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稻作梯田的典型代表: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農業遺產影像志 中國攝影出版社

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是指我國人民與所處環境長期協同發展中,創造並傳承至今的獨特的農業生產系統,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物多樣性、完善的傳統知識與技術體系、獨特的生態與文化景觀等,對我國農業文化傳承、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業功能拓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實踐意義。

中國攝影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影像志》,則是以影像的方式致敬農業文化遺產。該書彙編原農業部發布的第一、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共39項,接下來將要介紹的 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便是其中之一。

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是利用山地資源,建設形成的「林—寨—田—河」四度同構生態農業系統,分布於雲南省南部紅河南岸哀牢山區,是亞熱帶山嶽地區稻作生態農業的傑出範例。(黃興能 攝)

作為唯一一條發源於雲南的國際性河流,紅河在雲南孕育出了燦爛的農耕文化——在紅河南岸的哀牢山區中,有一片面積達100 萬畝的梯田,覆蓋了元陽、紅河、金平、綠春四縣。

這片梯田,由以哈尼族人為主的十多個民族共同修築完成,被人們稱作「紅河哈尼梯田」,自開墾之日算起,距今已有1300 多年的歷史,養育著哈尼族等10 多個民族約126 萬人口。雲南中部的哀牢山地區,地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類型複雜多樣,動植物資源豐富。連綿起伏的高大山脈,阻擋了北來的寒流和西南來的暖溼氣流,使其西南部地區降水豐富,氣溫高於同緯度和海拔的東部地區,同時又少受冬季的自然災害的影響。在經過漫長的遷徙之後,哈尼族人選擇了在這氣候適宜的哀牢山下、紅河邊上定居。他們在海拔700—2000 米的山坡上開墾梯田,把村寨建在梯田的上方,形成了「森林在上、村寨居中、梯田在下,水流穿梭其中」的農業生態景觀。哈尼梯田最高垂直跨度達1500 米,坡度最高達75°,最小的田塊僅有1 平方米。

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在紅壤、黃壤和紫色土的分布區內,其土母質基本上是板巖、砂巖、頁巖和花崗巖等風化形成的產物,加之生物作用強烈,土質黏重,易保水保肥,如此的土質條件有利於梯田的開墾。同時,哈尼人年年都要修一次田埂,維修時用水稻土打田埂,更增加了田埂的保水保土功能。圖為當地人在田間耕作打埂。(馬理文 攝)

板田即土壤板結的田,收穫莊稼之後或者開春之時都要將板結的田深翻。因地理原因,很多地方的梯田的板田還是需要牛耕,且需要犁得夠深,每處都要犁到,這需要講究耕作技術。圖為田間耕作——犁板田。(馬理文 攝)

耕地的來之不易讓哈尼人更加懂得利用土地。他們在梯田上種植水稻;在稻田裡養魚養鴨;在田埂上種植黃豆;在森林裡種植林下作物;在荒山坡地種植苞谷、薯類;在房前屋後種植水果、蔬菜;又在河谷地帶種植熱帶經濟林果。凡是能進行農業生產的土地,全被哈尼人悉心利用起來。哈尼人對水的利用與分配,更能夠凸顯出他們的智慧——穿梭在梯田中的大小溝渠便是證明。

為了灌溉梯田,哈尼人在梯田中挖鑿了大量的水溝,用來接住森林中的流水和山泉水。每個水溝的分叉處放置一個分水木刻,可以準確計量每個子水溝灌溉梯田的用水量,將水資源進行合理分配。灌溉的同時,肥料也可以藉助水溝衝到指定的梯田裡,這被稱作「水溝衝肥」。

在長期的農業生產中,哈尼人選育出大量適合當地環境的優良稻種。哈尼梯田的水稻品種因梯田海拔高度、土質等不同而多種多樣。不僅如此,不同品種的水稻其栽種深度和密度也不甚統一,需要講究栽種技術。圖為田間耕作—栽秧。(黃興能 攝)

