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申遺成功 法律保護應與鄉土教育並行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背景

  22日,在柬埔寨召開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正式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雲南的世界遺產達到5個,成為中國的世界遺產大省。

  觀點

  完善法律法規,確保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在保護的前提下推進梯田的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新形勢下保護好哈尼梯田活態文化景觀和傳統梯田農耕文化所面臨的新課題。

  申遺價值 喚起對活態文化遺產的關注

  紅河哈尼梯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景觀壯麗、內涵豐富,有著「中華風度」、「大地雕塑」等諸多美譽。千百年來,以哈尼族為主的各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打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梯田農耕文明奇觀。哈尼梯田呈現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良性農業生態系統,以梯田為核心的民居建築、生態保護、耕作方式等厚重的梯田農耕文化,以及節日慶典、民俗禮儀、歌舞等多姿的民族文化,使得梯田文化景觀具有突出的歷史、科學、經濟、美學保護價值。

  申遺成功,使得哈尼梯田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梯田保護也成為新的時代課題。

  「哈尼梯田申遺成功,向世界彰顯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建設生態文明的信心和決心,這也將喚起全世界對梯田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省文化廳廳長黃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哈尼梯田不僅是哈尼族和其他境內世居民族賴以生存的物質家園,也是嚮往和平與發展的人們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繼承和發揚的珍貴民族文化遺產。

  「紅河哈尼梯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意味著哈尼梯田不僅成為紅河的、雲南的,更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文化瑰寶。」省文物局局長熊正益說,如何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先進的理念、更開闊的視野,在哈尼梯田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中找到一個最佳的結合點,對於傳統的思維理念和工作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認為,與古建築、古遺址、古化石等這類見證歷史的世界遺產不同,哈尼梯田作為活態文化景觀遺產,以人為主體的梯田景觀、梯田文化還在不斷延續,在協調處理好各種關係中實現梯田的保護和發展成為新的時代課題。

  保護路徑 法律保護與鄉土教育並行

  「如何在世界遺產保護的法律框架和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下,走出一條有效、合理、統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是我們今後的工作重心。」紅河州副州長譚萍認為,多年來,各級各部門依法依規保護哈尼梯田,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

  「紅河哈尼梯田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國家溼地公園』,併入選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譚萍說,經過多年努力,梯田保護具備了較為完善的法規體系: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了《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護管理條例》,省政府頒布實施了《紅河哈尼梯田保護管理規劃》,紅河州修訂完善了《哈尼梯田保護辦法》……

  譚萍介紹,在完善工作機制方面,哈尼梯田保護已形成省、州、縣多級聯動,文物、建設、國土、農業、環保、旅遊等多部門協作的工作機制。紅河州、元陽縣分別成立了兩級哈尼梯田管理局,負責梯田日常保護、管理、監測和協調利益相關工作。元陽縣政府還與遺產地村民小組、農戶逐級籤訂保護梯田責任書,建立起縣、鄉鎮、村委會、村民4級共同保護的新格局。

  「為提高人民群眾在哈尼梯田管理保護中的主人翁意識,我們還強化思想教育,組織編寫了哈尼梯田保護鄉土教材,將哈尼梯田的保護與利用引入中小學課堂;編寫哈尼梯田傳統知識叢書,將哈尼族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譯為中英兩種文字,供群眾在閱讀和學習中傳承哈尼傳統文化。」紅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局長張紅榛說,梯田保護發展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今後,還將進一步落實法律法規、強化機構組織、完善機制體制,不斷加強多級聯動和溝通協調,不斷加強動態監管和對違反法規行為查處打擊。一定要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確保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梯田的保護與發展中來。

  當地態度 讓農民在增收中回歸梯田農耕

  隨著哈尼梯田申遺的成功和知名度的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遊客將湧入梯田景區。如何提供優質、高效的旅遊服務,如何避免過多的市場行為和商業氣息對梯田景觀和農耕文化造成破壞等現實問題,已經擺上哈尼梯田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工作的案頭。

  黃峻認為,哈尼梯田遺產文化賦予了梯田強大的生命力,必將為哈尼梯田帶來極大的品牌效應,使哈尼梯田旅遊進一步升溫。在此形勢下,一定要緊緊握住世界遺產這張名片,深入挖掘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的品牌價值,做好生態品牌、農耕文化品牌、梯田文化旅遊品牌大文章,進一步提升梯田農業產品和旅遊產品的附加值。同時,要充分挖掘梯田遺產文化留存,將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進來,全面展示哈尼梯田美麗的自然魅力和哈尼文化深厚的人文神韻,使哈尼梯田文化旅遊的內涵體現得更加完整和深刻。

  「保護是前提,發展是目的。哈尼梯田的發展之路就是在保護的前提下適度開發。」 元陽縣委書記姜仁斌認為,申遺僅僅只是一個過程、一個手段,如何在梯田保護的可持續發展中造福百姓、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才是梯田開發的核心。他說,目前哈尼梯田旅遊還處在初級觀光旅遊階段,今後將通過規劃建設鄉村旅遊、旅遊商品超市、特色產品專賣店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提升梯田的經濟價值,帶動生態農業發展,提高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

