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宮和瀋陽的歷史講給不同人聽

2020-12-18 盛京文化網

  

  景區一天走上七八圈

  解決午飯不超過5分鐘

  手腕上的曬痕清晰可見……

  這就是瀋陽故宮95後講解員

  劉媛媛的夏季日常——

  「請大家注意腳下,瀋陽故宮是建於清代的瀋陽古城中心,佔地面積6.6萬平方米。依照建築布局和使用功能,總共分為三路古建築……」7月11日,瀋陽故宮博物館講解員劉媛媛微笑著向遊客介紹。這樣的開場白,她每天會說上七八遍。今年是劉媛媛從事講解員工作的第四年,這位1996年出生、熱愛歷史的瀋陽姑娘告訴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能把瀋陽故宮的歷史文化、瀋陽的歷史文化講給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人聽,我很驕傲。」

  忙碌:一天講解七八場顧不上吃午飯

  「博物館8時30分開館,講解員提前半個小時到崗,到崗後進行補妝、更換工裝。每天,我們會在講解前做形體操、口腔操、講繞口令等,調整到最佳狀態投入到工作中。」8時30分,劉媛媛開始了一天的講解工作。她告訴記者,因為暑期將至,來沈的遊客逐漸多了起來,「忙的時候一天要講七八場,各個宮殿都走上七八圈,一圈講解下來一個小時,有時候忙得連午飯都顧不上吃,吃的話也是5分鐘解決。」

  幾個月前的人流量並不大,劉媛媛笑言終於能好好吃午飯了,「不過進入夏天之後,各地來參觀的遊客也多了起來,講解需求增大,現在又恢復了老樣子。」

  嚴格:無論多熱也要保持最佳姿態

  七月的瀋陽,正午烈日當頭。在這樣的天氣下,劉媛媛頂著酷暑穿梭在古建築和展廳中,為往來的遊客耐心講解。「其實館裡很人性化,允許我們打傘講解,我也會做好防曬,但一夏天下來,手腕上還是會留下特別明顯的手錶曬痕。」

  普通遊客在高溫下參觀一個小時,基本會汗流浹背,更別說穿著貼身旗袍、腳踩高跟鞋、一天要在戶外走好幾個小時的劉媛媛。對此她坦言,無論再累,自己也要保持最佳姿態,「我們和遊客的距離、手勢動作、蹲下、站起來都是有嚴格規定的,我們要時刻身姿挺拔,面帶笑容。」跟隨劉媛媛的腳步,遊客被清亮的聲音、豐富的講解內容深深吸引,忘卻了炎熱,沉浸在歷史的世界。

  充電:每天堅持閱讀一小時豐富知識庫

  從實習、培訓到成為一名正式講解員,劉媛媛覺得一路走來雖不易,但非常充實。從第一次講解的手足無措到如今的遊刃有餘,她經常會通過閱讀和學習來不斷提升自我,「每天我都會閱讀一個小時的專業書籍,給自己充電。疫情期間我還參加了2020全國博物館講解員線上培訓班,閉館期間也沒有荒廢業務。」

  在瀋陽故宮舉辦的「雲遊博物館」直播活動中,劉媛媛變身「網紅」參與其中,線上直播的經歷也為講解工作打開了新領域。她說,講解員要「因人施教」,「遇到小朋友,語言上會更生動活潑一些;老年人的話,會放慢語速,更通俗一些;遇到比較博學的遊客,會講一些講解詞之外的東西,希望他們不虛此行。」

