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瀋陽故宮國寶級老爺子聊故宮與茶文化,是一種什麼體驗?

2020-12-17 人民政協網

11月26日,當我們走進「大清奠基地,兩代汗王都」的瀋陽城,除了能感受到北方的涼意,還能感受到,是這個當初盛京皇宮所在地濃厚的歷史韻味。

這一天,陳昇福元昌陳植濱、茶語網創始人張陽,帶著觀山、紫禁天香與憶百年紀念茶,拜訪了瀋陽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支運亭。幾人在一場觀山茶會裡,品鑑了紫禁天香,探討了在宮廷文化中,茶所具佔據的獨特位置。

「飲茶成為宮廷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歷朝歷代皆有的。」支院長談起茶和故宮,總是以平常心樂呵呵地說道。

兩個故宮一脈相承,茶品不可或缺

支運亭,這位戴金絲邊眼鏡、溫文和煦的老學者,我們親切地稱他為「支老」。

支老是瀋陽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國家文博研究員,國內著名的清史研究專家,曾任中國歷史學會清前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中國宮廷史學會副會長等。

借著這杯悠悠茶香,支老談起瀋陽故宮當初建造時的樣子。

「瀋陽故宮是清皇朝開國的標誌,要從近四百年前說起。努爾哈赤入駐瀋陽後,1625年在新都城裡興建皇宮,居住於此。後來皇太極續建,瀋陽城的宮殿也被稱為了盛京皇宮,這就是瀋陽故宮博物院的前身。」

「北京紫禁城是在明朝永樂年間1420年建成,比瀋陽故宮要早。清軍入關推翻明朝後,定都於此。清軍經過修繕後,繼續將紫禁城作為自己的宮殿。」這便是瀋陽故宮與北京紫禁城的因緣際遇。

清軍入關後,清朝皇帝並沒有拋棄瀋陽發祥地,而是常常東巡這關東紫禁城,並居住一段時間。這也就意味著,北京紫禁城上好的字畫、瓷器,在瀋陽故宮也會有一份。

對於兩家故宮的關係,支老用「一脈相承」四個字形容。而談起茶,支老則用相融相成的態度去述說。「在互通的這些藏品中,我們會發現茶和茶器、為喝茶所設計的茶臺。其實那時候,茶早就已經是宮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是因為茶在宮廷生活的「不可或缺」,帶著歷史傳承的符號。所以,當陳昇福元昌掌門人陳植濱,拿著與故宮出版聯合創製的紫禁天香來到這裡,支老爺子點了點頭,「把茶和故宮文化聯繫起來,這是一件很好的事啊」。

宮廷與茶如影隨形,不斷發展演變

「飲茶成為宮廷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歷朝歷代皆有的。」在支老看來,普洱茶存在於宮廷中,成為皇親貴胄的日常飲品,是一件悠久且平常的事。

清代時候,茶葉徵收範圍比前朝擴大了,在安徽、江蘇、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基礎上,還涉及到山西、雲南等。「得益於清朝收復三藩之地,雲南的普洱茶也被挖掘出來,還成為了清朝皇帝的必需品。」支老說道。

張陽先生交流道:「茶和宮廷文化的脈絡一直都在。一個方面,我國茶文化的不斷發展與豐滿;另一個方面,我們在看到茶文化傳播至日本、俄羅斯、歐洲等,其中部分也融進了宮廷文化中,繼續拓展、延續與發展。」

而今,在復興傳統文化的號召下,傳統文化類的官方IP嘗試以創新的方式,把傳統的歷史符號以年輕、創新的姿態走向世界。

茶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與標誌,被鼓勵用在更多潮流的生活產品上。比如奔馳集團對梅賽德斯·邁巴赫的車內空間的設計上,特地添置了品茶的茶臺,令人眼前一亮。

