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的歷史變遷

2020-12-18 騰訊網

提到「故宮」,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博物院」,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瀋陽故宮。

清人繪《盛京宮闕圖》

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佔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距今近400年歷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關前,其皇宮設在瀋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一共住過3位清朝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

努爾哈赤把後金都城從遼陽向南搬到了瀋陽;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則在瀋陽建立了清政權;最後從瀋陽出發進北京紫禁城的,是他的兒子福臨,他做皇帝時,才6歲。

1644年,是清朝順治元年,清朝的八旗大軍,開始向著長城向著北京推進。這一年,努爾哈赤的後代最終得了明朝天下。6歲的小皇帝福臨從此離開瀋陽的皇宮,住進了明朝留在北京的紫禁城。

瀋陽故宮自努爾哈赤後金天命十年也就是1625年始建,至乾隆四十八年即1783年基本建成,共經歷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三個建造時期,歷時158年。

瀋陽故宮佔地面積超6萬平方米,共有古建築114座、房間500餘間,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分為東、中、西三路。

東路為努爾哈赤所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為八角重簷攢尖式建築,為皇帝舉行大型慶典和集會時使用,也是皇帝與八旗諸王和大臣議政之處。1644年,順治皇帝在此登基繼位。

瀋陽故宮歷史簡介

一、 關外時期

瀋陽故宮博物院原名「東三省博物館」,館址設於瀋陽故宮宮殿群中。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在清代尚有盛京宮殿、陪都宮殿、留都宮殿或奉天宮殿之稱謂。

其始建於努爾哈赤時期的1625年,建成於皇太極時期的1636年,後經康熙、乾隆時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宮殿亭臺樓閣齋堂等建築100餘座、500餘間,佔地面積達6萬平方米的格局面貌。這是清王朝的第一座大氣莊嚴的帝王宮殿建築群,具有濃鬱多姿的滿族風格和中國東北地方特色。

清寧宮裡的皇太極畫像

瀋陽故宮是在明王朝走向衰弱,滿族不斷崛起的歷史背景下創建的。1625年,努爾哈赤出於戰略考慮,瀋陽為都城,並在瀋陽舊城的中心,修建了議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為營建瀋陽故宮之開端。1626年努爾哈赤辭世,其與孝慈高皇后所生之第四子皇太極繼承汗位,續建了由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麟趾宮、關雎宮、衍慶宮、永福宮等組成的大內宮闕。

就是在這座宮殿裡,皇太極將女真改稱為滿洲,於1636年將國號改稱為「清」,並正式確定了宮殿之名。迄皇太極逝世止,盛京宮殿始終是清王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二、入關之後

1644年,清遷都入關後,盛京皇宮成為「陪都宮殿」,以開國先皇「龍興重地」之宮闕聖跡的崇高地位,倍受清歷代帝王特殊的重視。在1671年至1829年的150年間,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後10次東巡,拜謁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舊宮聖跡和遺物,以抒發對祖先開國創業功德的仰慕之情。

為供東巡盛京的皇帝和后妃居住之用,乾隆帝對盛京皇宮進行了多次改建和擴建,形成了先皇舊宮與皇帝行宮並存的特色;其增修的西路建築,又使瀋陽故宮擁有了東中西三路建築中軸對稱的新格局。

不僅如此,乾隆帝還源源不斷地從北京運送來洋洋大觀的皇家珍寶於此貯藏,以示「不忘根本」,使瀋陽故宮成為當時與北京宮苑和熱河行宮齊名的清代皇家三大文物寶庫之一。

三、清亡之後

辛亥革命後,根據《清室優待條件》,瀋陽故宮仍作為「皇室產業」歸「盛京內務府辦事處」管理。1924年10月,馮玉祥將軍發動「北京事變」,重新頒布的《修正清室優待條件》規定,一切皇產歸國民政府,奉天省政府接管瀋陽故宮。1926年11月16日,在奉天宮殿的遺址上,正式成立了東三省博物館籌辦處。瀋陽故宮成為博物館,它的職能從這時起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瀋陽故宮成為博物館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僅是我國早期建立的博物館之一,而且是東北三省首家公立博物館。此後,瀋陽故宮又經歷了奉天故宮博物館、日偽佔領時期的「皇產」、遼寧省立民眾教育館、國立瀋陽博物院等不同的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瀋陽故宮博物院作為建立在宮殿遺址基礎上的歷史、藝術性質的博物館,於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正式定名瀋陽故宮博物院。

