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領略了北京故宮的雄偉和霸氣之後,有沒有想過,瀋陽也有故宮,北京故宮可能沒有君臨天下的霸氣,有氣吞山河的堅強,但是,總覺得自己很優秀,曾經也很華麗,承載著帝王家過去的回憶。
今天,為大家介紹中國殘存的兩大宮殿之一——故宮,其規模比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小得多,在全國現存的宮殿建築群中,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僅次於北京故宮,1961年,國務院將瀋陽故宮列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建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獨特的歷史、地理條件和濃鬱的滿族特色,與北京故宮不同,它是世界上唯一留存下來的滿族式宮殿建築群,在空間布局、建築造型、裝飾樣式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滿族樣式,具有突出的歷史、藝術、文化、科學價值。
瀋陽故宮博物院原名「東三省博物館」,館址位於瀋陽故宮宮殿群中,清代有盛京宮殿、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奉天宮殿等稱呼,瀋陽故宮的整體建設與北京故宮基本相同,採用中軸線布局,風格比較偏向遊牧民族,擁有2300年歷史的瀋陽曾是兩代的都城,這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看了王早上走向衰弱的過程中,瀋陽故宮是滿族崛起的歷史背景,創建,所以時間上,瀋陽故宮在北京的故宮建造的更早,清朝初期的皇宮,是清朝入光控以後,瀋陽故宮背後漸漸退出,西京(決定的被稱為「宮殿」。
瀋陽故宮是114建築物組成的,當時,政府財力,國力來說,這是滿族的宮殿建造的厲害,後宮的配置來看,當時的皇家的生活也很樸素的散漫的,滿族人的生活的傳統,繼續我們自己最熟悉的房屋的規格選擇,攝取其他民族藝術的建築和技術,按照書賣民族色彩,喜歡熱烈的審美習俗,琉璃色的使用也更豐富的光澤。
後經過康熙、乾隆時期的改建、擴建,今天有宮殿亭臺樓閣齋堂等100多個,500多個建築,佔地面積達6萬平方米,這是清王朝最早大氣莊嚴的帝王宮殿建築群,具有濃鬱的滿族風格和中國東北地區特色,因此,瀋陽故宮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權力中心擴大遷都前的基礎及其歷史的重要資料館。
瀋陽故宮內部最大的特點是「宮高殿低」,這在中國宮廷建築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宮殿區包括大清門和崇政殿,位於宮殿的中心,居住區以鳳凰樓為入口,北臺五宮以清寧宮為中心,對稱分布在東西四宮兩側,都建在高臺上,可以俯瞰理政的正殿區,這是源於滿族人喜歡站在高坡上的生活習慣,其中東路的建築建於努爾哈赤時期,大政殿和十王亭的建築布局模仿了八旗軍的幕殿布局。
大清門建於清朝太宗時期,是皇宮的正門,宮殿分為三座,大政殿是政治的中心,平時舉行朝會,崇政殿和鳳凰樓是皇室的居住地,舞臺和文溯閣旁邊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宮殿,大清門被稱為午門,是文武群臣侯朝之地,也是皇太極接受群臣謝恩的地方,去瀋陽故宮的路分為中路、西路、東路三條路,東路是努爾哈赤時代建造的大政殿和十王亭,中路是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西路是戲臺、嘉蔭堂、文溯閣和仰熙齋等,作為門面,是建築中重要的主組成部分,在古建築中,也是等級制度的直觀體現,「大清門」是五間硬山頂屋宇式大門,中間三間為門,南北均設臺階,兩梢之間有檻牆木窗,處處顯示皇家風範。
如果對滿清文化和人文歷史不太感興趣,可以先去北京故宮再去瀋陽故宮,與北京故宮相比,瀋陽故宮的色彩會顯得淡一些,但是,對照那個時代的歷史背景來看,瀋陽故宮還是值得一去的,所以去故宮的話最好請個導遊,因為即使是租來的講義,能聽到的內容也是有限的,宮殿裡有歷史,在時光的流逝中,留下了歷史的故事,在我們參觀的時候,可以挑選出它最豐富的片段,這樣的片段,讀懂它的前世和現世就是收穫。
你們喜歡旅行嗎?最近想去哪一個城市呢?在評論區告訴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