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什麼?

2020-12-20 北京印跡inBeijing

2020年是北京故宮600歲的生日,

這個中國人最驕傲的建築群,

在數千年漫長的演變中,

宮殿建築是如何一步步

變成如今最強的國家名片呢?

一起來探索故宮的宮殿秘密!

01 故宮是怎麼設計的?

《周禮·考工記》有載:匠人營國,方九裡,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

宮殿建築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

基本遵循這一規制,但又因地做出少許變化

逐漸衍生出更多的設計理念

前朝後寢朝就是 朝堂,寢就是 寢居

前朝後寢則規定了

帝王舉行朝會的建築在前

帝後起居生活的建築在後

模型製作:陳三歲

故宮從乾清門為界

前方是三大殿為主的的建築群

用於舉行上朝治政,舉行國家大典

這就是 前朝

乾清門後是後三宮為主的建築群

用於皇室家庭生活

這就是 後寢

左祖右社「左祖右社」來自《周禮》,又稱「左廟右社」

在宮殿左邊建皇帝的祖廟——太廟

宮殿右邊建土地神和糧食神壇——社稷壇每年固定日期在太廟和社稷壇舉行國家大典

模型製作:陳三歲

現今故宮宮殿的左前方是皇帝的祖廟

稱之為太廟,這就是左祖

故宮宮殿的右前方是皇帝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的壇廟

稱之為社稷壇,這就是右社左祖右社的布局形式體現的正是

王朝的政治觀念

中軸對稱中軸對稱的布局是宮城建築布局重要特點之一

指的是宮廷建築群中

重要建築排列在中軸線上

次要建築排列在中軸線兩旁

模型製作:陳三歲

北京故宮中軸線排列著午門、三大殿、後三宮等重要建築

文華殿、武英殿、東西六宮等排布在中軸線主要建築兩側

而在每一個宮殿的院落中也是嚴格按照中軸線布局

宮門、前殿、後殿依次排列在院落的中軸線上

配殿則分布在兩側位置

中軸對稱布局建築的從屬關係明確

體現得是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宮殿的尊嚴華貴

除了上述的三項宮殿設計理念外

其實還有包括

三朝五門、法天象地、陰陽禮制等諸多思想

都影響著宮殿建築的布局方式與細節形制

02 故宮的前輩都有誰?

在最開始 「宮殿」並不只屬於皇帝普通人的房子也稱為宮

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宮殿一詞才專屬皇帝了

舉行典禮儀式處理政務的建築叫成「殿」

皇帝生活起居使用的建築叫做「宮」

大房子——原始公共建築新石器中晚期

原始聚落都有中心廣場

廣場上的建築總有個最大的

考古學家稱它是「大房子」

大房子被其他小建築包圍

它的建築規模與工程質量最高

用來給弱勢人群居住和聚落集會

在中國的半坡、姜寨等遺址中都發現過「大房子」

這是距今所知最早的公共建築

半坡遺址「大房子」 猜想復原圖 繪畫@肉丸張( 復原依據《宮殿考古通論》 )

後來社會階級分化,人們的房子也開始變化

普通人和奴隸們住進了更原始的穴居、半穴居建築

而統治者們則住進了高大華麗的建築

原本公共福利的大房子被統治者據為己有

慢慢變成了宮殿性質的建築

二里頭遺址二里頭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宮殿遺址

具體屬於夏朝還是商早期在學術界還在爭論

二里頭宮殿建築群由一圈廊廡環繞

是一個東北缺角,100米見方的院落

二里頭宮殿建築復原模型(琚京蒙、陳三歲)( 復原依據《二里頭遺址宮殿建築基址初步研究》)

前方是門廡,中後部為主要建築,東北角為廚房四周迴廊有內廊與外廊

門廡建築一共四座房間

房間大小不同,是守門人的棲身所

二里頭遺址的功能

在學術界仍有朝堂、王宮、宗廟等眾多猜測

秦鹹陽宮戰國時的秦國都城就已在鹹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六國實現統一

每攻破一個諸侯國,秦始皇就會仿造諸侯國的宮殿

這使得鹹陽宮的規模在秦始皇和秦二世時期不斷擴大

鹹陽 今可考宮殿 猜想復原圖 繪畫@洪凡凡(復原依據《秦鹹陽宮第一號遺址復原問題的初步探討》 )

