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魯迅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0-12-17 默談人生

先前突然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特地在度娘上搜索了當年朱自清先生寫《匆匆》這篇散文時到底是何年?卻不料無意中發現了有篇帖子在討論魯迅先生是否是三流作家。今天暫且不討論魯迅先生到底是幾流作家,只想問問小夥伴們魯迅先生在你們心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圖片來自網絡

網上曾流行這樣的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說起周樹人,大抵有很多小夥伴們不認識,也會納悶為什麼會怕他?但,一說起魯迅,想必絕大多數小夥伴們都不陌生。無論是《吶喊》、《狂人日記》、《阿Q正傳》、《野草》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又或是《故鄉》、《孔乙己》。我想在我們的九年義務教育的語文課本上總是少不了魯迅先生的作品。一提起語文課本,多數小夥伴們都會咬牙切齒,他們討厭魯迅先生的哪些難懂隱晦的作品正如討厭文言文一般,時常還被逼迫整篇背誦,寫讀後感。的確,很多小夥伴們都不能理解為何魯迅先生會寫出如此現實且批判的作品,畢竟時代不同,處境不同。所以,後人常會有人片面的認為,倘若魯迅先生活在21世紀,那麼他不知入獄多少回,他的作品也不會被推廣。但是,換個角度思考一下,上個世紀之所以有魯迅先生的存在,那定是歷史的必然性,就如同中國的發展和崛起。也正是因為歷史的必然性,才會成就了像魯迅先生那樣偉大的有思想的作家。

圖片來自網絡

魯迅先生早前在日本學醫,他之所以學醫,是受其父親的影響,他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去救治像他父親那樣常年受病魔折磨的人。可當他意識到他學醫的確可以救人,但卻不能從思想上,從根本上救人,於是才棄醫從文。他一直靠自己的筆桿子,寫了很多反映社會現實和批判社會腐敗的作品。有人曾評價魯迅先生,思維太過狹隘,文風太過單一。我想,評價任何一個人最好還是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不要帶有個人偏見或者個人色彩。再說,就算有些人不喜歡魯迅先生,但他的作品確實流傳至今,想必以後還是有更多的後人去欣賞。

圖片來自網絡

魯迅先生一生有兩位妻子,其中一位妻子朱安比他大了三歲,因被母親騙婚,與朱安自打結婚從未生活在一起。他與朱安沒有任何的感情,但他並沒有休妻。他深知,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旦他主動提出休妻,那麼朱安將會遭世人唾棄,鄙夷。他不想朱安活在那樣痛苦不堪的時代裡,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保持這段沒有任何實際感情的夫妻名分,兩人相隔千裡。朱安一直代替著魯迅先生照顧其母親,也沒有任何的怨言,甚至在魯迅先生去世後,她能與魯迅的愛人許廣平保持著聯繫。

圖片來自網絡

魯迅先生的成就不單單是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本裡出現的那些作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已》、《故鄉》等等。魯迅先生的雜文是相當不錯的,很有思想深度。同時,他還是個翻譯家,他翻譯了很多外國作品。另外,他還是個美術家,北大的校徽就是他設計的。可以這麼說,魯迅先生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只可惜,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只看到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本裡的那些作品,所以對魯迅先生的了解也只局限於語文課本,也難怪眾多人不喜歡魯迅先生。畢竟,我們對他的了解甚少。

圖片來自網絡

想起了當代詩人臧克家曾在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寫了一首詩《有的人》,想必大部分小夥伴對這首詩還是不陌生的。詩的原文如下: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詩人臧克家對魯迅先生的評價是極其高度的,深度的。這也正說明了100年後的今天,魯迅先生依舊活在我們的心裡。大家細想一下,曾經魯迅先生筆下的那些人物,那些事跡,無論是閏土,還是孔乙己、祥林嫂、阿Q,也無論是烏鴉肉還是人血饅頭等等,這些人,這些事直到現在也還形象的存在著,甚至幾百年後依舊存在。這不得不說,魯迅先生對現實看的如何清晰,對現實的認知絕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明白的。所以,在我看來,魯迅先生絕對是個有血有肉,頂天立地的好男人,同時他的睿智、認知、預見等絕對是超前的。

圖片來自網絡

最後摘錄魯迅先生的經典名句,分享給小夥伴們。

1.當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很充實;當我開口說話,就感到了空虛。

2.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3.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

