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東北旅遊打卡地#
咚咚咚鏘,咚咚咚鏘,
金福送喜,金鼠迎春!
在庚子鼠年除夕,給大家拜年了!
祝您新的一年開啟新希望,承載新夢想,
創造新裡程,收穫新碩果!
一、視頻講解
趁除夕有空而且人少,我來到瀋陽路看看瀋陽故宮附近尋求過年的氣氛,但是今年由於病毒的緣故所有博物館都關閉了,那麼我就在視頻裡為大家簡單講解一下當天我所見到盛京皇宮(瀋陽故宮)吧!
視頻走起!
我今天在視頻裡所拍攝的就是瀋陽最著名的標誌建築「一宮兩陵」的盛京皇宮,它就坐落在瀋陽方城裡的瀋陽路上。瀋陽路當年規劃修建了清代一條街,貌似始終不太火,當然這對保護文物有好處。
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陪都宮殿,在皇宮兩旁都立有下馬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可惜啊二十多年前被一輛沒下馬奔馳汽車給撞毀了一座!
故宮正門前有兩座牌坊,東側為文德坊,西側是武功坊,又稱東華門、西華門。
瀋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佔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是一處包含著 豐富歷史文化內涵 的古代遺址。
這是故宮全景圖,看起來並不大
這是300多年前的盛京城闕圖
這麼看,那是保存相當完好
(其實高大的紅牆為近代所修,原為開放建築)
大清門後面是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於1627始建,鳳凰樓據說是當年瀋陽最高建築,可看日出,建於3.8米高臺之上,宮比殿高,極具有滿族特色,居高臺之上,又起到的防衛作用。這裡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后妃居住的地方,也是用來招待大臣和舉行宴會的地方。
努爾哈赤時期始建的大政殿與十王亭,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大政殿為八角重簷攢尖式建築,殿頂滿鋪黃琉璃瓦且鑲綠色剪邊,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結構,榫卯相接,飛簷鬥拱,彩畫、琉璃以及龍盤柱等,是漢族的傳統建築形式;但殿頂的相輪寶珠與八個力士,又具有宗教色彩。大政殿內的梵文天花,又具有少數民族的建築特點。在建築布局上與十大王亭組成一組完整的建築群,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築上的具體反映。
二、歷史背景
1626年努爾哈赤辭世,其與孝慈高皇后所生之第八子皇太極繼承汗位,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稱為「清」,並正式確定了宮殿之名。
在這裡皇太極繼承後金大汗、蒙古大汗、成為清朝第一個開國皇帝。迄皇太極逝世止,盛京宮殿始終是清王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三、留都宮殿
1644年,清朝入關,從那一年開始,盛京(今遼寧省瀋陽)就成了清朝的老家。西楚霸王項羽當年曾經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是說一個人大富大貴後不回老家,就等於穿著漂亮的衣服在夜晚走路,白瞎了那身漂亮衣服。所以,清朝歷代皇帝雖然人在北京,心在盛京,隔三差五要找一個藉口回老家瞧一瞧、看一看。每次皇帝祭祖,都住在盛京皇宮,這也是近400年瀋陽皇宮原樣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因。
有機會大家可以來參觀看看,不過有個段子說的很有意思,瀋陽本地人都沒怎麼去過故宮,就是因為門票貴(曾經故宮幾塊錢)!
好了,瀋陽故宮(盛京皇宮)的故事就講到這裡,再次祝福大家春節吉祥,闔家歡樂,身體健康!
為了健康,少出門,勤洗手,不聚會,心態好!
歡迎關注百家號「瀋陽去哪」和公眾號「瀋陽周邊遊」
【讀後分享】
轉發點讚--年薪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