根據考古,鹹陽宮建在高且平的北陵上

象徵天帝紫微宮與銀河的渭水穿城而過宮殿整體為凹字形,都是土木混合的高臺建築兩側建築有飛閣復道與主殿相連

天人合一的選址思想與高大宏偉的宮殿形象

體現了秦始皇對神仙思想的無盡追求

漢未央宮這是大漢帝國的第一座宮殿群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一

漢高祖七年(前200)時由蕭何監造

建設在長安西南的龍首原之上,

時人又叫「西宮」

古籍記載未央宮殿堂不下40座,總面積約5平方千米

未央宮布局 猜想復原圖 繪畫@蔣曉璐 (復原依據《漢長安城未央宮1980-1989考古報告》)

未央宮為中國兩千多年的宮城建築奠定了格局基礎

而後的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

西魏、北周等多個朝代

也繼續使用未央宮作為理政大殿

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

存在時間最長的宮殿建築

漢建章宮漢太初元年(前104)因柏梁殿焚毀

大臣勇之向漢武帝進言修建新宮

漢武帝便下旨在長安城外、未央宮以西修築建章宮

建章宮猜想復原圖 繪畫@蔣曉璐( 復原依據《關中勝跡圖志》 )

建章宮與未央宮、北宮有飛閣輦道相通除大殿外,更有虎園、獅子園圈養動物

也有太液池、蓬萊三山等來滿足漢武帝的仙居追求

至此建章宮、未央宮、長樂宮、桂宮、北宮

在長安城中組成龐大的宮殿群漢武帝時期掀起了秦始皇之後的宮殿營造高潮

理念卻依舊追求著未變的神仙思想

唐大明宮唐初宮殿為隋大興城改建的長安城後因主殿太極殿低洼多雨,不宜居住

貞觀八年(公元634)李世民為父親李淵建永安宮

唐高宗時將永安宮重建,改名大明宮

從此取代太極宮成為鼎盛大唐幾百年的政治中心

大明宮猜想復原圖 繪畫@洪凡凡(復原依據:《唐大明宮丹鳳門復原研究》 )

大明宮平面為不規則長方形

中軸線綿延數裡將宮中的

含元殿、宣德殿、紫宸殿等串聯

左右翔鸞與棲鳳等門、殿大體對稱

大明宮的中軸對稱,三大殿制、宮門形制

對中國後期宮殿建築布局及形制

產生了最直接的範本影響

直至清代宮殿依舊延續著這樣的布局方式

明清故宮如今我們說的故宮指故宮博物院

也是明清時期的宮殿——紫禁城

明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

以南京故宮為藍本,

用時十四年建成北京城和紫禁城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清入關後繼續沿用了明代紫禁城宮殿

如今也有很多建築是明代建築改建或增建

甚至很多宮殿依舊是明代的

宮殿的總體布局方面基本未有改變

明清故宮是現今世界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木結構宮殿建築群

除了上述的宮殿

歷史上還有很多宮殿都是推動

我國宮殿建築發展的裡程碑

後續會給大家詳細科普

03 故宮有什麼?

故宮有什麼來頭?明太祖朱元璋一統天下後

在南京建紫禁城(今南京故宮)

後因皇太子薨(逝世),皇太孫朱允炆繼位

朱棣發動「靖難之變」趕走了侄子建文帝

自己當上了明成祖

永樂四年(1406)與近臣密議遷都,

啟動開始建造北京紫禁城。

北京的壇廟、宮殿、門闕等等

以南京紫禁城為樣板建造

經過長達11年的準備及3年的建造

於永樂十八年(1420) 明王朝正式遷都北京

故宮的建造緣由 繪畫@肉丸張

北京紫禁城的建造集中了當時全國的能工巧匠,徵調二三十萬農民和部分衛軍做壯丁,木料多從四川、貴州、廣西、湖南、雲南等地深山老林採伐,石料從北京附近的房山、盤山等山區開採,採料運輸極為艱難。如木料要用雨季的山洪從山上衝下,經京杭大運河等江河運送至京城,石料在冬天時,在運輸沿途挖井取水鋪冰道運輸,夏天則用滾木。整個建造工程浩大,經十數年才完成。

