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魯迅先生,謝謝您給我們帶來這麼精彩的文章

2020-12-17 海濤講文化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們可以窺探魯迅先生從小受到的教育,書讀百遍型的,魯迅先生的古文言功底特別紮實。處於古文言與白話文的交替點,語言形成題主所說的風格很正常。

魯迅先生的文章,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和研究價值,甚至可以作為時代的留聲機。然而真正把魯迅帶到公眾視野的,並非大眾的審美歸屬和精神追求,而是我們讀了背了大半個學生時代的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以及幾年來流行於社交網絡的段子。

不反對將魯迅先生作為一個文學信仰,也不蔑視他作為一個符號化的人物出現在網絡社交,畢竟一個歷史人物能發揮出恆久的餘溫是不可多得的、現象級的。魯迅先生的評價高和政治因素毫無關係。

與其說魯迅先生在尋求政治認同不如說政治在攀附其的成就。魯迅先生還對中國的美術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就是魯迅先生大力提倡,翻印的國外版畫。

還有魯迅先生對漢碑拓片的研究,還出了新書。大陸和臺灣兩次選百名作家的時候,魯迅先生都排第一。光是第一篇白話文小說作者就已經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魯迅先生有思想家和文學家兩重身份,他在文藝界的威望,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思想家的身份豎立起來的。

他對於國民性的深刻剖析和洞見,對五四運動反封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接下裡的很多年,又因為政治上的推崇,尤其是毛澤東的崇高讚揚,魯迅幾乎成為與孔孟相提並論的思想聖哲了。

魯迅先生如一把利劍一般,青鋒所指,當者披靡。那鋒芒對準過政黨,對準過民眾,對準過國家,對準過文化,也對準過他自己。魯迅先生不是一個簡單的批評者,他這一生所批判的不是時局,而是人性。