收穫金秋。(馬俊勇 攝)

哈尼稻作梯田系統具有極高的經濟、科學、生態和文化價值。哈尼稻作梯田系統充分利用並遵循自然的勞作傳統,創造了哈尼族豐富燦爛的梯田文化,哈尼族以梯田稻作為生,衣食住行、人生禮儀、節日祭典、信仰宗教、生產生活、哲學思想等,無不打上梯田文化的烙印,梯田稻作文化成了哈尼族文化的本根,也集中展現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內涵。

哈尼族有一套完整的梯田祭禮體系。從社會功能角度來說,這些活動確保了稻作農耕的綿延傳承。上圖為一年中梯田祭禮之祭水口,下圖為祭谷穗。(馬俊勇 攝)

祭祀當天,人們要到寨神林舉行祭祀儀式,並將牲肉分給各戶,認為其能消災避難。(馬俊勇 攝)

部分地區的哈尼人,第二天還要舉行盛大隆重的「長街宴」,招待親朋好友,祈求天地賜福百姓,一年一度的農耕活動由此拉開序幕。(馬俊勇 攝)

相關推薦

圖文摘自

主 編:高 揚

執行主編:鄭麗君

開本:12開

版次:2019 年8 月第1 版

定價:298.00 元

☘ 以「影像志」的形式,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明風貌和傳統文明發展歷程,將極大地提高公眾的農業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 本書彙編原農業部發布的第一、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共39 項(其中含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15 項);

☘ 按照地域分布,圖文並茂地展現了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景觀特色、產品特點、氣候條件和耕作技術,以及相關民俗文化活動;

☘ 讀者得以直觀地認識中國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探索科學的保護和傳承辦法;

☘ 中英文版的方式,將在中國的農業文化遺產影響世界農業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振興,以及繼續引領國際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運動,進一步推進中華優秀農耕文化走向世界等方面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為我國農業文化向世界展示的一扇窗!

購買方式:

1、保存下圖至手機相冊,

2、打開手機天貓掃一掃,

3、選擇該圖片,即可購買

| 新書 |

什麼,成就了莎莉·曼?

「作家」身份之外的蘇珊·桑塔格

伊莎貝拉·伯德:傳奇女攝影師鏡頭下19世紀末的中國

| 徵集 |

1700多年歷史的「最美小城」始興,向您發出一封邀請函!

| 影廊 |

攜手半生一道追光逐影:一對美國華裔夫婦的光影世界

| 對話 |

世界前沿風景攝影師阿特·沃爾夫:永遠不要停止觀察

| 技法 |

| 話題 |

敢把領導人拍成這樣,背後的攝影師們是群什麼人?