2000年,瀋陽故宮成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4年7月1日,作為明清北京故宮的擴展項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8次會議上,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瀋陽故宮院藏文物珍寶展是集故宮院藏服飾、琺瑯器、書畫、雕刻品、漆器、瓷器等門類藏品之精粹,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品,反映了中國明清時期生產工藝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是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

恢宏的建築

瀋陽故宮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可以分為3個部分:

一、大政殿與十王亭

東路——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於1625年開始創建,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

大政殿

大政殿為八角重簷攢尖式建築,殿頂滿鋪黃琉璃瓦且鑲綠色剪邊,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結構,榫卯相接,飛簷鬥拱,彩畫、琉璃以及龍盤柱等,是漢族的傳統建築形式;但殿頂的相輪寶珠與八個力士,又具有宗教色彩;大政殿內的梵文天花,又具有少數民族的建築特點。在建築布局上,大政殿與十大王亭組成一組完整的建築群,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築上的具體反映。

大政殿門裙板與外簷柱

二、中路——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於1627年至1635年建成,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后妃居住的地方。

中路全景

大清門

崇政殿

崇政殿御路

崇政殿內景

崇政殿全景

鳳凰樓於1627年至1635年建成,是當時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舉行宴會的地方。

鳳凰樓

清寧宮修在三點八米的高臺上,是五間硬山前後廊式建築,在東次間開門,寢宮和宗教祭祀連在一起,西屋內三面火炕和火地,窗從外關,煙筒設在後面,這是滿族的建築特點。這些宮殿鑲嵌的龍紋五彩琉璃,栩栩如生,雕刻彩畫精緻生動。

清寧宮內景

西路——戲臺、嘉蔭堂、文溯閣和仰熙齋等。於1782年建成,是清朝皇帝「東巡」盛京(瀋陽)時,讀書看戲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

戲臺

文溯閣

文溯閣匾額

整個建築設計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謂「尊嚴」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

三、其他建築

敬典閣

頤和殿內景

繼思齋內景

關雎宮裡間

關雎宮裡間

迪光殿內景

鳳凰樓脊獸

武功坊

日晷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封建統治者建築這樣規模的宮殿,給勞動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驅使成千上萬的工匠和農民,日以繼夜的勞動,木材要到渾河上遊的叢山峻岭的原始森林去砍伐,磚瓦要從三百多華裡的海州(今遼寧省海城)燒制,耗費無數人力畜力運到瀋陽。

瀋陽故宮的每座殿宇,一磚一瓦,一石一木,都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修建這座宮殿所耗費的人力物力無法統計,僅用磚瓦一項就折銀六十八萬兩,約合當時四十五萬貧苦農民一年的口糧。