老號普洱茶與故宮出版合作,是真好

在茶席之上、杯盞之間,支老談起清宮茶事興趣不減,「在清代的宮廷,皇室貴胄喜歡喝奶茶。那時候,奶茶的原料主要是黃茶與普洱茶,因此普洱得到了一個很好的發展。」

張陽先生交流道,「我記得是在1659年的清朝,普洱茶正式被列入朝廷案冊,指定為冬天專用茶。」可以看見的是,其後普洱的發展進入到一個頂峰時期。而易武,也迎來了一個高光時刻。

我們看見普洱老號的執著,多是站在過去的榮光歲月之上,對過去自己的產品有過「瑞貢天朝」的榮光時刻感到驕傲,但卻少有茶企能夠在榮光過後,與時俱進緊跟潮流,煥發第二春。

然而,陳昇福元昌是個例外。

抓住傳統文化復興的時機,故宮出版在機緣巧合之下遇見了陳昇福元昌。

觀山茶會中一直坐在旁邊,認真聆聽支老「上課」的陳植濱先生,如同一個小學生。然而談到福元昌時,他便挺起胸膛自信滿滿,著實可愛。

他說道:「在茶行業裡面,我們是真真正正、實實在在地做茶的。我們的茶口碑相傳,把品質做出去了,也經受住了故宮的考核。」(飛熊)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 今年聯辦特展
    今年,瀋陽故宮將會進一步提升環境,種植與古建築相融合的植物和花卉;更換景區夜間照明電線;維修景區無障礙通道和防滑臺階等等,讓市民和遊客擁有更舒適的參觀體驗。同時,今年瀋陽故宮的文創產品種類將力爭達到1100種,產業收入850萬元。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北京故宮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城牆高達10米,城外的護城河寬達52米。紫禁城內的主體建築分為內宮和外殿兩部分。外殿部分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是朝廷舉行重大活動和儀式、開會的場所。
  • 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級文物與北京故宮伯仲之間   院內收藏有自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瀋陽故宮、熱河行宮、中國青銅器之鄉-寶雞運到臺灣的二十四萬餘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盤等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如西周毛公鼎、散氏盤;鎮宮之寶的玉器翠玉白菜、闢邪雕刻、《核舟記》的原型等;王羲之、顏真卿、宋徽宗書法手跡,近代張大千廬山圖卷等;還有北魏以下歷代金銅佛像,清恭王府紫檀家具等。
  • 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他們都是做什麼的你清楚嗎?
    說起故宮,在我們的腦子裡第一反應就是北京故宮了。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還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故宮,值得每一個國人去自豪。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瀋陽故宮實現100%對公眾開放
    10月5日上午,瀋陽故宮舉行盛京太廟建築群修繕工程竣工暨「清代皇帝的首座家廟」展覽開幕儀式,吸引大量中外遊客的目光。盛京太廟的對外開放,也標誌著瀋陽故宮實現了100%對公眾開放。盛京太廟是清代首座皇家宗廟。初建於皇太極時期,原地處盛京城東門外,主要供奉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四位先祖神位。清定都北京後,所有神位奉遷北京太廟。
  • 瀋陽故宮的歷史變遷
    提到「故宮」,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瀋陽故宮
  • 來到瀋陽除了故宮,一定要來中街,可不比廣州的上下九差哦
    中街的歷史要從明末算起,明朝時期,由於瀋陽周邊的遼東開原、廣寧、撫順的馬市貿易非常的繁榮,從而帶動了瀋陽商業的發展,也是那個時候,瀋陽中街商業街開始有了雛形。時至今日,瀋陽中街已經接近四百年的歷史與發展,是中國最早也是最知名的商業街之一,可以說,中街見證了瀋陽的發展歷程。而中街的美麗與繁華,只有在親自去體驗過,才能知曉它的魅力所在。
  • 原來「故宮」不只一個,從瀋陽故宮5大館藏來看,叫故宮的都厲害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瀋陽故宮,這座故宮竣工於1625年,已經有了近400年的歷史了,而瀋陽故宮成為博物館,還是從1926年開始的,在建館80周年的時候,從瀋陽故宮的眾多藏品中,甄選出了10件館藏,做為鎮館之寶,這10件寶貝,都是非常珍貴的,價值一點也不比北京故宮的藏品價值差。
  • 瀋陽故宮鳳凰樓牆磚被刻字,「到此一遊」屢禁不絕
    瀋陽故宮「臺上五宮」及鳳凰樓等樓閣的牆磚有多處刻字。 《遼瀋晚報》 圖在瀋陽故宮出現頻率很高卻被「視而不見」的四個字,是「到此一遊」。昨日,有網友發布微博稱:瀋陽故宮鳳凰樓被遊客刻字,同時配上了照片。青磚上劃刻痕跡多為「XXX到此一遊」。