魯迅先生研究的路,現代文學的路,真的走的很艱難。在這個紛雜的世界,已經沒有多少人願意靜下心去閱讀好的文學作品。

相關焦點

  • 再見了,老舍先生,謝謝您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的好文章
    而我們卻只能根據他人的一面之詞或者說一些記載來看待問題。不說其中的真實性又多少,就算全部都是真的。那麼我們有資格以這麼點事實與了解來對他進行評價嗎?很多話我不想說也不能說。老舍原來是一屆文人,就算不談清高自傲也絕對是有風骨的。在那樣的年代,被侮辱,被打壓,看不見未來,前途一片黑暗,又有幾人能撐的住?
  • 魯迅曾對蕭軍蕭紅說:我們一定要再見一見
    「我們一定要再見一見」,這話原本是魯迅先生當年寫給初闖上海文壇的蕭軍蕭紅夫婦信中的一句,顯現著先生對兩個年輕人的關愛、呵護和急迫的心聲。捧在我們手中的這一本堪稱精美的大書、好書——《我們一定要再見一見》,是中國青年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魯迅致蕭軍蕭紅信」的全部手稿本,印製得極好,以這樣的一句話做書名,確也實在別開生面。欣賞著、摩挲著、翻弄著的每一面都有說不完的故事,篇篇浸潤著先賢的手澤,真的是愛不釋手!
  • 魯迅先生的文章,被刪背後的秘密
    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魯迅那麼多經典的文章從教科書裡刪了呢? 其一,魯迅先生的思想比較偏激,有獨到的見解,有獨立的思想。見到自己看不下去的事情,就直接開罵,為什麼他偉大,就是因為他通過如利劍般的語言罵醒了中國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這樣。
  • 魯迅先生最短的文章
    我們再談談……」他在後面大聲挽留。我一徑逃走,盡力地走,直到逃出夢境,躺在自己的床上。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最短的文章《狗的駁詰》。魯迅先生這篇文章通過狗的「愧不如人」的反駁,指出狗雖勢利,但那些只知道根據銅銀、布綢、官民、主奴的貴賤而分別採取不同態度的「人」,是比狗還更加勢利的,狗所揭露的人的劣行:趨炎附勢,
  • 魯迅先生的文章,《我之節烈觀》,三觀真是太正了!
    魯迅先生的雜文集《墳》中,有一篇文章是《我之節烈觀》,是1918年7月寫的。這篇文章將國人的思想分析的一針見血。文章先解釋了到底什麼叫做節烈:「節」指的是: 丈夫死了,妻子不改嫁,丈夫死的越早,家裡越窮,妻子就節的就越好。
  • 教育部闢謠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魯迅先生從未「過時」!
    近年來,魯迅的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常出現,引發輿論關注。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其中,魯迅5篇文章入選。魯迅的沉浮,標誌著一個社會理性發展的尺度。毫無疑問,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再沒有一個作家能取得魯迅這樣的影響力,但同樣需要面對的,是魯迅也有他的局限,他的遺憾。回眸百年中小學教科書,真正稱得上經典的作家作品,似乎未必能排列出一份很長的名單。然而,無論這份名單或長或短,魯迅作品永遠是不可或缺的。魯迅本人無愧為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者」。
  • 魯迅先生的文章應該如何去閱讀,我們需要進行比較閱讀
    我們來看看魯迅的文章應該怎麼學習吧,你才會覺得不難。至於魯迅筆下的阿Q就更是在這麼多年裡成為一個人盡皆知的代名詞,我們很多人動不動就自嘲自己是阿Q,阿Q精神作祟等等。「阿Q精神」就是像魯迅筆下的《阿Q正傳》裡的主人公一樣常常使用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卻。
  • 魯迅為何對藤野先生這麼感激?藤野:我很尊敬中國的先賢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年輕的時候,是要好好讀一讀魯迅的。,特別是在他的文章中,要麼避而不談,要麼避重就輕。1937年,魯迅去世一年,藤野先生在得知消息後寫下了《謹憶周樹人君》一文,他在文章中坦陳對魯迅更關注、更關愛的原因時說:「少年時代我向福井藩校畢業的野坂先生學習過漢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國的先賢,同時也感到要愛惜來自這個國家的人們。」藤野先生之所以善待魯迅,這可以說是最初的原因。
  • 現在人還能寫出魯迅先生那樣的文章嗎
    怎樣才能寫出魯迅先生那樣的文章?頭條曾發出這樣的疑問。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是新文化運動的直接參與者,魯迅先生的時代正是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向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和自由的過渡的時代,魯迅先生代表的是從文化和思想領域去解放當時的受壓迫的最廣大的社會底層的人民。
  • 教材刪除魯迅文章你怎麼看 再見阿Q閏土祥林嫂
    對此,鳳城初中的薛老師解釋說,「魯迅的文章與時代脫節」、「魯迅文章所體現的思想是社會的陰暗面,與社會主旋律格調不一致」。儘管先生早就在《野草》中唯願自己的文章速朽,但關於魯迅作品在教材中的「進退」,總能輕易地激蕩起輿情的漣漪。  又一次,網友在熱議著魯迅文章的「退出」,在熱議中表達著溫情與敬意。關於「撤退」,圍觀者其實是在擔心「魯迅」從中小學教育的課堂中心逐漸淡出,成為無法被容忍的文化行為。在此種幾乎一觸即發的情感反射背後,隱藏的是固化的認知。
  • 我們的先生——魯迅
    二幾年前,我所喜歡的另一位作家餘華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有點嚇人,叫<魯迅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被很多人過分解讀了。而我想借這篇文章,來說說魯迅對於現今生活的意義。其實仔細看來,餘華不厭其煩地舉了很多他被魯迅所折磨的例子:在那個特殊時代,課本上出現了很多魯迅的文章還有主席的詩詞,他曾經一度以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作家叫魯迅;還有曾經和同學爭論太陽遠近的時候,他編一句魯迅的話,便能極為快速的結束爭論。
  • 魯迅先生的童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樣的童年生活現在有嗎?
    在《百草園》這篇文章中,魯迅沒有向往常一樣給我們講述那些道理,描述那些黑暗,控訴那些不公,魯迅筆下血淋淋的現實變得充滿色彩和趣味,這也是很多人對這篇文章記憶深刻的原因。百草園魯迅也通過《百草園》,為我們講述了他精彩的童年生活。那麼在文章中,魯迅先生的童年都有哪些樂趣呢?又有哪些樂趣是我們現在體會不到的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一一介紹。
  • Q版魯迅先生簡筆畫教程,可愛成這樣的魯迅先生你肯定沒見過!
    無論是那個一波三折的祥林嫂,還是那個潦倒不堪的孔乙己,又或是那個只知精神勝利的啊Q……魯迅先生的筆下塑造了太多太多經典的人物形象,作為讀者,我們看得唏噓不已,作為讀者,我們不由得感慨起先生那棄醫從文的奮世的氣魄!
  •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在文章之後的命運如何?
    魯迅在1906年辭別藤野先生,離開仙臺後,於1909年歸國。坪田忠兵衛在其文章『郷土の藤野厳九郎先生』中,對這個時期的藤野先生有如下的描述:1935年(昭和十年)直到這一年6月,由佐藤春夫和増田渉翻譯的『魯迅選集』在日本出版之前,魯迅都沒有再聯繫上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也不知道魯迅的消息。
  • 魯迅先生的這碗藥有點苦
    我鬥膽在此談談自己的看法:魯迅先生寫了很多具有批判精神的文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阿Q正傳》批判了國人的奴性、《孔乙己》批判了科舉考試、《藥》批判了國民的愚昧無知,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中學時代必學,甚至要求背誦的文章。無論你喜歡與否,至少都耳熟能詳。
  • 「理工男「魯迅先生
    語文課本上似乎有一個標準答案: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老師也會跟學生說起,文學並非魯迅一開始的夢想,他在日本留學期間開始「棄醫從文」。然而,魯迅先生的多識、多才、多藝遠不止如此。他是文學家魯迅,又是設計師魯迅、美術家魯迅.....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生難忘!藤野:這人誰啊?哦,那個差等生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
  • 魯迅文章重返高中語文課本,先生的思想符合時代精神,永不過時
    語文教材選取反映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作品,謳歌革命領袖的豐功偉績,讚頌革命英雄人物事跡,凸顯革命理論文章的指導價值,激發學生熱愛熱愛祖國的情感。其中包括《沁園春·長沙》、《改造我們的學習》等5篇(首)文章,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
  • 魯迅先生的外語水平究竟怎樣
    昨天說了魯迅先生的懂得日語,德語,也會一點俄語,英語。這幾門外語他能達到什麼水平呢?           首先說先生的日語水平。先生自1902年3月到日本留學,到1909年8月底回國,在日本一共待了7年5個月。順便說一句,曾看到一篇文章說魯迅先生是在1902年秋赴日,1909年6月返國。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不記得了
    大家在學生時代,應該都學過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講述了他於20世紀初期在日本仙臺醫學專科學校求學時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對他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