4.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5.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6.我之所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7.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8.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9.在人人說假話的年代講真話,在人人麻木的年代擁有充實的心靈。

10.有些人畢生所追求的東西往往是另一些人與生俱來的東西。而當人生將走到盡頭時,也許畢生追求的人得到了所渴望的,而與生俱來的人卻失去了他們僅有的。

圖片來自網絡

今天是國慶假期第一天,想必很多小夥伴會去浙江紹興遊玩,想必很多小夥伴都會去看看魯迅先生筆下的三味書屋、百草園、孔乙己、祥林嫂、茴香豆等。

本文為原創,不喜勿噴,喜歡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

相關焦點

  • 你心目中的幼兒園是什麼樣的?
    作者 | 稚悅兒童 來源 | 稚悅設計(ID:hb_sjty) 我心目中的幼兒園,要有一個寬敞明亮的教室,為小朋友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他是怎樣的人?他的人生結局如何?
    我們中學時學過的魯迅散文《藤野先生》,講述了一段異國師生情。魯迅說:「在我所認為我師的在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然而,仙臺一別,魯迅再也沒有見過藤野先生。他們相處不到兩年,藤野先生在魯迅心目中卻有如此之高的地位,這位藤野先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後來又怎麼樣了呢?
  • 程小瑩:魯迅先生在我的青春
    許多年,總是要尋覓魯迅的蹤跡,像歇歇就要回到一所學堂,回到一個家,想起先生帶我去見識人生的那個遙遠的黃昏……這就是我心目中青春的魯迅。 青春是我讀書的光陰。青春是我長見識的辰光。青春有我的魯迅先生。青春期的日子裡,總也繞不開魯迅。我有個親戚也在大陸新村,是27號。
  • 「魯迅先生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
    但其實,在嚴肅外殼的包裹下,藏著一個有趣而又可愛的魯迅先生。比如,著名作家夏衍曾經說過:「魯迅幽默得要命。」陳丹青也說:「魯迅先生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生活中的魯迅,幽默風趣愛懟人,喜煙好酒愛吃糖。並且,他一生熱愛博物學,對樹木花草尤為鍾愛。
  • 魯迅:藤野先生,永難忘懷!藤野:魯迅是誰?哦,那個中等生呀
    他很坦然地追憶起過去的事,並未因為魯迅後來的成就而蓄意誇大美化:周君(魯迅)當年並不是非常優秀的學生,大概也就是中等生;周君是一人來仙臺,沒有同伴,想必很寂寞,但周君的認真和努力卻讓人看不出他寂寞;周君上課很認真地記筆記,但因為語言不通有些吃力,自己便幫他改正過來。
  • 這些當今教育存在的問題,看看魯迅先生怎樣破解
    原先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只是一個具有硬骨頭精神的魯迅,但事實上,魯迅作品的核心內容是「立人」思想。所謂「立人」,就是通過「改革國民性」,去除中國人身上歷史遺留下來的弊端,提高人的素質,從而實現人的現代化。 2016年,我開始按專題撰寫魯迅「立人」思想,逐漸形成了一個系列。我覺得,魯迅雖然離開我們已經84年了,但他的「立人」思想卻離我們越來越近。
  • 難解的思鄉情結,魯迅先生心向神往的精神家園
    01、兒時的那場社戲縈繞心頭,童年時期的美好,思鄉情結,家鄉人的淳樸友善是心中最美好的記憶魯迅先生兒時在魯鎮那晚的戲,其實並沒有特別動人之處,但是魯迅先生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就連沉浸在小說中的我也被深深打動,被那種快樂和純真所感染。
  • 魯迅先生《三味書屋》中的三味,具體哪3味?很多人或許理解錯了
    魯迅先生作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也是中國人們相當尊敬的一個人物,有些人評價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及媚骨」,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魯迅往往是那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形象,始終滿臉憂思冷冽的樣子,就算連頭髮也是硬硬的,但實際上魯迅也是有他「柔軟」的一面。
  • Q版魯迅先生簡筆畫教程,可愛成這樣的魯迅先生你肯定沒見過!
    無論是那個一波三折的祥林嫂,還是那個潦倒不堪的孔乙己,又或是那個只知精神勝利的啊Q……魯迅先生的筆下塑造了太多太多經典的人物形象,作為讀者,我們看得唏噓不已,作為讀者,我們不由得感慨起先生那棄醫從文的奮世的氣魄!
  • 走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幫你了解魯迅
    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是身邊人對魯迅先生的評價。這樣一個受人尊敬的偉大作家,在侄女周曄的眼中,又是怎樣的人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來感受一下吧!第四部分:(14-25自然段):寫魯迅先生熱情救護和幫助受傷的黃包車夫及他的無奈心情。第五部分:(第26-27自然段):總結全文,借寫伯父關心女傭阿三點明伯父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 魯迅先生的作品《祝福》中,祥林嫂是個什麼樣的人?
