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對清朝的評價,殺盡了中國人的骨氣廉恥

2020-12-17 楊喜光老師

我們看看魯迅先生是如何評價清朝這個啥也不是的朝代的?

魯迅先生曾說:「滿清之於中國,殺盡了中國人的骨氣廉恥,再輔以殘酷的文字獄和高壓的民族歧視政策,以數百年之力打造了一個奴性十足的奴隸民族。」

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評價:「乾隆時期的文字獄是馳名中外,譽滿古今,乾隆的殘忍陰毒已經達到了變態的程度!吹毛求疵、穿鑿附會、捕風捉影,動輒株連全族。"

"殺人還不行,還要誅心!活著的文人誅滅了,還是不放心,還要篡改死人的文字!「

《四庫全書》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搞這個篡改歷史文獻的大工程,所查繳的禁書竟高達3000多種,15萬多部,總共焚毀的圖書超過70萬部!」

變態乾隆

魯迅先生說:」清朝這幫玩意兒把我們中華文化研究的十分的透徹,他們就像鑽進我們中國人身體裡的蛔蟲一樣。「

在這一方面,日本人對於清朝十分的羨慕,十分的敬佩,所以日本在侵略中國之前,先研究中華文化,先研究滿洲徵服中國史,進而開始全面侵華。

日本侵華

所以說清朝這個啥也不是的朝代,不但奴役了我們中國人數百年,而且我們中國近代以來所遭受的侵略和苦難,都是拜清朝所賜!

清朝,啥也不是!