  「我們鼓勵群眾以開設農家樂、客棧等多種形式參與梯田文化開發和旅遊發展,但所有的前提都是要依法依規,統籌兼顧、科學規劃,最大限度避免市場行為和商業手段對梯田景觀和農耕文化的破壞。」 姜仁斌表示,今後還將通過加強基礎設施、改善民生、反哺農業等多種手段,讓人民群眾在增加收入、得到實惠中回歸梯田,成為梯田保護發展的主人。

  本報記者 陳曉波

相關焦點

  • 哈尼梯田預備申遺
    在昨天舉行的發布會上得知,袁隆平院士將來紅河考察如何提高梯田大米的產量;哈尼梯田文化首次編寫成教材走進紅河州中小學;此外,紅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還首次向媒體公布了哈尼梯田申遺進展情況。  袁隆平將幫助提高梯田大米產量  會上,紅河州文化局負責人表示,這次大會邀請了中國雜交水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參會,袁隆平將對梯田糧食產量進行調查。
  •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延續千年的大地雕刻
    100萬畝梯田依舊養活著它們的主人;  2013年6月22日,中國雲南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C 為了讓這個哈尼族的農業奇蹟不致消失,哈尼梯田從2000年開始申遺。  申報的遺產區及緩衝區位於元陽縣,總面積為461.04平方公裡,其中遺產區面積為166.03平方公裡,展現了最集中、養護最好的壩達、多依樹、老虎嘴3個片區。核心區域內的82個村莊裡住著8萬名哈尼族及其他6個少數民族的村民。
  • 「高清組圖」元陽哈尼梯田裡的別樣春耕
    元陽哈尼梯田裡的別樣春耕 李文君 攝一身泥濘的馬先生在梯田裡忙得不亦樂乎,他說:「認種了1畝田後,我和家人不僅有了這一方天地體驗田園耕種的樂趣,回歸自然,還為保護梯田、扶貧出一份力,在秋收後,可以吃上自家的梯田紅米、鴨蛋等特色農產品,而且認種後,還能免費進入元陽哈尼梯田景區遊玩,享受景區內酒店、餐飲的優惠折扣,這樣的好事情
  • 揭秘 雲南哈尼梯田千年不衰的科技秘密
    日前,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之際,一個有關農業文化遺產的座談會也在北京北郊舉行。這是由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舉辦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鄉村文化發展座談會。與會的近60位專家學者圍繞著傳統農業的多個問題展開研討。傳統農業就是研討的內容之一。
  • 通訊:遊走於雲南哈尼梯田中的日本「阿木」
    中新社元陽十月二十四日電 題:遊走於哈尼梯田中的日本「阿木」  中新社記者 保旭  在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哀牢山南部,世世代代居住著哈尼族人。因為地勢及哈尼人生活習慣,這裡成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保存比較完好的地區之一。  記者近日慕名踏訪了哈尼梯田最為壯觀的雲南省元陽縣新街鎮。
  • 金色的梯田,輝煌的樂章,譜寫著哀勞山深處哈尼人的豐收景象
    九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雲南的哈尼梯田,也於此刻披了上金黃的盛裝,這席盛裝,全部由「豐收」所織成。甲寅,雲南紅河州哀勞山深處的一個集鎮,因為哈尼人的世居,層層疊疊的梯田便被「鐫刻」在了這裡。梯田是哈尼人勤勞與智慧的結晶,是他們不畏艱辛在大山深處團結勞作的結果,而他們也始終堅定、熱忱地守候著這片土地。秋天的哈尼梯田,輝煌又富於氣勢,閃耀著特有的光芒,那是哈尼人譜寫在大地上的金色樂章,洋溢著收穫的幸福感。
  • 以哈尼梯田、過橋米線驚豔世人的紅河州是一片什麼樣的土地?
    哈尼人創造了獨特的農事歷將四季的勞作融入四季的梯田從春季開秧的「康俄潑」(春季的哈尼梯田,攝影師@張洪科)▼>「人的命根子是田田的命根子是水水的命根子是森林和樹木」比梯田稍高之處是哈尼人的村寨與梯田共存共生
  • 不輸雲南的哈尼梯田,揭秘中原盧氏梯田之美
    提起梯田之美,人們最熟知的自然是雲南的哈尼梯田了,她的美在初高中的地理課本中已經詳細地向人們展示過了。其實在河南,同樣有這樣一處風景如畫的梯田,同樣凝結著無數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和無盡的智慧。那就是位於三門峽市盧氏境內的梯田了。
  • 哈尼人世代耕耘,1300年勾畫出世界上最美的梯田,你知道是哪兒嗎
    然而有些自然景觀雖然是人造景觀,卻同樣在旅遊天堂裡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比如雲南省紅河州的哈尼梯田就於2013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哈尼梯田規模最大、最集中的三個片區均在元陽縣,包括老虎嘴、壩達、多依樹。所以元陽梯田就是哈尼梯田的集中表現。
  • 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山嶺雕刻」的雲南哈尼梯田,簡直是人間仙境!
    山有多高 水就有多高,傳說中的哈尼梯田、不枉此行 呈在眼前的是一幅幅 山水田園風光畫 !也期待著明早 朝光下的別樣景色 …雲南有多種風情,其中一種就是梯田。紅河哈尼梯田是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梯田,為雲南梯田的代表作,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山嶺雕刻"。