  • 僅次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皇宮建築,瀋陽故宮值得打卡嗎?
    ▲ 圖為瀋陽故宮雖然早就知道瀋陽故宮和北宮故宮相差有點大,但還是有點感嘆其差距。首先是規模,北京故宮總佔地72萬平方,而瀋陽故宮僅佔地約6萬平方,僅是北京故宮的12分之1。在建築藝術上,北京故宮加入了許多漢族文化,而瀋陽故宮更多則是滿族文化的代表。瀋陽故宮始建於1625年,耗時11年才建成,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建造和使用的宮殿。經乾隆等皇帝數年維護、擴建,慢慢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與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並稱為世界五大宮,故宮還是五大宮之首,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委員會曾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 瀋陽故宮跟北京故宮相比,有哪些獨特的看點?
    北京故宮作為國人肯定是誰都知道的,400多年的時光賦予了這座宮殿太多的故事,而瀋陽故宮雖說歷史沒有背景故宮長,知道它的人不如知道北京故宮的人多,但是你不能否認,他們是同樣的重要,在文物古蹟方面,具有同樣的地位和保護價值。
  • 中國旅遊景區大全之瀋陽故宮
    世人提到「故宮」時,默認指代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但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說起瀋陽故宮,別覺得它名氣沒有北京故宮大,就瞧不起它。其實瀋陽的故宮裡不但珍寶數量大,精品也有不少,今天就給各位介紹幾件。
  • 瀋陽故宮鳳凰樓演繹國際旗袍文化
    瀋陽故宮鳳凰樓演繹國際旗袍文化」在瀋陽故宮鳳凰樓前廣場開幕並為瀋陽「旗袍故都」揭牌。瀋陽故宮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瀋陽故宮鳳凰樓曾是盛京城第一高樓,1636年旗袍從這裡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本次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瀋陽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主辦,標誌著瀋陽開始全力打造旗袍文化之都。
  • 把故宮和瀋陽的歷史講給不同人聽
    >  劉媛媛的夏季日常——  「請大家注意腳下,瀋陽故宮是建於清代的瀋陽古城中心,佔地面積6.6萬平方米。依照建築布局和使用功能,總共分為三路古建築……」7月11日,瀋陽故宮博物館講解員劉媛媛微笑著向遊客介紹。這樣的開場白,她每天會說上七八遍。今年是劉媛媛從事講解員工作的第四年,這位1996年出生、熱愛歷史的瀋陽姑娘告訴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能把瀋陽故宮的歷史文化、瀋陽的歷史文化講給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人聽,我很驕傲。」
  • 瀋陽故宮「大片」首映
    聿造故宮,故宮赫赫。聿升太階,太階奕奕,無彩之飾,惟厚之積。這是1743年乾隆《盛京賦》中瀋陽故宮的壯麗景象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瀋陽故宮長啥樣送你一部大片帶你了解瀋陽故宮如今的模樣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今天世界文化遺產瀋陽故宮
  • 中國僅存的兩大皇家宮殿建築群之一——瀋陽故宮
    旅遊不僅只有美食與美景,您還可以了解一段歷史、感受一種文化、領略一種風情、體驗異地民俗……,最美的你在路上,尋找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說起故宮,想必每個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不得不說,瀋陽故宮的存在感那真是沒有了。哈哈哈。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都說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雖然比起北京故宮還是稍微遜色一點,但是名聲卻比大陸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更為流傳廣泛、深遠。這個和其中保存的國寶有分不開的必然聯繫,當然也和他本身的建造歷程有很大的聯繫。臺北故宮的建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