清代宮殿繼續沿用明代建築

後歷經多次重修新建

修築規模雖然沒有明代宏大

傳統官式做法經數千年積澱後

在清代達到極點集於大成

故宮有什麼建築?故宮佔地78萬㎡,長約960m,寬約750m

建築有約15萬㎡

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得知

故宮有90多座院子、980座房屋

除了主要的前朝後寢宮殿還有各類其他功能建築

~前朝禮制建築~前朝根據布局制式是承擔國家儀式的建築群最主要的是三大殿和文華殿、武英殿等他們被用來舉辦國家典禮和重要儀典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午門紫禁城的正門位於正南,

即正午太陽的位置,稱為午門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平面凹字形,門闕合一

城臺正中為重簷廡殿頂的正樓

東西廡房和闕樓相互對峙

下有五個門洞,正中門洞為皇帝御路

兩側門及東西掖門供王公大臣行走

午門 攝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在此舉行頒布曆書或獻俘禮

注意午門從沒有斬首

明代倒是常有大臣在此被梃仗

太和殿三大殿中第一座,也是最重要的一座

紫禁城中體量最大,高度最高的建築

皇權與政權的核心所在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建,名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改稱太和殿,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至今。

太和殿下有三重漢白玉須彌座臺基

明代面闊九間,約64米,進深五間,約37米,

清康熙時改為面闊十一間

高達27米(與臺基共35米),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

殿前陳設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

殿前為三萬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廣場

可容納萬人聚集和陳列各色儀仗

太和殿用於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

每年元旦,冬至,萬壽(皇帝生日)等節日舉行重大典禮

太和殿及廣場 攝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中和殿三大殿中間的一座,位於太和殿後

與太和殿同在三級臺基之上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建,名華蓋殿,多次毀於火災後重建,明嘉靖時改稱中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重修更名為中和殿,乾隆三十年1765年再次重修

單簷攢尖頂,面闊進深均三間

四周出迴廊

大典前皇帝在此休息

接受辦公官員的提前參拜

前往壇廟祭典前皇帝也會在此審閱祭祀祝文

中和殿 攝影@劉雷

保和殿三大殿的最後一座,在中和殿之後

與太和殿、中和殿同在三級臺基之上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建,名謹身殿,明嘉靖時改為建極殿,後毀於火災,萬曆四十三年(1615)重建,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焚火,建極殿倖免於難。歷經多次改名後,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為今名 保和殿。

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前帶廊

黃琉璃瓦,重簷歇山頂,高約29米

最初是大典前皇帝更衣的場所

清乾隆後在殿內進行科舉殿試

每逢除夕等重要節日,皇帝也會在此宴請王公大臣

保和殿 攝影@劉雷

文華殿位於東華門與中軸線間

文華門,文華殿、主敬殿等組成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最初是太子宮,用綠琉璃瓦

嘉靖時皇帝在此召見翰林學士,舉行講學,改為黃琉璃瓦

清乾隆時,殿試在此閱卷

皇帝出巡後,留京的王公大臣也會在此處理事務

文華殿 攝影@遺介君

武英殿位於西華門與中軸線間

主體建築為武英殿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明代皇帝在此齋居、召見大臣商談政務

明末李自成攻入皇城後也在此登基

清乾隆時一度成為宮廷修書處

武英殿 攝影@劉雷

箭亭為警示八旗子弟勿忘騎射祖業

順治皇帝在順治四年(1647)建射殿

雍正八年(1730)改為「箭亭」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四面出廊,黃琉璃瓦歇山頂

清朝皇帝與子孫在箭亭前練習騎射

清朝的武狀元殿試也在此舉行

箭亭 攝影@李永濤老師

~後廷休閒~也叫內廷,是供皇帝及家庭生活起居的建築群主要是後三宮,和東西兩側的嬪妃宮殿群這些建築體量及氛圍更適居住生活此外還有養心殿一類便殿及供消遣的幾個花園等

乾清宮後三宮最重要的一座

內廷體量最大,最高的建築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明永樂十八年(1420)始建,現存為嘉靖三年(1798)重修

