慈愛寬厚的長輩形象。【語言描寫】這句話表面看是伯父在誇自己記性好,實際上是在用幽默的語言委婉地批評「我『』讀書太馬虎。這間斷的語言描寫,表現了魯迅先生含蓄、幽默、風趣的性格特點。
4、「羞愧」「悔恨」說明「我」聽懂了伯父的話,接受了伯父的批評。
5、「伯父已經去世多年了,這兩本書我還保存著。」含蓄地表達了「我」對伯父的深切懷念。
(三)第三部分「笑談『碰壁』」(第4—13自然段),寫伯父借談「碰壁」來抨擊黑暗的社會。
1、第4自然段,由「我」的觀察和天真的問話引出關於「碰壁」的話題。
2、「碰了幾次壁」暗示魯迅受到反對勢力的迫害,「幾次」說明次數多。「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魯迅受到反動勢力的迫害很嚴重。從幽默的語言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魯迅先生頑強抗爭的革命精神和樂觀的態度。
3、「恍然大悟」在這裡是說「我」自以為聽明白了伯父的話,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聽懂表現了「我」的天真無邪。「哈哈大笑」既是笑「我」的天真,也是笑魯迅先生的幽默機智。
(四)第四部分「歡度除夕」(第14—16自然段),寫伯父與「我們」一起放爆竹和花筒,表現了他的慈祥、和藹。「我突然注意到他臉上的表情,……是我從來沒看見過的。」【神態描寫】詳細描寫了伯父放花筒時的神態,表現 了他慈祥、和藹的形象。
(五)第五部分「救助車夫」(第17—25自然段),寫伯父熱情地幫助黃包車車夫的事。
1、「有一天黃昏,呼呼的北風怒號著,天色十分陰暗。」【環境描寫】烘託氣氛,為下文人物的出現做鋪墊。
2、「一灘血」表明車夫受傷了;「飽經風霜」形象地寫出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痛苦、悲慘的生活;「難以忍受的痛苦」表明車夫的傷勢很重。
3、第21自然段,寫爸爸和伯父為車夫包紮傷口。「扶、蹲、跪、夾、洗、敷、扎」等一系列動作,說明爸爸和伯父為車夫包紮傷口時特別細心,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心,突出了他「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高貴品質。
4、「伯父又掏出一些錢來給他,叫他在家裡休養幾天,把剩下的藥和繃帶也給了他。」魯迅先生不僅為車夫包紮傷口,還贈錢、贈物,進一步體現了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關心。
5、「天黑了,路燈發出微弱的光。」【環境描寫】「冷得像冰」說明了天氣的寒冷也暗示伯父為了救助車夫在門外待的時間很長。
6、「我想,這麼冷的天,那個拉車的怎麼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反問句】突出了車夫的生活十分艱苦。
7、兩個「清清楚楚」強調了魯迅憂國憂民的神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8、「嚴肅」說明魯迅先生由車夫聯想到更多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心情變得沉重。「半天沒動」「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寫出了魯迅深知人民命運悲慘的根源在於當時社會的黑暗,他卻無力幫助他們改變命運的痛苦與無奈。表現了伯父對舊社會的痛恨和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
(六)第六部分「關心女傭」(第26、27自然段),總結全文,借寫伯父關心女傭阿三,點明他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1、「三更半夜」說明魯迅先生工作的時間長,工作的強度大。阿三的話,體現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貴品質。
2、「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總結全文。
六年級第25課《好的故事》預習筆記,追求美好的故事,美好的生活
六年級第24課《少年閏土》預習筆記,初次品讀魯迅先生作品
六年級第七單元《文言文二則》《月光曲》《京劇趣談》筆記匯總
六年級第七單元《語文園地》預習筆記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