滿族文化網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實現100%對公眾開放
    10月5日上午,瀋陽故宮舉行盛京太廟建築群修繕工程竣工暨「清代皇帝的首座家廟」展覽開幕儀式,吸引大量中外遊客的目光。盛京太廟的對外開放,也標誌著瀋陽故宮實現了100%對公眾開放。盛京太廟是清代首座皇家宗廟。初建於皇太極時期,原地處盛京城東門外,主要供奉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四位先祖神位。清定都北京後,所有神位奉遷北京太廟。
  • 把故宮和瀋陽的歷史講給不同人聽
    景區一天走上七八圈  解決午飯不超過5分鐘  手腕上的曬痕清晰可見……  這就是瀋陽故宮95後講解員>  劉媛媛的夏季日常——  「請大家注意腳下,瀋陽故宮是建於清代的瀋陽古城中心,佔地面積6.6萬平方米。
  • 首次以冰雪雕還原城市史 四大分區再現瀋陽變遷 沈規模最大冰雪雕...
    首次以冰雪雕還原城市史 四大分區再現瀋陽變遷 沈規模最大冰雪雕將亮相 整體設計藉助瀋陽得天獨厚的冰雪天氣,以夢幻盛京為主題,打造一座冰境世界的歷史文化名城。將古典元素與現代元素相互融合,展現出瀋陽近400年的歷史變遷。  項目區域分為盛京皇城區、奉天記憶區、印象瀋陽區、璀璨新城區。主要內容為冰雕122座、雪雕71座,標誌性冰雕建築為故宮大政殿、皇城懷遠門等,雪雕建築為創新天地、奧體中心、東塔橋等。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大家最熟悉的故宮應該是北京故宮,它位於北京城內,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至今已經580多年的歷史,多數人都去領略過它的風採。這樣大規模的文物遷移,在歷史上是從沒有過的。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館已經成為一個教育中心,它讓人們對祖國的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瀋陽故宮瀋陽故宮是清朝初期的皇宮,這是我國關外唯一一座皇家建築。清朝遷都北京後,瀋陽故宮就成了陪都。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 今年聯辦特展
    今年,瀋陽故宮將與北京的優質文化資源展開對口合作,故宮學院瀋陽分院將完成揭牌。同時,瀋陽故宮與首都博物館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今年「五一」就將迎來首博的「佛造像精品展」。同時,力爭與北京頤和園、園林博物館開展館際交流與合作。  昨日,瀋陽市政協委員、瀋陽故宮博物院院長白文煜接受遼瀋晚報採訪。去年,經國家文物局公示,瀋陽故宮博物院成功晉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三個故宮分別建造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見證。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1948年底,國民政府軍隊在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已經日暮途窮,蔣氏不得不考慮退路,把寶島臺灣作為自己的避風港。最孤單的故宮——瀋陽故宮:說它最孤單,是說它因為位置偏僻,文物保有量少,客流量相對於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來說要少的多。瀋陽故宮不用問,肯定是位於遼寧瀋陽,坐落在瀋陽市的瀋河區,它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瀋陽故宮也叫盛京皇宮。
  • 故宮是皇權威嚴的象徵,也見證了中華數百年歷史的更替變遷!
    故宮·雪 故宮最喜歡的三個點,蜿蜒的金水河,太和門前的石獅子,午門故宮 我承認我好喜歡故宮,請忽略我的小胖手。。。自元代建都京城,故宮就成為歷代皇權威嚴的象徵,也見證了中華數百年歷史的更替變遷。聽人說,每周六晚上故宮角樓都會亮燈,一直想去拍幾張夕陽下、華燈初放的夜景照片。6月11號這一天,上午還陰雨綿綿的,下午太陽出來了,天空上藍天白雲格外晴朗,抓緊時間趕緊做飯,5點半飯做好了,顧不上吃,背上相機,拿起手機直奔故宮,由於路上堵車,趕到故宮已是7點多了,放眼望去,還好,太陽還沒完全落山,夕陽下的故宮分外壯觀,拿出相機和手機一通拍,記錄下這美好的時刻。
  • 瀋陽故宮跟北京故宮相比,有哪些獨特的看點?
    北京故宮作為國人肯定是誰都知道的,400多年的時光賦予了這座宮殿太多的故事,而瀋陽故宮雖說歷史沒有背景故宮長,知道它的人不如知道北京故宮的人多,但是你不能否認,他們是同樣的重要,在文物古蹟方面,具有同樣的地位和保護價值。
  • 瀋陽故宮「大片」首映
    聿造故宮,故宮赫赫。聿升太階,太階奕奕,無彩之飾,惟厚之積。這是1743年乾隆《盛京賦》中瀋陽故宮的壯麗景象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瀋陽故宮長啥樣送你一部大片帶你了解瀋陽故宮如今的模樣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今天世界文化遺產瀋陽故宮
