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提到「故宮」時,默認指代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但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說起瀋陽故宮,別覺得它名氣沒有北京故宮大,就瞧不起它。其實瀋陽的故宮裡不但珍寶數量大,精品也有不少,今天就給各位介紹幾件。
瀋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歷史,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清朝入關前,其皇宮設在瀋陽,遷都北京後,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後來就稱之為瀋陽故宮。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簷亭式建築,俗稱八角殿。始建於1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最莊嚴最神聖的地方。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後改大政殿。八角重簷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臺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
十王亭
十王亭位於大政殿兩側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滿族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築的反映,此建築布局為中國古代宮廷建築史所僅見。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貝勒、大臣議政及處理政務之處。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10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脫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
大清門
大清門是盛京皇宮(今瀋陽故宮博物院)的正門,俗稱午門,它是一座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築,房頂滿鋪琉璃瓦,飾以綠剪邊,尤其是大清門山牆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個墀頭,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鑲嵌而成,紋飾為凸出的海水雲龍及象徵吉祥的各種動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
鳳凰樓
崇政殿北首的鳳凰樓,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臺基上,有三層,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此樓為盛京最高建築,故有《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鳳凰樓上藏有乾隆御筆親題的「紫氣東來」匾。
瀋陽的春天和秋天時間短促,升溫、降溫幅度很大;夏季平均氣溫24度,比南方涼快3-5度;冬季寒冷乾燥,必須攜帶羽絨服或棉大衣。雨季主要在春、夏與夏秋之交。每年4-10月是瀋陽旅遊的黃金季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