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

宮前陳設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銅鼎等

從明朱棣到清康熙時期,都是皇帝寢宮

每逢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陽、冬至、萬壽節日

都會在此舉行朝禮和賜宴

乾清宮 攝影@劉雷

交泰殿位於乾清宮之後

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四面闢門

黃琉璃瓦單簷四角攢尖頂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明嘉靖年間始建,後重建多次,現存為清嘉慶三年(1798)重建

節慶日皇后在此接受嬪妃朝賀及皇子行禮的場所

清代曾收藏皇帝印璽

交泰殿 攝影@劉雷

坤寧宮交泰殿之後,內三宮最後一座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明永樂十八年(1420)始建,後重建多次,清順治十三年(1656)依瀋陽清寧宮格局改造。

面闊九間,進深五間

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

明代皇后居住在此清代用作皇帝婚房及薩滿教祭神場所

變成了名義上的皇后寢宮

坤寧宮 攝影@劉雷

東西六宮指內三宮東西兩側的各六宮

共十二宮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建為相同的南向兩進院落

后妃們居住生活的地方

東六宮有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西六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啟祥宮

後延禧宮因屢次火災

清末改建西洋風格的靈沼軒未竣工

成為了故宮裡唯一的爛尾樓工程

儲秀宮 攝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延禧宮· 靈沼軒 攝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養心殿內三宮西側的一座重要宮殿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明嘉靖十六年(1537)建成 ,清嘉慶七年1802年重修。

面闊九間、黃琉璃瓦歇山頂

明間和西次間出卷棚抱廈

最初供皇帝臨時休憩,雍正後改為辦公就寢

雍正為處理緊急戰況令軍機處建設於養心殿前

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也在養心殿前殿

養心殿 攝影@故宮博物院官網

慈寧宮故宮西路的主要宮殿群之一

正殿為慶典所用

面闊七間、前後出廊

黃琉璃瓦重簷歇山頂,殿前出月臺

寢宮後殿清代被改為大佛堂拜佛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初建,現存格局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改建。

明代為前朝皇帝的嬪妃的居所

清代為皇太后居所

逢元旦、冬至、皇太后生日等重要節日,

皇帝率大臣在此行禮南側還有供皇太后消遣與拜佛的慈寧宮花園

慈寧宮 攝影@劉雷

寧壽宮故宮東路的主要宮殿群之一

原為康熙為孝惠皇太后專建的宮殿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建寧壽門,寧壽宮、後殿等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成太上皇后

寧壽宮改為皇極殿

原寧壽宮匾額移到後殿,成為如今的寧壽宮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皇極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

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前出月臺和廊

太上皇在皇極殿接受朝賀

著名的千叟宴就是在此舉行的

光緒時慈禧太后也在此接見外國公使

寧壽宮 · 皇極殿 攝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御花園故宮的四大花園之一

故宮中軸線的北端,可通東西六宮

全園為中軸對稱布局

南北80m,東西140m,總面積12000㎡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明永樂十八年(1420)始建,名「宮後苑」,清雍正起,稱「御花園」,現仍為初建時的基本格局。

正中是供奉真武大帝的欽安殿院落

東西兩側建築基本對稱

多為遊憩或敬神拜佛用途

東側有御景亭、摛藻堂、浮碧亭、萬春亭、絳雪軒等

西側有延輝閣、位育齋、澄瑞亭、千秋亭、養性齋等

園內古樹奇石甚多

地面各色卵石鑲拼幾百幅鋪裝圖案

東北角的堆秀山為園中制高點

每逢重陽皇帝與皇后等在此登高望遠

御花園 ·御景亭 攝影@劉小刀

~特殊建築~除前朝後寢建築外,故宮還有眾多各類功能的建築,被大家熟知或津津樂道

故宮四門故宮一共有四個門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除了南邊的正門——午門外

還有東門東華門,西門西華門,北門神武門

西華門 攝影@劉雷

東華門 攝影@劉雷

神武門 攝影@劉雷

角樓位於故宮城牆的四個角

瞭望守備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也有二十八星宿中角宿神

棲息在角樓鎮守紫禁城

因此得名角樓的說法

角樓 攝影@劉雷

南三所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寧壽宮以南建三所院落

故稱「南三所」,供皇子居住

三所院落東西排列,布局完全相同,建築均為綠琉璃瓦頂

南三所 攝影@劉雷

暢音閣故宮戲樓中最大的一個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始建於乾隆三十年(1772)