  • 和瀋陽故宮國寶級老爺子聊故宮與茶文化,是一種什麼體驗?
    11月26日,當我們走進「大清奠基地,兩代汗王都」的瀋陽城,除了能感受到北方的涼意,還能感受到,是這個當初盛京皇宮所在地濃厚的歷史韻味。支院長談起茶和故宮,總是以平常心樂呵呵地說道。一兩個故宮一脈相承,茶品不可或缺支運亭,這位戴金絲邊眼鏡、溫文和煦的老學者,我們親切地稱他為「支老」。支老是瀋陽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國家文博研究員,國內著名的清史研究專家,曾任中國歷史學會清前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中國宮廷史學會副會長等。
  • 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他們都是做什麼的你清楚嗎?
    說起故宮,在我們的腦子裡第一反應就是北京故宮了。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還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故宮,值得每一個國人去自豪。
  • 原來「故宮」不只一個,從瀋陽故宮5大館藏來看,叫故宮的都厲害
    一說到故宮,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北京嘛,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嘛,很有名的,大家都知道,但是,要說中國可不只一個故宮,你相信嗎?其實真的是不止一個故宮的,比如瀋陽的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有南京的明故宮,都叫故宮,也都是藏品非常豐富的博物院。
  • 瀋陽故宮鳳凰樓演繹國際旗袍文化
    瀋陽故宮鳳凰樓演繹國際旗袍文化5) "← →"翻頁 9月19日,「盛京1636——首屆瀋陽旗袍國際文化節
  • 中國旅遊景區大全之瀋陽故宮
    世人提到「故宮」時,默認指代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但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說起瀋陽故宮,別覺得它名氣沒有北京故宮大,就瞧不起它。其實瀋陽的故宮裡不但珍寶數量大,精品也有不少,今天就給各位介紹幾件。
  • 瀋陽故宮感受皇家氣質,滿清街道吃特色美食,大帥府看戎馬一生
    瀋陽故宮感受皇家氣質,滿清街道吃特色美食,大帥府看戎馬一生萬米宮殿,感一朝發源地;戰亂應時,成兩代帝王都。瀋陽作為一座富有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所聞所覽之處,皆有同其他古城獨樹一幟的傾心魅力。滿人入關後選擇的首都是明朝官兵主要鎮守的要地—瀋陽。
  • 雨中瀋陽故宮:紅磚碧瓦 山色空濛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張靜瑾)2013全國網絡媒體遼寧行記者團於8月12日下午來到了著名的瀋陽故宮進行參觀遊覽,雖然天公不作美,下著淅瀝瀝的小雨,但並未澆滅記者們參觀的熱情,他們在領略古典藝術的同時,還真切的感受到了別具一格的滿清文化。雨中的故宮,別有一番風味,改用蘇軾的詩,可謂:"紅磚碧瓦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瀋陽故宮鳳凰樓牆磚被刻字,「到此一遊」屢禁不絕
    瀋陽故宮「臺上五宮」及鳳凰樓等樓閣的牆磚有多處刻字。 《遼瀋晚報》 圖在瀋陽故宮出現頻率很高卻被「視而不見」的四個字,是「到此一遊」。昨日,有網友發布微博稱:瀋陽故宮鳳凰樓被遊客刻字,同時配上了照片。青磚上劃刻痕跡多為「XXX到此一遊」。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瀋陽故宮、大帥府及中街周邊遊玩攻略
    外地人來瀋陽 ,最主要的景點當然是瀋陽故宮和大帥府。中街作為全國最長的步行街,商賈林立,遊人如織,匯集了瀋陽特色,也值得逛一逛。周邊小景點順路串聯遊玩即可,適合時間充裕休閒遊的遊客消磨時光,即便時間不夠去不上也無需遺憾。中街周邊十個景點,走馬觀花一天可大致逛完,慢悠悠的休閒逛街兩天比較舒服。
  • 僅次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皇宮建築,瀋陽故宮值得打卡嗎?
    ▲ 圖為瀋陽故宮雖然早就知道瀋陽故宮和北宮故宮相差有點大,但還是有點感嘆其差距。首先是規模,北京故宮總佔地72萬平方,而瀋陽故宮僅佔地約6萬平方,僅是北京故宮的12分之1。在建築藝術上,北京故宮加入了許多漢族文化,而瀋陽故宮更多則是滿族文化的代表。瀋陽故宮始建於1625年,耗時11年才建成,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建造和使用的宮殿。經乾隆等皇帝數年維護、擴建,慢慢形成了如今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