| 影史 |

中國攝影出版社|分享影像、閱讀與生活

微信ID:cpphphoto

電話:010-65220965

原標題:《山區稻作梯田的典型代表: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以哈尼梯田、過橋米線驚豔世人的紅河州是一片什麼樣的土地?
    >(雲南蒙自碧色寨站,攝影師@萬瑞)▼而汽鍋雞、過橋米線等特色美食早已悄然登上國人的餐桌成為雲南味道的代表(雲南過橋米線,攝影師▼通過水渠引來的高山之水經過砂石沉澱後逐級流入大小不一的田塊最終匯入山腳下的河流(哈尼梯田引水系統
  • 滇南鄒魯,梯田勝地,雲南紅河最美的八個旅遊景點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自治州。紅河是雲南經濟社會和人文自然的縮影,有獨具一格的錫文化、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被譽為滇南鄒魯。這裡有秀麗的南亞熱帶風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民族風情以及景致獨特的名勝古蹟。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雲南紅河最美的八個旅遊景點吧。
  •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延續千年的大地雕刻
    大地雕刻——哈尼梯田 CFP  1300年前,勤勞、堅韌的哈尼族人民把紅河南岸根本無法耕種的哀牢山區開墾成了梯田;  1300年後,橫亙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四縣內的100萬畝梯田依舊養活著它們的主人;  2013年6月22日,中國雲南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世界文化遺產雲南元陽梯田,多依樹私藏了大自然的最美線條
    七彩雲南就是個旅遊寶藏地,「雲南歸來不看雲、羅來歸來不看花,元陽歸來不看梯田」,本人深有同感,要不怎麼把雲南稱為「彩雲之南」呢?而今天我們走進由哈尼族人民創造的世界文化遺產,位於雲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的元陽梯田。
  • 雲南這座小縣城,居住著淳樸的哈尼族人,擁有中國最美麗梯田
    位於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省是著名的旅遊大省,擁有像大理、麗江這樣歷史與美景兼備的旅遊勝地,數不勝數的風景讓雲南成為人間天堂一般的存在,而雲南有座小縣城,也是同樣的令人心動,攝影師們更是爭先恐後。元陽是一座生長在山地上的小縣城,隸屬雲南省紅河州,這裡盛產雲南熱帶水果和雲霧茶。低緯度高海拔,獨特的地形造就了特殊的地貌風景,世代居住在元陽縣的哈尼族人民也讓元陽縣顯得與眾不同。元陽梯田又被稱為哈尼梯田,因為這裡是哈尼族人民一千多年來的智慧和勇氣的結晶。
  • 冬天雲南親子遊,紅河黃草嶺梯田,哈尼族的大地琴弦
    冬天的雲南紅河州,是紅河梯田最美的時節,大多數人,看梯田都去元陽,到元陽一定會擠在多依樹,老虎嘴這些著名的觀景臺上,人擠人,人看人。其實,帶著孩子去旅行,完全可以避開這些人滿為患的地方。黃草嶺,毗鄰多依樹觀景臺,但遊人卻少得多。
  • 在元陽遊梯田觀雲海 感受少數民族文化
    1993年第一屆國際哈尼/阿卡文化學術研討會在紅河州箇舊市召開之際,與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個學習者,到元陽考察梯田、雲海,參與原始、古樸的全福莊哈尼族祭寨神「昂瑪突」節。篝火晚會等活動後,連聲稱道「元陽縣是民族學研究的資料庫。」元陽縣的民族文化是自然生態系統、農業生態系統、人文生態系統組合成典型的地域文化,為元陽旅遊事業增添了無窮的風採。
  • 滬滇深化扶貧合作 「紅河梯田鴨」直送上海家庭餐桌
    今年,「梯田鴨」示範基地產業項目順利竣工,將讓更多的「梯田鴨」從田間直送到上海家庭的餐桌上。深化合作,做強「家門口」產業發展紅河縣大力發展梯田鴨產業紅河縣位於雲南南部邊陲地區,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的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 揭秘 雲南哈尼梯田千年不衰的科技秘密
    在我國貴州黔東南的從江縣,侗族農民有一種傳統的耕作方法,種水稻時在田裡養些魚,有時還放養鴨子,這就是被聯合國糧農組織作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的從江縣「稻魚鴨系統」。農民都知道,什麼時候在哪塊田中需要放養多大的鴨子,要根據田中魚的大小和田水的深淺而定,以鴨子的大小和放養數量不構成對魚的生存威脅和不損壞秧苗為原則。
  • 元陽梯田-墨江最接地氣的旅行攻略