三層共高達20米

臺上下還有天井地井用來表演節目

暢音閣 攝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雨花閣紫禁城中的最大的藏式建築

建於清代乾隆九年(1744年)

模型製作:陳三歲、魚豔天

頂部四條脊各有銅龍,仿若空中遨遊

內部供奉眾多藏傳佛教造像及金剛壇城

雨花閣 攝影@劉雷

04 故宮有什麼親戚

/瀋陽故宮/瀋陽故宮是清代入關前的宮殿

後金天命十年(1625)初建,稱盛京宮闕

天聰十年(1636)後金改國號為清大典即在此舉行

清順治元年(1644)順治在此登基

入關後,改稱其為奉天行宮

瀋陽故宮· 崇政殿 攝影@遺介君

瀋陽故宮在建築布局延續了傳統宮殿建築布局

在彩畫雕刻等建築裝飾方面展示了濃烈的東北風情

表現了多民族宮殿建築文化特點

200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頤和園宮殿群/頤和園自建成後作為遊樂之地外

也是故宮以外的宮殿建築群之一

頤和園中除了園林,也有宮殿建築群

東宮門內以仁壽殿為主的建築晚清時期成為了頤和園內的政治中心

慈禧、光緒多此在此召見群臣、處理朝政、接待外國使臣

頤和園 · 仁壽殿 攝影@肖禹安

這一片建築群布局對稱

但卻是封閉的院落

華麗的裝修陳設顯示出宮廷氣派

但屋頂多用灰瓦卷棚頂,院中的花木假山

暗示人們這裡處於園林山水之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避暑山莊宮殿群/避暑山莊建在河北承德北郊

是清代的一處離宮別苑

清康煕年間初建,乾隆時期擴建後成了如今的規模

承德避暑山莊 澹泊敬誠殿(攝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山莊南側是居住朝會用的宮殿建築群

正殿是澹泊敬誠殿

其他也有朝房、樂亭、寢宮等諸多建築

清代也在此接見各民族首領、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

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除了這些宮殿

中國還有眾多的宮殿建築及宮殿遺址

布達拉宮、大明宮遺址、南京故宮遺址等

都是中國輝煌歷史的見證者

故宮何其大,除了以上的建築外

還有更多的建築、技藝、文化

宮殿,自古被認為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從遠古的大房子,一直到北京紫禁城,宮殿建築豈是走過的是6000多年的時光。天人合一,陰陽禮法,中軸對稱,三朝五門,條條框住皇帝與百姓思想的同時,也引領了中國傳統建築技術與文化成就。無論是無處尋覓的鹹陽宮,還是變成遺址的大明宮、南京紫禁城。宮殿們依舊講述著中華民族的奮進史,也向全世界展現著中國人的驕傲。中華民族的國家文化自信正是源於此,普通的我們至少能做到不去破壞宮殿建築,畢竟不破壞就是最好的保護!