    以小說《祝福》為例,它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首篇,也是魯迅作品在全國普通高中語文各版本教材中選用最多的文本。傳統教學,對祥林嫂悲劇成因的解讀,往往注重外在因素的理性分析,而忽視對主人公「哀莫大於心死」的多重感悟。
  • 部編六年級語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案設計一等獎
    第2課時一、再讀課文,分別分析師:同學們,現在我們繼續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上節課我們已經給每一件往事都概括出了小標題,現在請同學們認真研讀這五件往事,看看每一個故事裡的魯迅先生都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你又是怎麼分析出來的呢?
  • 紹興是文明古城,也是魯迅先生的故居,魯迅故裡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走進魯迅紀念館,只見大廳正面牆上寫有魯迅先生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的座右銘,但更應是我們現代後人該有的座右銘。牆下魯迅先生的塑像正襟危坐,望著魯迅先生的塑像,我們不由得想起面對人生的思考,在人僅有的一次生命面前,應該追求什麼?是追求滿足虛榮的金錢地位,還是追求像魯迅先生那做一輩子孺子牛?我想這也就是偉大與凡人之間的區別,精神與金錢之間的區別。
  • 民國文學大師之魯迅先生
    過去對民國時期的文人的認知真是一團模糊,近期受編輯《魯迅的夫人朱安》的影響,對民國時期的文人故事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民國時期都有哪些耳熟能詳的大師呢?他們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呢?第二年剪掉了辮子(1898年戊戌變法,康有為上書光緒皇帝廢掉辮子,由此可見魯迅先生是較早剪掉辮子的人)。
  • 不朽的魯迅先生
    今年是魯迅誕辰135周年,也是先生離開人世80周年。在人世間,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依然活著。誠哉斯言!魯迅就是一位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偉大的歷史人物。 在20世紀中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艱難困苦、不懈奮鬥磨鍊出無數傑出人物,毛澤東和魯迅就是其中兩位空前的民族英雄。
  • 六年級下冊第17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讓你了解魯迅先生
    教學目標:1、通過「讀《水滸傳》、談碰壁、救護車夫、關心女傭」這四件事,初步了解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熱愛勞動人民,憎恨舊社會,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人。為今後進一步學習魯迅著作和魯迅精神打下基礎。
  • 該如何認識你?我們的先生——魯迅
    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初秋的寒氣因為這個比喻,倒又顯得蕭瑟了幾分。比如說到唐詩,就算是不懂平仄的人,也會想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說到明清小說,哪怕完全不能理解其背後意義的人,也能高興的和你說上幾段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樂呵事,那提到白話文學,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從來如此,便對麼?」和那不知何時多看了你幾眼的趙家的狗。
  • 魯迅先生這4個名言「罵人不帶髒字」,一般人用不出來!
    但是魯迅先生就有4個名言」罵人不帶髒字,但是一般人用不出來。魯迅先生可謂是我國文壇上有名的人物,為了打破國人陳舊的封建思想棄醫從文,以筆代劍抨擊封建思想。其中有名的文學作品就有《吶喊》、《彷徨》、《阿Q正傳》等等。魯迅先生說出很多話都很有哲理,到底是哪4句名言「罵人不帶髒字」而且一般人用不出來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魯迅先生人生道路的幾個瞬間
    1.魯迅的名字與別名。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是其祖父介浮公取的,生於1981年9月25日,字豫才,原字豫山,同學們叫他雨傘,才改為豫才。1898年,往南京水師學堂就學,改名周樹人。這個時候,祖父已經過世(1896年9月初六)。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陸師學堂(礦務鐵路學堂),魯迅突然放飛了自我,用了很多名字,比如戎馬書生,自樹等。
  • 魯迅造了一個「猹」,先生筆下的「猹」是什麼動物,現狀如何?
    小學課本中有一篇魯迅先生的文章叫《少年閏土》,該文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