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不僅只有美食與美景,您還可以了解一段歷史、感受一種文化、領略一種風情、體驗異地民俗……,最美的你在路上,尋找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
說起故宮,想必每個人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不得不說,瀋陽故宮的存在感那真是沒有了。哈哈哈。我有時會開玩笑的說,兩個故宮各有各的特色,如果北京故宮是大家閨秀,那麼瀋陽故宮的小家碧玉也是獨具一格呢。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瀋陽故宮吧。
瀋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座古代宮殿之一,也是我國唯一一座集漢、滿、蒙、藏多民族文化特色於一體的宮殿,它是由清朝三位皇帝陸續建造完成的。公元1625年,當時的努爾哈赤還未去汗稱帝,仍被稱為「後金汗」。他將都城由遼陽瀋陽,並開始修建宮殿,即現存的大政殿與十王亭。公元1626年,清太宗皇帝繼汗位,從公元1631年始,歷時5年對宮殿進行改建,即現存的中路建築。清軍入關後,瀋陽故宮變為陪都。乾隆年間,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又對宮殿進行擴建,形成了現在的西路建築。
瀋陽故宮按建築布局分為東、中、西三路,推薦大家遊覽路線為西路-中路-東路或東路-中路-西路,這樣遊覽時就不會漏掉任何一座建築,也不會迷路。這裡也給大家介紹一些東、中、西三路的代表建築哦!
東路建築: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簷亭式建築,俗稱八角殿。始建於天命十年(大政殿1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初稱大衙門。崇德元年(1636年)定名篤恭殿,後改大政殿。八角重簷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臺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燻爐、香亭、鶴式燭臺等。大政殿用於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徵,迎接將士凱旋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順治元年(1644年)順治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
東路建築:十王亭
十王亭位於大政殿兩側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滿族八旗制度
十王亭(局部)在宮殿建築的反映。其東側五亭由北往南依次為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西側五亭依次為右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
十王亭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貝勒、大臣議政及處理政務之處。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10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脫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展的一個裡程。
十王亭分列大政殿東西兩側,靠近大政殿的兩座為左右翼王亭,其餘八座按滿八旗旗續展開。十王亭是參考草原帳篷的形狀修建的,在中國歷代宮殿建築中獨樹一幟。
中路建築:大清門
大清門是瀋陽故宮的大清門正門,俗稱午門。大清門建於天聰六年(1632年)之前,為盛京皇宮中皇太極續修的早期建築之一。原稱大門、正門。崇德元年(1636年)定宮殿名時稱大門為大清門。大清門的滿文譯音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為門)。
中路建築: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金鑾殿」,是瀋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陛見臣下,宴請外國使臣以及處理大政的常朝之處。崇德元年(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東巡」諸帝於此舉行「展謁山陵禮成」等慶賀典禮。
中路建築:
鳳凰樓
鳳凰樓建造在四米高的青磚臺基上,共三層24級臺階。該建築是瀋陽故宮中唯一的歇山式樓閣,也是當時盛京的最高建築,據說在鳳凰樓登高遠眺可以看到遼陽的太子河。鳳凰樓藏有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的「紫氣東來」匾。另外,「鳳樓曉日」也是瀋陽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
中路建築:清寧宮
清寧宮為五開間前後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中宮」。公元1643年,皇太極病逝於清寧宮東側臥室。清寧宮兩側是皇太極四位蒙古皇妃的寢宮,其中永福宮最為出名,因為它的主人莊妃就是大名鼎鼎的孝莊文皇后。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也出生在這座宮殿。
西路建築
西路第一座建築是「戲臺」。戲臺始建於乾隆46年,乾隆皇帝是借修建文溯閣之機,增建了這樣一組建築,該戲臺在清宮建築中屬於中型規模。這也能看出乾隆的確是一位講究享樂的皇帝。
前為扮戲房五間,即演戲時的「後臺」,室內北牆有通往戲臺的上下場門。扮戲房以北戲臺兩側各有遊廊七楹,東側西向,西側東向,南北分別與扮戲房、嘉蔭堂之兩山相接。此乃皇帝於此賜宴賞戲時王公大臣等設座之處。正北為嘉蔭堂五間,主要是作為賜宴賞戲時皇帝臨御之處,其東西稍間均有暖閣,亦可於此小憩。嘉蔭堂正前方庭中即為戲臺。
穿過嘉蔭堂便是大名鼎鼎的文溯閣。名稱依乾隆皇帝《文溯閣記》所述有 「溯澗求本」之意。該建築是仿照明代大藏書家範青在寧波所修建的天一閣而建造,外觀兩層,實為三層,每層六間,取《周易》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說。 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於閣內。是瀋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築。「文溯閣」因藏有聞名於世的《四庫全書》而名揚四海。(PS:現在四庫全書已不在文溯閣,收藏於甘肅省圖書館。)另外,「文溯閣」還是建在宮廷中最大的一座圖書館。最與眾不同的是文溯閣的顏色,根據《易經》風水理論,「北方壬癸水,其色屬黑」,黑是代表水的。書忌火,以黑色玻璃為頂,寓含著「以水克火」之意。當然,採用黑色琉璃瓦為頂,也是為了使整座建築外觀風格相統一。 文溯閣後面,有抄手殿廊連接著仰熙齋,齋後為九間房,其中有芍藥圃、梧桐院等。這是乾隆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
「崇謨閣」是瀋陽故宮的皇家檔案館,西路最後一座建築。
瀋陽故宮正門外有兩個跨街木結構牌樓,東側為文德坊,西側為武功坊。兩坊樣式相同,俗稱「東華門」、「西華門」。因坊心有「崇德二年孟春吉日立」,可知建成於1637年,這是瀋陽故宮唯一有歷史紀年款的標誌性建築。
好啦,今天就陪大家到這裡吧。文章中如有不當不實之處,也歡迎留言指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