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金丹丹 通訊員 夏攀
北京時間2011年6月24日23時55分,世界遺產大會正式宣布西湖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無數杭州人為之雀躍!
轉眼間,西湖申遺成功已經八周年了。
今天(6月23日)下午,一場特別的文化沙龍在西湖博物館進行。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沙龍特別請來了三位和西湖有特殊感情的人——申遺專家組成員王其煌、西湖遺產監管中心主任楊小茹、西湖民宿經營者劉曉明。
作為專家代表、世界遺產管理者代表、遺產區利益相關者代表,他們一起聊起了申遺歷程,聊起了「傳承與創新——西湖申遺成功八周年保護管理之路」。
十年磨一劍,西湖申遺走過了太久太長的不平凡之路。
從1987年開始,中國就有故宮、秦始皇陵等進入世界遺產名錄。從那時起,就有西湖申遺的聲音發出,西湖很早就進入了中國申報世界遺產的預備名錄。
經過長時間醞釀,1999年西湖申遺工作正式啟動,隨後十二年,西湖一步步完成了申遺夢。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
2006年,西湖再次被列入中國政府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名錄。
2007年10月,杭州成立申遺領導小組並在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設立申遺辦,負責申遺具體工作。
2007年底,杭州市委託中國建築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承擔西湖申遺文本及相關保護管理規劃綱要編制工作。
2008年8月, 經浙江省人民政府致函提請,西湖作為2010年正式申報項目由國家文物局報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核准。
2009年2月,西湖向世界遺產中心遞交申遺文本及規劃綱要。
2010年2月,經過修改,西湖再次向世界遺產中心遞交申遺文本及規劃綱要進行初審,文本獲得初審通過。
2010年9月下旬,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0MOS)委派韓國首爾國立大學教授樸素賢到杭州對西湖申報項目進行實地評估考察,隨後申遺組對專家考察後提出的問題進行資料補充和整改。
2011年6月,西湖正式進入世界遺產名錄。
申遺成功那天,西湖遺產監管中心主任楊小茹正在現場,她回憶「當時中國代表團一片歡呼,很多人相擁而泣,那樣的場景讓人終生難忘」。
在西湖申遺成功後的2011年7月13日,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遺產監測管理中心揭牌,楊小茹從那時候開始擔任西湖遺產中心主任。
西湖的保護管理工作被業內稱為「優等生」,這八年來的西湖保護管理工作是怎麼做的?
楊小茹具體介紹了「高科技在遺產本體保護上的應用」。
比如在六和塔的身上安裝了監測設備,包括133個感應器和65個稜鏡,能夠捕捉到古塔細緻入微的變化,以此「對症下藥」,讓古塔延年益壽。每年,六和塔都會有一份「年度體檢報告」。高科技的監測,能全面了解古塔身體狀況,是科學保護的重要手段。
保俶塔也採用了科技手段進行了全方位的監測工作,採用三維數據掃描,掌握第一手的保護狀況。
對於西湖未來的保護管理,專家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比如景區的交通問題需要得到改善,隨著遊客量的增加、一些景點遊客的集中造成遊覽秩序的混亂,需要通過研究進行改進。
比如如何更科學、規範管理,將遺產檢測的數據轉換成科學管理的依據,仍需要更細更全面的研究。
比如在宣傳教育上還需要做很多事情,講好西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