    從雲霧梯田上來到主路口後前行幾公裡,看到多春村,路邊有一條下行的水泥小路,走到看不見公路的時候,水泥小路變成了石板路,路口有間房子就到了阿者科的哈尼族村落 阿者科-哈尼語意為滑竹成片成林的地方。位於紅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區域內,距縣城南沙52公裡,海拔1920米。屬新街鎮愛春村委會,全村61戶396人,哈尼原住民村落。
  • 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山嶺雕刻」的雲南哈尼梯田,簡直是人間仙境!
    山有多高 水就有多高,傳說中的哈尼梯田、不枉此行 呈在眼前的是一幅幅 山水田園風光畫 !也期待著明早 朝光下的別樣景色 …雲南有多種風情,其中一種就是梯田。紅河哈尼梯田是在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梯田,為雲南梯田的代表作,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山嶺雕刻"。
  • 不是無量山櫻花谷,雲南這個地方的櫻花谷集櫻花和梯田於一體!
    但是你有想過集櫻花和梯田於一體的風光嗎?雲南就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現在去正當時,既能欣賞到梯田風光,又能欣賞到成片成片的櫻花!這裡的女人稱為奕車女人,她們勤勞大方,淳樸善良,服飾獨特,在櫻花谷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紅河哈尼梯田:哈尼族人用1300年時間完成的大地雕刻傑作!
    世界遺產紅河哈尼梯田位於雲南省南部,遍布於紅河州元陽、紅河、金平、綠春四縣,總面積約100萬畝,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7萬畝梯田。可以說,紅河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來世世代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地創作出的大地雕刻傑作。
  • 壯瑤人民農耕文明的結晶:廣西龍勝龍脊梯田農業系統
    該書彙編原農業部發布的第一、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共39項,接下來將要介紹的 廣西龍勝龍脊梯田農業系統 便是其中之一。龍勝龍脊梯田系統是以壯、瑤文化和壯美景觀為特色的南方山地梯田生態系統。楊廣森 攝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湘桂交界之處。如果不是龍脊梯田,這個深藏於桂北山區的小城,恐怕還鮮為人知。
  • M.news旅行:全球十大最美梯田
    而那大大小小的梯田,最大的田不過一畝,大多數田都是只能種一二行禾,是典型的「鬥笠丘、眉毛丘、蛤蟆一跳過三丘」的碎田塊,在崇山峻岭間連綿,在溝溝坎坎中延伸。菲律賓:巴拿威梯田它集雲南哈尼梯田的大氣、廣西龍勝梯田的壯美、菲律賓巴拿威梯田的險峻和越南沙壩梯田的飄逸於一身,線條流暢,層次分明,氣勢雄偉壯觀,如級級階梯,似根根緯線,層層疊疊、依山就勢盤旋於群山溝壑之間。梯田景觀隨四季千變萬化,美不勝收。春來,水滿田疇,如面面玉鏡五彩斑斕;夏至,佳禾吐翠,如排排綠浪,青翠欲滴;金秋,豐收在望,像座座金塔遍地澄黃;隆冬,漫山瑞雪,仿佛條條銀蛇起舞群山。
  • 全國十大梯田,位列第三的貴州加榜梯田什麼樣?「原創」
    中國十大梯田之第三 2018/03/12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全國十大梯田,貴州加榜梯田位列第三。排在它前面的雲南元陽梯田和廣西龍脊梯田早就火了,中國式攝影的人趕集似的,而貴州加榜梯田雖氣勢磅礴,但因為地域閉塞,當地又不投入炒作,少有人問津。我們就夜宿加榜梯田旁邊,進行零距離拍攝。
  • 哈尼梯田申遺成功 法律保護應與鄉土教育並行
    背景  22日,在柬埔寨召開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正式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雲南的世界遺產達到5個,成為中國的世界遺產大省。  觀點  完善法律法規,確保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在保護的前提下推進梯田的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新形勢下保護好哈尼梯田活態文化景觀和傳統梯田農耕文化所面臨的新課題。
  • 哈尼梯田預備申遺
    在昨天舉行的發布會上得知,袁隆平院士將來紅河考察如何提高梯田大米的產量;哈尼梯田文化首次編寫成教材走進紅河州中小學;此外,紅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還首次向媒體公布了哈尼梯田申遺進展情況。  袁隆平將幫助提高梯田大米產量  會上,紅河州文化局負責人表示,這次大會邀請了中國雜交水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參會,袁隆平將對梯田糧食產量進行調查。