參考資料

出版物:1 宮殿考古通論 ,楊鴻勳 著;2 解讀故宮:一座宮殿的歷史和建築, 張加勉 著;3 傅熹年建築史論文集 1998;4 中國建築史,梁思成 著;5 中國古代建築史 劉敦楨 著;6 中國建築圖解詞典, 王其鈞 著 ;7 中國古建築二十講,樓慶西 著;8 圖說中國古典建築,徐建融 著;學術論文:9 關於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群基址規模問題的探討_王貴祥;10 二里頭遺址宮殿建築基址初步研究_杜金鵬;11 從帝都到天下_張騰輝;12 夏商西周宮殿建築文化研究_戴良燕;13 龍山至二里頭時代城邑研究_李麗娜;14 試論中國早期宮城的形成及初步發展_龐小霞;15 中國古代高臺建築的緣起_李海群;16 中國早期建築的發展與特徵研究_嶽巖敏;17 秦漢時期的宮苑分布與特點_張霄;18 漢代上林苑宮苑空間初探_郝思嘉;19 唐長安大明宮丹鳳門復原研究 _楊鴻勳;20 唐代大明宮的布局研究_朱優恆;21 北京故宮空間布局構思探源——論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美學精神_孟福霞;22 紫禁城建築設計探討_茹競華;23 北京故宮與瀋陽故宮的對比_淺談清朝皇家建築的特點_張佳璐;24 從故宮看中國古代宮殿建築設計理念的共通性_孫韞;25 清代宮殿建築的文化社會學解析_陳莉;26 瀋陽故宮與北京故宮的外朝內廷外部空間特色_呂海平。