  目標:做瀋陽文化的宣傳者和傳播者

  談到自己加入講解員隊伍的初衷,劉媛媛告訴記者,「以前外出遊玩參觀博物館,我和家人也會邀請講解員進行講解,非常羨慕並且崇拜他們,可以為自己的城市代言。」

  除了講解工作,遊客遇到困難時,劉媛媛會熱情主動上前幫忙,比如提行李、攙扶腿腳不好的老人、租遮陽傘等,「這些都是舉手之勞的小事,我們講解員不僅是瀋陽城市窗口的守望者和形象大使,更是城市文化的宣傳者和傳播者。我希望以熱情飽滿的工作狀態和溫馨的微笑感染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讓大家感受這座城市的歷史與文明。」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的歷史變遷
    提到「故宮」,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瀋陽故宮
  • 明日來瀋陽中街聽有聲圖書長廊講故事
    明日來瀋陽中街聽有聲圖書長廊講故事 作者:徐曼 2019-04-21 06:38   來源:遼瀋晚報     聽一本書,讀一段歷史,遇見一座城,「共讀盛京」第二屆閱讀馬拉松啟動儀式暨《盛京皇城》新書發布活動,將於4月22日下午2時在瀋陽中街舉行。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三個故宮分別建造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見證。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1948年底,國民政府軍隊在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已經日暮途窮,蔣氏不得不考慮退路,把寶島臺灣作為自己的避風港。內殿則由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部分組成,是皇帝和自己家屬生活的地方。最孤單的故宮——瀋陽故宮:說它最孤單,是說它因為位置偏僻,文物保有量少,客流量相對於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來說要少的多。
  • 和瀋陽故宮國寶級老爺子聊故宮與茶文化,是一種什麼體驗?
    支院長談起茶和故宮,總是以平常心樂呵呵地說道。一兩個故宮一脈相承,茶品不可或缺支運亭,這位戴金絲邊眼鏡、溫文和煦的老學者,我們親切地稱他為「支老」。支老是瀋陽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國家文博研究員,國內著名的清史研究專家,曾任中國歷史學會清前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中國宮廷史學會副會長等。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 今年聯辦特展
    今年,瀋陽故宮將會進一步提升環境,種植與古建築相融合的植物和花卉;更換景區夜間照明電線;維修景區無障礙通道和防滑臺階等等,讓市民和遊客擁有更舒適的參觀體驗。同時,今年瀋陽故宮的文創產品種類將力爭達到1100種,產業收入850萬元。
  • 瀋陽故宮鳳凰樓牆磚被刻字,「到此一遊」屢禁不絕
    對於日最高客流2萬人次的瀋陽故宮而言,想「看住」每一位遊客顯然是不可能的,工作人員只能不斷修補並寄希望於遊客文明素質提高。有外地遊客表示,儘管刻字很不明顯,但這樣細小的破壞大煞風景,讓人看了痛心又氣憤。律師表示,國內文物古蹟多次出現刻字等破壞行為,說到底是破壞文物古蹟的違法成本太低。
  • 瀋陽故宮實現100%對公眾開放
    10月5日上午,瀋陽故宮舉行盛京太廟建築群修繕工程竣工暨「清代皇帝的首座家廟」展覽開幕儀式,吸引大量中外遊客的目光。盛京太廟的對外開放,也標誌著瀋陽故宮實現了100%對公眾開放。盛京太廟是清代首座皇家宗廟。初建於皇太極時期,原地處盛京城東門外,主要供奉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四位先祖神位。清定都北京後,所有神位奉遷北京太廟。
  • 瀋陽故宮跟北京故宮相比,有哪些獨特的看點?
    北京故宮作為國人肯定是誰都知道的,400多年的時光賦予了這座宮殿太多的故事,而瀋陽故宮雖說歷史沒有背景故宮長,知道它的人不如知道北京故宮的人多,但是你不能否認,他們是同樣的重要,在文物古蹟方面,具有同樣的地位和保護價值。
  • 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他們都是做什麼的你清楚嗎?
    說起故宮,在我們的腦子裡第一反應就是北京故宮了。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還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故宮,值得每一個國人去自豪。
