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6月26日訊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次西湖正式通過審批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1處世界遺產的過程中,一直有一個非常正式的稱謂:「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要加上「文化景觀」這四個字,這可不是修飾,而是遺產類別的稱謂。關於西湖究竟以何種遺產面貌申遺,這道選擇題做了很久很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最初把世界遺產分為3大類,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和文化雙遺產。
「西湖申遺起步很早,但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確實舉步維艱。」西湖申遺辦副主任卓軍說,一個重要原因是,一直未能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在西湖為什麼應該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問題上缺乏話語權。
從自然遺產來講,西湖屬於古瀉湖,但卻沒有獨一無二的特徵,而全世界的古瀉湖成千上萬,當然不能作為遺產申報;
曾經有專家建議西湖申報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原因也很簡單,在專家眼中,「西湖就像個才貌雙全的女子」,但最終,專家們認為申報雙遺產的難度十分高,不適合西湖。
「文化景觀」是20世紀90年代國際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屬文化遺產,其理論本身尚在發展,具有複雜性。中國現有的兩個文化景觀類遺產五臺山和廬山,都是以雙遺產申報後,被世遺組織評估時劃為文化景觀類的。
西湖最終選擇了以「文化景觀」申報,並不是在做一道四選一的選擇題,而是因為「文化景觀遺產」的定位,最能體現出西湖突出的世界普遍價值。
我們用西湖申遺文本中的結尾來做最貼切的解釋——
「它在10個多世紀的持續演變中日臻完善,並真實完整地保存至今,成為景觀元素特別豐富、設計手法極為獨特、歷史發展特別悠久、文化含量特別厚重的東方文化名湖,是世界獨具一格的文化景觀。」
西湖Vs世界遺產中的名湖
截至2009年,在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890處遺產地中,有7處遺產擁有規模顯著的湖泊水體。
這些遺產中,只有奧地利與匈牙利的費爾特/新錫德爾湖屬含有湖泊的文化景觀。
與西湖不同的是,該遺產的湖體基本屬於人類聚落的背景環境,不屬於景觀構成要素。湖邊上的景觀並非因為美學原因進行開發。因此,已經收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景觀中,不存在與西湖具有相似的價值屬性組合的景觀。
而在其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湖泊類遺產,包括布裡特威斯湖、薩雅克-北哈薩克草原與群湖、圖爾卡納湖、馬拉威湖、貝加爾湖等5處自然遺產和澳大利亞威蘭德拉湖區這1處混合遺產,它們中沒有一處是因為其文化意義而被收入名錄的,不具備「文化名湖」的價值特徵。
西湖Vs「預備名單」中的名湖
截至2009年,在《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中的1467處提名地中,以湖泊作為申報主體的遺產只有20處。
其中15處為自然遺產或混合遺產,以其自然屬性承載突出普遍價值,不具備文化屬性;其餘5處按文化遺產(含文化景觀)申報,這些湖泊都具備「文化名湖」的價值特徵,除杭州西湖外,還有義大利馬焦雷湖、英國湖區國家公園、緬甸茵萊湖和越南「升龍-河內文化遺產群」中的「河內西湖」。
在這些景點當中,只有英國湖區國家公園、河內西湖在審美特徵上與杭州西湖擁有共同的特徵——以水體為主的自然景觀屬於遺產美學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在景觀設計風格上歸屬於不同的流派:前者屬於19世紀的英國浪漫派景觀風格特徵,後兩者在審美風格上都具備9世紀唐宋以來的中國山水美學的特徵,並在景觀的形成歷史上存在著一定的淵源關係。
本文部分內容引自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關於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評估報告,以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申遺文本》。
申遺文本編制單位: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