  • 紅河哈尼梯田:哈尼族人用1300年時間完成的大地雕刻傑作!
    世界遺產紅河哈尼梯田位於雲南省南部,遍布於紅河州元陽、紅河、金平、綠春四縣,總面積約100萬畝,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7萬畝梯田。可以說,紅河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來世世代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地創作出的大地雕刻傑作。
  • 中國最美的山嶺雕刻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哈尼梯田
    元陽梯田位於雲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傑作。元陽梯田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區。 元陽哈尼族開墾的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
  • 雲南這座小縣城,居住著淳樸的哈尼族人,擁有中國最美麗梯田
    元陽梯田又被稱為哈尼梯田,因為這裡是哈尼族人民一千多年來的智慧和勇氣的結晶。山區之上遍布原始森林,哈尼族的祖先們披荊斬棘,與大自然奮勇搏鬥,終於在這裡修建出了適合耕種的梯田。在2013年時,紅河哈尼梯田成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第二大遺產國,其實,哈尼梯田不止元陽縣一處,在紅河、金平等地也有分布,元陽梯田是其中最核心的一部分。猶如在大地上雕刻一般,17萬畝的元陽梯田,最高級數有三千多級,蔚為壯觀。
  • 盤點各國申遺項目 墨西哥為傳統「菜單」申遺
    姑且不論此項申請所具有的局限和爭議,實際上,多年來申遺項目五花八門,各國都拿出自己認為的特長景點和文化項目,飲食類的申遺也不在少數。而教科文組織的專家們會逐項耐心地審核和評比,最終作出「列入名錄」,「要求補充信息」或「拒絕列入」的結論。有時候,申請可能持續數年才獲成功。
  • 「世遺」保護的中國答卷——可可西裡、鼓浪嶼申遺成功啟示錄
    摘要:題:「世遺」保護的中國答卷——可可西裡、鼓浪嶼申遺成功啟示錄 2000年,廈門頒布了《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2011年通過《鼓浪嶼文化遺產地保護管理規劃》和《鼓浪嶼控制性詳細規劃》;2012年通過《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 【扶貧手記】哈尼梯田裡的寶貝走出深山
    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哈尼族群眾因地制宜,依山勢地形變化,智慧地創造出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哈尼梯田,堪稱農耕文明的奇觀。 去年5月16日,在紅河縣人民和上海援滇力量的共同努力下,雲南省政府認定紅河縣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紅河縣脫貧摘帽。回望紅河縣的脫貧路,梯田扮演了重要角色。
  • 哈尼歷史文化博物館開館,白嫻鳥展翅高飛 視頻
    3月30日下午3點,位於元陽縣哈尼小鎮的哈尼歷史文化博物館(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展示中心)正式開館。 哈尼歷史文化博物館位於民族文化濃鬱而美麗的哈尼小鎮,距元陽縣城南沙45公裡,是世界文化景觀遺產紅河哈尼梯田農耕文化的集中展示區,是元陽縣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典範。
  • 山區稻作梯田的典型代表: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這片梯田,由以哈尼族人為主的十多個民族共同修築完成,被人們稱作「紅河哈尼梯田」,自開墾之日算起,距今已有1300 多年的歷史,養育著哈尼族等10 多個民族約126 萬人口。雲南中部的哀牢山地區,地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類型複雜多樣,動植物資源豐富。
  • 全世界第一個成功申遺的竹林,為什麼又是韓國的
    FAO發布的潭陽竹林系統申遺成功宣傳片韓國潭陽竹鄉,就此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成為農業文化遺產的竹林系統。FAO給出的入圍理由是:「獨特的多層竹林生態系統,既保護了農產品的多樣性又保護了生態環境。與強烈的文化身份相連,當地的竹農們積累了關於竹種植深厚而豐富的知識體系。」
  • 省特色小鎮發展領導小組對我縣哈尼小鎮進行「回頭看」 實地覆核工作
    覆核組先後到玫瑰酒莊、哈尼小鎮數字中心、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館、大魚塘、阿者科傳統村落等地,實地查看了玫瑰酒莊及黑七參產業,觀看了相關專題片,詳細了解哈尼文化、稻魚鴨綜合種養、阿者科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等情況,充分肯定了哈尼族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