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最短的文章

2020-12-17 秋至滿山

我夢見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屢破碎像乞食者。一條狗在背後叫起來了。我傲慢地回顧叱吒說:「呔!住口!你這勢利的狗!」「嘻嘻!」他笑了,還接著說,「不敢,愧不如人呢。」「什麼!?」我氣憤了,覺得這是一個極端的侮辱。「我慚愧:我終於還不知道分別銅和銀;還不知道分別布和綢;還不知道分別官和民;還不知道分別主和奴;還不知道……」我逃走了。 「且慢!我們再談談……」他在後面大聲挽留。我一徑逃走,盡力地走,直到逃出夢境,躺在自己的床上。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最短的文章《狗的駁詰》。

魯迅先生

這篇文章通過狗的「愧不如人」的反駁,指出狗雖勢利,但那些只知道根據銅銀、布綢、官民、主奴的貴賤而分別採取不同態度的「人」,是比狗還更加勢利的,狗所揭露的人的劣行:趨炎附勢,諂上欺下,追名逐利,蠅營狗苟。魯迅的文章太過犀利,太過辛辣。雖然揭露的都是舊社會國人的各種劣性,目的是喚醒國人,追求一個健康的人的正義和崇高。

與其同時代的林語堂在論中國社會十大俗中有這樣的描述:腰有十文必振衣作響;每與人言必談貴戚;遇美人必急索登床;見問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態;與朋友聚喋喋高吟其酸腐詩文;頭已花白卻喜唱豔曲;施人一小惠廣布於眾;與人交談借刁言以逞才;借人之債時其臉如丐,被人索償時其態如王;見人常多蜜語而背地卻常揭人短處。

這些舊社會的惡習,在今天聽來感覺特別刺耳,特別不和諧。可是隨著經歷的豐富,碰到各種各樣的人,再讀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反而感覺也不是特別刺耳。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首先要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然後做一個愛國、愛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梁。

高鐵佔座

以前,我們每個人都讀過一篇課文叫《範進中舉》,講的是範進參加科舉考試屢敗屢戰終獲得成功的故事。古代社會的底層與上層之間有一個流動的綠色通道,那就是科舉考試。他給了底層平等進入上層的機會,如果沒有走上去只能怪自己不爭氣,沒有其他理由。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古代超穩定的社會結構裡科舉制度功不可沒。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反對人的劣性,倡議人的正義性和善良。而公平二字顯得特別珍貴。如果教育被嚴重低估,舊社會的十大俗仍然存在,魯迅先生辛辣的諷刺仍然刺耳。