  • 參觀不一樣的宮殿,體會不一樣的風情——瀋陽故宮
    1/序言 東北是滿族的發祥之地,瀋陽故宮也是滿清入關之前的議政之所,而入關之後,這裡作為陪都宮殿,也成為了幾名皇帝東巡時的駐蹕之地,這瀋陽故宮在中國的歷史上便也可以佔據一席之地,只不過它的地位並不會如現下感受的那樣重要罷了。
  • 瀋陽故宮鳳凰樓演繹國際旗袍文化
    瀋陽故宮鳳凰樓演繹國際旗袍文化」在瀋陽故宮鳳凰樓前廣場開幕並為瀋陽「旗袍故都」揭牌。瀋陽故宮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瀋陽故宮鳳凰樓曾是盛京城第一高樓,1636年旗袍從這裡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本次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瀋陽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主辦,標誌著瀋陽開始全力打造旗袍文化之都。
  • 原來「故宮」不只一個,從瀋陽故宮5大館藏來看,叫故宮的都厲害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瀋陽故宮,這座故宮竣工於1625年,已經有了近400年的歷史了,而瀋陽故宮成為博物館,還是從1926年開始的,在建館80周年的時候,從瀋陽故宮的眾多藏品中,甄選出了10件館藏,做為鎮館之寶,這10件寶貝,都是非常珍貴的,價值一點也不比北京故宮的藏品價值差。
  • 瀋陽故宮「大片」首映
    聿造故宮,故宮赫赫。聿升太階,太階奕奕,無彩之飾,惟厚之積。這是1743年乾隆《盛京賦》中瀋陽故宮的壯麗景象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瀋陽故宮長啥樣送你一部大片帶你了解瀋陽故宮如今的模樣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今天世界文化遺產瀋陽故宮
  • 中國旅遊景區大全之瀋陽故宮
    世人提到「故宮」時,默認指代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但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說起瀋陽故宮,別覺得它名氣沒有北京故宮大,就瞧不起它。其實瀋陽的故宮裡不但珍寶數量大,精品也有不少,今天就給各位介紹幾件。
  • 雨中瀋陽故宮:紅磚碧瓦 山色空濛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張靜瑾)2013全國網絡媒體遼寧行記者團於8月12日下午來到了著名的瀋陽故宮進行參觀遊覽,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著淅瀝瀝的小雨,但並未澆滅記者們參觀的熱情,他們在領略古典藝術的同時,還真切的感受到了別具一格的滿清文化。雨中的故宮,別有一番風味,改用蘇軾的詩,可謂:"紅磚碧瓦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瀋陽故宮、大帥府及中街周邊遊玩攻略
    外地人來瀋陽 ,最主要的景點當然是瀋陽故宮和大帥府。中街作為全國最長的步行街,商賈林立,遊人如織,匯集了瀋陽特色,也值得逛一逛。周邊小景點順路串聯遊玩即可,適合時間充裕休閒遊的遊客消磨時光,即便時間不夠去不上也無需遺憾。中街周邊十個景點,走馬觀花一天可大致逛完,慢悠悠的休閒逛街兩天比較舒服。
  • 瀋陽故宮油飾彩畫修復四大看點
    瀋陽故宮博物館供圖瀝粉是古建築彩畫傳統工藝。遼瀋晚報記者查金輝攝瀋陽故宮完成東所頤和殿明清最高等級彩畫和璽彩畫修復重繪,東所介祉宮、頤和殿室內裱糊及太廟東配殿、十王亭等內簷彩畫現狀保護,明年將繼續實施古建築保護修復二期工程。
  • 僅次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皇宮建築,瀋陽故宮值得打卡嗎?
    ▲ 圖為瀋陽故宮雖然早就知道瀋陽故宮和北宮故宮相差有點大,但還是有點感嘆其差距。首先是規模,北京故宮總佔地72萬平方,而瀋陽故宮僅佔地約6萬平方,僅是北京故宮的12分之1。在建築藝術上,北京故宮加入了許多漢族文化,而瀋陽故宮更多則是滿族文化的代表。瀋陽故宮始建於1625年,耗時11年才建成,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建造和使用的宮殿。經乾隆等皇帝數年維護、擴建,慢慢形成了如今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