相關焦點

  • 對魯迅先生的一些評價
    千年來,魯迅先生在天國之下,只有這一個。也許,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沒有人比得上他了,他是偉大的、崇高的、空虛的英雄戰士、思想先驅和文學巨匠。橫眉冷眼旁觀,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就是他的人生寫照。想念魯迅,敬畏魯迅。
  • 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西遊記》
    清朝末年,科場行賄早已司空見慣。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在一次浙江鄉試中,卻因官員內鬥不和,成為了犧牲品,被光緒皇帝判為「斬監候,秋後處決」,也就是判了個死刑,緩期執行。且不說周福清是如何賄賂,如何被發現又是如何被判刑。單單就看周福清在監獄中過的日子,就更能體會到當時社會的不公平、不公正。
  • 對魯迅的評價為什麼如此高
    魯迅對中國人的是不言而喻的,在近現代的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文學大師有如此強的影響力。魯迅的成就當然首先是在文學方面,尤其在刻畫中國人的人物性格和人格特別方面可以說無人能出其右,但是魯迅的封神之路卻是一步步完成的。
  • 中國近代史:嫉惡如仇、剛直不阿的魯迅先生,你都了解哪些?
    魯迅只是他的筆名,但這個筆名比他的真名更廣為人知。魯迅老師出生於清朝,當時清朝非常虛弱和無能,魯迅有救亡圖存的思想。從魯迅先生的文章中我們可以得知,魯迅先生年輕時家庭很好,所以魯迅先生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魯迅原名周樟壽,後來進入南京海軍學院後改名為周樹人。當他父親15歲去世時,他的家庭正在衰落,他的生活非常艱難。然而,當他分割他的家庭財產時,魯迅覺得世界很冷,他的叔叔給了他很少的錢。
  • 魯迅說話向來尖酸刻薄,一生只見過袁世凱一面,卻用30字正面評價
    不過作為一個能夠在黑暗中摸索出光明來的文學戰士,不是個柔弱的書生,相反,他說話非常直接,甚至是尖酸刻薄,能夠得到魯迅先生表揚的人很少,被他批評得罪的人才是大多數。但是對於被萬人指著鼻子罵、"遺臭萬年"的竊國大盜袁世凱,魯迅先生也僅僅是見了一面,卻給出了30字的正面評價,這是怎麼回事呢?
  • 魯迅先生,曾經說的這些話,真是以筆為刃,字字珠璣
    魯迅先生的這一生偉大而又艱難,當他看到麻木不仁的國人受到列強的欺辱,他憤怒;當他看見膽小如鼠的官員只是一味地不作為,他憎惡;當他看到被壓榨剝削的平民百姓敢怒而不敢言,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在寫下這首詩時,魯迅為了表達自己對清朝統治的抗議與批判,毅然決然地剪掉了那條象徵著封建與懦弱無能的辮子。剪掉辮子後,魯迅為自己照了一張像,之後在這張照片的背後提上了這首《自題小像》,並將其送給了自己的好友許壽裳。
  • 例論魯迅的批判精神
    例論魯迅的批判精神東營市實驗中學2019級9班 王傑瑞「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在《二十四孝圖》中魯迅這樣評價「老萊娛親」:較之今說,似稍近於人情。不知怎的,後世君子卻一定要改得他「詐」起來,心裡才舒服。鄧伯道棄子救侄,想來也不過「棄」而已矣……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當時,為什麼要向大家推薦《二十四孝圖》這種書籍呢?
  • 魯迅先生長得怎麼樣?大畫家陳丹青:矮小、瘦弱、很酷、很好看
    而陳丹青研究得最透的文人,應該還是魯迅。陳丹青算得上是魯迅的頭號粉絲,早在十幾年前,陳丹青就在公眾面前數次提到自己對魯迅的理解。從陳丹青口中,我們聽到了一個與我們上學裡理解不太一樣的魯迅。2011年,陳丹青出版了《笑談大先生》,系統地講述了自己對魯迅眾多作品的看法。
  • 不朽的魯迅先生
    時至今日,卻有人否定作為革命家的魯迅,把他包裝成所謂的「自由主義者」。對於這種論調,我們不妨引用瞿秋白是怎樣評價魯迅的,就十分清楚了。瞿秋白在給他選編的《魯迅雜感選集》寫的序中,詳盡而深刻嚴謹地評價了魯迅雜文和魯迅其人,他把魯迅雜感所體現的革命文藝最寶貴的精神內涵概括為:最清醒的現實主義;「韌」的戰鬥;反自由主義;反虛偽的精神。
  • 魯迅先生的作詩功夫,也很了不起,感受一下這些名詩名句的力量!
    毛澤東同志曾評價:「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相對來說,我們對他的文學作品中小說、散文、雜文更熟悉一些,對魯迅先生的詩作就了解的相對少些。其實,魯迅先生的詩歌作品也有40多首,並且,有許多是難得的佳作。
  • 魯迅先生對林黛玉的評價:她雖然美,但我不喜歡
    然而當我看到魯迅先生對林黛玉的評價之後,才明白魯迅所說的,《紅樓夢》的價值要點在敢於寫實的真正含義,同時也看到了魯迅一生求真的為人態度,魯迅毫不掩飾地說,「我不喜歡林黛玉」。周作人在《魯迅的笑》一文裡,提到魯迅給同學講《紅樓夢》時,對林黛玉的性格和心理做了透徹的評價。當時他問同學們,「大家愛不愛林黛玉呀,大多數人都回答,愛!
  • 紹興是文明古城,也是魯迅先生的故居,魯迅故裡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魯迅故裡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佔地50公頃,是原汁原味體驗魯迅先生筆下人物,感悟魯迅先生從小生活的真實場景。由魯迅先生當年生活的故居、祖屋、三味書屋、百草園、周家新臺門、壽家臺門、土谷祠、風情園等等一系列古宅古蹟組成。是紹興保存最完好,最具水鄉古城風格、江南風情韻味的歷史街區。
  • 這裡保留著醫學生魯迅的聽課座位:在仙臺尋蹤魯迅和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贈送給魯迅的照片魯迅先生十分珍視這張照片,回到中國後,將藤野先生的照片掛在北京寓所的東牆上,書桌對面,朝夕相視。每當夜間疲倦,正想歇一歇時,魯迅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魯迅先生又增加了作文的勁頭。
  • 魯迅眼中的中國人,這六段評價,人情冷暖,體現得淋漓盡致
    畢業後,我深入社會,了解了許多我從未見過的人或事,突然了解了魯迅。他的書中是對同胞們的評價。指的是不管什麼事,仿佛發生的一切都與自己無關,置身事外。多少人是看客的心理在看著周遭的一切,不曾試圖努力,不曾試圖改變。近幾年發生的很多事情,難道不是最好的例子嗎?是看客不作為,事不關己,導致一件件悲慘的事故發生。即使內心有感觸,但是你依然選擇做一個過客。
  • 魯迅先生的這幾句經典名言,有些什麼深刻含義?
    魯迅先生生活在清朝末年民國初年,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中華民族鳳凰涅槃、久經苦難的烈火歲月,作為留學日本的海歸高級知識分子,他的作品裡面自然是到處都充斥名言警句,一直並且將長久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理念。魯迅先生下面挑選幾句他的比較經典的名言警句,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番吧。
  • 才子問:「阿Q是中國人,為何取外國名」?魯迅幽默回答令人稱讚
    而魯迅名篇《阿Q正傳》主人公阿Q的命名本意,就是使用注音字母。《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傑出的作品之一。他筆下的阿Q,入木三分地諷刺了舊中國的種種時弊。字母的Q就像一個人腦後留著一根小辮子,正是清朝的髮型。
  • 大文豪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是什麼?
    答案:B解析:帝王的鏡子——評價的是《資治通鑑》;這是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評價的是《史記》,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說的。前半句「史家之絕唱」指的是,之前並沒有一部科學性的且綜合完整的「中國史」,很多史書是帝王將相的專屬。
  • 沫若先生用4字罵魯迅,魯迅先生5字回敬,世人笑稱:這就是老郭了
    文/紀布魯迅先生一生罵人無數,其中,要說罵誰最狠?首當其衝的必然是郭沫若,一語雙關「才子加流氓」。老郭被罵實屬活該,誰讓他沒事兒去惹魯迅先生,污衊魯迅先生為資本主義前的封建餘孽。矛盾激化兩人就各自暗中較勁兒,之後的7、8年裡二人未曾見面,但針鋒相對一直也沒停息過。
  • 魯迅先生名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是褒義還是貶義?
    魯迅在給許壽裳的回信中說:「《狂人日記》實為拙作,又有白話詩署『唐俟』者,亦僕所為。前曾言中國根柢全在道教,此說近頗廣行。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後以偶閱《通鑑》,乃悟中國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種發現,關係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 魯迅先生的文章,被刪背後的秘密
    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魯迅那麼多經典的文章從教科書裡刪了呢? 其一,魯迅先生的思想比較偏激,有獨到的見解,有獨立的思想。見到自己看不下去的事情,就直接開罵,為什麼他偉大,就是因為他通過如利劍般的語言罵醒了中國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