出淤泥而不染

相關焦點

  • 魯迅先生的文章,被刪背後的秘密
    為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魯迅那麼多經典的文章從教科書裡刪了呢? 其一,魯迅先生的思想比較偏激,有獨到的見解,有獨立的思想。見到自己看不下去的事情,就直接開罵,為什麼他偉大,就是因為他通過如利劍般的語言罵醒了中國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這樣。
  • 教育部闢謠魯迅文章退出語文教材,魯迅先生從未「過時」!
    近年來,魯迅的作品退出語文教材的傳言時常出現,引發輿論關注。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有關工作情況。其中,魯迅5篇文章入選。魯迅的沉浮,標誌著一個社會理性發展的尺度。毫無疑問,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再沒有一個作家能取得魯迅這樣的影響力,但同樣需要面對的,是魯迅也有他的局限,他的遺憾。回眸百年中小學教科書,真正稱得上經典的作家作品,似乎未必能排列出一份很長的名單。然而,無論這份名單或長或短,魯迅作品永遠是不可或缺的。魯迅本人無愧為普羅米修斯式的「盜火者」。
  • 現在人還能寫出魯迅先生那樣的文章嗎
    怎樣才能寫出魯迅先生那樣的文章?頭條曾發出這樣的疑問。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是新文化運動的直接參與者,魯迅先生的時代正是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向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和自由的過渡的時代,魯迅先生代表的是從文化和思想領域去解放當時的受壓迫的最廣大的社會底層的人民。
  •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在文章之後的命運如何?
    魯迅在1906年辭別藤野先生,離開仙臺後,於1909年歸國。坪田忠兵衛在其文章『郷土の藤野厳九郎先生』中,對這個時期的藤野先生有如下的描述:>夏天的時候,藤野會在浴衣外搭配短羽織,穿著草帽草鞋,披著農民勞作時的蓑衣。
  • 再見,魯迅先生,謝謝您給我們帶來這麼精彩的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們可以窺探魯迅先生從小受到的教育,書讀百遍型的,魯迅先生的古文言功底特別紮實。處於古文言與白話文的交替點,語言形成題主所說的風格很正常。魯迅先生的文章,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和研究價值,甚至可以作為時代的留聲機。
  • 程小瑩:魯迅先生在我的青春
    魯迅故居,最具有家的實在。南窗糊著彩色玻璃紙,窗下是書桌,桌上放著文具等。
  • 不朽的魯迅先生
    他在論述五四以來中國鍛造了一支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時說:「而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 對魯迅先生的一些評價
    千年來,魯迅先生在天國之下,只有這一個。也許,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沒有人比得上他了,他是偉大的、崇高的、空虛的英雄戰士、思想先驅和文學巨匠。橫眉冷眼旁觀,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就是他的人生寫照。想念魯迅,敬畏魯迅。
  • 魯迅文章重返高中語文課本,先生的思想符合時代精神,永不過時
    語文教材選取反映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作品,謳歌革命領袖的豐功偉績,讚頌革命英雄人物事跡,凸顯革命理論文章的指導價值,激發學生熱愛熱愛祖國的情感。其中包括《沁園春·長沙》、《改造我們的學習》等5篇(首)文章,魯迅的《拿來主義》、《記念劉和珍君》等5篇文章。
  • 盤點魯迅先生那些永不過時的經典語錄
    魯迅這個名字,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首先,魯迅先生有很多經典文章都被編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猶記得當初在教材上翻出一篇魯迅先生的文章,囫圇吞棗磕磕巴巴的讀了一遍後,猛然發現課後的「背誦全文」字樣,那從心底油然而生的恐懼。
  • 魯迅先生的文章,《我之節烈觀》,三觀真是太正了!
    魯迅先生的雜文集《墳》中,有一篇文章是《我之節烈觀》,是1918年7月寫的。這篇文章將國人的思想分析的一針見血。文章先解釋了到底什麼叫做節烈:「節」指的是: 丈夫死了,妻子不改嫁,丈夫死的越早,家裡越窮,妻子就節的就越好。
  •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被大面積刪除?難道是文章出了問題?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被大面積刪除?難道是文章出了問題?魯迅先生,可以算的上,上個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創作的小說、雜文、散文等等內容,我相信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學習過他的文章,不知提到魯迅,大家會不會想到,少年潤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還有那個滿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
  • 「理工男「魯迅先生
    語文課本上似乎有一個標準答案: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老師也會跟學生說起,文學並非魯迅一開始的夢想,他在日本留學期間開始「棄醫從文」。然而,魯迅先生的多識、多才、多藝遠不止如此。他是文學家魯迅,又是設計師魯迅、美術家魯迅.....
  • 魯迅先生的這碗藥有點苦
    近日,關於「是否應該從中學課本中拿掉魯迅先生的文章」成為了激烈討論的話題。我鬥膽在此談談自己的看法:魯迅先生寫了很多具有批判精神的文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阿Q正傳》批判了國人的奴性、《孔乙己》批判了科舉考試、《藥》批判了國民的愚昧無知,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中學時代必學,甚至要求背誦的文章。無論你喜歡與否,至少都耳熟能詳。
  • 魯迅先生的文章應該如何去閱讀,我們需要進行比較閱讀
    魯迅寫文章更多的是厚積薄發,自然流露,但是解讀就要加上時代背景的影響了魯迅的文章因為有很多體裁是雜文或者隨筆,就一件事情生發開去,魯迅的表達在雜文中又總是那麼犀利,他一定是先想到了什麼,才去拿筆寫作,不寫的話是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 Q版魯迅先生簡筆畫教程,可愛成這樣的魯迅先生你肯定沒見過!
    無論是那個一波三折的祥林嫂,還是那個潦倒不堪的孔乙己,又或是那個只知精神勝利的啊Q……魯迅先生的筆下塑造了太多太多經典的人物形象,作為讀者,我們看得唏噓不已,作為讀者,我們不由得感慨起先生那棄醫從文的奮世的氣魄!
  • 魯迅:藤野先生,我永志難忘,藤野:魯迅是誰?不記得了
    大家在學生時代,應該都學過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講述了他於20世紀初期在日本仙臺醫學專科學校求學時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對他的教誨。
  • 民國文學大師之魯迅先生
    帶著這些問題我搜集了一些相關材料,按出生年月的先後順序列出以下17位民國時期的文學大師(魯迅、胡適、郭沫若、林語堂、沈從文、徐志摩等),並儘量的尋找他們之間的聯繫,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望多提寶貴意見。我們今天先從魯迅先生講起,首先用一定的篇幅介紹一下魯迅先生的生平,最後講一講他與其他民國文人之間的故事。
  • 魯迅先生的子女後代如今怎樣了?兒子幹部,曾孫紅人,侄孫最牛
    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有一個比較龐大的家族,所以花了巨資買了一套北京四合院,魯迅先生一家都是知識分子。他的原配夫人朱安是一個性格溫柔,遵守三從四德的好媳婦兒,但是正因為朱安身上舊封建思想的存在,在加上他們屬於包辦婚姻,魯迅先生與她並沒有真正的愛情可言,甚至魯迅想逃離這樣的生活。
  • 魯迅先生的外語水平究竟怎樣
    昨天說了魯迅先生的懂得日語,德語,也會一點俄語,英語。這幾門外語他能達到什麼水平呢?           首先說先生的日語水平。先生自1902年3月到日本留學,到1909年8月底回國,在日本一共待了7年5個月。順便說一句,曾看到一篇文章說魯迅先生是在1902年秋赴日,1909年6月返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