內容來源:遺介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首都的故宮,和臺北的故宮有什麼不同?驢友:差別真大!
    首都的故宮,和臺北的故宮有什麼不同?驢友:差別真大!在我們中國福原遼闊的土地之中,有著數以萬計的歷史遺蹟,其中最著名最標誌性的建築物,要屬我們首都北京的故宮了吧。小編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去首都的故宮看一看,出來工作之後有了一定的經濟條件之後,也有幸的參觀了首都的故宮,裡面的建築景觀與藏品都令人嘆為觀止。在我們中國,除了北京之外,在臺灣省的省會臺北也有一個故宮,這讓不少驢友們都好奇,首都的故宮和臺北的故宮有什麼不同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其中的差別吧。
  • 北京文化底蘊之故宮和故宮博物院有什麼區別?
    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建成。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故宮博物院藏品豐富,幾乎涵蓋了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那麼說到這裡,可能就有同學會問了,那這故宮和故宮博物院有什麼關係啊?是啊,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隨著時間流逝,故宮和故宮博物院二者的概念逐漸模糊。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於公元1406年興建,耗時十四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距今已經六百年了。它是明成祖命人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建造的,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呈長方形,四周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還有護城河,總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5萬平當米。故宮有七十餘座大小宮殿,九千餘間房屋。
  • 故宮跑是什麼意思?2017故宮跑深層原因看法評價
    跑步進故宮,排著長長的隊伍,只為一睹「盛世風採」,這樣的姿勢叫「故宮跑」Q:「故宮跑」是什麼意思?  中國美術館近日的一個展覽火了。這個名叫「美在新時代」展覽,展出了包括齊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中國名家大師的畫作,可謂拿出了中國美術館壓箱底的作品。
  • 你看到的故宮是假「故宮」,關鍵地方並未開放,是什麼地方?
    故宮顧名思義也就是:故國的宮殿。在過去,故宮也被稱為紫禁城。紫禁城建立於1406年,集齊全國各地能工巧匠花費了14年的時間才全部建好。它經歷了歷史上兩個最久的朝代—明朝和清朝。是現今中國國代最大的古建築群,氣勢恢宏,雄偉壯觀。
  • 開車進故宮的露小寶露出什麼
    徐迅雷你瞧別人家的媳婦,是如何玩轉故宮的:1月17日14時,名為「露小寶LL」的微博發布一組照片,兩位女士與一輛大奔合影,背景是故宮腹地太和門廣場;配圖的一句話,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趕著周一閉館,躲開人流,去故宮撒歡兒~」這「露小寶」,是前國航空姐,如今一下子就成了「故宮女主」。
  • 螞蟻莊園故宮養貓答案 故宮有養貓的傳統最大的作用是什麼
    故宮養貓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早已不再陌生,螞蟻莊園小課堂今天有個題目就是「故宮有養貓的傳統,最大的作用是什麼」。是為了吸引遊客、還是應對鼠患呢?這就來看看正確答案是什麼吧。螞蟻莊園小課堂 故宮養貓答案
  • 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他們都是做什麼的你清楚嗎?
    說起故宮,在我們的腦子裡第一反應就是北京故宮了。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還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故宮,值得每一個國人去自豪。
  • 你故宮有養貓的傳統,作用是什麼
    大家知道,故宮裡的貓有很多,有些貓還成了網紅,那麼,故宮為什麼這麼多貓呢?故宮有養貓的傳統,最大的作用是什麼?這是螞蟻莊園小課堂12月25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寶寶飼料作為獎勵。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今日的正確答案吧!
  • 臺北故宮有什麼?(圖)
    一道海峽分割了兩岸,  無數「國寶」也因此被典藏在了兩家「故宮博物院」內,  一是北京故宮博物院,  一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故宮指明清皇帝的居所紫禁城。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平事變,「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宮。1925年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開放銅器、書畫、瓷器等陳列室。
  • 臺北故宮精品有什麼
    臺北故宮精品有什麼 2005-10-11 15:07 作者:袁越 2005年第38期
  • 北京故宮珍寶館裡,到底藏著什麼寶?
    如今,涅槃重生於20世紀的紫禁城搖身變成了向國內外遊客敞開大門的故宮博物院,每天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國數萬遊客,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大殿,以及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再加上御花園都是故宮中軸線上遊客必經之地。在故宮博物院的東區,還有兩處藏有頂級珍寶的宮苑同時也是嗅覺靈敏的遊客必到之處,它們就是鐘錶館和珍寶館。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都說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雖然比起北京故宮還是稍微遜色一點,但是名聲卻比大陸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更為流傳廣泛、深遠。這個和其中保存的國寶有分不開的必然聯繫,當然也和他本身的建造歷程有很大的聯繫。臺北故宮的建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
  • 故宮北院區具體位置及什麼時候開放
    故宮北院區什麼時候開放:有望2022年整體開放  故宮北院區具體位置在哪:海澱區西北旺鎮西玉河村範圍內,既有林地又有溼地,未來將有一座超過1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大型博物館在此拔地而起,這就是故宮北院區。
  • 和瀋陽故宮國寶級老爺子聊故宮與茶文化,是一種什麼體驗?
    支院長談起茶和故宮,總是以平常心樂呵呵地說道。一兩個故宮一脈相承,茶品不可或缺支運亭,這位戴金絲邊眼鏡、溫文和煦的老學者,我們親切地稱他為「支老」。支老是瀋陽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國家文博研究員,國內著名的清史研究專家,曾任中國歷史學會清前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中國宮廷史學會副會長等。
  • 獻給孩子的知識大寶典《這裡是故宮》:了解故宮冷知識,讀懂故宮
    1、什麼是故宮?即便不能馬上前往故宮,我們依然可以「紙上遊故宮」。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圖書館副館長向斯老師主編的《這裡是故宮:鎮守神獸》中,概括講述了故宮太和門前銅獅、御花園內的跪象、儲秀宮前的銅鹿、故宮貓、故宮燕等瑞獸的特點,精準還原了古代神獸的形象與性格,開啟一場探索故宮歷史與知識之旅。
  • 《了不起的故宮》:走,一起穿越去「建」故宮吧
    01 害怕帶孩子去故宮怎麼辦? 如果說,有什麼地方是一定要帶孩子去,卻又害怕帶孩子去的,估計故宮會是其中的一個。因為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進入類似這樣的「活文物」參觀,總會讓父母覺得知識量不夠,因為故宮背後的故事和文化,的確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完,更何況還要用孩子們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
  • 兩次道歉之後,故宮還應當向公眾解釋什麼?
    故宮在1月17日發布的第一份道歉聲明比較簡短:「針對今日有網民發布周一開車進入故宮事件,經核查屬實。故宮博物院對此深表痛心並向公眾誠懇致歉。今後,我院將嚴格管理,杜絕此類現象。」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故宮是不允許車輛駛入的,即使是美國總統川普、印度總理莫迪等外國元首訪問故宮,也只能按規定步行參觀。
  • 故宮彩妝停產原因是什麼?什麼時候重新上架去哪裡買?
    「故宮淘寶」停產彩妝原因:需要完善產品,把最好的推送給大家  1月5日晚,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官方微博@故宮淘寶 發布消息稱,故宮淘寶原創系列彩妝,從外觀到內質仍有很多進步空間,將全線停產,已預售的產品將正常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